火星年多少地球日
- 格式:docx
- 大小:44.21 KB
- 文档页数:21
火星介绍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距离太阳较近,位于地球的外侧。
以下是一些关于火星的基本介绍:
基本参数:火星的平均直径约为6,779千米,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的第二小行星。
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5%,质量约为地球的11%。
轨道和周期:火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约2.28亿千米,它的公转周期为大约687地球日。
它的轨道椭圆度较大,轨道倾角相对较小。
表面特征:火星的表面被称为红色行星,主要是因为其土壤中富含氧化铁,呈现出红色的外观。
它的表面地形包括撞击坑、山脉、峡谷和火山。
大气层:火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还有少量氮气和氩气。
相较于地球,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对大气压的贡献仅为地球的1%左右。
季节变化:火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季节变化,但由于轨道椭圆度较大,其季节长度和强度会有较大的差异。
卫星: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分别是较小的辛尼和较大的德莫斯。
这两颗卫星是在19世纪被发现的。
科学探测:火星是人类探测的重要目标,有多次探测任务前往研究。
例如,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在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进行科学实验和寻找迹象,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潜在生命迹象:火星上的某些地方显示出可能存在过水的痕迹,这引起了科学家对于火星上曾经是否存在生命的猜测和研究兴趣。
火星是太阳系中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天体之一,其独特的表面特
征和科学探测所发现的信息为我们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揽星九天,“天问”探路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0年第30期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海南島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最近火星档期有点满。
阿联酋的“希望”最先启程,中国7月23日发出“天问”,美国则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
要不是疫情耽搁了,欧空局和俄罗斯合作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原本也会在这个时间出征。
为什么去火星要扎堆?据介绍,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大概是687个地球日,将近地球上的两年,也就是说,如果是地球和火星从同一个经度出发的话,地球绕大约两年之后,火星和地球又会回到同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约每26个月出现一个火星探测器发射窗口,地球到火星之间的飞行路径是最短的,也是最省燃料的。
火星探测围绕着一个主题——生命,“天问一号”的科学目标也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
据悉,此次探测目的是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即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成功着陆火星,以及火星车进行巡视勘测。
“天问”名称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两千三百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仰望星空,以《天问》提出177个问题,阐发对宇宙万物的理性哲思。
两千三百多年后,这些问题很多已经得到破解,但那种执着追问的精神,仍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去探索未知世界。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着跨越两千多年的不懈求索,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毅力和决心。
文本解读:河南省上蔡第一中学董营涛角度一:制度保障,资金投入。
设置科技创业板块,加大科技投入。
从根本上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真正通过市场机制来体现人才价值,给知识定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就能激励更多科技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轨道太阳系一共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它们的运动路径被称为行星轨道。
首先,让我们从太阳开始,它是太阳系中的中心,质量占据了太阳系中所有物质的99.86%. 太阳的引力使得八大行星分别围绕着它旋转,就像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样。
行星的径向运动路径并不是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
行星的轨道有时候会变得更加椭圆形,有时候会变得更加接近圆形。
这种轨道变化被称为行星运动的离心率。
行星轨道也有倾角,这意味着它的运动平面可以与太阳系的平面呈角度。
例如,海王星的轨道倾角相对于太阳系平面是几乎90度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八大行星的运动路径: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它的轨道更加椭圆形且更加倾斜。
它的平均距离太阳是0.39天文单位,它的一年等于88地球日。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但它也是最慢的行星之一。
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0.72天文单位,一年等于225地球日。
3. 地球:地球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轨道在太阳系中相对“温和”,即轨道离心率较小。
地球距离太阳平均距离为1天文单位,一年等于365.25地球日。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并且是地球之后最容易探测的行星。
它的轨道比地球的轨道椭圆形,距离太阳平均距离为1.5天文单位,一年等于687地球日。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其他行星的数倍。
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2天文单位,一年等于11.9地球年。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之一,它被迷人的光环所包围。
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9.5天文单位,一年等于29.5地球年。
7. 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之一,它的轨道与太阳系的平面呈角度接近90度,这意味着它的极点可能比赤道更暖和。
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9.2天文单位,一年等于84地球年。
