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0
腐植酸的使用方法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土壤改良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它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质地、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微生物活动等多种作用。
正确的使用腐植酸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下面将介绍腐植酸的使用方法。
1.土壤施用。
腐植酸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一般来说,可以将腐植酸颗粒或粉末均匀撒在耕层土壤上,并轻轻耙匀。
施用量一般为每亩50-100公斤,具体用量可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施用后,及时浇水以促进腐植酸与土壤的结合,提高利用率。
2.叶面喷施。
腐植酸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应用于作物上。
将腐植酸溶液稀释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作物叶片上。
叶面喷施可以直接为作物提供营养,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一般来说,叶面喷施的浓度为0.1%-0.5%,每次喷施量为每亩30-50公斤。
3.种子处理。
将腐植酸溶液用于种子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种子处理时,将种子浸泡在腐植酸溶液中,时间一般为6-12小时,然后晾干后播种。
腐植酸可以促进种子吸水和呼吸,提高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势,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
4.配合肥料使用。
腐植酸可以与化肥、有机肥等混合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施用化肥或有机肥料的同时,加入适量的腐植酸,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和固定,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此外,腐植酸还可以与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等混合使用,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5.其他应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使用方法外,腐植酸还可以用于水培、滴灌、基质改良等多种方式。
在不同的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环境下,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发挥腐植酸的作用。
总之,腐植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改良剂和植物营养物质,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作物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方法和施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什么是腐植酸-
什么是腐植酸?什么是腐植酸?腐植酸有什么作用?还请了解的网友帮忙介绍
腐植酸是土壤有机质腐植质化的产物,泥炭 ( 草炭 ) 、褐煤、风化煤等含有大量的腐植酸。
腐植酸肥料是以腐植酸类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氮、磷、钾或某些微量元素所制成,简称腐肥,它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大量有效养分,属于多功能的有机 - 无机复合肥料。
宰相种植网整理了腐植酸对作物的作用,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腐植酸对作物的作用:
作用一、腐植酸含有多种活性功能基因,可刺激作物生理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如腐植酸能促使种子提早发芽,出苗率高;刺激幼苗发根快、次生根多,根量增加,使作物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增加。
作用二、腐植酸能使碳铵减少氨态氮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能抑制尿酶活动,减少尿素挥发;能抑制土壤对水溶性磷的固定,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
腐植酸与难溶性微量元素发生螯合反应,从而利于根系和叶面吸收微量元素。
作用三、腐植酸可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调节土壤pH 值,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作用四、腐植酸多为两性胶体,表面活性大,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可增强作物的抗塞性,改变细胞膜渗透性,促进无机养分
的吸收,防止腐烂病、根腐病,减少病虫害。
作用五、提高各种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且移动性大,能有效提高植株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有机肥与化肥混用的好处
什么叫有机肥。
一:什么是腐植酸腐植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按来源分为土壤腐植酸和煤炭腐植酸。
土壤腐植酸与生俱来,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遗体在微生物作用下腐化形成一类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煤炭腐植酸是微生物对植物分解和转换后,又经过长期地质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它大量的存在于风化煤、褐煤、泥炭中。
