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制度保障--陈杰人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62.05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
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案例一: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
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有评论家称他见死不救,是另一只秃鹰,人们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新闻专业主义基础篇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理论。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新闻专业主义、客观性新闻学和新闻媒介的独立性这些概念,是相互交叉的,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展变化。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告服务”的一种理念。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的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传统上,新闻不是专业(profession),新闻工作者不被认为是“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
【专业人士是指有专门知识并组成特定行业的人,他们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体面的职业,受人尊敬,社会地位较高。
】最初的新闻工作者来自印刷行业的发行人或工人、学徒,是一些东奔西走道听途说的“包打听”,社会形象不好,经济政治地位也不高。
当然,除了专业之外,新闻专业主义“还包括一套定义媒介社会功能的信念,一系列规范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一种服从政治和经济权力之外的更高权威的精神,以及一种服务公众的自觉态度”。
新闻专业主义追寻简单的事实——由此产生新闻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一种使新闻工作者将事实隔离于观点避免个人偏见的规定或机制,它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中立的(neutral)立场上,以客观的方法报道新闻、反映观点。
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体系,必须对政府、对政党、对政客采取一种独立的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中树立的“保护者”形象,便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
而良好的形象和高度信任,是媒介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本之一。
作为消息的发布者和事实、观点的反映者,归根结底,新闻事业是以它的公信度立足的。
对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也有许多需要破除的“神话”。
客观性被认作“负责的新闻业”的标志。
但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后的解释,新闻事实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对真实世界的纯客观的反映。
成舍我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作者:都海虹赵卓伦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24期摘要:当前中国新闻业专业化程度较低。
尤其应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教育。
著名报人成舍我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他和他的报纸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遵循着新闻专业主义行为规范;在乱世中他捍卫新闻自由,监督权贵,守望社会,坚守着新闻专业主叉基石,堪称当代新闻从业者学习的楷模。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成舍我客观性中立性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
虽然该理念来源于西方的行业规范,但对我国的媒体和从业者也具有普适性。
新闻专业主义的普适精神可以总结如下: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标,秉承客观公正原则、坚持实证主义手法、追求事实真相、严守专业规范。
当前中国新闻界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泛滥,新闻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等。
这些表明我国新闻行业专业化程度较低。
在新闻法制、新闻行业规范不完善的环境下,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教育,将专业主义内化为从业者的新闻理想和实践目标,对净化新闻界,重塑新闻媒体声誉具有现实意义。
著名“报业大王”成舍我毕其一生孜孜以求新闻专业主义,令后人敬佩和赞叹。
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五四运动进入低潮时期,军阀之间连年混战,报纸成了军阀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
成舍我有鉴于此,决定辞去《益世报》职务,在创办属于自己的报纸前他表达过自己的愿望,“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
这就初步表达了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媒体要做社会公器,真实报道新闻,服务公众。
1924年4月16日,《世界晚报》创刊。
成舍我给晚报立了四项宗旨:一、言论公正;二、不畏强暴;三、不受津贴;四、消息灵确。
晚报如实报道学生爱国反帝运动,大胆抨击北洋政府暴行,努力实践自己的办报理念——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
厘清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系列道德和职业标准,以确保他们的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和准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信任和依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以及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遵守这些准则。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至关重要。
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和了解事实的主要途径,而新闻工作者则是这个途径的守护者和负责人。
如果新闻工作者失去了公众的信任,那么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就会受到破坏。
遵守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他们应尽的职业义务。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至关重要。
新闻是关于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关于主观感受和偏见的宣传。
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深入调查和客观报道来确保他们的报道符合事实,而不是受到个人兴趣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反映事实,使公众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新闻专业主义对于确保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报道事件和问题时,尽可能地综合不同的观点、声音和信息来源,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只有这样,公众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问题,做出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判断。
在实践中,新闻专业主义的遵守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包括新闻采编、写作、摄影、编辑等方面的技能。
他们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能够深入了解和分析相关事件和问题。
只有具备了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工作者才能够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分析。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始终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在报道新闻时,他们应该坚持真实、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原则,不受任何个人或团体的影响。
他们还应该坚持新闻报道的人道主义原则,尊重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和尊严,不进行道德绑架和人格攻击。
浅析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及媒体人才管理--以陈永洲事件为例宁宁【摘要】新闻行业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力量。
新闻从业者的责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公众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
本文从当今中国新闻从业者素质入手,以陈永洲事件为典型个案探讨了新闻媒体人才管理的必要性。
