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1.22 KB
- 文档页数:4
经验借鉴 健康与经济发展关系:国外研究综述王 健* 刘 彩 王凤香 陈春辉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卫生部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012摘要!本文总结了健康因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研究二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性的,二是假设理论模型中健康对经济增长是内生性的,三是假设差的健康状况是一种直接成本,进而研究流行病学疾病模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在总结了目前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后,建议将理论和经验研究应用于实践,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并希望健康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2982(2008)02 0044 04A traditional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 h and econo m ic growth:overseas studies WA NG J ian,LI U Cai,WANG Feng x iang,C HE N Chun huiC enter forH ealth M anage m ent and P olicy of Shandong University,K ey Lab forH ealth E cono m ics and P olicy R esearch of M inistry of H ealth,Shandong J i n an250012,Ch i n aAbstrac t!This paper summ arized the overall overseas stud ies o f the relati o nship bet w een health and econo m ics gro w th.There are t h ree m ain m ethodo log ical approaches,.i e.,(1)techno log ical prog ress is assum ed as an exoge nous variable;(2)hea lth is assu m ed to be an endogenous variab le i n theoretical stud ies;(3)D isease burden is an i n direct factor to the econo m ic gro w th in the ep i d e m i o log ical st u die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results derived fr o m the ory and e m p irica l stud i e s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F i n all y,the paper is to prov i d e so m e vali d i n for m ation for fu ture research in Ch i n a.Key w ords!H ealt h,H um an cap ita,l Econo m ic gro w th1健康因素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如何探索健康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程度呢?答案是相当复杂的。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3), 281-289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0.103036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among Rural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ModelJialin Gao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Feb. 7th, 2020; accepted: Mar. 5th, 2020; published: Mar. 18th, 2020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among rural adolesc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loneliness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eer support.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48 rural adolescents (M = 14, SD = 1.2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negative life event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depression; 2) negative life events indirectly affect depression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loneliness; 3) the indirect effect is regulated by peer support.Compared to adolescents with high peer support level, the indirect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adolescents with low peer support level. The research results help to reveal how and wh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ffect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hav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depre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rural adolescents.KeywordsDepression, Negative Life Events, Loneliness, Peer Support, Rural Adolescents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高嘉临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20年2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5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8日高嘉临摘要为探讨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同伴支持的调节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进展与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实现碳排放量的峰值和降至零的目标。
近年来,各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其次,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碳达峰研究的进展,包括定义与意义、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碳达峰路径与策略措施研究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将阐述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概念解析与重要性、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以及实现碳中和的技术与政策途径研究。
第四部分将分析碳达峰和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分析,以及创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和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及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各国碳达峰目标与承诺以及全球碳中和倡议与行动计划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另外,本文还将关注创新技术发展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中所带来的机遇,并探讨政策推动以及国际合作在实现这些目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 碳达峰研究进展2.1 定义与意义碳达峰是指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限制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幅度。
碳达峰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以减缓气候变化对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2.2 国际碳达峰目标与承诺各国和地区都纷纷制定了碳达峰目标和承诺。
例如,中国在2020年提出了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快达到峰值并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社会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社会群体与个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等问题的学科。
在当今世界中,随着社会变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社会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关注社会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数字时代的社会结构分析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种变化对于社会结构的性质和发展不可忽视。
社会学专家们开始致力于数字时代社会结构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数字时代的社会结构、群体特征和行为模式等。
这种分析可以让社会学家更好地了解数字时代的社会现实,从而为社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二、数字化转型对社会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传统产业逐渐向数字化转型,一些行业出现了全新的商业模式、社交模式和管理模式。
因此,数字化转型对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社会学家们致力于研究这些影响,以更好地调整社会发展和问题解决策略。
三、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社会学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它们成为了更为紧迫的问题。
社会学家们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收入分配、教育机会、权益保障等进行详细研究,以探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方式。
其中,最新进展的研究方法包括大数据分析、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等。
四、社会多元化与文化融合随着国际间的互联互通越来越紧密,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和广泛。
社会学家们致力于研究不同文化群体间的融合,探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方式。
其中,跨文化交流、文化多元性、文化消费等都成为研究的关键点。
这些研究可以为文化融合和和谐世界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五、全球化与社会结构变迁全球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如今,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际关系、政治和经济,也影响到社会结构。