8. 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行星之一,它被认为是一颗冰巨星。
关于火星的十个常识地球到火星的最短距离约为546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40倍),这颗红色星球离我们的最大距离约为4.01亿公里,两者间的平均距离约为2.25亿公里。
1. 火星因为氧化铁而呈现红色关于火星最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它独具一格的红色。
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它的表面充满了大量的氧化铁,所以火星上的矿石和山脉一直在氧化。
2. 比地球小尽管它是太阳系中第二小的行星,直径“只有”6800公里,因此地球的体积几乎是它的两倍,但红色星球因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地貌状况而享有多项行星纪录。
3. 奥林匹斯山,太阳系中的最高峰其中一项纪录是火星拥有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
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火山,高约23千米,几乎是珠穆朗玛峰的3倍,山峰底部直径达到600公里。
4. 最深的峡谷它的另一项纪录是拥有太阳系中最深的峡谷,即靠近其赤道的水手谷。
峡谷占地4000公里,甚至某些点的宽度达到700公里,深度达到7千米。
5. 一年有687天由于火星的绕行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的轨道半径,因此火星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更长,火星围绕太阳转一圈总共需要687个地球日,这就是一个火星年持续的时间。
6. 相对于太阳倾斜的轴像地球一样,火星的旋转轴也相对于太阳倾斜,这导致太阳光线从不同的方向照射,从而形成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尽管与地球有着相同的特征,但火星季节的持续时间却有所不同。
7. 夏天有6个月火星上的春季平均持续7个月,而夏季则是6个月。
这是因为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的轨道半径。
8. 最低温度零下143摄氏度由于红色星球比我们离太阳更远,所以它的气候要冷得多。
在夏季和赤道上的白天,其最高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但在冬季及其两极之一的最低温可以达到零下143摄氏度。
此外,由于稀薄的大气无法维持热量,因此夜间和白天的温差很大。
剧烈的沙尘暴在火星上也很常见,而且可能持续数周。
9. 岩石星球火星与水星、金星、地球一样,是太阳系中四个岩石行星之一,尽管目前它的稀薄大气使得液态水不可能存在,但在它的两极发现了大量以冰的形式存在的水,此外还在火星上发现了甲烷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残余,人们认为火星拥有生命的所有基本元素。
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为2.27亿千米,大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5倍。
火星一年的长度为687个地球日,相当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引力是地球的2/5。
火星的大气压力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200。
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60℃。
火星上单位面积所接受的太阳光和热是地球的43%。
火星大气密度为地球的1%,主要成分是95%二氧化碳,3%氮,还有数量极少的氧,水蒸气只有地球大气中水蒸气的1/1000。
火星和地球一样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
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似,一天长度为24小时37分钟。
火星与地球都有卫星,有移动的沙丘、有云、雾、霜和大风,以及大风扬起的沙尘暴。
火星南北两极也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它是由干冰组成的。
火星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都有壳、幔和核……
而且,据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火星最新数据显示,火星地表温度在-5℃~15℃之间,这真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好消息,科学家相信,如此美妙的温度下,经过改造的植物将很容易生活。
反过来看,这些经过“治疗”后并变得强壮的植物也可以改变地球上极端环境的面貌,让沙漠变成绿洲。
太阳系探索的里程碑太阳系是人类最为熟悉的天体系统,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太阳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探索的里程碑,包括人类首次观测到行星、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等重要事件。
1. 人类首次观测到行星在古代,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主要基于肉眼可见的天体观测。
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运转。
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这一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在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开普勒定律,进一步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随后,英国天文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的原因。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验证,为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2. 登陆月球人类首次登陆月球是太阳系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送上月球表面。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类踏足月球。
登陆月球不仅是科学上的突破,也是人类探索太阳系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对月球表面的采样和观测,科学家们获得了大量关于月球形成和演化的信息。
此外,登陆月球还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
3. 探测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开始探测的行星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个国家相继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勘测。
1971年,苏联的火星2号成为第一个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
随后,美国的维京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并传回了火星表面的照片。
这些探测器的成功使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2年,美国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并开始了为期一个火星年(约687地球日)的科学考察任务。