由腐植酸制成的肥料具有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无机养分含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及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作用,因此,国家对腐植酸类肥料非常重视,将腐植酸类复合肥料列为国家正式肥料。
二:腐植酸肥料应用效果腐殖酸肥料具有以下五大作用:改良土壤、增进肥效、刺激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改善产品品质。
第一,以腐植酸为载体的肥料是一种多功能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中后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活化土壤养分,使N、P、K等营养缓慢释放,减营养元素的固定和流失。
第二,与单纯化肥相比,腐植酸肥料能够增加和活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促进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对微量元素缺乏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第三,腐植酸肥料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尤其以抗旱作用明显。
腐植酸类物质可缩小叶面气孔的开张度,减少水分蒸发。
使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
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使根系吸收较多的水分和养分。
因此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对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第四,腐植酸肥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刺激植物生长,可增强植株体内氧化酶活性及其他代谢活动。
还可以降解农药残留毒性,减少环境污染。
第五,腐植酸肥料在果菜方面应用,除了增产幅度高以外,可防治苹果的腐烂病,防止果菜缺铁黄化症、斑点落叶病、黄瓜霜霉病等等。
还可提高果菜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三:施用说及注意事项1在一年生大田作物上,腐殖酸颗粒肥料主要用作底肥,也就是在作物播种之前,结合整地施入底肥。
对于有机质缺乏,有效氮肥含量少的土壤,使用腐殖酸肥料的效果好,碱性土、板结土施用效果最好。
~~ 腐植酸~~
腐植酸,又称胡敏酸,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是腐殖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腐植质为土壤、泥炭、煤、许多高地溪流、腐植营养湖、海水中的主要有机成分,由有机生物死亡后经生物降解产生。
腐植酸不是一个单一的酸,而是一个复杂的含有羧基、酚羟基等官能团的混合物,所以该混合物表现出二元酸或偶尔三元酸的性质。
腐植酸在自然界中通常与离子形成络合物。
~~形成和描述~~
腐植质由死亡生物物质,如木质素,经微生物降解产生,难以进一步降解。
其特定的性能和结构取决于给定样本从水或土壤源中提取时的具体条件。
然而,虽然腐植质的来源不同,性能却非常相似。
腐植酸和植酸
腐植酸和植酸是两种不同的有机物质,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腐植酸和植酸的详细介绍:
1. 腐植酸:
腐植酸(Humic acid)是一种天然有机大分子物质,主要由动植物遗骸(尤其是植物
遗骸)经过微生物分解、地球化学过程积累而成。
腐植酸广泛分布在江河湖海、土壤、煤矿等地区。
它对地球碳循环、矿物迁移积累、土壤肥力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腐植酸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植酸:
植酸(Phytic acid)是一种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豆类、谷物等食物中。
植酸又称磷脂酸,是一种含磷有机化合物。
在植物中,植酸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植酸在食品、饲料和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如作为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
总结:
腐植酸和植酸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质,但它们来源、分布、组成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腐植酸主要由动植物遗骸分解而成,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领域;而植酸则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食品、饲料和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腐植酸(Humic Acid,简写HA)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一系列的化学过程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
它是由芳香族及其多种官能团构成的高分子有机酸,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络合、交换等功能。
主要由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亲水酸性物质。
是土壤和水底沉积物的主要有机成分。
天然饮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为HA ,其浓度范围从地下水的20μg/ L 到地表水的30 mg/ L ,含量愈高,水质卫生状况愈差。
一般水源中腐殖酸的含量在10 mg/ L 左右,占水中总有机物的50 %~90 % ,天然饮用水源中腐殖酸的存在给人类及动植物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1) HA 是微量金属元素的络合剂。
腐殖酸的存在,一方面会使水中金属离子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矿化度降低,从而破坏了人体对某些元素如Ca、Mg、Mn、V、Mo 、SO2 -4 等的吸附和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2) 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是卤化副产品的重要前驱物。
