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次IPO对市场的影响真伪

历次IPO对市场的影响真伪

历次IPO对市场的影响真伪
历次IPO对市场的影响真伪

历次ipo重启后的市场表现之市场真伪

一篇《历次ipo重启后的市场表现》原文如下,被广泛转载,甚至被电视媒体节目引用,其结论“从证券史上这6次重启IPO首日及重启后一个月的市场表现看,上证综指涨跌幅基本维持在1%以内,股指表现比较平稳。而且IPO重启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概率居然达到八成以上。分别是同期的上证综指表现依次为:涨1.41%、涨8.36%、涨4.23%、跌5.84%、涨2.99%和涨5.76%。由此似乎说明,IPO重启并非拖累或助长市场的关键要素,重启对市场的真正影响远小于当时市场原有自身的走势。”笔者实在看不下去,所以整理一些资料,希望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辨清市场真伪。

原文:

历次暂停和恢复发行新股市场表现

第一次,1994年11月1日至1995年1月24日,持续时间两个多月。1995年1月24日,IPO重启情况首次发生,当日,中炬高新(600872 )以8元/股的价格登陆上交所,融资规模2.24亿元。当天,上证综指跌1.06%,重启一周内(重启后5个交易日)跌幅为3.56%。这是6次IPO重启后,股指在较短时间内下跌最严重的一次。考虑到当时市场正处于熊市中,3.56%的周跌幅应不足为奇。

第二次, 1995年4月11日至1995年6月30日,持续时间两个多月。1995年6月30日,创业环保以1.72亿元的融资规模撬动了IPO再重启之路,当日上证综指下跌2.07%,周跌幅为0.96%。

第三次1995年6月30日至1995年10月10日,持续时间3个多月。但仅仅这单新股发行之后,IPO 再被暂停,直到1995年10月10日才开闸。当日东方电气(600875 )以2.46亿元融资规模上市,上证综指微涨0.33%、一周微跌0.7%。

第四次,2001年9月10日至2001年11月29日,持续时间两个多月。2001年11月29日,华联综超的上市打破了IPO第四次暂停的沉寂,该股融资规模3.95亿元,当日上证综指微跌0.16%,一周内微涨0.59%。

第五次,2004年9月9日至2005年2月3日,持续时间4个多月。2005年2月3日,电力龙头华电国际(600027)以19.28亿元融资规模上市,当日上证综指下跌0.81%,一周内上涨0.52%。

第六次,2005年因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自6月7日至2006年6月19日IPO暂停,且持续时间长达1年多;2006年6月19日,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工国际(002051)开启了IPO的第6次重启之路。该股融资规模4.44亿元,当日上证综指上涨0.75%,一周内涨幅达1.98%,创6次IPO重启后短期内最大涨幅。第七次,也就是最近的一次,始于2008年9月25日,至今持续时间近8个月。

事实上:

事实上笔者整理了历次ipo重启前后的市场反应,如上表,阅读者可以比对指数验证:

第一次:重启前市场下跌45%,重启后继续下跌5个交易日,以524点见底

第二次:重启前市场下跌26%,重启后继续下跌2个交易日,以620点见底

第三次:重启前市场下跌8.6%,重启后继下跌28%,下跌70多个交易日,以512点见底

第四次:重启前市场下跌22%,重启后继续下跌19%,下跌41个交易日,至1339点见底

第五次:重启前市场下跌29%,重启后继续下跌13%,至998点见底

第六次:重启前市场经历股权分置改革后05年6月到06年6月刚好一年的牛市,中工国际6.5日招股,随即下跌,8个交易日下跌8.9%,甚至招股后单日暴跌5.3%,可见市场对ipo的“敬畏”

第七次:重启前市场经历4万亿刺激下的中级反弹,但以桂林三金,万马电缆为代表的ipo再次重启,直接导致大盘提前夭折

以第七次为例:

ipo重启不到一个月,8.4日大盘见顶,10月创业板开启,从此大盘开始漫漫三年多的熊途,直至12年12.4日得1949点。7.10号-8.3号见顶之间,主流资金强力拉升个别板块。其中金融上涨14%,制造上涨16%,有色上涨30%;而同期医药、消费、农林、交运几乎没涨,地产指数甚至下跌近3%,头高位出货迹象明显

诚然不能把ipo定成每次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但是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的ipo对市场确实是莫大的伤害,在ipo重启之前,市场担忧而不能上涨,悲观的预期往往伴随着大盘的跌跌不休;在ipo重启后,

如若原本弱势,不断的圈钱再融资只会加剧市场的下跌(直至新的拐点出现),如若原来强势,则有可能成为改变市场的因素之一,09年的反弹终结不能不说有ipo的因素。

三年间800多只新股上市,超过之前18年发行家数的一半,募集资金1.06万亿,超募近半,保荐中介机构获取400多亿中介费用,但六成以上的新股破发,二级市场损失惨重。

当收入与超募挂钩,保荐有奖无惩,造假上市无人监管,圈钱+分赃的新股发行制度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绞肉行情,戕害的只能是普通股民和中国资本市场。

