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相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矿相学期末复习提纲ANG2013.121、矿相学: 用矿相显微镜研究矿石的一门地质科学。
2、矿相学的研究范围:金属矿物学、矿石学。
3、矿相学的任务:用矿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金属矿石的物质成分、组构特征、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的规律性。
1、反射力: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即矿物光面在反光显微镜下的明亮程度。
2、反射率(R):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反射能力大小的数值,即反射力大小的数值。
(1)反射率是矿物本身的属性,反射率R取决于折射率N与吸收系数K:均质不透明矿物K越大R越大;4、矿物反射率的测定方法:光电学法、光学法(反射率简易比较法)5、影响矿物反射率测定值的因素:①矿物光片磨光质量;②入射光波波长、强度、浸没介质,光源稳定性;③切面方向;④仪器和附件及测量方法;⑤不同标准物质(矿物)影响测定结果;⑥内反射(选择解理、裂隙、包体不发育的颗粒测定)。
6、影响矿物反射率因素(1)内因: 晶体结构;(2)外因: 入射光波波长、介质条件非均质矿物反射率R、吸收系数K、折射率n随方向而异。
1、反射色:矿物的磨光面在白光垂直照射下垂直反射所呈现的颜色。
2、色度学中,表示颜色的三要素:色调(颜色主波长)、饱和度(浓度)、亮度(反射率)。
3、三原色:红、绿、蓝。
三原色的补色:三原色中任意两原色课混合成青、黄和紫等三原色的补色。
原色和补色加减关系:红+绿=黄,绿+蓝=青;红+蓝=紫;红+蓝+绿=白。
4、反射色的分类(1)据饱和度划分:无(白)色、微带色调的矿物、淡色或浅色矿物、有色矿物(2)据色调分类:无色矿物类、有色矿物类(黄色亚类、玫瑰色亚类、蓝色亚类)5、反射色观察方法:(1)目视简易比较法:入射光为较强白光,单偏光镜下,以方铅矿呈现亮白色为准,其它矿物与之比较(2)比色显微镜法(3)反射色的色度测定法6、影响反射色观察因素: 光源色调、矿物磨光质量、周围矿物的影响(视觉色变效应)1、双反射:在入射光为平面偏光的条件下(单偏光下),当旋转载物台一周时,非均质性矿物都可能有明亮程度或颜色的变化,这种明亮程度(反射率)随矿物方向不同而变化的性质称双反射。
矿相学总结全套资料(全套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反射率Ⅰ级反射率毒砂、一般单质金属矿物(金银铜铂铋)Ⅱ级反射率黄铜矿、辉铋矿、白铁矿、镍黄铁矿Ⅲ级反射率辉铜矿、辉锑矿、磁黄铁矿、软锰矿Ⅳ级反射率斑铜矿、辉钼矿、磁铁矿、赤铁矿、雄/雌黄Ⅴ级反射率锡石、石墨、石英、方解石、铬铁、针铁、钛铁、黑钨双反射与反射多色性单偏光明亮程度随矿物方向不同而变化与双反射对应的反射色变化双反射显/不显铜蓝深蓝蓝白色石墨灰色微棕深灰微蓝辉钼矿白色灰白色偏蓝辉锑矿灰白色浅灰色白色磁黄铁矿淡棕红色乳黄色白铁矿黄白色淡黄绿色红锑镍矿亮橙色淡紫红色均质性与非均质性正交偏光(严格/不严格)+中低倍镜“偏光色”—严格正交偏光下45°位置(最明亮)非均质不透明矿物的显现颜色四种标准矿物都是均质性矿物铜蓝【强非均质性火橙——-棕红—棕黄】辉钼矿【强非均质性淡紫-蓝灰色】红砷镍矿【强非均质性黄绿—绿—淡紫】毒砂【强非均质性淡蓝绿-—-淡玫瑰色】黑钨矿【弱非均质性黄———-灰】内反射与内反射色正交偏光+高倍镜透明感、立体感、不均匀性无内反射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白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铜蓝辉铋/锑/钼/铜矿软/硬锰矿毒砂方铅矿石墨有内反射色矿物锡石【白—--—黄褐色】雌黄【黄————橘黄】雄黄【橘红】自然硫【白-——-黄】白钨矿【白—-—-淡黄】闪锌矿【淡黄--—棕黄】辰砂【鲜红】黑钨矿【红棕】赤铜矿【血红】孔雀石【翠绿】蓝铜矿【蓝】硬度*下降物台、接触亮线向低硬度矿物移动*矿物硬度的异向性对鉴定具有重大意义*沟槽堆积为粉末状,脆性;堆积为翻卷而隆起,可塑性低硬度方铅矿辉X矿(铋、锑、钼、铜、银)铜蓝蓝辉铜矿雌/雄黄石墨自然金/银中硬度黝铜矿、砷黝铜矿黄铜矿、方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铜闪锌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针镍矿硫锰矿黝锡矿高硬度毒砂锡石黄铁白铁赤铁钛铁铬铁磁铁针铁方钴矿系列红砷镍矿XXX矿①反射色②反射率③单偏光下有无双反射及反射多色性特征④正交偏光中低倍镜下是否为均质性,若非均质性,偏光色?⑤正交偏光高倍镜观察有无内反射色⑥中低倍镜自然光看硬度矿石光片鉴定1列举光片中所含矿物及其含量,2按含量排序,依次描述矿物鉴定特征(6种基本特征+形态特征及相邻矿物间关系) 3总述结构,主要、次要4分述结构形态特点与组成矿物,各矿物间关系,绘图说明5分析矿石形成的矿化阶段与矿化期,确定矿物生成先后顺序素描图7cm,应注明图名、图例、放大倍数(10x?)、单偏光或正交偏光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加工园区总体规划工程—场地平整工程监理工作总结甘肃蓝野建设监理广西金川防城港项目监理部2O15年1月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加工园区总体规划工程—场地平整工程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加工园区—总体规划工程-场地平整工程建设地点:广西防城港企沙镇建设单位:广西金川有色金属设计单位:中国恩菲工程技术勘察单位: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质监单位: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金川监督站监理单位:甘肃蓝野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金川集团工程建设、中港建设集团公司质量目标:合格主要工程项目内容:根据地形、地貌测绘图,计算场地土方平整情况,场地平整不考虑坡度,场地场平施工高程按照场平工程施工图控制.工程特点:本工程场地金川公司广西防城港项目场地初平工程位于防城港市沿海岸地区,一期工程规模长3km,宽约1km.面积约3平方公里.场平区域属于小山丘沟壑地貌,区域地表落差较大。
矿相学考试必备1.矿相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矿相学主要是用矿相显微镜研究矿石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范围包括金属矿物学和矿石学的主要部分。
