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 格式:ppt
- 大小:10.28 MB
- 文档页数:78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其对平面构成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二、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梳理:要求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观点、构成因素、构成原则等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诠释和分析。
2. 设计实践: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题材,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设计一个创意作品,包括海报、名片、宣传单页等。
3. 创意展示:学生需要将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并针对作品的构成特点、设计思路等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学生需在规守时间内完成设计作品,并按时提交。
2. 作业形式:设计作品需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包括设计稿和最终成品。
3. 作业评分标准:评分将主要考察学生对平面构成知识的理解水平、设计作品的创意性和表现力。
四、作业流程:1. 第一阶段(第1-2周):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的进修和理解,包括教室讲解、教材阅读和案例分析等。
2. 第二阶段(第3-4周):学生开始筹划并设计自己的作品,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或题材进行构思和创作。
3. 第三阶段(第5周):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并准备展示资料,包括设计稿、设计思路等。
4. 第四阶段(第6周):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老师和同砚进行评判和讨论。
五、评分标准:1. 对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30%):包括对构成因素、构成原则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设计作品的创意性和表现力(40%):包括设计作品的主题选择、构图构思、色彩运用等方面。
3. 展示和分享的表现(30%):包括展示资料的准备和作品的讲解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有机缘深入进修和实践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提高设计能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本次作业,尽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宁审美能力。
同时,老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评分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息进步和成长。
平面构成及应用的分析【摘要】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趋于完美,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设计包含了许多新的文化与元素,人们在物质消费的同时对文化内涵有了一番追求与探索。
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它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常常被称之为“三大构成”。
其中,平面构成的应用最为广泛,生活中处处不涉及到平面构成及其元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将丰富多彩的形象转化为点、线、面、体等抽象形态,进而研究造型美的法则,从而激发灵感,启迪构思,是艺术更加具有理性化、有序化、科学化。
所以,平面构成在现代社会中的力量不可小视。
【关键词】平面构成;基本要素;造型法;组织形式;广泛应用;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
包豪斯设计学院以鲜明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口号。
开创并设计了整套崭新的艺术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并且通过改革将新的教学计划和理论体系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当中。
三大构成就是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教学体系中逐渐成熟的。
虽然它们当时还没有形成较规范的体系,但是它们对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学生设计实践的开展功不可没。
20世纪中叶,日本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引进三大构成教育体系,日本的艺术设计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而且把它变成为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充实整理,所以日本在三大构成教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三大构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经由香港开始被引入,逐渐成为国内大部分艺术院校共用的艺术基础教学课程。
1 平面构成的形成及分析所谓“构成”,字面本身有“组织,重合,组装”等含义,“构”的原意是“筑土为木以为宫室”,“构”的本意是使某一形体或器皿成形,其内部支撑起骨架,因而后来发展为建立、结成、造成、构图、草拟、构词等等相关的含义。
构成是一种造型活动,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成方法。
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平面构成是指视觉要素在平面上的组织方式,包括形状、线条、色彩和纹理等,是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因素。
在服装设计中,平面构成的运用可以使服装更富有层次感、空间感和动感,使服装呈现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效果。
首先,在服装设计中,平面构成通过形状的运用来展现服装的整体感和轮廓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来塑造出不同的服装形态。