市场是动态的,市场预期是提前的,市场重创之后的反应不能以ipo当时的情况来判定,ipo重启当时可能会有靴子落地的感觉,但是市场内因没有改变,反而变坏,那些以ipo当日和当月的表现来推导ipo不会对市场造成伤害的结论是否草率和不负责任了些。

就像一直说狼来了,人们就会担心害怕,说的次数多了,等真正狼来了或许麻木了,但是狼真来了,不会让羊群变好,只能是变坏,因为狼终究是狼。

当然ipo不可能永远不发,因为中国股市熊成如此,仍肩负着融资圈钱的重担,某些机构,某些企业,某些利益格局仍希望尽快的发行新股,因为实在已经憋不住了。

官方媒体不断的鼓吹和造势只能让普通股民心寒,中国可爱的上亿股民不是不希望发ipo,而是希望当局能真正完善发行制度,而不是还似原来一样。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0金融研张立涛2010210116 一、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1. 上市公司选择机制不合理。我国股市现在的上市制度是政府审批制, 上市选择并没有市场化而是由政府掌控, 这就使得上市融资成为了一种政府垄断的稀缺资源。上市机会更多的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 使得更加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上市机会, 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和生存发展的困难。同时, 不愿意放弃行政审批的权利, 又不情愿放开对发行节奏的控制, 这让中国股市被贴上了“政策市”的标签, 也使政府监管部门承受了巨大的管理和舆论压力。 2、上市公司分红政策差异严重。方大特钢、高鸿股份、远兴能源等中国股票市场有名的“铁公鸡”,在利润大幅增长时给予了高官们丰厚的报酬,却常年不分红。这种做法不仅有违国际资本市场的惯例,还严重打击了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小股民的积极性。利润分配政策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过程应该包括所有股民的参与,上市公司多年不分红,也有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嫌疑。 3、创业板市场的定价机制有待完善。从2009年成立以来,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似乎成为了一个投机的场所,每一只股票都成为股民们“打新股”的标的物。高成长性不代表每只股票都有高的市盈率。创业板市场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使得上市公司的市场价格远、离了其实际价值,而事后多数股票价格的大幅回落也验证了这种疑问。创业板上单只股票的规模相对较小,这也为部分机构进行价格操纵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完善创业板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将其打造成一个为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且具有投资价值平台,而不淡单单是一个投机的工具。 4、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进入难”和“退出难”的问题。目前中国的上市制度还是审批制,证监会决定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上市时机。这种体制不利于企业自主选择融资规模和融资窗口,还会滋生腐败和寻租现象。之所以选择这种制度,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由监管机构从待上市的企业中筛选优质企业。但是,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股市丑闻层出不穷,我认为原因不在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者的投资能力,而在于监管机构没能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投资环境。此外,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的退出难问题一直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弊病。在审批制下,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变成了稀有物品,成为待上市企业快速上市融资的一个捷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亏损上市公司在换壳或重组后出现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百事可乐市场定位策略研究.

— 82 — 百事可乐市场定位策略研究 王力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 摘要: 摘要:百事可乐是在全世界享有广泛知名度的产品。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市场定位以及正确的营销方式。本文对百事可乐的市场定位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 关键词:百事可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82-02 一、市场定位策略概述 所谓市场定位,简单说来就是企业或者产品确定在市场上 的位置。市场定位必须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以树立在 客户心中的独特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定位的确立必须要 参照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根据消费者对企业 或者产品某种特质的重视程度来有区分地选择应该突出表达 的产品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传达给受众,树立该产品在市场上 的正确位置。这一产品理念必须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夺人眼球, 同时要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有着明显区分。市场定位的成功

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或者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而具体的营销策略又与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相关。成功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企业或者生产者一旦选定了目标市场,就要着手在目标市场上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的市场定位关系到企业及其产品有何不同凡响之处,与竞争者相比差异性又是多么大,特点又是多么突出。正确的市场定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确定可能成为竞争优势的产品特质 消费者选择某种产品首先基于它的用途。而对于可乐这种 替代性较强的产品,如何打入市场并在市场中占有稳定的份额,首先第一条,正确的市场定位是至关重要的。赢得并保持 消费者的关键是比竞争者更好地感知消费者的需求。比竞争者更低廉的价格,比竞争者更好的质量,比竞争者更优质的服务 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产品定位中值得考虑的因素。产品差异是产品市场定位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地方。具体而明确的产品差异是企业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有别于其他产品的首要因素。 (二在诸多优势中突出最合适的 如果企业在自己的产品身上发现了若干个值得挖掘成为

