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结课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0.39 KB
- 文档页数:4
大连理工大学课程论文论述主题:水土保持学课程综述姓 名: 周 朋序 号: 67学 号: 201151104班 级: 土1107班课程名称: 水土保持学任课教师: 徐向舟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1.1专题论述........................................................... (1)1.1.1论述水土保持学的理论基础 (1)1.1.2 论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及作用 (1)1.1.3 论述水土保持调查的方法................... . (2)1.2 课程综述........................................................... (4)1.3 主题论述........................................................... (5)1.3.1 主题......................................................... . (5)1.3.1 正文 (5)1.3.1 参考文献 (6)1.2 课程综述《水土保持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一共24学时,分8周上完。
本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类的科学,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发生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学阐明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并据此原理,制定规划和运用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江河与风沙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壳表层的水和土。
以下是我对前七次讲课内容的概述:第一次讲课的主要类容是绪论部分。
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水土保持学》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以及水土保持的效益。
其次,老师强调了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讲解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区。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姓名:陈发指导教师:郑子成学号:20110043班级:土管11-03摘要: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甚为严重,在北方土壤沙漠化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很多城市不断遭受沙尘暴的侵袭,这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水土流失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不仅使水土资源受到破坏、生态环境退化等,也是造成区域贫困的主要根源。
而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后,主要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造成的危害等方面做分析,并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些措施。
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环境危害防治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物质资源与农业生产基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人类在对土地进行利用改造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直接的破坏。
对土地资源造成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开垦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地资源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使有限的耕地在质量上下降数量上减少,造成农村、山区贫困落后,阻碍了我国农业甚至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水土流失的成因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我国水土的成因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因素。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1/3,由于地势起伏与坡度的关系,地表层的土壤颗粒很容易被地表径流带走而流失。
另外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国家,水旱季节交替明显,降雨及暴雨多集中在夏秋季节,这种气候及降雨特点不利于稳定植物的生长,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强大的自然营力。
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历史农业国,拥有悠久的垦耕史,再加上历代的大兴土木乱砍乱伐,使其地区的自然植被稀少,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创造了条件[2]。
水土保持研究论文一、、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要鼓舞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
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治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士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进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进展。
各县政府对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一个流域或者社区的经济社会进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多部门协作机制。
因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治理中,只有各相关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综合”治理。
而这种部门的合作包括了技术合作和政策层面的协调和统一。
相比较而言,技术层面的协作要比政策层面的协作容易一些,而真正要实现政策层面的协作和统一,就需要政府部门内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山区土地资源为林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林地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对调节气候,水源供给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省会西宁市的重要屏障。
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热条件不充足等,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森林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注重植被生态系统修复,增加远高山区封育治理面积,促进灌草生长,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同时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优化,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水源供给等生态功能。
三、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按照清洁型小流域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治理应结合实际遵循“生态良好、生产进展”的原则,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综合配置各项措施并合理布局,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使其形成结构良好、各项功能较强的整体防护体系,达到保持水士、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保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其对于环境、经济及人民生命安全都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与维护经济正常运行,制定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法律制度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法律制度是首要的保障,制定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在惩罚力度上要做到坚决、公平,尤其是对于违反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要适时追责,让其付出实际代价。
此外,在加强执法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宣传力度,增加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二、加强科技支撑科技的进步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实践中要注重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并结合实际使用。
在水土流失控制方面,应采用装备先进的设备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比如建立遥感监测中心,手动或计算机智能地实现土壤水分、流量、坡度和土地利用等环节的监测和预测,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推广和树立科技示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护水土资源,在建设中应采用尽可能多的措施来保持生态平衡,比如建设水源涵养林等。
此外,还应注意合理规划道路,合理地利用水面建造防护堤防、拦沙堤、滨海防护工程以及鱼塘等,同时增加有机肥料的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种粮养林、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四、加强基层建设基层建设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环节要求能够有效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责任和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队伍的技术素质和协作能力。
总之,“水土保持”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它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概论》论文浅析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水土流失姓名:莫昌年学号:20103108专业:地理教育年级:2010级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互助县的地理概况: (3)二、水土流失的分布及特点: (5)1、分布面积广,面积大 (5)2、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去比例高 (5)3、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5)4、时空分布集中,主要发生在六七月份。
(5)5、泥沙主要来自沟道侵蚀。
