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外科常用的术式,常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因其局部解剖比较复杂,涉及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早期并发症多,发生率为13%-30%[1]。
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现对颈项前路手术早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颈深部血肿1.1 原因及表现术后早期致命性并发症中颈部血肿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颈部组织结构疏松,缺乏严密的肌肉覆盖,术后出血常难以通过组织间的压迫上血[2]或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结扎血管的线头脱落,骨质创面难以止血,术后引流不畅等原因引起,其危险性大,严重者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导致死亡。
表现为手术后当日(尤其12h以内)出现颈部增粗,发音改变,喉咙有异物感,重者可出现口唇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症状。
1.2 预防及护理措施1.2.1术中彻底止血,认真结扎好血管,防止线头脱落。
1.2.2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有无渗血、肿胀,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症状及四肢的感觉运动情况,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术后可不立即戴上颈围,待病情稳定后再戴,以便及早发现血肿。
正常切口处放引流管或负压引流,术后4~8h引出血性液体量一般在40~60ml,如超过100ml,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药[3]。
1.2.3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颈部肿胀程度,气管是否居中。
若患者自觉术区明显胀痛,颈部有紧缩感或表现呼吸困难,应警惕有发生术区严重渗血或引流不畅形成血肿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并积及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的治疗措施[4]。
如协助医生给予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除去血肿,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待呼吸情况稍改善后再送往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它处理[5]。
2.术后吞咽困难?2.1 原因及表现麻醉插管,手术中牵拉和分离、术后内置物的刺激食管致喉头水肿、痉挛,是造成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主要原因。
轻者有短晢的咽喉疼痛和吞咽困难,一般术3~5d消失,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5]。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为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效果,本文对颈椎前路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对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其中7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对这75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和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结果在这75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当中,发生早期并发症的有5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分别是1例脑脊液漏、1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取骨区血肿、1例颈部血肿。
结论对这5例发生早期并发症的患者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全部好转,且没有严重的后遗症。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随着颈椎前路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同时颈椎前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也较多,并且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善颈椎前路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选取了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的其中75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对这75例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危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其中7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在本次的75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43例,女性患者有32例,患者的年龄在2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3±4.8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椎前路手术的相关手术指征,全部患者获得本次临床研究医学伦理学会的同意,所有患者均对本次试验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1.2.1脑脊液漏颈椎前路手术至脑脊液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硬脊膜外粘连严重,在行颈椎前路手术的过程当中,对硬脊膜外粘连进行分离或者切除的过程中损伤了硬脊膜;通常情况下,当患者术后24小时内引流液量超过100ml,且引流液的颜色呈淡红色时,即为脑脊液漏。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
[1]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常会出现。
本文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258例,对其出现的早期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8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78例,女85例;年龄18~76岁,平均(50.0±10.6)岁。
258例患者中,全瘫两例(0.8%),不全瘫122例(47.3%),无瘫痪症状134例(51.9%)。
单节段154例(59.7%);双节段95例(36.8%); 三节段9例(
2.5%)。
1.2方法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16例,单节段减压10例,双节段减压5例,三节段减压1例;前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19例,单节段减压10例,双节段8例,三节段1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AO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6例,单节段减压9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3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内固定术160例,单节段减压100例,双节段57例,三节段3例。
2结果
脊髓损害加重3例,占17%;神经根损伤2例, 占0.78%;植骨块移位1例,占0.39%; 取骨区感染血肿2例,占0.78%; 钢板、螺钉松动、急性胃粘膜病变、呼吸骤停各1例,各占0.39%;血管栓塞3例,占1.17%。
3讨论
3.1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为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和手术间接相关的并发症,前者包括入路相关性并发症、减压相关性并发症、植骨融合相关性并发症,内固定相关性并发症,后者主要是其它并发症。
[2]影响早期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术者因素,主要表现在手术技巧,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医生的经验等方面,这一类因素主要影响了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手术技巧不娴熟可致内固定位置不当,如果解剖层次不熟悉可致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另一类是患者因素,如患者一般状态,基础病情,其它器官系统功能状态等,这一类因素主要影响患者术后其它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患者年龄大,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在术后就容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
3.2颈椎前方重要脏器、血管、神经密集,是颈椎前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客观因素。
本组病例中有5例喉上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横行于颈动脉鞘与早状腺之间,显露时易损伤,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呛咳,禁流质饮食,给予固体食物并补液,4例痊愈出院,1例改善不明显。
因此,在行颈椎手术时,在行伤口纵向分离时应钝性分离,横行结构要分离,同时避免牵拉过度;脊髓损害加重,有时属不可逆性损伤,对患者的影响最为严重。
本组病例中,出现3例,术后MRI检查发现椎管内血肿压迫,再次手术减压,术后症状缓解;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出现神经根分布区域感觉障碍,上肢出现部分运动障碍,用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3~4h后症状开始恢复,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和高压氧治疗5~7d,3个月随访时症状明显改善;
本组病例中有1例出现植骨块移位,患者异物感明显并吞咽困难,术后再次行减压、移植,手术效果满意;1例钢板螺钉松动,复查X线发现钢板下端松脱,重新手术,患者满意出院;对于颈部切口和取骨区感染和血肿患者,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还加强切口换药,3例患者经治疗痊愈。
其它并发症均进行相应处理,症状好转,无死亡病例。
3.3由于颈前路手术的特殊性,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同术者的手术技巧有关,还与患者病情有关,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只有从整体把握,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认真总结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才能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