历次IPO对市场的影响真伪

历次ipo重启后的市场表现之市场真伪 一篇《历次ipo重启后的市场表现》原文如下,被广泛转载,甚至被电视媒体节目引用,其结论“从证券史上这6次重启IPO首日及重启后一个月的市场表现看,上证综指涨跌幅基本维持在1%以内,股指表现比较平稳。而且IPO重启后一个月内股指上涨概率居然达到八成以上。分别是同期的上证综指表现依次为:涨1.41%、涨8.36%、涨4.23%、跌5.84%、涨2.99%和涨5.76%。由此似乎说明,IPO重启并非拖累或助长市场的关键要素,重启对市场的真正影响远小于当时市场原有自身的走势。”笔者实在看不下去,所以整理一些资料,希望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辨清市场真伪。 原文: 历次暂停和恢复发行新股市场表现 第一次,1994年11月1日至1995年1月24日,持续时间两个多月。1995年1月24日,IPO重启情况首次发生,当日,中炬高新(600872 )以8元/股的价格登陆上交所,融资规模2.24亿元。当天,上证综指跌1.06%,重启一周内(重启后5个交易日)跌幅为3.56%。这是6次IPO重启后,股指在较短时间内下跌最严重的一次。考虑到当时市场正处于熊市中,3.56%的周跌幅应不足为奇。 第二次, 1995年4月11日至1995年6月30日,持续时间两个多月。1995年6月30日,创业环保以1.72亿元的融资规模撬动了IPO再重启之路,当日上证综指下跌2.07%,周跌幅为0.96%。 第三次1995年6月30日至1995年10月10日,持续时间3个多月。但仅仅这单新股发行之后,IPO 再被暂停,直到1995年10月10日才开闸。当日东方电气(600875 )以2.46亿元融资规模上市,上证综指微涨0.33%、一周微跌0.7%。 第四次,2001年9月10日至2001年11月29日,持续时间两个多月。2001年11月29日,华联综超的上市打破了IPO第四次暂停的沉寂,该股融资规模3.95亿元,当日上证综指微跌0.16%,一周内微涨0.59%。 第五次,2004年9月9日至2005年2月3日,持续时间4个多月。2005年2月3日,电力龙头华电国际(600027)以19.28亿元融资规模上市,当日上证综指下跌0.81%,一周内上涨0.52%。 第六次,2005年因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自6月7日至2006年6月19日IPO暂停,且持续时间长达1年多;2006年6月19日,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工国际(002051)开启了IPO的第6次重启之路。该股融资规模4.44亿元,当日上证综指上涨0.75%,一周内涨幅达1.98%,创6次IPO重启后短期内最大涨幅。第七次,也就是最近的一次,始于2008年9月25日,至今持续时间近8个月。 事实上: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见证了“牛市”的6000点,现在又经历着跌破1200的“熊市”,广大股民的心理素质想必有了很大的提高,毕竟这可是从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狱。 现在问及大众怎么看待现在的中国股市,想必大多的答案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毕竟现在的股市,真的已经让广大人民群众伤心透了。从6000点下跌,人们观望着,期待不会跌破4000点,可是它就这样轻易的破了这个界限,毫不顾忌人们的感受。然后人们又相信不会跌破3000点,可是它坚持了好久周,最终还是没能坚持到底,又跌破了3000点。现在人们已经不在抱幻想,可是依然保持着最好的期待,可惜,事与愿违,该来的总要来,2000点也破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是什么让中国股市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学期选了“证券投资与分析”这门课,虽然只是选修,但是老师全面的分析股市,还是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现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也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专家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五个观点。主要观点一:股权分置。很多人将股市走弱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不利于形成外部治理机制,不利于市场形成稳

定预期,不利于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退市的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给大股东再增加一次圈钱的机会,只能再让投资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主要观点二:上市制度。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 主要观点三:新股发行的心态。 新股发行也是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一个因素。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新股发行要带来现有股价结构的调整,要分流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

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问题: 1. 市场逐渐饱和,新发展用户难度增加,发现市场空白点、挖掘现有用户消费潜力成为主要的工作方向。 2. 车辆问题 3.直销渠道(营业厅)与其它渠道(服务站)存在明显的冲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网格化管理核心战略模糊的问题,各个渠道间的战略定位并不清晰;另一方面是渠道利益冲突明显,因为各个渠道面对的市场、客户都是基本一致的,渠道间的利益分配和客户经理的业绩压力都会形成矛盾。 建议: 一 . 明确社区网格化运营的战略方向,确定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步骤,以及每一个阶段网格化发展的阶段,让直销渠道管理者和一线操作者明确运营的方向和工作的重心。 二. 社区网格重新划分,对网格的客户群进行细化,明确社区经理的目标群体和主推的产品(有另于营业厅和社会渠道的客户),这样才能真正让社区经理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不在单独围绕自己的指标、绩效而工作,也能避免与其它渠道在客户和主推产品中存在明显的类同,改变共同争夺市场的尴尬局面。 三. 以绩效作为杠杆,进行有效的利益分配与协同,从而确保渠道利益的最大化,以解决因为渠道利益冲突共争市场的局面,再以绩效为导向,引导渠道利益最大化。 四、专责市场的副总,渠道主管等成立专门的“渠道专项协同”小组,独立于各个渠道来进行渠道的协同和渠道问题的解决,以解决在运营时存在的问题,以确保营销渠道的健康发展。 五、成立“渠道协同问题解决小组”,以项目制的形式,对渠道的问题一个个进行解决。渠道协同问题小组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列举所有渠道冲突和渠道协同的难题,针对所有的问题以轻重缓急来进行解决之。 六、改变社区网格经理的市场营销模式,由过去关注“室内营销”转变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驻点营销,由过去的“一对一”的个人营销到“多对一”的团队营销,从而确保社区网格是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的“堡垒战”,而非只关短期战利品的“游击战”。

