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共80页
- 格式:ppt
- 大小:8.50 MB
- 文档页数:1
浅谈平面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作者:白雁飞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8期摘要:当今的服装不仅仅是满足生理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服装更多的是在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即审美的需求。
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她可以是立体的、不同材质的等。
本文主要分析了平面构成基本要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平面构成;服装设计;应用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
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
服装在视觉上看也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1 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点可以说是在造型艺术设计中最小的元素。
几何意义上的点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
在服装设计中,点是有大小、位置、形状、体积的元素,是和其他元素相比较而存在的一个元素。
在设计中,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
点是人视觉的中心,尤其是运动点,在空间中放置一点,会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点上。
把点放置在空间的正中心,它会使人有平静的安定感,既单纯,又引人注目。
如果把点放置于中心偏上的位置,重心上移,在不稳定中产生动感。
如果把点置于空间上方的角落,则产生强烈的不安定感。
在实际的设计中,居中的构图、左下方重心和右下方重心构图比较合理。
当然,也要具体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而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1.1 纽扣点今天服装上面的纽扣不只是单一的功能性了,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装饰性。
纽扣点一般出现在门襟、口袋、袖口等部位,作为强调装饰出现。
如果纽扣按照曲线的路径有序排列,可以带给人流动的韵律和很柔和的感觉,这样的排列比较适合女装。
双排扣的服装如图1所示,图中没有黑点的方框比有双排黑点的方框在视觉上感觉要大一些。
因此,连续相对比较密集的双排扣有在视觉上分割平面的作用,这样设计的服装在视觉上有一定的瘦身效果。
构成原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原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原理是指在造型设计中,对形体基本单元进行分解、组合、重组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是形体设计的基本准则。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形与色视作统一整体,强调整体构成,突出动态感和生命感。
在服装设计中,构成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给服装带来美感,而且也是实现合理、舒适的着装效果的重要保证。
一、比例原理比例原理是指将整体分成几个部份,使其比例取得平衡和谐。
在服装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比例不仅使人体的强弱、宽窄、高矮比较协调,而且可以调整身材曲线、强调优势部位,起到美化作用。
比如在长款连衣裙上,通过对领部、肩部的处理则能变得更优美,气质怡人。
二、对称与不对称原理对称原理指成对物或相对物在数量、大小、方向上相等、平衡、对称的关系,不对称原理是指成对物或相对物在数量、大小、方向上不相等、不平衡、不对称的形式。
在服装设计中,对称和不对称能稍微调整视觉上的错位感,起到突出设计感的效果。
比如女性的吊带裙能过对称点过度优美,对称的哑蓝色印花,它的对称联想到协调,给人们带来美感和舒适感。
三、重复原理重复原理是指用相同或相似的形体元素等多次重复出现在形体中,起到紧密结合和强化主题的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重复元素能增强整体感,起到突出结构的效果。
比如女性的潮裤前后褶皱的设计,激发青年时尚,展示出了增强的装配结构,充分表现了美感和说服效果,也能够让女性增添个性、自信的色彩。
四、变化与反差原理变化与反差是通过改变服装设计的某些元素,达到变化、冲突、丰富和独特的效果。
在服装设计中,变化和反差可以用来强调服装的个性、情感和特性。
比如在设计唐装上,增加外衣的闪银链扣线条,契合品味上升,增强年轻、流行、硬朗的形象感,充分体现了唐装的独特魅力。
五、节律原理节律原理是指对比与协调的关系,通过象征性的准则组合,产生运动感、活力和生命力。
在服装设计中,通过节奏美化服装流畅度,增强着装效果。
比如女式连衣裙上用小型花卉图案增加了加强设计的时装流畅性,并配以低调的颜色,让人身体自由、舒适,改善行走的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