矿相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鉴定金属矿物以不透明矿物晶体光学为基础,在矿相显微镜下研究金属(不透明)矿物的光学、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等,借以鉴定矿物。
(2)矿石学方面的研究研究矿石的构造、结构特征和矿物组合及其所提供的成因信息,以分析、判断矿床的矿化条件、矿化作用和矿化过程,从而为研究矿床成因和进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3)研究矿石的工艺性质查明矿石中有益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有用矿物和组分的含量,矿物的嵌布特性与镶嵌关系,以及矿物的“物性差”等矿石工艺性质,以便为矿石的选、冶设计提供依据。
2.矿相学研究的一般工作步骤矿相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及组构特征等。
它是密切结合矿床学研究的综合性工作。
包括野外工作、室内研究、综合整理和检查审核四个阶段。
1、野外研究工作阶段在了解研究区域及矿床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矿化露头、探槽、掌子面、坑道壁和岩心进行观察与地质编录工作。
2、室内研究工作阶段室内研究阶段的任务是进行显微镜下的鉴定和研究,并从事一些其他专门性的研究,以资对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矿石类型、矿石的工艺特征等有深入的了解。
根据工作任务、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可将所采集的标本制成下列试样:磨光快,磨光片,透明磨光片,岩石薄片,砂光片。
3、综合整理研究阶段将显微镜下研究的结果和综合研究(野外和室内其他方法的分析研究结果)的材料,编写出矿相学综合研究报告书。
4、检查审核阶段对所提交的“矿相学综合研究报告书”审查和讨论。
3.反射率、反射能力、标准矿物、反射率标准反射率:矿物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称反射率(R)。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直观印象就是光的亮度。
反射力:矿物对垂直入射于磨光面上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反射力。
用反射率来体现。
作为“标准”的物质,须具备的条件是:化学成分固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反射率色散曲线近于水平,均质性,无内反射,硬度高不易划伤并能磨光成平整的镜面。
矿相学复习题矿相学复习题矿相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内部矿物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矿相学的学习需要对各种矿物的特征和分类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需要了解矿物的晶体结构、成因和变质作用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矿相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矿物的晶体结构?为什么晶体结构对矿物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2. 请简要介绍一下矿物的分类方法,并以常见的硅酸盐矿物为例进行说明。
3. 什么是矿物的成因?请举例说明不同成因对矿物形成的影响。
4. 请简要介绍一下矿物的变质作用,并以片麻岩为例进行说明。
5. 什么是矿物的物理性质?请列举几个常用的物理性质,并解释其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6. 请简要介绍一下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双折射、偏光显微镜和干涉色等方面的内容。
7. 什么是矿物的化学性质?请以石英和长石为例,说明化学性质对矿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性。
8. 请简要介绍一下矿物的晶体学,包括晶体的形态、对称性和晶系等方面的内容。
9. 请简要介绍一下矿物的矿物学,包括矿物的产地、形态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10. 请简要介绍一下矿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外观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一些矿相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矿相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矿相学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
在进行矿相学的学习和复习时,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加深对矿物特征和性质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矿物的鉴定和分类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和测试,准确判断矿物的种类和性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矿相学的知识,为地质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复习题1、矿物反射率?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划分几级?反射率: 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反射能力大小的数值影响矿物反射率测定值因素:① 矿物光片磨光质量②入射光波波长、强度、浸没介质,光源稳定性③切面方向④仪器和附件及测量方法⑤不同标准物质(矿物)影响测定结果⑥内反射(选择解理、裂隙、包体不发育的颗粒测定)反射率分级R>黄铁矿Ⅰ级黄铁矿>R>方铅矿Ⅱ级方铅矿>R >黝铜矿(辉铜矿)Ⅲ级黝铜矿(辉铜矿)>R >闪锌矿Ⅳ级R<闪锌矿Ⅴ级反射率的简易比较法: 按鉴定表选出一组标准矿物,将预测矿片与标准矿物光片在显微镜下比较明亮程度,确定待测矿片反射率级别2、矿物反射率观察方法?