银行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业市场营销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蒋林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我国银行的市场竞争激烈,对银行业市场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比发达国家银行,我国银行市场营销还很不成熟,存在着对市场营销理解不到位、市场营销体系层次较低、市场定位不明确、银行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正确的营销观念,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不断提高我国银行的市场营销能力。 关键词:银行市场营销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改革的深入也使我国银行业原有的经营格局发生了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外资银行陆续在我国落户,这两方面使我们银行面对复杂而严峻的竞争形势。目前,银行竞争的激烈化使我国银行市场营销也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客户需求日呈多样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服务对象的客户一方面对银行业产品与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银行产品的消费需求选择性明显增强,在银行与客户的双向选择下,银行业务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客观上为银行产品创新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其二,金融机构的多样化。经济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严峻,原来的老牌银行与新兴银行竞争进一步加剧,外资银行不断加入,增加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压力。另外,信托、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异军崛起,也形成不小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已经成为每家银行谋求发展,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各家银行只有在业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科学全面的分析自身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并提出可行与合理的解决对策,我国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竞争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银行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与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加入世贸经济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协作,使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也为银行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银行在工作运行中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市场营销方式,同时积极借鉴工商企业与外国银行业的市场营销经验,银行的市场营销取得了以下成绩:银行服务理念得到树立与深入,进一步提升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银行产品的不断创新与科学技术在银行业的充分应用,银行分销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新兴分销渠道不断出现;各家银行积极采取和运用多种促销手段,鼓励客户购买金融产品,并从整体上树立银行的形象。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形势下,由于我国银行在长期历史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刚刚经历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的较大改革与转变,以及市场营销策略引入和应用的时间不长,在我国金融市场环境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和发达国家银行的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还存在着对市场营销理解不到位、市场营销体系层次较低、对广告的认识存在误区、客户定位不明确、客户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考验着银行市场营销的能力,也是我国银行能否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

中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的状况及相关改善意见 摘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08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关键词:中国股票市场产生问题改善意见 引言 中国证券市场也开始摸索到投资银行的经营之路。目前,我们国的投资银行尚不成熟。我们老是喊着口号,要和国外投资银行竞争。事实上,我们的投行和国外的投行之间的差距, 并不在市场的占有率方面,而是在控机制、执行能力和职业操守上。我们的很多投行,没有业务定位,没有控制度,可以一个人说了算。我国投行现有的一些制度是从借鉴过来的,仍很不完善。 一、中国股市在逆境中产生和混乱的局面 中国的证券市场的产生不是某个天才的智慧成果,也不是大家有意为之而生,而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投资者自发推动而起的。中国股票市场的开始真正是在当年的。 1988年,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这就是后来让无数股民爱恨交织的深发展(发展银行,股票交易代码为000001), 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发展银行是1987 年初经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决定,在特区筹建的第一家股份制、区域性、综合性银行,采取向社会发行50万股(面值20元)的人民币股票,17万股(面值100 元)的港币优先股股票,筹资人民币1000万元,港币1700万元,作为发展银行的资本金。当然,更早些时候,还有金杯汽车发行股票,但那还不算是规的形式。 后来,大家开始交易股票,发现买股票不仅可以分红,而且还可以从买卖股票中赚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几支股票分红的比例很高,而且还有送股和配股,加上股票的价格在涨,所以投资收益率相当可观。在1988年,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使得股票的柜台交易成为可能,当时的交易场面非常火爆。这就是中国的证券市场最早期的状况。 然而,事态很快出人意料地发生了逆转。炒股票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狂热, 很多人都不去上班了,天天去关注股市。那时候,交易还都是通过人工写牌来报价,写在经济特区证券公司的一块大的白色牌子上面。每天发放200个号,大家排

