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史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3.26 MB
- 文档页数:30
高中政治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最新高中生杂学习政治的时候,不能看到什么背什么,应该先总结知识点,然后再进行理解和记忆。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A.法律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民主平等的含义: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原则:A.含义: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B.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含义:我国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B.原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三个原则的关系: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这篇《⾼⼀政治教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说教材: 1、本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本课题要求学⽣了解我国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学习这⼀框是我们学习民族区域⾃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前提,同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教学⽬标:根据普通⾼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中学⽣现有知识⽔平,以及学⽣认知的规律,确定本课时教学⽬标如下: (1)知识⽬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的祖国是全国各族⼈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2)能⼒⽬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提⾼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培养学⽣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3、教学重难点及其依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把它当作重点是因为只有了解了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理解国家在民族地区实⾏的⼤政⽅针,才知道在⽣活中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来处理民族问题。
把它当作难点是因为我们班的学⽣⼏乎没接触过少数民族,学⽣即没有理论基础,⼜没有实践基础上讲解,学⽣较难理解。
⼆、说学情 我认为,要做到教学相长,实现教学的⽬标和要求,就必须准确地分析学情。
本课内容所教授的对象是⾼⼀年级下学期的学⽣,他们的思想活动具有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并初步掌握了⼀定的历史、地理和政治基础等⽅⾯的知识,认知能⼒和⽔平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并且在长期的培养下⾃主学习的能⼒较强,善于独⽴思考和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些学情为学法的指导奠定了基础。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一、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
难点:如何理解中华人民一一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阅读、讲授结合法。
教师在讲授本课内容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自学阅读,由学生从自学出发,自主提出问题,而后师生一一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出示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卡、名人名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
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这些原那么包含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主体内容教学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建立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105~106页教材相关内容,特别是106页小字部分——苦聪人生活的变迁。
教师也可以补充其他民族解放前受压迫,解放前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典型事例,而后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是什么?二是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如今哪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复简要归纳,强调指出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已经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按照宪法的提法,这种关系表现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
这也决定了我们处理民族关系必须遵循的三条原那么。
而遵循、贯彻三原那么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越稳固、越开展。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1〕民族平等原那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考虑以下三个问题:①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②我国提出民族平等的根据是什么?③其详细表现是什么?可让学生答复,而后多媒体出示两段领袖的话。
列宁说:“谁不成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和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斯大林说:“一切民族,无论大小,都处于同等地位,每个民族都是和任何其他民族同样重要的。
高一政治教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掌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体系,把握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
二、预习内容(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组成的。
除汉族外,有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铲除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①含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依法平等地。
②原因:A、我国宪法规定。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与发展程度之别,绝无 ;C、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①含义:在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互相合作、,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的前提,是的保证,是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这是由决定的,是国家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必然要求。
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的。
(2)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当前应当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我国已经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的责任付诸行动。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识记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2)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3)分析联系当前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分析说明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二、学习过程。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原则含义:各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优劣之分。
民族团结原则含义: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含义: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区别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含义各民族一律平等,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联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②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基本内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具体要求。
①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误区警示:误区: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差别了。
注意: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误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
注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
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
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
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地位的政策及事实材料。
提问:民族平等又是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平等原则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七课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内容目标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提示建议▲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达全国人民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
▲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课时教具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
这说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更应该重视民族问题。
教学过程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表明,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明,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在正确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