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4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重点)3.会利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难点)一、情境导入你能列出上面的不等式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x <3,x ≥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解析:把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们的公共局部是1≤x <3.应选C.方法总结: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不等式组由两个不等式组成,其公共局部在数轴上方应当是有两根横线穿过.探究点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以下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x -3≥1,x +2<2x ; (2)⎩⎪⎨⎪⎧3〔x +2〕>x +8,x 4≥x -13.解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它们的公共局部.解:(1)⎩⎪⎨⎪⎧2x -3≥1,①x +2<2x .②解不等式①,得x ≥2,解不等式②,得x >2.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2.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2)⎩⎪⎨⎪⎧3〔x +2〕>x +8,①x 4≥x -13.②解不等式①,得x >1,解不等式②,得x ≤4.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 ≤4. 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方法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利用数轴确定这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局部.也可利用口诀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探究点三: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求不等式组⎩⎪⎨⎪⎧2-x ≥0,x -12-2x -13<13的整数解.解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在其公共解集内找出符合条件的x 的整数值即可.解:⎩⎪⎨⎪⎧2-x ≥0,①x -12-2x -13<13.②解不等式①,得x ≤2,解不等式②,得x >-3.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 ≤2,x 的整数解为-2,-1,0,1,2.方法总结: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时,先解每一个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特殊解.确定特殊解时也可以借助数轴.探究点四: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假设不等式组⎩⎪⎨⎪⎧x +a ≥0,1-2x >x -2无解,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B .a <-1C .a ≤1D .a ≤-1解析:解第一个不等式得x ≥-a ,解第二个不等式得x <1.因为不等式组无解,所以-a ≥1,解得a ≤-1.应选D.方法总结: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解每一个不等式,把解集用数字或字母表示;②根据条件即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列出新的不等式.这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包括边界点,可以进行检验,看有无边界点是否满足题意;③解这个不等式,求出字母的取值范围.三、板书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数轴确定解集利用口诀确定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建立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根底之上,解不等式组时,先解每一个不等式,再确定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教学中可以把利用数轴与利用口诀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结合起来,互相验证15.1.2 分式的根本性质1.通过类比分数的根本性质,说出分式的根本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重点) 2.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根本性质和符号法那么.(难点)3.理解分式的约分、通分的意义,明确分式约分、通分的理论依据.(重点) 4.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根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难点)一、情境导入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根本性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式的根本性质【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根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以下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确的选项是( )A.a +3b +3=a b B.a b =acbcC.3a 3b =a bD.a b =a 2b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根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根本性质,故D 错误;应选C.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类型二】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不改变分式0.2x +12+0.5x的值,把它的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A.2x +12+5x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解析:利用分式的根本性质,把0.2x +1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20+5x .应选C.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分式的根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类型三】 分式的符号法那么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以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3b 2a ;(2)5y -7x 2;(3)-a -2b 2a +b. 解析:在分子的符号,分母的符号,分式本身的符号三者当中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分式的值不变.解:(1)原式=-3b 2a ;(2)原式=-5y 7x 2;(3)原式=-a +2b 2a +b.方法总结:这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分子的符号,分母的项的符号,特别是首项的符号当成分子或分母的符号.探究点二:最简分式、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类型一】 判定分式是否是最简分式以下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A.2a 2+a ab B.6xy 3aC.x 2-1x +1D.x 2+1x +1解析:A 中该分式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式a ,那么它不是最简分式.错误;B 中该分式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数3,那么它不是最简分式.错误;C 中分子为(x +1)(x -1),所以该分式的分子、分母含有公因式(x +1),那么它不是最简分式.错误;D 中该分式符合最简分式的定义.正确.应选D.方法总结:最简分式的标准是分子,分母中不含公因式.判断的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且观察有无公因式.【类型二】 分式的约分约分:(1)-5a 5bc 325a 3bc 4;(2)x 2-2xyx 3-4x 2y +4xy 2. 解析:先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然后根据分式的根本性质把公因式约去. 解:(1)-5a 5bc 325a 3bc 4=5a 3bc 3〔-a 2〕5a 3bc 3·5c =-a25c; (2)x 2-2xy x 3-4x 2y +4xy 2=x 〔x -2y 〕x 〔x -2y 〕2=1x -2y. 方法总结:约分的步骤:(1)找公因式.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2)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类型三】 分式的通分通分: (1)b 3a 2c 2,c -2ab ,a5cb 3; (2)1a 2-2a ,a a +2,1a 2-4. 解析:确定最简公分母再通分.解:(1)最简公分母为30a 2b 2c 2,b 3a 2c 2=10b 430a 2b 3c 2,c -2ab =-15ab 3c 330a 2b 3c 2,a 5cb 3=6a 3c30a 2b 3c2;(2)最简公分母为a (a +2)(a -2),1a 2-2a =a 2+2a a 〔a +2〕〔a -2〕,aa +2=a 3-2a 2a 〔a +2〕〔a -2〕,1a 2-4=aa 〔a +2〕〔a -2〕.方法总结:通分的一般步骤:(1)确定分母的最简公分母.(2)用最简公分母分别除以各分母求商.(3)用所得到的商分别乘以分式的分子、分母,化成同分母的分式.三、板书设计分式的根本性质1.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符号法那么:分式的分子、分母及分式本身,任意改变其中两个符号,分式的值不变;假设只改变其中一个的符号或三个全变号,那么分式的值变成原分式值的相反数.本节课的流程比拟顺畅,先探究分式的根本性质,然后顺势探究分式变号法那么.在每个活动中,都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例题示范、方法指导和变式练习.一步一步的来完成既定目标.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和谐、高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四、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二师: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购物金额对选择哪家超市有何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问题,自学课文一三1页至一三2页例1上边的内容,要求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问题(1)、(2),时间是10分钟。