品牌市场定位策略

乔春洋:品牌定位策略(一) 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创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从而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品牌定位是一项颇具创造性的活动,没有固定模式。因为假如存在固定模式,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就会大大减少,品牌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减弱,品牌存在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和近年来出现的品牌定位策略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不少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组合,以达到更好效果.以下简要介绍一些最常见的品牌定位策略. 一、首席定位 首席定位是追求成为行业或某一方面“第一”的市场定位。“第一”的位置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它说明这个品牌在领导着整个市场。品牌一旦占据领导地位,冠上“第一”的头衔,便会产生聚焦作用、光环作用、磁场作用和“核裂变”作用,具备追随型品牌所没有的竞争优势。施乐是复印机品牌的第一,IBM的总体实力比施乐公司要雄厚得多,但IBM公司生产的复印机总是无法与施乐竞争;柯达进军“立即显像”市场,与“拍立得”竞争,结果也只是占领了很小的市场份额。首席定位的依据是人们往往只注意“第一"、对“第一”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心理规律.例如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在信息爆炸、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品牌多如过江之鲫,消费者只会记住那些排名靠前的品牌,特别是第一品牌,而对大多数品牌毫无记忆。 品牌一旦成为行业“第一”,只要企业善于经营,不断创新,就能一直保持这一地位。从1923年开始,美国可口可乐(Coca-Cola)、高露洁(Colgate)、吉列(Gillette)、固特异(Goldyear)、好时(Hershey’s)家乐氏(Kellogg’s)、柯达(Kodak)、立顿(Lipton)、曼哈顿(Manhattan)、纳贝斯克(Nabisco)等十大品牌,除曼哈顿之外,其余9种至今仍然保持着第一的优势。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实力运用首席定位策略,只有那些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运作.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可以开发品牌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并取得竞争的定位.例如迪阿牌(Dial)香皂是除臭香皂的第一,波斯克牌赛车是小型运动跑车的第一,等等。 二、加强定位 加强定位就是指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化自身形象的定位。当企业无法从正面打败对手,或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时,可以有意识地突出品牌某一方面的优势,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获得竞争的胜利。七喜汽水告诉消费者“不是可乐”;亚都恒温换气机告诉消费者“我不是空调";理查逊·麦瑞尔公司知道自己的产品不是康得和Dristan的对手,于是就将自己的感冒药Nyquil定位为“夜感冒药",告诉消费者这是一种在晚上服用的新药,从而获得了成功。 三、比附定位 比附定位即通过与竞争品牌的比较来确定自身市场地位的一种定位策略。其实质是一种借势定位或反应式定位。借竞争者之势,衬托自身的品牌形象。当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追求把小汽车设计得更长、更低、更美观的时候,金龟车显得既小又难看.若用传统方法推销,势必要想方设法掩饰缺点、夸大优点,如把照片拍得更漂亮,去宣传金龟车特有的质量优势或其他。但金龟车却将品牌定位在“小”上,并制作了一则广告:“想想还是小的好(Think Small).”其定位获得极大成功。在比附定位中,参照对象的选择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只有与知名度、美誉度高的品牌作比较,才能借势抬高自己的身价.20世纪60年代,美国DDB 广告公司为爱维斯汽车租赁公司创作的广告“老二宣言”,便是运用比附定位取得成功的经典.因为巧妙地与市场领导品牌建立了联系,爱维斯的市场份额上升了28个百分点,大大拉开了与行业排名老三的国民公司的距离。目前,运用比附定位的激烈商战常常发生在网络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之间。2001年7月19日《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杂志刊登了甲骨文公司的整版广告。甲骨文声称他们的SAP管理软件的效率比IBM的软件高4倍,

市场定位策略

首先,确定市场定位战略, 一般在确定战略时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 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对产品进行定位。 2. 根据产品所满足的需要以及产品所提供的利益对产品进行定位。 3. 根据使用场合对产品进行定位。 4. 直接针对竞争者或避开竞争者进行定位。 5. 为不同的产品种类进行定位。 其次,选择和实施市场定位战略 市场定位包括三个步骤:识别竞争优势,选择正确的竞争优势,有效地向市场传播企业的市场定位。 1. 识别可能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一般都选择那些给他们带来最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赢得和保持顾客的关键是比竞争者更好地理解顾客的需要和购买过程,以及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通过提供比竞争者较低的价格,或者是提供更多的价值以使较高的价格显得合理。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向目标市场提供优越的价值,从而企业可赢得竞争优势。企业优势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产品差异:企业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 服务差异:除了靠实际产品区别外,企业还可以使其与产品有关的服务不同于其它企业。 人员差异:企业可通过雇用和训练比竞争对手好的人员取得很强的竞争优势。 形象差异:即使竞争的产品看起来很相似,购买者也会根据企业或品牌形象观察出不同来。因此,企业通过建立形象使自己不同与竞争对手。

2.选择合适的竞争优势 假定企业已很幸运地发现了若干个潜在的竞争优势。现在,企业必须选择其中几个竞争优势,据以建立起市场定位战略。企业必须决定促销多少种,以及哪几种优势。一般来讲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要素,按照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所提出的7——S模型,这些要素主要包括: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 (structure,system,style,staff,skill,stratage,shared value)。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看成是企业成功到“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避免三种主要的市场定位错误。第一种是定位过低,即根本没有真正为企业定好位。第二种错误是过高定位,即传递给购买者的公司形象太窄。第三种是企业定位混乱,给购买者一个模糊混乱的企业形象。 3.传播和送达选定的市场定位 一旦选择好市场定位,企业就必须采取切实步骤把理想的市场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企业所有的市场营销组合必须支持这一市场定位战略。给企业定位要求有具体的行动而不是空谈。 再次,企业竞争战略 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可以在市场上扮演四种角色,即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市场补缺者。 (一)市场领导者 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具领导地位的公司。一般来讲,要保持领导者地位必须做到三点:(1)把整个目标市场作为开发对象。(2)力图保持现有市场份额。(3)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份额。 (二)市场挑战者

安永-2010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 市场调研报告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 (IPO) 市场 调研报告
2010年回顾和2011年展望
2010年12月21日

目录
一 引言 二 2010年全球IPO市场回顾 三 2010年大中华IPO市场回顾 四 2011年大中华IPO市场展望
1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 (IPO) 市场调研报告

引言
安永于2010年12月公布了2010年年底全球IPO活动最新信 息,涵盖首11个月的全球IPO活动。 2010年回顾和2011年展望着重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的 IPO活动,包括预计2010年全年和预测2011年的IPO活动。
2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 (IPO) 市场调研报告