例如,使用圆形或柔和的曲线形状可以强调服装的柔美和婉约感,而使用方形或棱角分明的形状可以强调服装的力量感和结构感。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改变形状的大小、比例和布局等方式来创造出不同的平面效果,达到突出重点或平衡整体的目的。
其次,在服装设计中,平面构成通过线条的运用来增强服装的动感和流畅感。
线条的类型和形态可以使服装看起来更加有动态效果。
例如,使用弯曲的曲线线条可以使服装呈现出柔美的流线型,增加服装的优雅和轻盈感;而使用锐利的直线线条可以使服装呈现出干练和简约的气质,凸显服装的力量感和活力。
线条的布局和方向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线条形成平衡和对比,使服装形成更有趣和富有张力的观感。
此外,在服装设计中,平面构成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服装的情感和个性。
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在服装设计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明暗对比、冷暖搭配和色彩层次的组合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例如,冷色调可以使服装看起来更加静谧和冷静,适合表达一种内敛和神秘的氛围;而暖色调可以使服装更加温暖和活泼,适合表达一种开朗和自由的感觉。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的变化来调整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达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
最后,在服装设计中,平面构成通过纹理的运用来增加服装的质感和趣味。
纹理可以通过织物的材质、质地或者印花的图案来表达。
例如,使用粗糙的质地织物可以增加服装的自然感和粗犷感;而使用光滑的质地织物可以增加服装的奢华感和典雅感。
设计师还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印花图案来丰富服装的设计,如花卉、动物、几何图案等,使服装更加生动有趣。
平面构成对现代设计的重要性论文平面构成对现代设计的重要性论文引言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中的一部分,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基础理论,也是关键性的学科。
平面构成从训练形式美感入手,找出情感表现中形式的特点来导入设计主题,通过研究探讨形式美在平面艺术中的构成以及规律,可以提高设计者的思维形象力,开启设计者的设计灵感,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平面设计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广泛运用。
一、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1、平面够成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在传达设计意义的时候需要借助视觉表达效果,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创造画面并且将画面组合,然后寻找一种最佳的表现手段将画面的构图以及空间感觉表现出来。
所有的现代设计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平面构成就是最基础的设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平面设计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平面构成的要素和构成规律的时候,要对视觉要素理性分析,并且进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现代设计提供良好的基础,提高现代设计的整体水平。
2、平面构成可以增强现代设计的表现效果平面构成研究的是表面形式,包括设计形式和形体形式并且透过外在的形式来看本质内容,本质内容包括设计者的情感表达以及设计创新能力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观察到的。
平面构成研究的最主要的对象就是形象,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形象才能设计出具有特色的设计。
现代设计的形式非常多样,例如动漫场景的设计、广告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在每一种设计活动中,平面构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设计中必须包含的内容,也是色彩设计以及立体设计中的必要的辅助手段,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所有的设计都要以平面构成为基础,在设计活动中的一些形体的塑造以及不同形体之间的组合都离不开平面构成[1]。
例如,在平面艺术设计中,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或者工作环境,无论是广告、标志、包装设计还是装饰装潢设计,也无论设计的表现形态是动态还是静态,都需要考虑不同的画面的创造以及构成,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都是需要通过视觉表现来表达设计的意义的。
服装造型的三要素与其他平面造型相似,点、线、面也是构成服装造型的三要素,只不过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分割手法可以为服装成品增加良好的装饰效果,了解服装设计中常用的分割方式对创造好的服装造型有很大的帮助。
从平面构成学的角度来讲,点、线、面是构成形式的三要素。
服装造型构成也有三要素,即点(扣子、点饰)、线(缝迹、线饰)、面(材料、面饰)。
在面料与面料的连接和分离处,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分割。
分割自身具有认识新空间和运用新空间的价值,恰当的分割可以更好地结合与重组。
通过分割,可以使服装作品获得更新、更完美的利用空间。
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各种分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分割属于服装结构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服装造型的手段,衣料衣片可分,要分得有目的;亦可合,要合得有道理。
分割是接连面和面之间的纽带,是搭建起面和面之间的桥梁。
本文中所讲的分割是指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真实地表现在服装上的,起到装饰效果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是具体,将面料真正的分割开来,经过必要的加工处理后重新缝合的分割;也可以是抽象的,不存在于服装材料自身中,而是通过其它高新手段来达到具有可移动的光影装饰效果,使服装在视觉上形成分割,是一种"分而不离、割而不断"的装饰分割。