第一节.不等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②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③能用实际生活背景和数学背景解释简单不等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不等关系,通过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①通过探寻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认识不等式。
②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示图片(目的: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1)甲乙两名同学升高、体重不相等;(2)汤老师的年龄和体重基本都大于你们的(3)跷跷板二.问题提出师:相等关系是用等式表示的,不等关系呢?生:不等式师:你学过那些不等号呢?生:>,<,≤,≥,≠三.小试牛刀(学生初步感受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1. a是负数2. m与2的和小于33. c的两倍不大于a与b的差4. x的平方是非负数师:不大于,不小于表示的含义四.不等式的定义a<0 m+2<3 2c≤a-b x²≥0五.概念辨析指出下列式子是否为不等式?(概念基本辨析)(1)a+1>3 (2)x²+y²(3)2m≠n-1 (4)x+3=2x六.随堂练习1. x 的3倍与8的和比x的5倍大2. 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少为53. a与b两数和的平方不小于34. m与4的和的20%至多为9七.实际运用(1)铁路部门对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有如下规定:每件行李的长、宽、高三边之和不得超过160cm。
设行李的长、宽、高分别为 a cm、b cm、c cm,请你列出行李的长、宽、高满足的关系式(2)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
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6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cm。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不等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和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知识点。
2.准备PPT,用于呈现知识点和示例。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谁苹果多?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问题可以用不等式来表示和解决。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例如:ax > b(a、b为实数,a≠0)。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例如:将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得到x > b/a。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组的含义,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不等式组的解法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组的含义,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不等式组的解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等式组的含义和解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等式组的特点和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解答一个不等式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不等式组的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组的解法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组的解法的理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篇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课表解读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数与代数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1.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式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2、教学目标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对7—9年级《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
3.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回答,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正确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
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两个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必要性;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二、学习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问题情境: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 cm,b长3 cm。
如果再找一根木条。
,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如果设木条长x cm,那么x仅有小于两边之和还不够,仅有大于两边之差也不行,必须同时满足x10+3和x10—3。
类似于方程组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记法。
探究新知:解下列不等式组解:解不等式(1),得x1,解不等式(2),得x—4。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1)、(2)的解集如图: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是x1巩固新知:P140,1,P141,1归纳总结:不等式解集取值法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取中,矛盾无解。
若ab:①当时,•则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②当时,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③当时,不等式的公共解集为;④当时,不等式组。
作业:1、P141,22、解不等式组:(1);(2)(3);(4)3、若不等式组无解,求m的取值范围。
4、解不等式组,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5、解不等式组:(1);(2)6、解不等式:(1);(2)7、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8、若方程组的解是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无解9、若,则x为()A、B、C、或 D、10、已知方程组的解为负数,求m的取值范围。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2. 通过教学,体会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 通过对不等式有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首先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接着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相应的步骤,这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最后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用区间表示各不等式的解集,在此基础上求出相应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过程】。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方程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可能会受到方程的解法的影响,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应用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不等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不等式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数学学科中较为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各种数学问题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首先需要明确其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以此为基础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本文将从概念和解题思路两个方面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而掌握其基本含义:1.一元一元指的是不等式中只有一个未知量,通常用x表示。