社会学家们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化、移民、社会角色变化等会重塑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些变化对于社会稳定、人类文化的发展和生命方式的改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报告「篇一」(一)、饮食调查1、据了解: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是大学生的饮食习惯。
从饮食规律来看,能够保证三餐规律的仅有55%。
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
男生比较喜欢运动和玩电脑,一旦沉溺很容易耽误吃饭时间。
2、七成女生吃零食排解无聊,近半学生习惯喝啤酒。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而且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吃饭不够专注。
每个月都会喝啤酒,有的学生甚至每月喝啤酒超过10次,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还有少数的男生每月会喝1-2次白酒。
3、饮食搭配:大学生饮食随意性大,六成大学生从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吃饭主要考虑简便原则。
从膳食构成来看,大学生的主要食品是米面等,蔬菜、水果和蛋奶类食物摄入量很少,仅两成学生能保证每天吃肉。
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过低,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得到足够补充,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
(二)、消费调查一般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大概在800到1200元之间,大部分开支用在吃饭上面。
(三)、生活方式调查1、熬夜:有57%的被调查者熬夜。
其中,大四学生中有熬夜的习惯更高,达71%。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要准备考各样证书或找工作,是熬夜最大的推动力。
由于晚上没有统一就寝时间,大部分学生不用早操,再加上休闲、学业和社会工作导致很多同学晚上睡得很晚。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个现象让人担忧:晚睡的同学很少是因为学业,通常是在聊天或做别的闲事。
他们之中有40%的学生却是因为上网、打游戏等无聊的'事情而熬夜,其中男生显著大于女生。
这可能是男生比较喜欢玩电脑游戏,以致上网的频率与时间也较多。
2、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今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往往不清楚怎样吃好三餐,而且很多同学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太好的饮食习惯。
"社会体育学"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XX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资源【3】体育人口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承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联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4】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
【5】亚XX是指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和XX之间的身心状态。
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包括头疼、、、二、填空〔每空1分,共70分〕【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体育锻炼。
社会体育是研究社会功能构造。
【2】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包括:体育观念因素、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3】以下的体育人口判断标准是符合我国多数居民实际情况的,即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以上;每次身体活动身体时间30 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
【4】新中国社会体育开展经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自1949 年- 1957 年;第二阶段是“马鞍型开展阶段〞自1958 年- 1965年;第三阶段称为畸形开展阶段;第四阶段称为开展与初步改革阶段;第五阶段称为改革的深化阶段。
【5】社会体育构造分为具体构造和分析构造,具体构造包括: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妇女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家庭体育、民间体育。
【6】社会体育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管理等7个要素。
【7】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开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体育参与方式有几种程度上的差异,可做一下分类:〔一〕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二〕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三〕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四〕终身参与和连续参与。
【8】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根本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层面、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和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2012年度“挑战杯”学术科技论文竞赛选题参考思想政治教育学1、学校德育教育研究2.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4.学雷锋常态化研究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包括虚拟社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哲学6.诚信与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7.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对策研究8.社会公德研究9.职业道德研究10.家庭美德研究11.个人品德研究政治学12.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研究13.妇女组织在公民权利保障和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14.共青团组织在政治文化发展和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5.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研究16.我国政务诚信与社会诚信的关系研究17.反腐倡廉的政治文化建设研究18.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政治经济研究19.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与路径研究20.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和改进制度研究21.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节约型政府研究22.基层社会治理中维护公民正当权益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相互促进机制研究23.基层政府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机制研究24.我国公民利益表达和聚合机制研究25.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调查研究26.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衔接与互动关系研究27.城镇化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联动机制研究28.我国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治理研究29.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和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30.我国公共资源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31.我国城乡贫困扶助与治理研究32.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33.强化和完善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研究34.政务诚信建设研究社会学35.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研究36.日常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37.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38.青少年对时尚文艺接受的实证与文化研究39.海外华裔新生代文化认同研究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41.社会征信系统研究42.社会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与经验研究43.民生政策体系建设研究44.社会秩序安排的形式、功能及内在要求研究45.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46.旅游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47.中国公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8.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文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49.中国社会政策的转型方向研究50.GDP增长、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51.市场交易秩序的道德基础研究52.市场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53.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学研究54.企业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55.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培育机制研究56.后单位社会及其运作机制研究57.劳资关系调整的多方参与机制研究58.虚拟社会综合管理的学理基础与实践模式研究59.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研究60.网络化时代的交往方式变迁研究61.信息化与虚拟组织的运作机制研究62.群体事件中的网络助燃作用研究63.社会各阶层民生需求的调查与比较研究64.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个体化趋势研究65.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66.家庭和社会德育建设研究67.青年社会学视角下的我国青年民生问题研究68.完善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研究69.弱势群体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保障问题研究70.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71.产业更新形势下的再就业问题研究72.社会转型期的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研究7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社会心理研究74.新形势下的群体意识形态研究75.