分割不仅具有实用机能性,更重要的是它对整套服装具有不可忽视的装饰作用。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不同的分割可以调整从服装局部到整体的重新创造,是达到服装形式美的一种方法。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对分割的理解和认识,将其分为五种,它们分别是直线分割、曲线分割、自由分割、可变性分割和光影分割效果。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们是不一样的,在视觉传达方面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这五种分割都是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所占的位置都很重要。
如果想将两种或者多种分割方法同时成功地装饰运用于一件作品中,并且创造最佳的效果,就一定要先了解它们。
1、直线分割在服装设计中,直线分割又包含横向(水平)分割、纵向(垂直)分割和斜向分割。
2009年第01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1,2009第25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5(总217期)To t a l No 1217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闫海文(—),女,江苏徐州人。
徐州服装学校,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浅谈平面构成要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闫海文(江苏徐州服装学校,江苏徐州221000)摘要: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是相对立体构成而言的。
本文通过对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的阐述,简要论述了各要素是如何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
关键词:平面构成;点、线、面;服装设计中图分类号:G 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1—0069—02 构成具体地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入手,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相对于立体构成而言,都是构成教学的一个部分,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基本元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来处理设计所需要的图形。
服装同其他物体一样,也是三度空间的立体形态。
平面化设计将点、线、面及色彩等各类平面构成元素运用在服装上,从而使服装起到包裹人体、美化人体的作用。
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利用平面化设计手法进行设计的服装在脱离人体后仍处于平面状。
而平面设计中点、线、面及色彩作为基本的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运用“面”最广、最为方便,制作成本也最为低廉。
因此,平面构成训练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一、点在服装平面构成中的运用点在服装设计中的概念不同于几何定义中的含义,不仅具有位置感,而且还有形状、厚度,同时点的运用方式、方法也不同,其代表的含义以及给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
点在服装中运用得最多的就是紧合件,可以说是“点”运用的突出代表,譬如花饰、扣饰、拉链及金属袢、绕袢等。
虽然其形状、材质、结构的不同给人视觉效果各不相同,但它们均以点的形式出现在服装上。
31文|赖 蒂三大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摘要:三大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必修基础课,包括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学生从二维思维转换到三维的必经阶段。
三大构成的学习可以扩散学生的设计思维,建立初期的设计思维方式。
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服装设计三大构成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专业的中,三大构成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而在服装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结合力学原理,进行组合或打散,以理性的逻辑推理创造新的形象、研究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排列的关系。
在服装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面料的纹样设计上。
比如花卉图案、波普图案、骷髅图案、传统图案的使用。
我们常见的起源于威尔士的王子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千鸟格”。
这种在19-20世纪,一直受到英国贵族的喜爱粗花呢图案,便是使用了单纯的平面构成,将单元形按规律重复排列的组合,而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单元形犹如一只只到小鸟。
1948年Christian Dior 将这种格纹优化重新组合后使用到香水包装盒上,这种排列方法简约经典,同时也成为了复古图案的代表花型,沿用至今。
此外Marc Jacobs2013春夏系列的时装发布会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使用平面构成的点线面的元素。
我们再次回顾秀展服饰系列:t 恤,上衣,裙装,套装,文胸等等没有任何其它修饰。
个性鲜明的条纹图案的大量使用,竖纹排列,平行线的排列,直线与曲线,长与短,粗与细的节奏变化,同时还加入了点的元素,演绎了一场趣味的条纹游戏。
另外,家喻户晓的burberry 经典格纹,同样使用到的也是线的构成。
线的粗细变化,有规律的垂直交错,线疏密变化构成的这组格纹经久不衰也成为了该品牌的识别标志。
二、色彩构成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感知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是一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平面构成的观点和分类,掌握构图、色彩、形状等设计因素的运用,培养对平面设计的奇特见解和创造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 掌握构图、色彩、形状等设计因素的运用;3. 培养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构图分析要求学生选取一幅图片,对其构图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思量构图的平衡、比照、重复、节奏等因素,并分析作者的构图意图和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标注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