观察矿物反射率时的影响因素反射率测定方法: 光电学方法(光电光度法)光学方法(视测光度法和简易比较法)影响矿物反射率因素内因: 晶体结构外因: 入射光波波长、介质条件非均质矿物反射率R、吸收系数K、折射率n随方向而异3、矿物的反射色?观察方法?观察时影响因素?反射色: 矿物的磨光面在白光垂直照射下垂直反射所呈现的颜色反射色观察方法:(1)目视简易比较法:入射光为较强白光,单偏光镜下,以方铅矿呈现亮白色为准,其它矿物与之比较(2)比色显微镜法3)反射色的色度测定法影响反射色观察因素: 光源色调、矿物磨光质量、周围矿物的影响(视觉色变效应)4、矿物的双反射?反射多色性?如何观察?观察时影响因素?双反射分级?双反射: 非均质体矿物,反射率随矿物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性质反射多色性: 矿物反射色因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性质双反射、反射多色性观察方法: 单偏光镜下,转动物台,视矿物有无亮度和颜色变化。
强非均质矿物才可观察到,对于双反射和反射色微弱的矿物可以在浸油中观察(降低反射率,增大相对反射率)影响双反射、反射多色性观察的因素: 1、相对双反射率△R` >10% 可观察到△R` <10% 观察不到2、切片方位∥光轴(面)易观察到⊥光轴(面)无3、观察介质空气中不明显的,在浸油中可见双反射、反射多色性的视测分级: 分级用突出最大、最小反射率差值表示,附加说明反射多色性,晶形分级依据为视觉4~5级1、特强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极其明显,一瞥即见一轴层状矿物石墨辉钼矿铜蓝2、显著在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较显著辉锑矿3、清楚在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较清楚(空气、浸油)方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4、微弱单晶中亮度和颜色变化不明显仅能在晶粒集合体中可见如毒砂、赤铁矿5、无浸油中无法观察到矿物晶粒集合体亮度和多色性如:黄铜矿、辉铜矿、均质矿物5、矿物偏光色与反射色有何区别?偏光色: 非均质不透明矿物在严格正交偏光镜下处于45位置白光中出现的颜色6、矿物均非性的视域分级?观察时影响因素?非均性的视域分级: 强非均性弱非均性均质影响均非性观察因素: 1、光片磨光质量2、切片方向3、强内反射4、光片不平5、光源强度6、反光显微镜本身性能影响7、内反射?内反射色?观察方法?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内反射:透明或半透明矿物,当光线投射到光面上后,部分光经折射透入矿物内部,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理、裂隙、空洞或晶粒界面等而发生再反射或散射的现象。
1、作为对比的标准:黄铁矿、方铅矿、黝铜矿、闪锌矿,将反射率分为五级54.5%、43.2%、30.7%17。
5%2、硬度:矿物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特别是抵抗刻划、压入及研磨等作用的能力,称为矿物的硬度。
3、反射的多色性:非均质不透明矿物各主反射率对不同光波有不同的选择性反射,因此各主反射率方向也就具有不同的反射色,矿物的这种反射色因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性质就是矿物的反射多色性。
分“显”和“不显”。
4、矿物晶粒内部结构:指的是单个矿物结晶颗粒内部所显现的结构形态特征,如双晶、环带、解理、裂理、裂纹和加大边等。
5、三色光:红光,绿光,蓝光。
红+绿=黄蓝+红=紫绿+蓝=青红+蓝+绿=白白—红=青白—绿=紫白—蓝=黄白—(红+蓝+绿)=黑6、内反射与反射率的关系:R>40%矿物:对入射光线较强烈的吸收,光线几乎不能透入内部(不透明矿物),不能产生内反射,其反射色与矿物颜色一致(表色)。
R<14%:透明矿物,吸收性弱,大部分光线可透过,几乎都具有强烈的内反射,内反射色多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内反射色与矿物颜色一致。
而反射色均为深灰色。
14%<R<40%:透明半透明矿物,R在30—40%之间的仅有少数矿物有内反射;小于30%多数矿物具内反射,其内反射色与矿物颜色一致都为体色,如辰砂。
7、沉积矿石构造特点:沉积矿石与沉积岩在形成方式与形成过程上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其构造特点与沉积岩的构造特点相当。
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8、热液矿石构造指含矿汽水热液沿围岩裂隙流动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改变,含矿热液充填结晶以及对已形成的矿物或围岩交代置换后沉淀而形成的矿石构造。
1、脉状构造、交错脉状及网脉状构造2、晶洞及晶簇状构造、梳状构造3、胶状及变胶状构造4、浸染状、斑点状和斑杂状构造5、交代残余构造9、影响矿物硬度的因素。
答:(1)键力(原子或离子间的结合力)愈强,硬度较强。
矿相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矿相,反射率,反射色,双反射,反射多色性,内反射,内反射色,偏光色,反射色颜色指数二、问答题1、矿相学研究内容?2、矿相学研究意义?3、影响矿物反射率的内在因素有哪些?(N与K)4、简述均质矿与非均质矿物主反射率个数关系。
三大晶族矿物主反射率各有几个(一,二,三)5、影响反射率观察的外在条件有哪些?(入射光波波长,观察介质,矿片(块)磨制的质量,非均质矿物的切片方向。
)6、如何克服矿物反射色定性描述的缺陷?(引入色度学原理与方法,定量测定。
三个颜色指标。
)7、实验时,如何用黄铁矿(均质矿物)矿片片验证显微镜是否严格正交?(1)选用高倍物镜,锥光下,将任一矿片放入镜下,并准焦。
(2)将上下偏光镜推上。
(3)将矿片换成黄铁矿矿片。
(4)观察镜下图象并旋转载物台,若是完美的黑十字并不动,则显微镜是严格正交。
若黑十字稍微分开或呈双曲线形态,则说明显微镜不是严格正交。
8、严格正交偏光镜下,垂直照射,观察均质矿物矿片切面,视域内是什么现象,旋转载物台后有什么变化?(全黑,或黑暗。
当旋转载物台时,其黑暗程度没有变化)9、在正交偏光镜下,矿物的光学学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我们说该矿物一定是均质性矿物,对吗?为什么?(不一定,因为具有均质性光学特征的矿物包括:均质性(等轴晶系)矿物,非晶质矿物以及非均质矿物的均质性切面。
