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
- 格式:docx
- 大小:46.38 KB
- 文档页数:31
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第一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目标:1.区分实词、虚词。
2.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
3.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难点: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
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今天我们就来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一、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兼词: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置杯焉则胶风雨兴焉(一)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虚词的作用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木欣欣以向荣)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多义虚词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
《逍遥游》练习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
练习一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积于今六十岁矣——表时间,到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从,在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鱼跃于渊——表处所,从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二: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通常用法(二)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一词多义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
示例一:属shŭ: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zhŭ:连缀,写:衡少善属文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示例二:兵兵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动词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动词隔绝《桃花源记》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劝学》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动词停止消失《石钟山记》⑤ 以为妙绝形容词到了极点《口技》⑥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很非常《核舟记》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副词完全绝对《促织》⑧绝云气,负青天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2.古今异义(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腹犹果然(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悦亲戚之情话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词类活用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
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襟三江而带五湖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然后图南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使动用法川泽纡其骇瞩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眄庭柯以怡颜徐孺下陈蕃之榻而征一国者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乐夫天命复奚疑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第二课时二、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夫战,勇气也。
⑶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诚”表判断。
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宾主尽东南之美。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问今是何世。
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予本非文人画士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一、“于”表被动不拘于时,学于余二、“见”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三、“见……于”表被动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为”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为……所”表被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六、“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七、动词本身表被动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八、“受……于”表被动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五)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六)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都督阎公之雅望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成语中的文言现象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举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劝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过秦论》今是昨非、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命途多舛、达人知命——《滕王阁序》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侧目而视、同日而语——而,表示修饰关系。
动辄得咎——辄:就。
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
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
”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
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中“相”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他。
成语“无所不为”的“所”是特殊代词,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名词作状语: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
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名词动用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准备。
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
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不胫而走——胫:小腿。
没有长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使动用法兵不血刃——兵:武器;不血刃:不使兵刃见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曲突徙薪——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意动用法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
原形容心胸开阔。
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
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通假字善刀而藏——善:善通“缮”,擦拭。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
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磨好兵器,喂好马。
形容准备战斗。
状语后置持之以恒——持:保持,坚持;恒:恒心。
有恒心地长期坚持下去。
宾语前置吞舟是漏——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时不我待——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
指要抓紧时间。
第二篇:《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2、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3、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教学重点:同上123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文言词语(一)词类活用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