2.一次一次指的是不等式中未知量的最高次数为1,即不含平方项及以上次数的项。
3.不等式不等式指的是不等关系,不同于等式的等于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多种形式。
在掌握了一元、一次和不等式这三个概念之后,就能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解题思路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需要掌握以下基本思路:1.移项将不等式中含有未知量的项移至一侧,将不含未知量的项移至另一侧,以求得未知量的取值范围。
2.变形通过运用数学公式和基本变形方式,将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
3.分段讨论对于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将其拆分为多个不等式进行讨论求解,从而得到最终的解法。
4.画图法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还可以通过在坐标系中绘制对应函数的图像,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其解法和结果。
以上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当然,具体操作方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具体分析和求解。
综上所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芝士经验悠久的领域。
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就能够更轻松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9篇)我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某学校计划购实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如果你是校长,你该怎么考虑,如何选择?(多媒体展示商场购物情景)通过买电脑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更需要数学。
探究新知1、分组活动.先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汇报,派代表论述理由.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以下三种采购方案:(1)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2)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3)什么情况下,两个商场收费相同?3、我们先来考虑方案:设购买x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问题1:如何列不等式?问题2:如何解这个不等式?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板书如下:解:设购买x 台电脑,如果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则6000+6000(1-25%)(x-1)<6000(1-20%)x去括号,得去括号,得:6000+4500x-45004<4800x移项且合并,得:-300x<1500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x<5答:购买5台以上电脑时,甲商场更优惠.4、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2)与方案(3),并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最后作适当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研究的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探索、合作与交流,涌现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感知不等式的建模。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教案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是以后继续学习的根底,在本章中,我们己经从具体的实例中建立了不等式的概念,探索了不等式的根本性质,研究了不等式的根本性质,研究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集和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等。
为帮助同学们构建本章知识体系,现归纳总结如下:一、复习目标:1、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掌握不等式的三条根本性质,并会用它们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会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会利用不等式解决有关函数问题。
二、知识结构网络三、重点难点考点1、重点:不等式的根本性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考点: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组〕的解集及在数轴上表示法,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组〕的应用。
四、知识点梳理1、不等式〔组〕有关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0,或a一b2、(1)b,c>d,那么a十c>b十d〔同向不等式相加〕(2)假设a>b,cb一d〔异向不等式相减〕(3)假设a>b>0,c>d>0,ac>bd(4)假设a>b>0,0b>0,n为正整数,那么(5)假设a>b>0,n为不小于2的整数那么(6)假设a>b>0,那么3、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要注意把系数化为1时,如果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解不等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解题步骤。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1)注意设未知数的方法,找出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不等式〔组〕,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后,要注意验证解的合理性。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两种过程的比较,体会类比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坚持等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解决虾类思考题:(1)什么叫做不等式的解?说出不等式2x<-4的一个解.(2)什么叫做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2x<-4的解集是什么?(3)什么叫解不等式?请解不等式-2x>7.(4)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时,向左画表示什么?向右画表示什么?实心圆点表示什么?空心圆圈表示什么?请将x>4.5,x≤-2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5)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2x-y=2是吗?a=1是吗?二、类比探究,引出新知探究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观察下面的不等式:x -7>26, 3x<2x+1, 23x>50, -4x>3.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可以发现,上述每个不等式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探究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师:从上节我们知道,不等式x -7>26的解集是x>33.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解法.师生总结归纳:这个解集是通过“不等式两边都加上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得到的.事实上,这相当于由x-7>26的x>26+7.这就是说,不等式时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一般地,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三、讲解例题,巩固提升例1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2(1+x)<3(2)221 23x x+-≥解:(1)去括号,得2+2x<3移项,得2x<3-2合并同类项,得2x<1系数化为1,得x <1/2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2)去分母,得3(2+x)≥2(2x-1)去括号,得6+3x≥4x-2合并同类项,得-x≥-8系数化为1,得x≤8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四、巩固练习教材124页练习1、2题.五、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六、作业习题9.2 第1题.。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渗透交集思想)四、拓展: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P5练习题。
