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研究——以如东县城北片区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28.63 KB
- 文档页数:3
面向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更新实践作者:***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2年第06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港口地区城市受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区域内形成一定冲突。
这样的发展形势给港口正产运营和区域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必须要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措施,才能够有效缓解“港口-城市”冲突。
因此,本文就以此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相对应的城市更新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港口城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策略一些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受困于港口业务量激增和城镇快速向海扩张的双向挤压,原本功能单一的港口地区逐渐与城市用海用地需求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结构性矛盾,并且,伴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及航运船舶的大型化趋势,港口功能也有迁出内城向深水区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我国城市和港口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沿海港口地区的城市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中国的海岸线上,同时上演着“港退城进”和“港城升级”的城市更新运动[1]。
本文是《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港改造》的第二篇文章,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老港地区改造经验,剖析本院近期在青岛老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大连老港区及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等承担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老港改造项目的实践和思考,探讨老港城市更新中的两种模式——“退港还城”和“港城共融”。
1老港区域城市更新思路变迁老港开发和改造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是港城关系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反映,半个世纪来,世界各国对老港的改造开发热情不减,掀起了一波波的城市化改造热潮。
受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临港产业结构及城市规划理念不同的影响,更新思路也呈现出由适应船舶变化和满足专业化要求的技术改造转为利用港区的土地和岸线资源进行城市化改造的趋势[2]。
其中,国外利用港区的土地和岸线资源进行城市化改造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见表1)。
中国老港地区城市化改造始于1992年前后的上海黄浦江沿岸港区搬迁改造规划,后续大连、青岛、广州、秦皇岛、烟台等港口城市也陆续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
新时代背景下如东发展路径探讨——基于产业发展视角作者:赵艳慧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5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笔者从产业发展的微观视角提出如东县有必要对当前发展新特征、新目标、新举措进行研究探讨,为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如东产业发展新特征新目标新举措一、产业协调发展彰显新特征从产业视角看,如东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发展从“扩总量”阶段迈入“提质增效”阶段“十二五”以来,如东县工业应税销售增幅持续领跑全市,总量不断扩张,2016年达到1011.6亿元,为南通继海安之后又一个总量突破千亿的县份,2017年工业应税销售达到1216亿元。
自2014年开始实施工业企业规模培育行动计划,成效显著,重点骨干企业率先转型,形成以中天集团为航母引领、多家10亿元企业为龙头带动、200多家超亿元企业为骨干支撑的梯度发展格局。
“5+5”产业协调发展,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
制造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二)三产发展从“打基础”阶段迈入“提档增速”阶段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如东服务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贡献份额不断提升,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45.7%,比2010年上升11.9个百分点,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500亿元大关,服务业规模企业达到300多家,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开展。
全县服务业培育形成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家庭服务等十大行业。
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发展,成为拉动如东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已成为推动如东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
(三)园区发展从“产出导向”阶段迈入“产业导向和产品导向”阶段“十一五”及“十二五”前中期,如东县园区建设处于“产出导向”阶段。
第30卷 第5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30 No.52010年10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ct. 2010收稿日期:2010-08-13作者简介:周 承,男,1982年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海域配置市场化:实践、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如东县海域招拍挂的实例分析周 承(如东县海洋与渔业局,江苏 掘港 226400)摘 要:海域配置市场化是以市场为基础对海域资源进行相关出让、出租等的支配行为,是提升海域使用价值、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但是市场化有利也有弊。
以江苏如东县的初次海域配置市场化实践为视角,阐述海域市场化配置的做法、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规范海域市场化配置行为,保护海域资源的同时,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海域;市场化;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5-0010-04Marketization of Sea Area Allocation: Practic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Sea Area Allocation in Rudong JiangsuZHOU Cheng(Bureau of Ocean and Fisheries of Rudong , juegang , 226400, China )Abstract: Marketization of sea area allocation, though imperfec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of raising the using value of sea area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by allocating (including transferring, renting, etc) sea area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arke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ound some practic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rketization of sea area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first marketization practice of sea area allocation of Rudong, Jiangsu, so as to further regulate marketization of sea area allocation conducts, protect sea area resources and meanwhile maximize their use value. Keywords: Sea area ;Marketiz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海域配置市场化,是指借鉴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依据法律法规,经过科学合理程序,运用价格调节的手段,通过合法的市场竞争方式来配置海域资源的行为。