社会平等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76.中国婚姻家庭的现代化转型与性别平等研究77.女性职业发展与幸福家庭建设研究78.城乡社会管理的社会参与路径与机制研究80.群体事件中的社会认同研究81.社会转型过程的社区治理研究82.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社会学研究83.社会转型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84.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研究85.农民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86.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87.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88.农村新型社区化与城乡一体化道路研究89.农民进城相关制度问题研究90.社会变迁视角下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91.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92.企业社会工作研究93.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94.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95.现代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96.民俗资源的动员与乡村发展研究人口学97.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调查研究98.流动人口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99.人口城市化与住房保障研究100.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和政策研究101.中国超大城市人口调控与“城市病”防治研究102.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城市化研究103.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104.老年健康保障跨学科研究105.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研究106.我国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缺口应对研究107.老龄人口贫困化研究108.老龄人口消费研究109.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学研究110.“居家养老”问题研究111.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政策(家庭发展政策)研究112.老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13.青少年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干预研究114.中国人口与民生政策仿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115.家庭结构与婚姻关系研究116.独生子女社会心理研究117.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118.当代女性人口新问题研究管理学119.基于优秀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120.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121.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研究122.特色文化城市的国际比较研究123.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124.商务诚信建设研究12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推进机制研究126.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研究127.中国企业战略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128.国有企业跨国投资与政府监管问题研究129.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问题研究130.企业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31.企业知识资本理论问题研究132.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研究133.企业投资者保护与财务控制研究134.企业劳动关系与管理民主化问题研究135.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136.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137.信息化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138.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探索研究139.中国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14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141.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对策研究142.建立多元化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研究143.我国学校制度改革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144.我国医院制度改革与医院管理问题研究145.我国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146.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研究147.减灾防灾能力建设研究148.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149.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150.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标准体系及政策保障研究151.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研究15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15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研究154.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15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秩序规范问题研究156.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57.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58.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问题研究159.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160.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体制机制研究161.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研究162.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与铁路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63.我国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研究164.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研究165.通货膨胀与预期管理问题研究166.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对策研究167.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168.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政策研究169.物联网服务新业态研究170.我国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171.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及融资模式研究172.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研究173.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研究17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175.气候框架公约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176.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177.进城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研究178.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问题研究179.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化社会管理问题研究理论经济180.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研究181.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82.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发展模式研究183.文化产品和要素流动机制研究184.农业合作制等新型公有制形式的发展研究185.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研究186.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18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88.解决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政策措施研究189.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研究190.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91.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192.中国农村人口变动趋势研究应用经济193.现阶段我国文化消费调查研究194.城市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业研究195.文化产业科技带动战略研究196.个性化、分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研究197.文化旅游的模式及特点研究198.红色旅游研究199.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200.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问题研究201.我国重要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202.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研究203.中低收入群体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研究204.城乡统筹进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整合机制研究205.城乡统筹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206.资源、环境及气候因素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207.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08.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研究209.物流成本与产业发展、价格水平的研究210.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战略研究220.中央与地方政府财税体制优化研究221.