10、一般均质性矿物包括哪些?(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矿物)11、一般非均质性矿物包括哪些?(低级晶族矿物及中级晶族矿物)12、内反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矿体内部的解理,裂缝,空洞,孔隙及包裹体的存在而引起的内反射及折射)13、矿物硬度的测定包括哪几种?(刻划硬度的测定,抗磨硬度的测定,压入硬度的测定)填空题1.矿相学鉴定矿物一般为(不透明)矿物为主。
鉴定时一般借助(矿相显微镜)研究矿物。
2.矿相学研究矿石的工艺性质,目的是为矿石(选、冶)设计提供依据。
3.矿相学中磨制矿片时,若矿物较松散或是重砂矿物颗粒,一般应先用(树胶或电木)进行固定,然后现进行磨制。
矿相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矿相学:是研究矿物和岩石的形态、结构、性质、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矿物: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天然化合物。
3、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固体集合体。
4、矿相: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和相对含量。
二、矿物的形态1、矿物形态:是指矿物的外部特征,包括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
2、单体形态:是指单个矿物晶体的大小、形状、结晶面等外部特征。
3、集合体形态:是指由多个单体晶体组成的集合体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外部特征。
三、矿物的物理性质1、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光线反射和吸收的选择性表现。
2、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和均匀程度。
3、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
4、解理:是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平面的性质。
5、比重:是矿物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6、磁性:是矿物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7、导电性:是矿物在电场作用下表现出导电或绝缘的性质。
8、其他性质:如脆性、延展性、弹性等。
四、矿物的化学成分1、化学成分:是指矿物中各种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2、主要化学成分:是指矿物中含量最高的化学元素。
3、次要化学成分:是指矿物中含量较低的化学元素。
4、微量元素:是指矿物中含量极低的化学元素。
五、矿物的形成条件1、地质作用:是指地球上的一切自然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驱动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3、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外部能量驱动的风化、剥蚀、搬运等作用。
4、成矿环境:是指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定义: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鉴定、分析和测定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等药用生物系统的一门科学。
任务: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确定生药名称,注解其来源及生态环境,探讨药用部位和功效的相关性,分析生药品质评价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一、名词解释。
1.矿相学:矿相学是以矿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地质科学。
其任务主要是用矿相显微镜(反光片光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金属矿石的矿物成分、组构(构造、结构)特征,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
2.反射率:在矿相显微镜下垂直入射光经矿物光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强于原入射光的比率。
3.反射色:指矿物光片在矿相显微镜直射光下所显示的颜色。
4.均质性: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物台光片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的光学性质叫做“均质性”。
5.非均质性: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方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除四次消光之外)的光学性质叫做“非均质性”。
6.双反射:单偏光下,当转动载物台改变矿物方位时,有一些矿物的切面可以观察到亮度(反射率)的变化,此即为“矿物的双反射”。
7.反射多色性:单偏光下,若转动载物台观察到矿物反射色有变化时即为该矿物的“反射多色性”8.内反射:白光射向矿物光片表面除反射光线外,一部分光线折射透入矿物内部,当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理、裂隙、空洞、晶粒界面包裹物等不同介质分界面时,光线就会被反射出来或散射开,这就是矿物的内反射作用。
9.硬度:矿物抵抗外来借些作用力的能力即为硬度。
10.矿物的综合鉴定:利用一项或几项典型鉴定特征来鉴定矿物的方法。
11.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或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关系等所反应的形态特征。