从中足以窥探出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快新闻媒介的立法进程才能使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147-149)【关键词】新闻从业者;新闻媒介;人才管理【作者】宁宁【作者单位】晋中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1随着新闻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体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言论自由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但是,言论的自由不意味着可以虚编乱造,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报道。
我国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晚,发展速度快,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改正,我国的新闻事业就会扭曲发展。
我们对于媒体人才的管理和新闻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新闻从业人员在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平衡的前提下,在新闻从业人员分工把守和通力合作的相互作用中去实现整体真实的操作,实现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一名新闻从业者的文笔能力、语言组织力以及新闻设备的使用能力都能经过学习和练习来提高,但是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则需要新闻记者时刻要保持一个敏锐的心和敏锐的眼,用心观察社会万象,用敏锐的眼光看到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个平凡普通的社会现象,在优秀的新闻记者眼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结果甚至是起因的起因。
由此可见,新闻洞察力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这样一来,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社会洞察力就成了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了。
最新整理从“陈永洲案”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从“陈永洲案”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一、从“陈永洲案”看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内涵客观性是新闻从业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每个时期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所要追求的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追求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客观性,我们平常所指的新闻报道客观性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准确的的报道,在对事件的报道中摒弃自己对事件的主观看法,要客观公正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新闻是新闻从业者搜集整理新闻资料并用主观语言展示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新闻从业者的主观意愿使得新闻客观性有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总之,新闻具有客观性但同时新闻也具有倾向性,并且这两者之间也并不矛盾,之所以具有倾向性是因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思想有想法。
“陈永洲事件”发生以来如一池清水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浪花三千尺。
陈永洲作为记者,一名媒体人,不仅没有遵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报道事实的真相为社会传播正能量反而收受贿赂对中联科作出不实的报道,一个媒体职业者为了一个利字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原则,将责任意识抛到九霄云外,“陈永洲案”一个让我们社会都需要反思的案件,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人的操守,他现在被警方拘捕也是咎由自取。
新闻是对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新闻工作者通过对事件的报道,再通过其它形式将事件的真实情况传达给受众,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与媒体受众交流的同时一定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新闻的内在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受众对我们产生信任进而才能与受众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然而陈永州却为了显示自己能耐,获取更多名利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致使中联重科名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
这严重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原则。
二、从“陈永洲案”分析客观性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其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重大的事件,新闻报道对事件进行新闻挖掘,通过对人物,时间地点和因果关系进行整理,对所要报道的内容也会进行剪辑,对整个新闻会有一个突出的看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缺失而不能真实的反应新闻事件必然会对事件的当事人造成第二次的伤害,“陈永洲案”中陈永洲不顾自己的职业道德为了一己之私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不实报道,不仅中联重科的名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大量的股民也损失惨重。
新闻专业主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媒介,其地
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然而,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与变革,新闻专业主义变得尤为重要。
新闻专业主义,指的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新闻报
道中,保持客观、公正、真实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
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事实真相,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事件,绝不能为谋取利益而歪曲事实、篡改报道内容。
此外,新闻从业者应当尊重新闻伦理,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尊重新闻报道对象的权利和尊严。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引下,新闻从业者应当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新闻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到重要的新闻线索,并能够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内涵。
同时,新闻从业者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技能和编辑能力,能够将新闻事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清晰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另外,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从业者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
业水平和素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新闻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作为新闻从业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新闻行业的发展需求。
总的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行业的灵魂和基石。
只有遵循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行业才能在信息汪洋大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传递更加准确、客观、可信的信息,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每位新闻从业者都能牢记新闻专业主义,不忘初心,以更加专业和负责的态度继续从事这一神圣的事业。
新闻专业主义及其制度保障--陈杰人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吴瑛, 胡滨斌
作者单位:吴瑛(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胡滨斌(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刊名:
新闻记者
英文刊名:THE JOURNALIST MONTHLY
年,卷(期):2003(10)
被引用次数:3次
1.查看详情
2.查看详情 2003
1.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期刊论文]-新闻大学 2004(2)
2.周婷婷社会信任视野中的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公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期刊论文]-新闻大学 2004(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wjz200310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