腐殖质极易在水厂加氯过程中形成消毒副产品DBPs 和三卤甲烷类致癌物质THMs。
据报道,几乎所有水生天然有机物都可能在消毒过程中被氯化,其中占溶解态水生有机物一半左右的腐殖酸是产生THMs 最重要的先驱物质。
研究表明,溶解态腐殖酸类是天然水体中生成MX(一种具有强致突变性的消毒副产品) 的主要前驱物,其中的一些酚、醛、芳香酸类化合物可能在MX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 腐殖酸是导致大骨节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大骨节病病区居民饮用水往往是阴暗潮湿的窖水,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水中腐殖酸发生光解少,因而含量高。
(4) 水体酸化引起腐殖质(HS) 特性改变,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酸雨的形成,湖泊等自然水体中pH 下降。
水体中的HS 有机含氮量升高,其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降低,碳的含量和羧基的酸性降低,氧的含量和酚、醛的酸性增强,进而有机酸的分类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药用腐植酸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体,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我们食物和空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药用植物。
其中,腐植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腐植酸的概念、分类、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一、腐植酸的概念和分类1.1 腐植酸的概念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组织中。
它是由植物和动物遗物经过微生物分解、氧化和聚合等多种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
腐植酸的化学结构复杂,包含若干个羧基、酚羟基和醛基等官能团,具有酸性和亲水性,是一种非常活性的有机物质。
1.2 腐植酸的分类腐植酸按照来源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腐植酸分类如下:(1)根据来源:腐植酸可以分为土壤腐植酸、水体腐植酸、植物腐植酸和动物腐植酸等。
(2)根据化学性质:腐植酸可以分为腐植酸、腐殖酸和黄腐酸等。
二、腐植酸的生物活性腐植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
这些生物活性主要与腐植酸的化学结构有关。
腐植酸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腐植酸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腐植酸还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
此外,腐植酸还被发现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腐植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腐植酸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腐植酸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腐植酸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3.1 抗氧化和抗炎腐植酸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等。
3.2 抗微生物腐植酸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口腔炎、皮肤感染等。
3.3 抗肿瘤腐植酸被发现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因此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
腐殖酸(Humic Acid,简写HA)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一系列的化学过程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
它是由芳香族及其多种官能团构成的高分子有机酸,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络合、交换等功能。
它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以及泥炭(又称草炭)、褐煤、风化煤中。
按自然界分类,它可以分为三类,即土壤腐植酸、水体腐植酸和煤炭腐植酸。
九十年代初,用发酵法,通过接种,可提取生化腐植酸或生化黄腐酸等有机酸物质。
腐殖酸(又称胡敏酸Humic acid,简称H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量存在于土壤、河湖海沉积物以及风化煤、褐煤、泥炭中,是构成土壤和水体中有机质的主要成分。
其作为染色助剂、粘合剂、水处理剂、水质稳定剂和锅炉阻垢剂等广泛应用于电镀、印染、石油、医药、环保等方面。
1 腐殖酸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腐殖酸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
工业上所用腐殖酸多数是用碱溶酸析的方法从风化煤、褐煤和泥煤中提取出来的。
一般认为,腐殖酸是一组芳香结构的、性质相似的酸性物质的复杂混合物,它的大小约由10个分子大小的微结构单元组成,每个结构单元又是由核、桥、键、活性基团组成,各种类型的腐殖酸普遍存在苯的衍生物,脂肪酸、苯羧酸、酚羧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腐殖酸是一种亲水性可逆胶体,比重在1.330~1.448之间,通常腐殖酸多呈黑色或棕色胶体状态,其颜色和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腐殖酸具有疏松的"海绵状"结构,使其产生巨大的表面积(330~340 m2/g)和表面能,构成了物理吸附的应力基础。
由于腐殖酸分子结构中所含的活性基团能与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络合或螯合反应,因此可用来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印染废水和其他工业废水。