12.矿石的构造:是指组成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3.矿化期:也称成矿期,是指一个相对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
14.矿物生成顺序:同一矿化阶段内,能形成一组矿物,这些矿物不是都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各种矿物行成的时间关系称为矿物的生成顺序。
15.矿物嵌布特征:是指该矿物的嵌布粒度和嵌布均匀性而言。
16.嵌布粒度:是指矿物颗粒的粒度范围及其大小颗粒的含量分布。
矿相学期末复习题矿相学1.矿相学:主要是用矿相显微镜研究矿石的一门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金属矿物学和矿石学的主要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鉴定金属矿物、矿物学方面的研究以及研究矿石的公益性质。
2.矿石研习的研究意义:(1)在研究矿床成因和指导矿床勘查方面的意义,主要就是通过对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共同组成、矿物女团以及矿石结构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查明矿床的成因提供更多重要依据。
(2)在指导矿石工艺上的意义,对矿石工艺性质的研究防止矿石工艺工作中的盲目性,从而更有效率合理地利用国家矿产资源。
3.矿相显微镜:亦称反射偏光显微镜或矿石显微镜,它是矿相学研究工作的饿基本工具,实际上是由一台偏光显微镜加一套“垂直照明系统”组成。
4.矿相显微镜的结构及附件:(一)横向照明设备系器:孔径光栏、起至偏器、视野光栏、反射器(2)照明设备:光源、滤光器(3)接物镜(4)直奔目镜5.矿相显微镜的调节:(1)调节光源(2)反射器的调节(3)调节孔径光栏和视野光栏(4)偏光镜振动方向的检验与校正6.矿物的反射率:矿物光直面横向入射光线的散射能力,称作矿物的散射力,则表示矿物在镜片显微镜下的光亮程度。
则表示散射力大小的数值叫作反射率。
7.矿物的反射率r取决于矿物的折射率与吸收系数:222(n?ns)?k2(n?1)?kr?r?222(n?ns)?k2,当空气为介质时,则ns?1,公式变成(n?1)?k8.矿物的反射色:是指矿物磨光面在白光垂直照射下反射所呈现的颜色,它是矿物的表色。
形成矿物反射的机理是由于矿物光面对白色垂直入射光选择反射所致。
9.反射率色散:矿物的反射率随其入射光的波长相同而变化的现象称作反射率色散。
10.色变效应:影响矿物反射色的因素除了光源的色调和矿物的磨光质量外,还有就是周围矿物的影响,即视觉的色变效应。
11.色度学中颜色需用色调λd(颜色主波长)、饱和度pe(纯度或浓度)及亮度r (反射率)三要素去则表示。
色调和饱和度齐名色度或色品。
1.矿石学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矿石学(Ore petrology)是研究矿石的一门地质科学,主要是金属矿石,也有部分非金属矿石,如煤、石墨及宝玉石等。
研究内容:1、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石往往由多种矿物组成,由单一矿物组成的矿石比较少见,因此,查明矿石中矿物的种类和含量,是矿石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2、研究矿石的组构(构造、结构):主要研究矿物集合体或单个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相互接触关系。
3、研究矿化规律:矿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发育的规律性。
4、研究矿石的技术加工性能。
研究意义:1、为矿床成因提供信息:矿石是组成矿床的基本物质,是成矿演化的终端产物。
矿石中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成矿作用信息,研究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组合及矿物组构等,可以从微观尺度上揭示这些信息,从而帮助阐明矿床的形成条件或矿床成因。
2、为找矿勘探提供资料:矿石研究提供的资料是找矿勘探工作中矿石评价的主要根据,直接决定着找矿勘探的方向。
3、为矿石技术加工提供依据:对矿石工艺的各级产品进行研究,选择、改进最合适的选、冶方法和流程,尽可能地综合利用全部有用组分。
研究矿石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野外(或现场)实地观察及放大镜研究:可以取得有关矿石特征的原始资料,可以从宏观上直接了解矿石的产出状态,初步认识矿石中主要矿物的种类及矿化特点,确定并采集进一步研究用的标本,为室内的详细研究打下可靠的基础。
2、反光显微镜研究:是研究矿石的最主要、最基础的方法,有着其它任何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除了能满足矿石的常规研究外,还能为其它研究方法提供可靠的测试样品。
本教材将对反光显微镜研究方法做详细的介绍。
3、电子探针分析:是利用磁透镜,将来自电子枪的高能电子束,聚焦于直径为0.01-1 的范围内,轰击欲测样品(矿石),使其中各元素发射特征x 射线,经分光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它可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第 4 个元素Be 到第92 个元素U 的所有元素,分析微区范围小至1 其相对灵敏度达100PPm。
名词解释反射率: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为矿物的反射力,表示反射力大小的数值就叫做矿物的反射率反射色:矿物磨光面在白光垂直照射下垂直反射所呈现的颜色均质性:等轴晶系的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均无方向性,对垂直入射的平面偏光仍按原来振动方向反射,因其偏振方向(东西振动)不变,故反射光线不能透过振动方向与之垂直(南北向)的上偏光镜,所以矿物在视域中呈黑暗(消光)状态。
当旋转物台时其黑暗程度也不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均质效应,矿物的这种性质称为均质性双反射:在入射光为平面偏光的条件下(单偏光下),当旋转载物台一周时,非均质性矿物都可能有明亮程度或颜色的变化,这种明亮程度(反射率)随矿物方向不同而变化的性质称双反射硬度:矿物抵抗某种外来的机械作用,特别是抵抗刻划、压入及研磨等作用的能力,称为矿物的硬度矿物结晶内部结构:指单个矿物结晶颗粒内部所显现的结构形态特征,如双晶、环带、解理、裂理、裂纹和加大边等反射的多色性:矿物的反射色因矿物结晶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性质简答题1.什么是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矿石的构造是指矿石中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特征。