六、小结: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2教案教学目标1.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新课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
注意“<”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方程组和不等式部分教案第一课时 一次方程(组) 的解法【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2、能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理解解法中的各个步骤;3、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学案内容检查 例1、 解方程x x x -=--+22132并填写下表. 先由学生展示所解方程,并结合解题过程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检测:1、 若x=3是方程3x+2a=5的解,则a 的值是( ) A .4 B .–4 C .2 D .–22、已知方程x 2+mx+2=0的一个根是x=1,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 A .-2 B .2 C .-3 D .3例2. 解方程组 ⎩⎨⎧=+-=-.16214y x y x ,展示不同的方法解;②总结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③总结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小结: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将“二元”转化为“一元”;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① 代入消元法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② 加减消元法主要步骤是,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殊方法——图象法① 将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改写成一次函数的表达式;②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③ 观察图象的交点坐标,即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212312.3=--+x x 解方程检测:1、2、三、应用 1、如果 , 则 x+y 的值为 . 2、已知代数式 与 是同类项,那么 的值分别是( )A .B .C .D . 3、 如图,一次函数 y=ax+b 的图象经过A 、B 两点,则a 、b 的值分别是是____.4、 如图,直线y=x+2 与y=-x+4 相交于点A ,并且与x 轴分别交于B 、C ,求△ABC 的面积.5、如图,直线 :y =x+1与直线 :y=mx+n 相交于点P (1,b )(1)求b 的值(2)不解关于x 、y 方程组 ,请你直接写出它的解(3)直线 :y=nx+m 是否也经过点P ?请说明理由课堂检测1、已知点(2,-1)是方程y=kx +1的一个解,则直线y=kx+l 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2、写出满足方程x+2y=9的一对整数值________________.3、若方程组⎩⎨⎧=-=+137by ax by ax 的解是⎩⎨⎧-=-=12y x ,则a =_________,b =_______.4、如图,已知函数y=ax+b 和y=kx 的图象交于点P ,•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y ax b y kx=+⎧⎨=⎩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A.44.22x x B y y ==-⎧⎧⎨⎨==⎩⎩44..22x x C D y y =-=⎧⎧⎨⎨=-=-⎩⎩41,216.x y x y -=-⎧⎨+=⎩2328y x y x =⎧⎨+=⎩, ①. ②|21||25|0x y x y -++--=133m x y --52n m nx y +21m n =⎧⎨=⎩21m n =⎧⎨=-⎩21m n =-⎧⎨=-⎩21m n =-⎧⎨=⎩m n、2l 1y x y mx n =+⎧⎨=+⎩3l 1l5、已知等式b kx y +=,当2=x 时,2-=y ;当21-=x 时,3=y ,则______,==b k . 7、解方程组⎩⎨⎧-=-=-.557832y x y x8.已知方程组515,4 2.ax y x by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3,1,x y =-⎧⎨=-⎩ 乙看错了②中的b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5,4.x y =⎧⎨=⎩ 若按正确的a 、b 计算求方程组的解及x -y 的值.第二课时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教学目标】1、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则、列、解、验、答出示例题:例1.(08年中考)21.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京津城际铁路将于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预计高速列车在北京、天津间单程直达运行时间为半小时.某次试车时,试验列车由北京到天津的行驶时间比预计时间多用了6分钟,由天津返回北京的行驶时间与预计时间相同.如果这次试车时,由天津返回北京比去天津时平均每小时多行驶40千米,那么这次试车时由北京到天津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带领学生分析,列表分析,展示不同解法解:设由北京到天津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则由天津返回北京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x+40)千米。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探索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公共解集的确定(在数周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不等式2+3x <9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不等式3-4x <8
的负整数解是_______。
2.请思考这些特殊语言的不等式表示方法:x 是正数;x 是负数;x
不大于2;x 不小于3;y 最多是5;y 最小是4。
二.新课探究:(课本P50)问题3及分析
问题3: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
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
间能将污水抽完?
◆ 分析:我们可以设要x 分钟才能将污水抽完,那么总的抽水量为30x 吨,由于不少于1200吨,就有:30x ≥1200
不超过1500吨,表示为:30x ≥1500
◆ 在这过问题中x 应该满足两个不等式。
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1500
x 301200x 30 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得:
⎩
⎨⎧≤≥50x 40x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x 应是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记作: 40≤x 50≤
概括:把几个(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是指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常可以:
1、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
2、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帮助我们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1:解不等式组: ⎩⎨⎧>+>-)(
)(2----821----1213x x x 解(1)(2)式得:
⎩
⎨⎧>>42x x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4
同学们用数轴表示下面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1) ⎝
⎛><1x 3x
(2) ⎩⎨⎧-><1
4x x
(3) ⎩
⎨⎧->≤32x x
练习:(抽学生上黑板演练)
解不等式组:(1)⎩
⎨⎧>-<+423532x x (2)⎩⎨⎧<-<-x x x 332312
反馈纠误。
再练习: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3x x ⎩
⎨⎧-<<13x x ⎩⎨⎧>->02x x ⎩⎨⎧><03x x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结果引导学生一起来归纳得口决: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取中。
四.基础训练:p52课内练习1-4题;反馈
五.能力拓展:1.若不等式组⎩
⎨⎧<-≥-001m x x 无解,求m 的取值范围。
2.解不等式组⎪⎩⎪⎨⎧->-+-<--)
3(4)4(316125x x x x ,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解不等式组:(1)⎪⎩⎪⎨⎧<->+>-04302012x x x ;(2)⎪⎩
⎪⎨⎧+>-+≤-≤-82332346x x x x x
六.基础训练:p53练习1-3题
七.小结: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不等式组的解集必须满足两个不等式,同时让两个不等式都成立。
2.数形结合,借助数轴来确定解集更加准确。
八.作业:
P54习题1-2题
禾丰片区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
教
案
普安初中
胡嘉伟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