新时代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问题、形势与建议作者:***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23年第12期[摘要]港產城融合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优化港口、产业、城市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内在要求。
基于我国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问题,分析新时代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高质量融合的主要思路和发展路径。
研究表明,随着港、产、城快速发展,港产城之间协同水平不高、空间布局不优、融合动能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逐步显现,现有融合发展格局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科学把握新时代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化体系,坚持港城共兴、产城交融、港产互促、空间统筹,实施以港兴城战略、产业立市战略、以港促产战略、空间重构战略等四大战略,分步推进、分类发力、分域施策,着力构圈铸链,加大创新引领,扎实推进新时代港产城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港产城融合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经济;临港产业[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3)12-0074-07国内外重要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港口、产业和城市之间存在密切和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1]。
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互利共赢关系,实现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港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是全球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我国是港航大国,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许多城市因港而生、依港而兴、应港而盛,地区经济总量排名前列的城市绝大多数拥有港口,依托港口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2],也是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破解资源约束矛盾,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抓手。
当前,我国主要港口相继提出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旨在建设一流港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滨海城市,形成港产互促、产城交融、港城共兴新局面,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
第二部分河口镇城乡统筹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目录第一章河口镇城乡发展现状 (7)一、历史沿革 (7)二、自然条件 (7)三、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8)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10)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10)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1)三、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4)第三章城乡空间统筹规划 (16)一、镇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16)二、城乡空间体系规划 (20)三、城乡空间统筹策略 (22)四、镇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 (22)第四章城乡产业统筹规划 (24)一、城乡产业统筹策略 (24)二、镇村职能结构及产业分工 (24)第五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27)一、镇区 (27)二、片区中心 (29)三、基层村 (29)第六章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31)一、镇域道路交通系统 (31)二、镇域市政基础设施 (32)第七章城乡环境保护规划 (34)第八章城乡综合防灾规划 (36)第九章消防系统规划 (38)第一章河口镇城乡发展现状一、历史沿革河口镇原为直夫乡。
解放前曾一度随栟茶隶属于泰东县。
1957年9月直夫乡和海辰乡加上景安乡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为直夫乡,乡政府驻地唐家港。
1958年10月直夫与于港两乡合并,建立直夫人民公社。
1961年又将直夫公社分为直夫人民公社和于港人民公社。
1965年9月直夫人民公社改名河口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建乡。
2000年撤乡并镇与原于港乡合并成立河口镇,2003年2月经区划调整后,在原河口镇基础上与景安镇合并组建现在的河口镇。
二、自然条件1、地理环境概况河口镇位于东径120°49',北纬32°19',地处南通市北部,其西北角与海安县隔河相望,东与洋口镇接壤,南与双甸镇,西与袁庄镇相邻,分别以李洛河以及自然沟为界,北与栟茶镇接壤,分别以栟茶运河,江海河为界,镇域总面积约117.16平方公里。
河口镇下辖2个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2010年镇域总人口63892人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口镇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工程地质组成较为复杂,第一层为耕植或填土,厚度在0.6米左右;第二层为轻亚粘土,厚度在1.7米左右;第三层为粉砂土,位于轻亚粘土下面,地耐力在8—12t/m2。
如东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规划作者:曹海建来源:《华人时刊》2022年第06期如东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全县陆域面积2009平方公里,海域4758平方公里,拥有106公里海岸线(占全省的1/9、南通市的1/2),104万亩滩涂,人口99.44万,是全国著名的海鲜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和文化艺术之乡。
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如东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近1300亿元,百强县市排名在各类榜单中均大幅前移。
目前已形成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安全防护、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板块和9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税收超亿元制造业企业达到11家,拥有中天科技、如通股份等6家本土上市企業,累计7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优越的交通区位。
如东东临黄海、南濒长江,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北翼,创新要素集中、物流体系发达、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如城际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如东通江达海、靠近上海的地理经济价值将愈发凸显。
独特的港口优势。
如东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天然深水海港———洋口港,与上海洋山港宛如是长江巨龙的两只眼睛,遥相呼应、互为补充。
丰富的绿色能源。
如东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各类自然资源,是发展绿色能源的理想高地,到2021年底,如东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60万千瓦,约占全省1/2,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
充足的自然资源。
如东经过24次大规模围垦,匡围土地近60万亩,造就了“第二如东”;如东境内河道纵横,建成的5000万立方米平原水库,可为大用水量产业提供源源不竭的淡水资源。