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晶粒的形状、大小及其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即一种或多种矿物晶粒之间或单个晶粒与矿物集合体之间的形态特征。
2.影响矿物硬度的因素硬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等因素。
键力(原子或离子间的结合力)愈强,硬度愈强。
键型相同时,矿物硬度依离子半径的大小及电价的高低而异:半径大结合力小,硬度低;电价高结合力大,硬度高;配位数高、堆积密度大,硬度高。
3.影响均非性的观察因素(1)光片质量的影响。
光面上往往有擦痕和凹坑,由它们造成的漫反射,会使均质矿物在转动物台时也显明暗变化,但这种变化在一个光片或视域中为同一方向,具一致性,而非均质矿物的非均质效应是发生于各种颗粒中,且岁矿物晶粒的方位不同而异。
(2)光片安装的影响。
矿相学知识点总结矿物是地球表面或地壳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的固体物质,是地球矿产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矿物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过程、研究地球化学演化及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矿物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研究矿物的成分、结构、性质和分布规律,揭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持。
一、矿物的基本概念矿物是地球内部的固体物质,是由地球内部过程或外部作用形成的天然晶体物质,通常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矿物的属性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比重、结晶形态等,这些属性往往与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
矿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火成岩矿物、沉积岩矿物、变质岩矿物、热液沉淀矿物等,它们在地质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矿物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矿物在地质作用中的演化过程。
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元素组成和化学式,了解矿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矿物的性质和用途。
矿物的化学成分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矿物的元素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技术来确定,不同的元素组成会导致矿物在地质作用中发生不同的演化过程。
三、矿物的结晶形态和结构矿物的结晶形态和结构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矿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
矿物的结晶形态是由晶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共同决定的,它反映了矿物的成长过程和形成条件,对于区分矿物种类和判断矿物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矿物的结构特征包括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它们影响着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揭示矿物内部结构和性质变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矿物的识别方法矿物的识别是矿物学研究的基础,它们通常采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结合的方法来鉴定。
常用的矿物识别方法有目视识别、硬度测定、比重测定、光学性质测定、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矿物种类、了解其性质和用途。
24、常见的矿石构造类型及其成因指示意义矿石构造指矿石集合体的特点、形态、大小及集合体之间的关系。
是确定矿物成矿阶段的重要标志。
26、野外观察矿体产状包括那些内容(1)、矿体的埋藏情况(2)、矿体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3)、矿体与围岩的空间关系(4)、矿体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
(5)、矿体的空间位置27、划分成矿期、成矿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的地质依据依此是什么?成矿期:在一个具有相同成矿成岩动力学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的较长地质作用中,形成矿床的成矿过程。
成矿阶段:在成矿期内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
矿物生成顺序:同一矿化阶段不同矿物的结晶顺序,据矿物间穿插、交代、包裹、环带等关系判断。
10、元素富集成矿的主要方式?P361)结晶作用:岩浆结晶作用:硅酸盐熔浆冷凝矿物结晶。
主要由温度控制。
凝华作用:温压骤降,如火山口硫的形成。
蒸发作用:天然盐池:浓缩,浓度增加,过饱和,矿物结晶。