2 腐殖酸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1 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重金属离子废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进入环境后参与食物链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
腐植酸的有机肥腐植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具有多种优点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腐植酸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一、腐植酸的定义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物,主要存在于腐殖质中。
它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形成的。
腐植酸具有黄褐色或黑色的颜色,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二、腐植酸的特点1. 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腐植酸含有多种有机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为植物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供应。
2. 改善土壤结构:腐植酸能够促进土壤颗粒的结合,增加土壤团粒稳定性,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
3. 促进植物生长:腐植酸能够刺激植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提高土壤肥力:腐植酸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5. 调节土壤酸碱度:腐植酸具有一定的酸性,可以中和土壤的碱性,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腐植酸的制作方法腐植酸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法:自然堆肥和人工合成。
自然堆肥是将植物残体、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堆积起来,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腐植酸。
人工合成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生物发酵等方法,将有机物转化为腐植酸。
四、腐植酸的应用领域1. 农业领域:腐植酸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园林景观:腐植酸可以用于草坪、花坛等绿地的养护和修复,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3. 植物保护:腐植酸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作用,可以用于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4. 环境修复:腐植酸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的修复和污水处理等环境修复工程。
腐植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园林景观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利用腐植酸,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腐植酸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腐植酸肥料知识概述腐植酸肥料是一种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的肥料,它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微生物矿化分解而形成的含有大量腐殖质和腐植酸的有机肥料。
腐植酸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腐植酸肥料的相关知识进行概述。
1.成分:腐植酸肥料主要由腐殖质和腐植酸组成。
腐殖质是指经过微生物降解形成的具有高分子量、呈褐色至黑色固体的有机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类、脂肪类等。
腐植酸是腐殖质的一种重要组分,它具有酸性、高分子量、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二、腐植酸肥料的作用与优点1.为植物提供养分:腐植酸肥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可以为植物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改良土壤结构:腐植酸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促进土壤的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3.增加土壤肥力:腐植酸肥料中的腐殖质和腐植酸能够与土壤微生物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有机质与土壤颗粒结合,增加土壤肥力和抗逆性。
4.保持土壤湿润:腐植酸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的水分流失,保持土壤湿润状态,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5.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腐植酸肥料中的有机物质能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转化,增加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腐植酸肥料的应用技术1.施用量:腐植酸肥料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生长期来确定施肥量,一般每亩施用腐植酸肥料20-30公斤。
2.施用方法:腐植酸肥料可以通过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施用。
基肥施用时可以将腐植酸肥料与土壤混合,追肥时可以将腐植酸肥料撒在植株根系附近,叶面喷施时则需要将腐植酸肥料稀释后喷施在叶片上。