(5)三、水土流失的原因: (5)1、地势落差大,巨大的落差为水土流失提供了可能 (5)2、交界地带,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5)3、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5)4、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错的地区 (6)5、不良的恶性循环之中 (6)四、互助县水土流失的危害 (6)1、恶化生态环境 (6)2、严重危害农业生产 (7)3、引发旱涝灾害 (7)4、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7)五.水土流失的治理: (7)1、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7)2、进一步完善对已经还林还草地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保护工作 (7)3、对还未进行陡耕地治理的要实现治理 (8)4、实现沟、坡、梁的有效治理 (8)【参考文献】 (8)【摘要】: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非常多,流失面积之广阔态势之严重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而对水土流失的相对研究也是相当多,尤其是对黄土高原等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的研究更是纷繁复杂,但是对于像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这样的几大区域相交的特殊地带的水土流失的研究则少之甚少,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是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的交界过渡地带,不论是地形地貌以及地貌景观或是气候气象都有很大的特殊性,这就造就了该地区不同与其他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而特殊的水土流失又给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的影响。
因此解决当地的水土流失是迫在眉睫,而解决问题必须得先要了解问题才能更好地处理好问题,下面我就从互助县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危害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四方面简要的谈谈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水土流失问题。
四川水土流失状况及其防治措施资环本硕12-1 黄鑫20126980摘要:四川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
针对四川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分析了其水土流失的特征、分布,危害和成因。
从理念层次和基本途径阐述了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关键词:四川、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为我国西北、西南和华中3大区的结合部。
全省96.5%的幅员面积属于长江水系,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
保护和建设好四川生态环境,不仅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川总面积48.5万km2,人口8602万,是我国西部的经济、科技和农业大省。
四川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2001年底,全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6万km2,完成土石方量1亿7159.7万m3,累计投工4亿6682.8万个。
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很多地方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1]。
1.四川水土流失状况1.1水土流失特征及分布四川土壤侵蚀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及开发建设人为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分布广,面积大,危害严重。
据第3次遥感技术调查,四川省土壤侵蚀面积(包括水蚀、风蚀、水蚀和冻融侵蚀混合区面积)达21万849.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3.59%。
其中轻度土壤侵蚀面积8万6570.95 km2,中度土壤侵蚀面积9万4104.41 km2,强度土壤侵蚀面积2万4596.66 km2,极强度土壤侵蚀面积4303.17 km2,剧烈土壤侵蚀面积1274.51 km2,分别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的41.06%、44.63%、11.67%、2.04%和0.60%。
水土保持毕业论文前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管理的综合生态系统。
迄今为止,各地区已经把人工湿地技术充分地应用到了污水处理中,并且对于污水处理的对象已经由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拓展到处理污染物含量较为复杂的工业废水,使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目前,在美国约有600多座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每个国家也都至少有200个地下潜流湿地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个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1]。
根据人工湿地的运行经验,正常情况下湿地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湿地系统为水禽提供了舒适的沼泽栖息地,并且对于湿地植物收割后,对湿地基本无破坏,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低廉。
因此,人工湿地的出水一般用于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或灌溉工程;在挪威,正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虽然稳定性和出水指标正在进行着研究,但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特别是COD、BOD、TP和TN 的去除率都达到了较优的效果;英国提出的有关人工湿地可持续排水系统方案,将人工湿地成功应用于住宅、商业区、工业区、公路和机场等地,用于给排水;澳大利还采用人工湿地取代传统的雨水调蓄池净化合流制溢流污水,并积累了大量相关工程经验。
我国对于人工湿地生态去污技术的研究以在中小城镇构筑节约型人工湿地为主,成本低廉且运行效果也很好;同时,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利用荒漠化的土地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植物处理,不仅使污水的处理效果有了大大提升,也使荒漠化土地有了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在人工湿地构筑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大片的生态湿地,对小环境有着良好的作用。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针对于人工湿地各个组成成分对TN、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得到了不同湿地构成、不同污染物浓度、不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了人工湿地最优的配置体系。
本文以满堂河小流域人工湿地为实例,满堂河人工湿地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满堂河小流域,纬度:41.9°,经度:123.6°,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和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1.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广义的水土保持为: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
狭义的水土保持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2.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国家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三是恶化生态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灾害损失和面源污染,对国家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水土保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为了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主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一、水土流失过程及机制应用数字和力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水土流失过程和机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①水力侵蚀动力学机理与世程的研究,包括径流水动力学特征、坡地降雨径流侵蚀与输沙机理、水沙汇集与输移过程、小流域水蚀机制、侵蚀过程模拟;②风力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包括风和风沙流动力学特征及风蚀作用、沙粒与沙丘的运动机制、沙尘暴发生机制;③重力侵蚀发生机理的研究,包括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发生的力学机制、重力侵蚀与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泥石流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对河流泥沙与河道淤积的影响、滑坡监测与预测研究;④人为侵蚀与特殊侵蚀的研究,包括耕作寝室机制、开发建造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农牧草交错带风蚀与水蚀交互作用。
二、侵蚀预测预报及评价模型研究用数学方法定量表达各个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报土壤流失量。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模型参数、水土流失因子的定量评价、破面水蚀预报模型、小流域水蚀预报模型、风蚀预报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模型、滑坡与泥石流预报模型,以及各类预报模型的使用范围及效果评价。
三、水土流失对污染物迁移过程以及水质的影响机理水土流失向河、湖、塘、库等输送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
论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及发展作者:郑敬阳【摘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二子世纪最后儿年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水土保持作为人类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工程手段和途径,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的日益增多,在开发中而忽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剧,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引语】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
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达10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8.9%。
水力流失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92万平方公里。
全疆近7万平方公里的绿洲面积中,有两万平方公里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新疆90个县(市)中有80多个县(市)有荒漠化分布,近2/3的土地面积和1200多万人遭受荒漠化危害。
新疆土地沙化仍以每年1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区的水库库容有1/3被泥沙淤积;全区有1/3耕地和一半的宜农荒地受到盐碱侵害。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1.1 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1.1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土壤和土地资源,淤积、沙压农田,加剧土壤干早,使土地肥力丧失,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
强烈的水土流失,把地面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吞噬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