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2) 小学语文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4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一、文本解读1、文体特点。
(1)五言绝句。
《宿建德江》(愁)(2)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惊)(3)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注: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一、字数要求不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只有一段,如三下《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二、文学常识。
1、诗眼:能揭示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2、诗人介绍○1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传说唐玄宗(李隆基)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之语,惹玄宗恼怒,于是被逐出了京城。
所以他一生与仕途无缘。
在这样的心境下,孟浩然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宿建德江》。
一下:《春晓》六上:《宿建德江》、《过故人庄》○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诗、词、书、画等都有杰出成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21.古诗词三首
(一)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岳州晚景
张籍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三)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四)临江仙·寒柳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文解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课文解读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新部编版五语上知识点易考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12.《古诗词三首》一、生字组词祭(祭拜祭祀)乃(乃翁乃至)熏(熏黑香薰)杭(杭州)亥(亥时辛亥)恃(依恃自恃)哀(悲哀哀鸣)擞(抖擞)拘(拘束不拘一格)二、词语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月近人翻墨未遮山,跳珠卷地风忽吹散望湖楼别枝惊鹊鸣蝉稻花香茅店溪桥三、同音字、形近字:祭柏—察看杭州—航行喑哑—暗有恃无恐—拭目以待—侍从—坚持拘束—马驹悲哀—衰老—衷心己亥年—骇人听闻—言简意赅四、易错字、音:乃(nǎi)熏黑(xūn)依恃(shì) 抖擞(dǒu sǒu)己亥(jǐhài)喑哑(yīn)祭祀(jìsì)府邸(dǐ) 汴州(biàn)祭:注意上面部分不是“癶”,不要混淆。
熏:注意中间部分的两点,下半部分是个“黑”五、多音字降jiàng(降人才下降)xiáng(投降降伏)六、近义词但~只休~停恃~靠哀~伤重~再万马齐喑~噤若寒蝉~死气沉沉七、反义词死→生暖→寒哀→乐八、解释:1、《示儿》[宋陆游]:“示儿”,给儿子看。
“示”是“给....看”(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比渴望。
休:停止、罢休。
几时休:几时才能停下。
暖风:自然界的春风。
诗中指社会上骄奢淫逸的风气。
游人:游览的人。
诗中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赏析: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在己亥年写的组诗。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中国;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风雷”指风雷般的社会变革;究:终究,毕竟。
“万马齐喑” 喑:沉默。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哀:悲哀。
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诗意:全国要重现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变革,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使人悲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我会认杂(zá):杂色杂事杂技人多手杂篱(lí):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徐(xú):徐徐徐缓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疏(shū):稀疏疏忽疏远志大才疏锄(chú):锄草锄田锄头锄奸剥(bō):剥削剥夺盘剥生吞活剥杂(zá):杂色杂事杂技人多手杂稀(xī):稀疏稀客稀少稀粥稀饭篱(lí):篱笆竹篱茅舍寄人篱下蜻(qīng):蜻蜓蜻蜓点水蜓(tíng):蜻蜓蜻蜓点水蝶(dié):蝴蝶宿(sù):住宿寄宿宿舍风餐露宿徐(xú):徐徐徐缓清风徐来不疾不徐疏(shū):稀疏疏忽疏远志大才疏茅(máo):茅草茅屋茅庐茅棚檐(yán):屋檐房檐帽檐飞檐走璧翁(wēng):老翁渔翁翁婿塞翁失马笼(lóng):竹笼、鸟笼赖(lài):依赖抵赖赖账百无聊赖剥(bō):剥削剥夺盘剥生吞活剥二、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剥:bō剥削bāo剥皮三、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篱(篱笆)离(离开)疏(疏远)蔬(蔬菜)蜻(蜻蜓)晴(晴朗)茅(茅屋)矛(矛盾)赖(依赖)懒(懒散)四、古诗赏析(一)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2、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