3.施肥时机:腐植酸肥料的施肥时机一般在作物的生长期和生育期,如春季耕种前施用、作物追肥时施用等。
腐殖酸是氮肥的缓释剂和稳定剂,磷肥的增效剂,钾肥的保护剂,是中、微量元素的调理剂、螯合剂,对肥料有协同增效作用。
此外腐殖酸还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盐碱等抗逆能力。
把腐殖酸加入复合肥中制成腐殖酸螯合型复合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减少速效养分的固定和流失,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腐植酸是有机弱酸,其中含有多种活性基因,如醌基、酚基、羧基等,正是这种性质使其在农业上有多种功能。
多种功能的作用方式主要通过:1、参与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与多种物质以代换代尝方式互动;2、经根、茎、叶被植物吸收,参与植物体内新陈代谢来完成。
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形式为腐植酸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养分、刺激作物生长、解毒、防治病虫害、提高杀菌剂、杀虫剂活性等功能。
煤系腐植酸经过特定生化处理,可将原生态的腐植酸矿粉制成活性腐植酸盐,再经分离、提纯制成活性腐植酸精粉。
这种精粉的活性是原矿粉的几十倍。
一、改良土壤的作用作为调理剂,腐植酸类肥料施入土壤之后,改良土壤作用表现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的代换容量,提高土壤缓冲性能,加强土壤微生物活性等。
1.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在所有土壤结构中,以粒径在0.5—10毫米的团粒结构最理想。
这种土壤是因为它在肥力上有下列的作用:①、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由于团粒间大孔隙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土壤透气能力,容易接纳降雨和灌溉水。
水分由大孔隙渗入土壤,逐步进到团粒内部的毛管孔隙中,使团粒内部充满水分,多余的水分继续渗湿下面的土层,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冲刷侵蚀。
所以这种土壤不象粘土的不渗水,又不象砂土的不保水。
使团粒成了“小水库”。
大孔隙中的水分渗完以后,空气就能补充进去。
团粒间空气充足,团粒内部贮存了水分,这样就解决了水分和空气的矛盾,适于作物生长的需要。
雨后或灌溉后,团粒结构的表层土壤水分也会蒸发,表层团粒干燥以后,与下层团粒切断了联系,形成了一个隔离层,使下层水分不能借毛细管作用往上输送而蒸发,水分得以保存。
②、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间大孔隙供氧充足,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因此团粒表面有机质分解快而养分供应充足,可供植物利用。
团粒内部小孔隙缺乏空气,进行嫌气分解,有机质分解缓慢而养分得以保存。
团粒外部分解愈快,则团粒内部愈为嫌气,分解也愈慢。
所以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由团粒外层向内层逐渐分解释放养分,这样一方面既源源不断地向植物供应养分,另一方面,可以使团粒内部的养分积存起来,有“小肥料库”的作用。
③、能使土壤温度比较恒定:由于团粒内部保存水分较多,温度变化就较小,所以整个土层白天的温度比不保水的砂土低,夜间却比砂土高。
土温稳定,就有利于植物生长。
④、改良耕作和使作物根系发达: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粘性小,疏松易耕,宜耕期长,而且根系穿插阻力小,利于发根。
腐植酸是一种有机胶体物质,由极小的球形微粒结成线状或葡萄状,形成疏松有海绵状的团聚体。
它具有粘结性,是土壤的主要粘结剂。
但它的粘结性比土壤粘力小,所以使土壤疏松。
腐植酸能直接和土壤中的粘土矿物生成腐植酸—粘土复合体,复合体和土壤中的钙、铁、铝等形成絮状凝胶体,把分散的土粒胶结在一起,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即遇水不易松散的稳固的团粒。
腐植酸类物质能增加土壤中真菌的活动,菌丝体可以缠绕土粒,菌丝体的转化产物和某些细菌的分泌物,如多聚糖、氨基醣等也能粘结土粒,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的水稳性,提高其抗侵蚀性。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气性好,作物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能顺利交换,有利于种子生根、发芽和生长。
而且,这种团粒结构中所保存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也比较难以挥发了,所以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保墒能力。
2、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改良土壤环境:腐植酸是弱酸,它与钾、钠、铵等一价阳离子作用,生成能溶于水的弱酸盐类。
腐植酸和它的盐类在一起组成缓冲溶液,当外界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土壤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大致不变,保证作物在比较稳定的酸碱平衡的环境中生长。
酸性土壤,氢离子浓度大,铁铝氧化物多,施用腐肥,腐植酸与铁、铝离子整合,释放出氢氧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起中和反应,从而降低了土壤酸度。
碱土中,碳酸钠危害作物生长,施用腐肥,碳酸钠与腐植酸的钙、镁、铁盐等发生反应,因而降低了土壤的碱性。
反应生成物腐植酸钠也是一种作物生长刺激素。
此外,在盐碱土中施用腐肥,一方面改变土壤表层结构,切断毛细管,破坏了盐分上升的条件,起到“隔盐作用”,减少了土壤表层的盐分累积;另一方面,发挥腐植酸代换量大的特性,把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代换吸收到腐植酸胶体上,减轻钠离子对作物的危害。
3、在腐植酸类物质的作用下,形成的水稳性团粒结构,能保水、保肥、保墒、酸碱度适宜。
是一种较理想的各种物质代尝的平衡体系。
这种平衡体系同样适宜各种有益微生物,使其大量繁殖。
同时益生菌大量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与空气、土壤、水相互作用,又生成大量有机质,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