2. 作业二:色彩搭配要求学生设计一幅以特定色彩为主题的平面作品。
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方案,并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
学生可以应用水彩、色铅笔等工具进行作品创作,同时需附上色彩搭配方案说明。
3. 作业三:形状构成要求学生设计一幅以特定形状为主题的平面作品。
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进行构成,并通过形状的排列和组合表达特定的意义或情感。
学生可以应用剪纸、拼贴等方式进行作品创作,同时需附上形状构成说明。
4. 作业四:创意实践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技巧,设计一幅奇特的平面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情感。
作品可以是插画、海报、名片等形式,学生需附上作品说明和创作思路。
四、评分标准1. 构图分析:分析深度、逻辑性、准确性;2. 色彩搭配:色彩选择、搭配效果、表达能力;3. 形状构成:形状选择、排列组合、创意发挥;4. 创意实践:创意性、表现力、设计水平。
五、作业提交方式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并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提交作业,作业需包括作品图片、说明文字、构思草稿等内容。
老师将根据评分标准对作业进行评定,并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成绩和建议。
《平面构成形式》作业设计方案一、引言本次《平面构成形式》课程的作业设计旨在深入理解并实践基础视觉艺术理论,提升同砚们对于色彩、线条、形状和空间等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能力。
通过本方案,我们期望每个参与者能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素养。
二、作业目标1. 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法则:包括重复、比照、平衡、节奏、比例、对称、发射、渐变等。
2. 熟悉色彩心理学,学会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信息。
3. 实践创作,形成个人奇特的视觉语言。
三、作业内容与要求1. 任务一:基础构成钻研(300字)选择一种或几种平面构成元素,如点、线、面,进行深入钻研,制作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阐述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2. 任务二:色彩探索(300字)以色彩为主题,进行一次色彩搭配实验,创作一个色彩板,并撰写色彩心理解读。
3. 任务三:主题设计(600字)选取一个生活场景或抽象观点,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提交一份完备的平面设计方案,包括草图、设计稿及设计理念阐述。
4. 任务四:作品集(300字)收集并整理所有创作过程中的草图、设计稿和思考笔记,形成个人作品集,展示你的进修效果和成长过程。
四、评估标准1. 技术熟练度:设计元素的运用是否准确,构图是否合理。
2. 创新性:作品是否具有新颖的视角和奇特的创意。
3. 沟通能力:设计说明是否清晰,能否有效传达设计理念。
4. 进修态度:参与度、反思和改进的意愿。
五、时间安排1. 前四周:理论进修与基础知识掌握。
2. 第五周:开始实践,完成任务一和二。
3. 第六周:进行主题设计,同时整理作品集。
4. 第七周:自我评估与互评,提交最终作品。
六、资源支持1. 教材推荐:《平面构成:原理与实践》2. 在线教程:Adobe Creative Cloud官方教学视频3. 网络资源:参考知乎、Behance等平台的优秀平面设计案例通过这个精心设计的作业方案,我们置信每位同砚都能在实践中深化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提高设计技能,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解构主义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解构主义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1解构主义概念解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衍生出来,由物件内部结构的改变得以解构。
曾有一位西方艺术家以自己的艺术行为来解释,他先是用中提琴演奏了一段古典音乐后,再将手中的提琴狠摔地上,用脚猛踩踏,然后又快速将已经惨碎的提琴碎片拼贴出一幅抽象画,使得原来完整的中提琴不复存在,而残缺的碎片拼贴出另外一种艺术形式。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以颠倒、重构等方式,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而产生新的概念。
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无规则的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理论出场后,在西方文化界引起了一阵解构热,影响到文学、艺术、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以至神学等领域,从解构主义哲学下进行新的探究。
它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应用于艺术范围内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2解构主义与当代服装2.1解构主义服装概念解构主义可以说是后现代时装审美和设计手法的重要表现,在时装设计中解构是对服装传统的颠覆,是不断打破旧解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创作的感觉比创作和谐更重要,新的服装从合成过程到观赏过程,其意义处在一个不断流变的过程中。
因此,其结构和含义都难以把握,设计师的作品不仅仅因为自身的理念所转移,还在于观众在欣赏作品过程中的参与,通过欣赏者对作品的欣赏角度出发去理解新产生的解构思绪。
当我们看到解构主义服装的时候,我们的视觉会有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非传统手段以及反常规的所谓优雅之类,而是有点摇滚的感觉、波普的刺激以及朋克文化的感官影响。
这些作品激发出人类潜伏的另外一种情感和美感,一种类似破坏后的快感。
解构主义的分离特征和破碎感不是随心所欲而为之的,是一种精心处理的最后表现。
2.2以设计师代表作为例解析解构设计在服装中的具体表现时装中的解构主义重视对服装本身结构的研究,其设计理论是对服装原有的造型、款式等进行大胆改造,把服装原有的结构(肩、领、胸、腰等部位)分解拆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