关于火星的9个常识1. 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第二近的行星,仅次于金星。
它的轨道周期为1.88地球年,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7,800万公里,最靠近地球时距离可以缩短到5,400万公里左右。
2. 火星的表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积的一半,但是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5%,而质量只有地球的10%。
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3,因此在火星上的物体与人类活动都要比在地球上容易。
3. 火星是一颗岩石行星,由于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固定板块,表面没有大陆和洋,地壳不像地球上那么稳定。
它的表面被撕裂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山丘和峡谷。
4. 火星的表面非常冷,平均温度为零下63摄氏度。
由于火星大气中的CO2含量很高(占总气体的95%),天空呈现出红色,因此被称为“红色星球”。
5. 火星的气候和地球不同,它的季节是由于它的轨道离心率的影响。
火星的轨道离心率较大,导致它的季节变化巨大,夏季比冬季长得多,不同季节的平均温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6. 火星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早由伽利略·伽利莱观察而得知。
19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开始向火星发射探测器。
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参与了探测和研究火星。
7. 火星的表面没有地球上的水平稳定,目前还没有发现液态水,但是地球上的水在火星上仍有时机存在,如河床、谷道等。
相信未来的研究可以找到更多的有关水存在的迹象。
8. 火星的研究是关于行星形成和它内部结构、磁场等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更多宇宙的基本信息。
9. 人类探索火星的旅程已经开始了。
目前,已经有多个航天机构计划进行火星探险任务,包括NASA、欧洲空间局、印度等。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人类将会在火星上进行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火星年多少地球日篇一:火星的未来与展望课题:火星的未来与展望组长:沈耀鑫成员:沈泽森涂坤茂黄皓派黄佳伟王虎雄指导教师:许少蒿班级:桥东中学20XX级高一(1)班摘要:火星目前还是不具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但是随着科学研究与科技的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可以实现去火星上居住的梦想。
从人类历史看,人类不断在进步,或许经过科学家与冒险家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改造火星环境。
不断地解决种种的困难与阻碍,实现送人类到火星居住的梦想。
一、课题的由来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毁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人类的发展速度是飞快的,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地球的资源广阔足以应付人类的成长,一旦地球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接下来将会有无情的战争与人类的灭绝,人类唯有向外太空发展才能使文明不断延续。
所以科学家们努力去探索另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就有相当程度的必要性。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人类最理想的第二星球。
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资料阶段(20XX、12、1~20XX、1、1)搜索收集相关火星的资料,以及什么样的环境才有可能存活生命,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1~20XX、4、5)1、确立课题,制定研究专题计划。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2、生命在怎样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3、火星上是否有大气的存在。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4、火星是否拥有人类生活的适宜温度。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5、火星是否有水的存在。
(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合作完成)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XX、4、5、~20XX、5、20)汇总|整理课题资料信息,加以科学分析、提炼。
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誊写论文。
三、研究成果1、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人类要在一个地方生活是要有一些基本条件的,比如,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我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5o℃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水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都离不开水,甚至在人体中水约占75%。
其次,空气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气体,如氮气、氧气与二氧化碳,而这些气体是生命的存在的必须条件,各有不同的功用。
例如氧气对呼吸很重要,能帮助身体新陈代谢,使食物转化为热能,但是需要的量不必太多,所以一般正常的“新鲜”空气中的氧气保持在稳定的21%的比例,稍多或稍少,都可能造成身体细胞的损伤。
其他气体,如氮气和二氧化碳,也都保持在人体所需的极佳比例,稍有增减,都可能造成生命窒息。
空气中各种气体是在不断消耗和转换的运动状态,而且新的气体不断补充进去,是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最健康条件。
所以,地球上的各种植物每天就能产生1900亿吨的氧气,补充消耗,其他的气体也同时在大自然环境中按比例地自动产生和补充需要。
地球上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的功能是助长了植物的繁荣和茂盛。
另外,要有适宜的温度也很重要,人类才能生活得舒适。
生命体中所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有适当的温度要求,温度太高生物有机分子必然运动过剧有时甚至分解;温度过低,生命过程分解缓慢甚至停顿。
此外,引力也要有。
要是没有引力人们的脚可能就要天天绑着一个铅球了(为了不让自己飞起来)。
地球的物质和体积正是恰到好处而产生地球所具有的引力和磁场,使它自己在太阳系的空间家族中处于最合适的位置和轨道上。
如果体积小一些,或大一些,引力和磁场发生变化,那么我们的居住环境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2、火星有可能适宜人类生存吗?科学家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在所有被探索和研究的星球中,火星是最可能适合人类移居的地方,因为火星和地球有很多共同之处。