2010年全球IPO市场回顾
3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 (IPO) 市场调研报告

尽管欧洲市场低迷, 全球IPO活动回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2010全球IPO融资总额可能 创纪录超过3,000亿美元
预估
资料来源:安永统计,迪罗基、汤姆森金融数据提供
4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 (IPO) 市场调研报告

大中华区引领全球IPO活动, 在上市宗数及融资总额居世界第一
大中华区共有442宗IPO,占全球37%
北美
美国 加拿大 8.4%(101) 5.6%(67)
亚太
大中华区* 印度 澳大利亚 韩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 日本 泰国 37% (442) 5.4% (65) 5.1% (61) 4.7% (56) 2.3% (27) 2.0% (24) 1.7% (21) 1.4% (17) 0.9% (11)
14% 22%
中美、南美
巴西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秘鲁 1%(11) 0.4%(5) 0.1%(1) 0.1%(1) 0.1%(1)
62%
欧洲、中东和非洲
2%
波兰 英国 土耳其 以色列 法国 德国 挪威 俄罗斯联邦 沙特阿拉伯 西班牙
6.8% (81) 2.3% (27) 1.7% (20) 1.3% (16) 1.0% (12) 0.9% (11) 0.8% (10) 0.8% (10) 0.8% (9) 0.7% (8)
.
*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发行商。
资料来源:安永统计,迪罗基、汤姆森金融数据提供
5
全球首次公开募股 (IPO) 市场调研报告

浅谈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罗晶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从有至今,经过高速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但仍不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证券市场规模过小,资本品种类不足,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不规范,投资者缺乏投资理念,不理性投资,证券公司综合竞争能力较弱,法律、诚信环境及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监管有效性和执法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慢慢的改进。 关键词:证券市场、市场规模、资本品种、法律制度、上市公司内部管理 中国证券市场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证券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度,迈入全面发展的时期。一个更加公正、透明、搞笑的证券市场,将在中国经济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一个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证券市场,也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2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特征:在经济体制转轨和股份制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引入证券市场。 第二阶段:1992-1997年,是证券市场的扩张阶段。特征:以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中关于大胆实践的思想为指引,证券市场搁置了意识形态争论,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投入股市建设,使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得到迅速扩张。 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股市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特征:根据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发(1997)19号文件的要求,中国证监会组织实施了一项改革和五项清理整顿。1997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以法治市的里程碑,以《证券当》为核心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证券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发达国家约为25%;而我国仅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 % 左右;2006 年前我国仅为24.2%,至2006 年股改后,该比例升至43% ;但距发达国家的80%仍有很大差异。而且在我国证券市场总市制中还包括了大量非流通市值。综上所述,我国股市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