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研究222.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研究223.失业保险政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研究224.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劳动力市场研究225.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226.农业水价改革与节水战略研究227.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与流转问题研究228.现代农业支持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229.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研究230.发展牧区水利问题研究231.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影响研究232.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研究233.农村消费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潜力研究234.城镇化和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235.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研究236.促进节能环保的阶梯定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237.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研究238.老工业基地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239.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40.我国低碳消费模式研究法学1.食品安全战略立法研究2.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国际问题研究1.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建设研究2.面向外国青年文化交流机制研究民族问题研究1.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研究2.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研究3.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4.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与社区文化重建研究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6.少数民族地区灾后重建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变迁研究7.少数民族山区(牧区)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8.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间仪式的文化创新研究9.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与媒体传播研究10.少数民族历史遗址保护、文化典籍收集、口传采集研究1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村寨依托与保护研究12.西部地区民间乡土文化(含生态知识)及其现代意义研究13.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及其就业取向和特点研究14.少数民族山区(牧区)生态移民与职业培训研究15.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定技能、定岗培养研究16.对口支援(援藏、援疆)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17.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区域、族别)18.少数民族山区贫困人口的现状与因地制宜脱贫政策研究宗教学1.宗教和谐与社会文化建设研究2.宗教文化艺术研究3.宗教与基层社区建设4.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关系研究5.宗教与礼仪、民俗研究6.宗教与公共外交研究7.佛教寺庙与道教宫观经济文化研究8.民间信仰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研究文学1.网络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1.“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战略研究2.文化体制改革与媒体经营管理研究3.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方式研究4.微博研究5.网络社群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6.网络实名制实现路径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2.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3.社会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4.农家书屋管理、使用及发展问题研究5.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政策研究6.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发展研究7.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新进展、新问题研究8.信息产业全球化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及应对战略研究9.城市新移民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10.新媒体阅读研究11.全民阅读活动机制问题研究12.社交网络与即时通信工具的引导和管理研究体育学1.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研究2.社会体育需求与需求结构研究3.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4.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体制机制研究5.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6.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7.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关系研究8.体育休闲方式研究9.学生体质健康与教育制度改革研究10.老年人体育研究11.残疾人体育研究12.完善全民健身活动研究教育学:1、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研究;2、“0—6岁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研究;3、0—6岁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康复研究;4、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建构的研究;5、区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6、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的研究;7、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幼儿园建设研究等。
中国人口健康:现状和趋势一、人口健康观的发展和健康素质的提出(一)人口转变过程中关注人口健康成为发展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全球社会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呈现下面五个发展趋势。
1、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健康的社会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认识“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或不虚弱。
”(WHO,1948)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举冲破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揭示了健康问题三维联系的本质。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年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例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它不能被给予,但每个人都应得到帮助;为实现健康必须确定和认识需求并设法满足需求;健康是强调社会与个人资源的一个积极的概念;生殖健康促进侧重于在健康方面实现公平;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旨在减少现有健康状况的差异,并确保平等的机会与资源,以便使所有的人达到其最完美的健康状态,而这点必须平等地适用于妇女及男子;等等。
这些对健康概念的发展与完善,是与发展的概念,尤其与人类自身发展的概念并行不悖的,是对社会发展内涵的极大丰富。
2、生殖健康概念已被各国政府所认同,并逐步从概念化向操作化方向过渡自1994年埃及开罗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和1995年中国世界妇女大会后,生殖健康概念已逐步被各国政府决策者所接受和采纳,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题的生殖健康需求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国家已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来满足人们对生殖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
展望21世纪,发展中国家如何根据自身国情来提供全面与适宜的生殖健康技术与服务,以促进人类社会质量提高和人的福利全面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3、人口结构的变动促进人类健康生存终身的追求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世纪。
目前(2002),据估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6.29亿。
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材料材料1:27岁的小邹认真地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
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
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
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逐渐被“体制化”的体型和心理,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看法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需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
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里“或许是装的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地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50岁以上人的节奏,对于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
”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地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的动力了呢?”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工作节奏,对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事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节奏抛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