火星上有大气,也有季节的变化。
科学家认为,火星的表面上有水存在的迹象,这是导致生命起源的重要因素,它可能就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另一颗行星,人类也就有可能向火星移民,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要远半倍,因此使得火星比地球要冷一些。
白天,火星的温度有时可达17℃(大约是华氏63度),而到晚上,气温会降到-90℃(约华氏-130度)。
因为火星上的平均气温要低于冰,所以在它的表面上没有液态水,但是也不尽然如此。
从绕火星作圆周运转的宇宙飞船所拍摄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火星表面上有干涸的河道。
这个情况说明,在远古时代,火星比现在要温暖潮湿许多。
正因为这个原因,火星成为在我们太阳系中,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寻求外太空生命最重要目标。
火星日非常接近于地球日,每天24小时37分;其黄道夹角为24度,也非常接近于地球的,这样它就有与地球寒暑相当的四季变化。
一个火星年是669个火星日(即680个地球日),火星上的一个季节是地球上的两倍长。
火星很大,虽然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但由于火星上没有海洋,这就使得这颗红色星球的表面积与地球的陆地面积大致相当。
火星离地球最近为6千万公里,最远为4亿公里。
利用现在的太空先进设备,到火星去,单程需要6个月的时间,跟阿波罗号火箭相比(到月球),仅用3天的时间来说,显然要长得多,但仍在人类经验的范围里。
火星的大气对人体是有危害的。
火星的大气不到地球的1%。
它对人体危害主要是:浮尘、静电放电和尘暴。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在火星的土壤和浮尘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质,如有毒的金属、石棉和有机化合物。
科学家研究发现,航天员在火星上吸入这些有毒物质后,轻者可能会患硅肺或肺组织遭受损伤,重者可得癌症。
火星大气很稀薄,平均大气压为700帕,不到地球海平面大气压的1%;其次,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3%,此外还有氮和氩,分别占2.7%和1.6%;火星大气中也有氧和水汽,但含量极微,分别占0.13%和0.03%;第三,火星上气温很低,赤道部分白天大约20℃,夜间则降至零下50℃以下,两极地区夜间温度可低至零下128℃。
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
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而氧气含量极少。
火星表面温度很低。
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为这样,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火星的引力也不够,所以常常会失重。
地球表面是1克重力,而火星表面是0.38克的重力,属于低重力环境,所以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如果进入失重状态以后,流体静压消失以后,滞留于下肢的血液便返回到胸部和头部。
四、研究建议1、科技的帮助火星环境改造,经过很长的一段时期后,可能把火星改造得像地球一样。
如果水冰融化了(火星的水是固体),水开始流动,植物就能生长,这些变化将缓慢地把二氧化碳气转变成可供呼吸的氧气。
那我们怎么让水溶化呢?我们可以制造水,用制造水的公式:h2o。
经过几百年以后,这些移民也许不穿宇航服就能够在火星上漫步(第一批人类移民火星必须穿宇航服)。
水是有了,但空气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制造空气。
空气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许多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火星的大气稀薄,而且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空气制造公式来制造大气,让火星上的大气适合人类呼吸。
我们还可以建造一个拱形大屋顶的火星基地让人类来生活居住。
人只能用飞来代替行走,因为火星没有足够的引力。
拱形大屋顶的玻璃是用塑胶做的。
这种塑胶是聚乙烯,它里面含有大量的氢原子。
这种塑胶是可以防宇宙辐射的。
2、总结与分析从上面的分析看来,火星目前还是不具备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但是随着科学研究与科技的进步,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可以实现去火星上居住的梦想。
从人类历史看,人类不断在进步,或许经过科学家与冒险家们的努力,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改造火星环境。
不断地解决种种的困难与阻碍,实现送人类到火星居住的梦想。
20XX年5月10日篇二:太阳系其他星球一天是多久呢太陽系其他星球一天是多久呢?地球的自轉週期為23小時56分鐘4.1秒。
(圖/環球網)從日出到日落,事實上地球的自轉週期為23小時56分鐘4.1秒。
地球一天時間的長度,會隨著季節的循環出現變化。
當地球的南、北極處於冬季時,夜晚的時間能夠持續長達6個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極夜。
可是你知道嗎?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自轉一週需要多少時間呢?以下,就來為大家揭密吧!1.水星1.水星。
(圖/環球網)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星球,近日點為4600.12萬公里,遠日點為6981.69萬公里。
它的自轉週期需要58.646個地球日,這就意味著超過58個地球日,水星才會出現一次日出和日落。
然而水星只需要87.969個地球日就能完成一次公轉,這就意味著水星的一年,相當於地球的88天,也就是說水星的一年只持續大約1.5個水星日。
2.金星2.金星。
(圖/環球網)金星也被稱為「地球的雙胞胎」,它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星球,近日點距離為10747.7萬公里,遠日點距離為10893.9萬公里。
不幸的是,金星也是運行最緩慢的星球,它的自轉速度僅有6.5公里每小時,而地球的自轉速度達到了1670公里每小時。
這意味著它自轉一次的時間,超過了243個地球日,而它的公轉週期僅為224.701個地球日,金星的一年還沒有一天的時間長。
3.火星3.火星。
(圖/環球網)火星除了在星球表面,同樣擁有極地冰帽、季節變化和水之外,火星日也與地球日也相當接近。
火星24小時37分鐘22秒完成一次自轉,這意味著火星日相當於1.02597個地球日。
由於它的軸傾角接近於地球,因此其季節更替與我們在地球上的經歷更加相似。
火星在夏季時,太陽會升起的較早落下的較晚,而在冬季則完全相反。
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更加遙遠,因此火星年接近有2個地球年長,確切的說是686.971個地球日,也就是668.5991個火星日。
4.木星4.木星。
(圖/環球網)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星球,但是官方記載木星日只有9小時55分鐘30秒。
這是由於這顆氣體巨星球,有著非常快的旋轉速度,赤道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4.53萬公里每小時。
由於木星並非是固體,它的上層大氣也與赤道有著不同的旋轉速度。
從10°n到10°s,它的旋轉週期最短,為9小時50分鐘30秒。
此範圍外的旋轉週期為9小時55分鐘40.6秒。
5.土星篇三:基础训练基础训练(-)第一章前三节一、单项选择题(20XX·衡阳高一质检)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地球在距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这使得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