新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面对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很多企业期望通过新产品开发谋求竞争的突破点和发掘企业发展新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新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新产品营销;问题;对策新产品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风险。新品上市失败而整个企业陷入困境的案例屡见不鲜。分析很多企业新产品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新产品营销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忽视市场需求,主观定位开发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之上,先发掘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再生产出适当的产品来满足这种消费者的需求,但现实中的企业由于开发人员受决策者主观定位的限制,往往会淡化市场调查工作,忽视市场消费需求。或进行了市场调查,却摆脱不了决策者开发新产品思路的制约,仍然是先把产品生产出来,再考虑满足那部分消费者,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很高。其原因是,不少企业先有一个决策者关于新产品的构思定位,往往就会在市场调研当中为这个定位去佐证,而不是客观地进行分析。当不少消费者的思维被决策者的灵感所激发,拍手称是的时候,就鼓励了企业决策者加速“构思”到“成品”的过程。此时的新产品是决策者的新产品,并非消费者心中诞生并真正需求的新产品,消费者充其量是决策者的赞同者。 二、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定位模糊一些企业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数量,不是针对目标市场销售产品,不能体现个性化需求,而是将销售对象、范围扩大到全部消费群体,向所有消费者推销其产品,消费者就会失去对该品牌的信任,并影响到其目标消费者,缩小品牌的消费群体,最终导致新产品的衰败。这就是三株、盖中盖等新产品生存寿命较短的原因。 很多企业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定位非常模糊,他们并不知道新产品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不同的利益,是从一个生产商的角度来看待新产品,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有的产品的利益很多,很难找出一个合适的概念推广出去,就像保健产品一样,很多企业恨不得把其产品的功效全说给消费者,但有的时候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的利益当中找出合适的作为该产品的概念。 三、新产品拓展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很多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存在随意和想当然的做法,造成新产品从开始就处于一种错误的轨道,在其后的推广中还要耗费大量资源进行引导和矫正,而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则很难有翻身的机会。新产品拓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从整体角度思考,然而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新产品的品牌、产品与推广之间毫无关联的情况,没有策略性的整体推广,只有盲目、有勇无谋的生硬推销。 四、不能有效控制市场门槛,新产品推广后劲不足所谓上市门槛,就是产品刚刚进入市场的一段时间内,销售量逐步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销售状况逐步下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28经济论坛1998.3 我国股票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股票市场的发展机制问题。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机制被行政机制严重扭曲。这主要表现在股票发行规模控制、股市扩容和股市管理等方面。第一,股票发行规模控制和市场扩容是一种行政体制。在我国,由国务院证券委和国家计委代表政府确定一定时期新股发行额度,由国家证监会负责新股额度分割,这是一种制度性缺陷。股票发行采用规模控制,派生出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股票发行规模平均分配。这种 撒胡椒面 式的分配机制,导致有的部门或地区有额度却无合适企业,出现额度寻找企业的现象;而有的地方则认为较好企业迟早要上市,则先上次企业,从而使得上市企业并非最佳企业。其次,导致股票发行规模资金化。由于争取到股票发行额度就等于争取到一笔无偿资金,从而使股票发行成为争夺资金的游戏,并派生出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和发行价格过高等问题。再次,地方政府可利用其掌握的额度,迫使优势企业捆绑劣势企业,不仅死的救不活,活的也会被拖死,从而违背了股份制改造的初衷。还有一点,会对投资者产生扩容信息误导,会 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第二,股票市场的管理是行政管理。我国股票市场的管理主要是由14个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和各级地方证管办形成的三级行政管理体系。这种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机制,表面上形成了控制股票发行和上市的完整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基准过低,这就给行政部门行使行政权力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证券监管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行政特征。同时,由于政府对股市采取行政管理,使得股市可能出现的本该由投资者承担的系统风险无意中由政府承担了。另外,股市政出多门的管理,使得这些相关部门之间无法找到利益均衡的切入点,从而也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 2 上市公司的问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基础问题,是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也是上市公司最大的隐患和难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按投资主体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股权人格化是股票的基础。然而,我国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最终所有者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缺的,股票市场没有确立具有排他性和可让渡性的产权制度基础。同时,不流通的国 家股和严格限制流通的法人股约占3/4,而流通的社会公众股仅约占1/4。由此衍生出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转轨不转制,过分强调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企业名义上已转轨 从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但实质上并未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经营机制 从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依然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仍然与地方政府、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和国资局等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模糊关系。由于缺乏所有权约束,上市公司资金运用软约束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依然很严重,几乎是股权占绝对优势的国家股股东在董事会,股东会和经理班子上一人说了算,以这些公司为基础的股票市场显然隐藏很大的风险。上市公司账务不清,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规范、不及时,不负责任的 更正公告 、 澄清公告 和 道歉公告 满天飞,进行关联交易,违规炒作股票,公司股价与业绩脱钩,不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不注重回报股东,公司分红送配目的几乎只为圈线,可以说股份公司注重的仅是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第二,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没有真正发挥,资本运营机制不能真正形成。上 !王毛安 我国股票市场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证券市场 E CONOMIC TRIB UNE 主持人:刘 明

市场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市场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市场部门目前的现状 目前市场部门(不包括市场一部)共有8名员工。岗位设置如下:市场部经理一名、品牌推广人员一名、销售代表6名。市场二部主要负责家装市场业务开拓,组建于今年的2月份,员工全部从公司外部招入,到岗时间均在三个月内。员工队伍中,平均年龄25岁,有4人工作年限在一年以内,除市场部经理外普遍缺乏装饰行业的工作经验。截止到目前,市场二部尚未达成签单。 二、市场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部门普遍员工比较年轻,有活力,具备一定市场意识,可塑性较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存在这不少的问题。主要如下: 1、员工士气及凝聚力不足 通过和员工们的深入交流,普遍感觉到大家工作热情和队伍凝聚力受到了影响。主要原因集中在部门长期没有签单,年轻员工在工作情绪自我调节上成熟度有待提高。此外公司在对市场人员的人文关怀、工作量安排、奖惩体系制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员工职业素养及经验技巧欠缺 销售人员普遍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和销售历练,自身也感觉到不足和欠缺。而公司业务面向的是高端客户人群,本身对于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销售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销售日常管理制度较为薄弱 目前市场二部基本没有建立销售管理制度。一方面公司需要制度去约束管理销售人员,另一方面销售人员也需要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去推动销售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在公司内部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4、现有客户开拓模式单一 目前市场二部主要通过定点楼盘、电话销售、材料商推荐几种形式寻找潜在客户。从现有情况来看,客户开拓模式不是特别理想,需要我们进一步丰富完善客户开拓模式。 5、缺乏品牌传播推广支撑 目前公司基本没有品牌传播推广方式,销售人员普遍反映公司品牌知名度方面非常薄弱。而在装饰行业,竞争对手对于品牌传播推广手段运用的非常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销售工作的推动。 6、部门间沟通协调亟需加强 目前销售人员反映的部门间沟通配合工作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预算部报价体系较为简单、项目报价过高、设计师与客户沟通能力较弱、设计师销售意识不足等问题。 7、缺乏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 市场部门成立较晚,现阶段缺乏完善的考核激励体系,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8、员工对于自身岗位职责不明确 市场部门员工普遍为90后,本身自律性上容易出现问题,而公司目前对于