而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优劣的主要指标。
由于形成微生态平衡体系,使得土壤对有害微生物和害虫有抑制作用。
总之,施用腐植酸后的土壤,可以形成有活力的、充满生机的、宜于耕种的优质土壤。
二、营养作用腐植酸类肥料的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被根茎叶吸收、增加土壤速效养分,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减少土壤养分损失,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提高肥效等方面。
1、为植物提供养分腐植酸类物质本身是有机物质,被植物体吸收有两个途径:A.直接被根茎叶吸收;B.在根际分泌物、根际酶等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更小分子后,被根吸收。
土壤中的所有养分必须经过质流和扩散作用移动到根的表面,然后被植物吸收。
质流是指养分随水流经过土壤空隙向作物根系的迁移;扩散是指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溶质因热动力而引起的混合和分散作用。
根系能吸收的外部物质都是以溶解于水的物质,有离子代换、分子代换,并且吸收的物质是有选择性的。
根系就是作物与土壤、空气、水进行物质代换的工具。
腐植酸含有作物必需的多种元素,如S、O、P、N、H、C等,它们的前身就是生物体的残体,经微生物分解的产物是作物所需要的养分。
所以其中一部分直接与根系发生代换,进入作物体内。
另外,有些腐植酸与土壤中难溶金属离子络合为可溶性物质,如:铜、铁、锰、锌、钙、镁等,以水溶性离子态与根系发生代换,进入作物体内。
而这些金属元素是组成各种活性酶所必需的组分,它们经腐植酸络合,成为能被根系吸收的有效物质,这一点是其它肥料所不具备的功能。
同时腐植酸也以这种方式进入作物体内后,进而参与新陈代谢。
将腐植酸加工成水溶液喷施在作物上,可以被茎叶直接吸收;养分被茎叶吸收,称为根外施肥。
它是作物获得养分的一个途径,这种施肥方法有以下特点:a、由于茎叶面积大,与空气、阳光、水气直接接触,所以生理活性高,养分吸收比土壤根系快,可很快克服作物缺素症状。
b、与土壤根系施肥相比,茎叶吸收不存在土壤对养分的固定、钝化。
c、在作物生长中后期或土壤旱、涝时,根系活力下降,经过茎叶施肥可以补充养分。
d、在作物中后期的生殖阶段,直接喷施茎叶,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根外施肥的效果,主要决定于叶子的吸收,首先必须穿过茎叶表面的角质层。
而一般陆生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覆盖着蜡质,蜡质是半疏水性的脂肪酸聚合物,它使叶子不易被溶液浸润,这是叶面吸收养分的一个主要障碍—蜡质使叶子无法大量快速地吸收养分。
腐植酸尤其是黄腐酸,具有优良的润湿、渗透性,明显减小表面张力,溶胀了脂肪酸聚合物,在浓度梯度差及电位差的作用下,养分可以顺利进入植物体内。
养分吸收有三个途径:①当肥液喷在叶面后,角质层湿润而膨胀,这使得其中的蜡质层间距离增加。
养分得以扩散,通过角质层进入细胞壁进而达到表皮细胞间隙和细胞膜以及通过外质连丝进入叶子而被吸收。
②养分进一步沿表皮细胞壁到达叶子深部,被栅栏细胞吸收。
被表皮细胞吸收的养分可通过细胞间的胞质连丝进入其他细胞。
③通过气孔空腔被吸收。
植物表面的气孔,本身就是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代换的通道。
它可以自动、选择性地吸收施用的养分,叶面上气孔很多,达到每平方厘米15—3000个,而且部分气孔的直径在8um以上,完全可以吸收喷施在表面的养分。
由于腐植酸的作用,使得表面张力大幅度的降低,溶胀了疏水层,更使得养分得以顺利进入气孔。
一般来讲,分子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比较容易进入植物体内。
不同植物,由于叶部角质层厚度不同,叶面的养分吸收速度也不相同,愈厚的角质层,吸收愈困难一些。
一般双子叶植物角质层较薄,而单子叶植物则角质层较厚,另外叶背吸收养分也比较容易,所以应在叶子的两面喷施。
光能促进绿色叶细胞对养分的吸收,在有光照的情况下,角质层对肥液的穿透阻力减小,但是对喷在叶面上的养分,由于白天气温较高,湿度常常较低,肥液常很快干燥而影响吸收。
所以,常可看到在夜间叶面对养分的吸收比白天快。
叶子本身的含水状况也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叶子含水丰富,就易于吸收,如叶子含水不足,使叶片蜡质层紧缩而“封闭”叶面气孔,从而阻碍吸收。
叶片吸收养分的速度随肥液的浓度而呈抛物线型的变化。
即开始时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吸收速度反而下降。
但在一般情况下,在叶面不受伤害时,叶面养分吸收的速度随肥液浓度增加而增加。
茎叶的毛孔及表层与根系一样都是植物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代换的途径。
由于这种途径无需根的传导和输送,所以可以更直接的将所吸收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复制为作物自身的一部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茎叶施肥后作物的缺素的症状改善的速度较快的原因。
①、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由于根际分泌物、根际酶等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腐植酸为可被根系吸收的物质—更小的片断。
同时腐植酸也是根际微生物的养分,施用腐植酸后的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活跃、数量显著增加。
据测定,施用腐肥,土壤中分解纤维的微生物增加一倍,分解氨基酸的氨化细菌增加1—2倍。
另外,据测定,施用腐肥后,土壤速效磷可提高9—40%。
因此,有人把腐植酸类肥料叫做磷肥的“增效剂”。
在生产实践中,腐肥与磷矿粉混施,比单独施用磷矿粉效果要好。
腐植酸类肥料防止可溶性磷的固定和促进难溶磷的活化:1、腐植酸与铁、铝离子形成络合物和螯合物,促进磷的活化;2、腐植酸在氢氧化铁、氢氧化铝表层形成保护膜,减少了铁、铝氧化物对磷酸根离子的固定;3、腐植酸吸附或代换磷肥中的钙离子,提高了磷的有效性。
4、腐植酸通过同晶代换,将土壤矿物吸附的磷酸根离子取代出来,因而活化了磷素;5、腐植酸与难溶性磷酸盐形成碳酸—腐植酸复合体,使磷酸盐活化。
腐植酸还可以活化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如铁、铜、锰、锌、钙、镁、硅等。
以铁为例,黄腐酸与铁形成的螯合物,活力增大,对作物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有人指出:已进入作物体的铁和腐植酸形成的螯合物,从根部向上运转,从而改善了作物的铁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