2)化学作用:化合作用胶体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3)交代作用:溶液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份的带入和另一些组份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也称为置换作用。
4)离子交换及类质同象置换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内生外生作用中广泛存在对稀有、分散元素矿床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岩浆中铌铁矿、钽铁矿等类质同象置换作用:通过原子、分子、离子以及络阴离子的交换而生成,但不改变晶体构造类型,仍保持离子电荷平衡状态。
4、早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在主要含矿岩浆结晶的早期结晶,并在重力或动力作用下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5、晚期岩浆矿床:在含矿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造岩矿物先结晶,使成矿物质向残余岩浆中聚集,在岩浆即将固结时矿石矿物所形成的矿床。
6、岩浆熔离作用;也称液态分离作用,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
7、岩浆矿床成矿专属性的表现有那些?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系指一定类型的岩浆岩经常产有相应的一定类型的矿床,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岩石化学的和地球化学的联系。
矿化阶段: 同一矿化期中,由于相同或相似的地质条件和物化环境中形成一个矿化期内较短的矿化作用过程,一个矿化期有一个或几个矿化阶段浸蚀鉴定: 利用一定浓度化学试剂浸蚀矿物表面,经一定时间(1min)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溶解,发泡,沉淀,变色,熏污(污染)等现象发生及其程度如何。
由于矿物对试剂的浸蚀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用于鉴别矿物。
颜色三要素:色调、饱和度亮度矿化期的确定标志: 根据与其各矿化期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矿床形成地质环境,理化条件,产状特征,典型矿物组合(包括标型特征)和矿石构造等特点来判断和划分,实践中野外产状、不同矿化期形成的典型矿物组合、矿石组构特点等矿化阶段的确定标志: 矿体构造、矿石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等确定生成顺序的标志1)先后生成标志交代溶蚀结构他形填隙结构充填成因的矿石构造2)同时生成者标志固溶体分离结构、共生边结构、再结晶结构3)矿物超覆生成标志结晶中有一段时间重叠——超覆生成体色、表色与矿物反射色、内反射色之间关系:矿物的反射色,主要由于矿物的磨光面对白色垂直入射光选择反射所致,它呈现的颜色为矿物的表色;而内反射色则是除反射光以外,透入矿物内部的那部分光线的颜色,也就是说它反映了矿物透射光的颜色,即体色。
因此,二者之间应互为补色。
影响矿物反射率因素内因: 晶体结构外因: 入射光波波长、介质条件非均质矿物反射率R、吸收系数K、折射率n随方向而异反射率分级Ⅰ级| 黄铁矿|方铅矿| 黝铜矿(辉铜矿)| 闪锌矿| 闪锌矿| Ⅴ级反射率测定方法: 光电学方法(光电光度法)光学方法(视测光度法和简易比较法)反射率的简易比较法: 按鉴定表选出一组标准矿物,将预测矿片与标准矿物光片在显微镜下比较明亮程度,确定待测矿片反射率级别影响矿物反射率测定值因素: ①矿物光片磨光质量②入射光波波长、强度、浸没介质,光源稳定性③切面方向④仪器和附件及测量方法⑤不同标准物质(矿物)影响测定结果⑥内反射(选择解理、裂隙、包体不发育的颗粒测定)反射色的分类(一)据饱和度划分无(白)色微带色调的矿物淡色或浅色矿物有色矿物(二)据色调分类1、无色矿物类2、有色矿物类(1)黄色亚类(2)玫瑰色亚类(3)蓝色亚类反射色观察方法:(1)目视简易比较法:入射光为较强白光,单偏光镜下,以方铅矿呈现亮白色为准,其它矿物与之比较(2)比色显微镜法3)反射色的色度测定法影响反射色观察因素: 光源色调、矿物磨光质量、周围矿物的影响(视觉色变效应)内反射分类1、有2、无在空气介质条件下,用斜照光或正交偏光法不可见者内反射色的观察方法: (1)斜照法: 中、低倍物镜下,强斜射光照在光片上,透入透明、半透明矿物内部,遇到裂隙、空洞、晶粒界面或不透明矿物,部分反射光进入显微镜系统。
观察到矿物的内反射现象。
内反射色特点: 不均匀、或斑点状,转载物台无规律变化。
不足:小矿物包体难以察觉(2)正交偏光下观察方法(3)斜照光或正交偏光下观察矿物粉末法(4)正交偏光下油浸观察法影响反射色观察因素: ①光源色调,加蓝色滤光片使入射光源为纯白色②矿物磨光质量③周围矿物颗粒影响(视觉色变效应)影响内反射色观察因素: ①强漫散射光②非均质现象和偏光色③反射力强有反射色的不透明金属矿物粉末在斜照光下产生漫反射,呈现矿物表色(易误为内反射)④矿物光片裂隙或空洞中充填的磨料非均质矿物双反射现象明显程度取决于:双反射率△R大小、反射率R大小、视觉、相对双反射率双反射、反射多色性观察方法: 单偏光镜下,转动物台,视矿物有无亮度和颜色变化。
强非均质矿物才可观察到,对于双反射和反射色微弱的矿物可以在浸油中观察(降低反射率,增大相对反射率)双反射、反射多色性的视测分级: 分级用突出最大、最小反射率差值表示,附加说明反射多色性,晶形分级依据为视觉4~5级特强显著清楚微弱无有时分为强、弱、无三级实验室显不显影响双反射、反射多色性观察的因素: 1、相对双反射率△R` >10% 可观察到△R` <10% 观察不到2、切片方位∥光轴(面)易观察到⊥光轴(面)无3、观察介质空气中不明显的,在浸油中可见偏光色:非均质矿物45°位,视域最亮,且呈现一定的颜色,偏光色由非均质旋转色散、椭圆色散、消光色散共同作用所致均非性、偏光色观测方法(直射正交偏光观察法):调节偏光显微镜正交偏光,中、低物镜下,选择同种矿物连晶或集合体①均质矿物——全消光或不变的暗灰色(旋转载物台一周)②非均质矿物——四明四暗45 °位最亮③偏光色矿物——颜色递变(旋转物台)记录45 °位的偏光色矿物非均性的视域分级: 强非均性弱非均性均质影响均非性观察因素: 1、光片磨光质量2、切片方向3、强内反射4、光片不平5、光源强度6、反光显微镜本身性能影响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晶格构造类型、晶体不同方向和形成环境刻划硬度测定法: 低~中倍物镜下,焦准预测矿物,右手食、中拇指握针小和无名指支撑于载物台上,针与光片成30°~40°,向外刻划矿片测定次序:先用铜针,后用钢针。