中国企业IPO市场分析报告

关键发现 490家中国企业IPO,融资1068.75亿美元,无论上市企业数量还是融资规模,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347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719.98亿美元,143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IPO,融资349.78亿美元。中国企业境外IPO活跃度提高。 境内方面,204家企业选择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117家企业选择深交所创业板IPO,上交所上市企业有26家。 143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IPO,融资金额349.77亿美元。港交所主板共有8 2家企业IPO,超过了2007年66起的历史高位。以纽交所、纳斯达克为主的美国资本市场中国企业IPO数量也达到历史高峰。 IPO涉及19个行业,案例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IT及能源行业,融资金额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金融及能源。 实现IPO中国企业最多的三个地区分别为北京、江苏和广东,活跃于资本市场的企业仍以东部沿海地区企业为主。 上市企业中具有VC/PE背景的220家,占比达44.8%,涉及国内外投资机构269家。 2010年中国企业全球IPO事件中,共有168家投资银行参与保荐及承销。 1.2010年中国企业IPO市场综述 2010年共有490家中国企业实现IPO,相比2009年增长155.7%;融资金额共计106 8.75亿美元,环比增长88.0%。2010年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融资规模均超越了2007年2 28家企业上市、融资总额969.23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从市场分布来看,2010年共有347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高达71 9.98亿美元,有143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349.78亿美元。 境内方面,2010年境内资本市场融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由2009年的99起,升至3 47起,涨幅达250.5%,相比2007年125起IPO最高纪录,增长比例也达到177.6%。其中,204家企业选择了深交所中小板上市,117家企业选择深交所创业板IPO,深交所上市企业在2010年中国企业全球IPO总量中占比达65.4%;上交所上市企业有26家。 境外方面,共有143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IPO,融资金额349.77亿美元。其中,港交所主板共有82家企业IPO,融资金额299.20亿美元,IPO数量超过了2007年66起的历史高位。以纽交所、纳斯达克为主的美国资本市场方面,中国企业IPO数量也达到历史高峰,两家交易所分别有22及19家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总额为38.86亿美元。 2010年IPO中国企业涉及19个行业,案例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IT及能源行业,其次分别为医疗健康、化学工业、连锁经营、食品饮料等。总体来看,传统制造业、消费品相关行业企业IPO最为活跃。融资金额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金融及能源。

市场定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市场定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以朝阳区大屯6号地为例 摘要 市场定位理论的出现也仅仅只有四十余年,但是目前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市场定位,可以有利于企业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于房产企业,通过对房产项目开发的市场定位,可以使开发商及时掌握市场动向、顾客的消费倾向、竞争者情况、市场供需现状等信息,以及了解开发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金融、市场等风险,从而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方向、长期发展规划、项目开发战略等提供依据。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大屯6号地项目为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按照市场定位流程对该项目进行分析,为该项目提供定位策略,并为其他房产项目开发的市场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场定位,房产项目开发,应用研究 一、房产市场定位相关理论 (一)市场定位理论的发展历程 定位理论最早出现于1969年,由. Rise 和Jack Trout共同提出,该理论的出现开启了新的市场营销理论革命,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指引了方向。主要发展历程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定位(20世纪70年代)。1969年,. Rise 和 Jack Trout发表了《定位:今天“ME-TOO”市场中的竞赛》,1972年,又发表了《定位时代的来临》,文中指出企业需要从心智的角度考虑营销,对企业产品的定位不仅要考虑自身的优劣势,还需要将竞争对手的考虑在内。这标志着定位时代的来临,定位思想在市场营销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影响。 第二阶段,营销战(20世纪80年代)。. Rise 和 Jack Trout在1985年出版了《营销战》一书,重点分析了常用的四种营销战略,并指出小企业为了自身能够处于优势状态,应当找到一块小的能够守住的细分市场。该书被称为营销界的《孙子兵法》,开创了市场定位的新时代。 第三阶段,聚焦(20世纪90年代)。. Rise于1996年出版了《聚焦》一书,在书中阐述了企业选择一个较小的定位以保证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抢占一定市场的原因。聚焦的观点得到很多学者和企业的重视,历史上着名的GE“数一数二”战略就受此启发,而且GE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四阶段,分化(21世纪)。. Rise于2002年出版了《广告的没落和公共的崛起》,在书中他指出了企业为什么要打造品牌。. Rise 和 Jack Trout再度共同发表《品牌的起源》一书,指出产品必然分行,而分化必然会提供品牌打造的机会。 (二)房产市场特点 1. 区域差异性 这种区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分区之间的差异。首先,在不同地区市之间,由于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房产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其次,由于一个地区不同分区对土地的利用情况不同,使得不同分区的房产类型、档次存在很大不同。 2. 供需不平衡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主要有供需平衡、供大于需、供小于需三种,任何市场上供需平衡都是理想状况,大部分情况下都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由申银万国证券对我国房产行业的研究中可知,2013年国内的房地产供需比约为119%,其中,一线城市表现出严重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供需比仅为65%。 3. 供给缺乏弹性 房产供给缺乏弹性,主要是因为房产的承载者是土地,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房产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短期内房产很难直接地被生产出来,而作为其他用途的房产很难再次转换为土地。从长期看来,房产项目的开发将会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导致房地产供给表现出刚性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