低3.5 < 铜针< 中5.5 < 钢针< 高抗磨硬度测定法: 将预测与比较硬度矿物接触线置于视域中心,准焦后提升镜筒,亮线向低突起软矿物移动;下降镜筒,亮线向高突起的硬矿物移动,从而测得矿物相对硬度压入硬度测定: 显微硬度计方法浸蚀鉴定操作方法: 1)将光片在鹿皮上磨光2)中低倍镜下固定浸蚀矿片3)滴试剂4)静置1分钟,并观察反应结果,(反应剧烈者及早移出光片,用水冲洗;反应缓慢者静置1分钟)5)记录反应现象浸蚀现象: 发泡,变色,沉淀,显结构,熏污(污染)汗圈常用标准试剂硝酸盐酸氰化钾氯化铁氢氧化钾氯化汞双氧水(锰矿)王水AgNO3饱和溶液鉴别黄铜矿(变黑)与自然金(无反应)高铁氰化钾KFe(CN)6 25%溶液鉴别黝铜矿与砷黝铜矿使用结构浸蚀试剂KMnO4+H2SO4 用于闪锌矿浓HNO3用于辉铜矿浓HCl用于磁铁矿矿物系统鉴定的方法:首先据野外产状进行详细肉眼鉴定,然后镜下鉴定,利用矿相学方法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鉴定,从单偏光到正交偏光准确详细观察,测定并记录反射率、硬度等数据,与鉴定表对比得到矿物准确名称(必要时结合化学、光谱、X射线、电子探针等分析)工作中为了迅速、正确鉴定矿物,借助于金属矿物系统鉴定表矿物简易鉴定的方法:利用常见矿物简易鉴定特征,进行矿物鉴定。
熟练掌握具有特殊特征的常见矿物的独特性质,自如运用、快速准确确定矿物名称;对比区分某些特征有相似之处的常见矿物,有比较地认识它们的异同点,熟练掌握其特点,易于快速准确鉴别一.名词解释1. 反射率:指在矿相显微镜下垂直入射光经矿物光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强(Ir)与原入射光(Ii)的比率(R)。
2. 反射色:指矿物光片在矿相显微镜直射光下所显示的颜色。
3. 双反射:是在单偏光下看到的一种光学现象,当转动物台改变矿物的方位时,有一些矿物的切面可观察到亮度的变化,即为矿物的双反射,若转动物台观察到矿物反射色有变化时,即为该矿物的反射多色性。
4. 均质性:均质矿物对垂直入射平面偏光没有方向性的影响,对入射平面偏光的反射光仍保持原偏振方向不变,故经上偏光镜显示消光,而转动物台也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矿物的这种光学性质称为均质性。
5. 非均质性:非均质矿物对垂直入射平面偏光具有方向性影响,除消光位外的其他任何方位对入射平面偏光均改变原振动方向,故经过上偏光镜后显示一定的亮度和颜色,并且转动物台改变矿物方位,发生亮度和颜色的变化,矿物的这种光学性质称为非均质性。
6. 内反射:白光射向矿物光片表面除反射光外,一部分光线折射投入矿物内部,当遇到矿物内部的解离,裂隙,空洞,晶粒界面,包裹物等不同介质分界面时,光线会被反射出来或散射开,这就是矿物的内反射作用。
7. 内反射色:矿物内反射发生色散而显示的颜色,是矿物的体色。
8. 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的能力即为矿物的硬度。
9. 矿石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或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0. 矿物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1. 矿化期:也称成矿期,是指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
12. 矿物嵌布特征:指该矿物的嵌布粒度和嵌布均匀性。
13. 矿物生成顺序:同一矿化阶段内能形成一组矿物,这些矿物不是都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各种矿物形成的时间关系称为矿物的生成顺序。
14. 单体解离度:某种矿物解离为单体的程度称为该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15. 矿物的综合鉴定:全面利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产出状态三大方面的鉴定特征综合鉴定矿物的方法。
16. 矿相学:是以矿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主要用矿相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金属矿石的矿物成分,组够特征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发育和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
偏光色: 非均质不透明矿物在严格正交偏光镜下处于45位置白光中出现的颜色二、改错1.一般来说,反射率越高的矿物,内反射越低。
(×)反射率>40%,无内反射。
2.光波进入矿物逐渐衰减的现象叫做折射率。
(×)叫做反射率。
3.矿物在浸油中的反射率高于空气中的反射率。
(×)低。
4.内反射色就是矿物的透射色,称为表色。
(×)体色。
5.矿物的透明度与反光能力成正比。
(×)反比。
三、填空题。
1.反射率是鉴定金属矿物的重要光学数据。
2.用钢针和铜针来确定矿物的硬度,中硬度的矿物是指铜针划不动、钢针划得动的矿物。
3.组成矿石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矿物颗粒。
4.用来调节视域大小的光圈叫视域光圈。
5.四个标准矿物的反射率:黄铁矿:53%、方铅矿:43%、黝铜矿:31%、闪锌矿:17% 。
四、选择题。
1.孔雀石的内反射色为(C),辰砂的内反射色为(B)。
A、灰绿色B、朱红色C、翠绿色D、黄褐色E、黄绿色2.矿相学是以(E)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地质学科。
A、金属矿物B、非金属矿物C、矿石矿物D、脉石矿物E、矿石3.矿石中有用矿物占(B)称为块状。
A、90%B、85%C、70%D、65%六、问答题。
1.矿石中元素赋存状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考查元素在赋存状态的方法,除了常规性的显微镜法、化学物相分析法、X射线研究法等方法以外,还采用电子探针分析、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和电渗析等分析方法。
2.矿相学的研究意义是什么?一、在帮助查明矿石形成条件和探讨矿床成因方面的意义:1.帮助判断成矿方式、成矿深度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2.帮助分析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过程;3.帮助评价深部矿石质量和矿床远景;4.帮助确定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