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全区总规划面积58.3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如东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经济社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实现规模工业应税销售345.62亿元,同比增长44.12%,服务业应税销售219.99亿元,同比增长15.17%,2020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39名,两年前移7位,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安全防护等百亿级规模的特色产业板块,被评为“中国新能源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国家火炬生命安全防护产业基地”“国家风电特色产业基地”“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集聚了美国霍尼韦尔、爱尔兰凯爱瑞、英国英联、大唐恩智浦、三一帕尔菲格、中船重工、中天科技、景田百岁山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南通港口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南通市的港口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南通港口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未来港口发展的趋势。
一、南通港口的现状1.港口规模和基础设施南通港口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包括南通港、长牌港、如东港、海安港在内的港口群体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港口网络。
其中,南通港是江苏省内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同时也是重要的航运枢纽。
2.航线连接和货物种类南通港口与国内外多个港口建立了广泛的航线网络,包括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
主要货物种类包括钢铁、化工品、粮食等,同时还有冷链物流业务等。
近年来,南通港口加强与周边港口的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互联互通格局,提升了港口的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
3.港口扩建和改造为适应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量和航运需求,南通港口进行了一系列扩建与改造工程。
其中,南通港口二期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助推了南通港口的快速发展。
此外,南通港口还在港口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升了运营效率。
二、南通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1.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通市与上海、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日益提升,这为南通港口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
未来,南通港口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港口与城市、港口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长三角地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港口。
2.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南通港口地处长江经济带,拥有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打造国际班轮航线、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建设物流园区等举措,南通港口将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相关产业,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
3.推进智慧港口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港口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南通港口将积极探索智慧港口建设,推动港口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如东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路径初探作者:王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第6期王辉如东县洋口镇综合服务中心摘要:本文在对如东现代服务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东现代服务业如何着力从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初探现代服务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将来在经济发展工作多着力的地方,笔者对如东县现代服务业如何发展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肤浅的想法。
一、如东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县县、镇(区、街道)两级政府在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方面着了力,2013年县政府组织有关研究机构编制了《如东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如东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目标、思路。
目前全县共有市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分别是洋口港物流产业园、洋口镇旅游度假(健康服务)集聚区、银河纺织品交易集聚区、天一商贸集聚区。
县级服务业集聚区4家,分别是岔河中心商务区、如东科技中心、如东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如东县青园北路商圈。
我们深知,如东县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尚处于起阶段,与周边形势和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步伐较慢,总体规模偏小。
2020年小洋口旅游度假(健康服务)集聚区、洋口港现代物流园、银河商贸交易集聚区、如东科技城和天一商贸集聚区、岔河中心商务区、三元世纪城商圈三家县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额和纳税占服务业比重均还比较低,不足60%。
二是入驻企业少,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结构层次偏低。
如东科技城目前入驻企业仅有26家,小洋口旅游度假(健康服务)集聚区2020年应税销售达1 000万以上企业仅有江苏林克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洋口港现代物流园只有南通洋口港拖轮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华东燃气运输分公司等少数几家物流企业支撑,2020年两家企业开票销售合计不足5亿元,园区的第三方物流相对基础不牢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一般是仓库、运输,在物流方案设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很少提供。
District economy|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34“十四五”时期加快现代产业园建设提升园区贡献份额的策略分析——以南通市如东县为例何斌锋 沈丁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南京 211800基金项目:该文为南通市如东县十四五规划课题“‘十四五’时期如东县整合资源要素加快现代产业园建设提升园区贡献份额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要:基于如东县提出的“全力争当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时间节点,将现代产业园区作为如东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核心载体,通过完善规划、提升定位,通过聚集要素、聚焦政策、聚合力量、整合资源实现园区差别化发展,同时打破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分割,整合如东资源要素,不断加强园区创新水平和资源承载能力,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园区,提升园区贡献份额。
关键词:现代产业园;园区贡献份额;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6-0134-03一、引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
现代产业园建设提升如东六大园区贡献份额对如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将六大园区作为如东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核心载体,通过完善规划、提升定位,通过聚集要素、聚焦政策、聚合力量、整合资源实现园区差别化发展,同时打破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分割,整合如东资源要素,不断加强园区创新水平和资源承载能力,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园区,提升园区贡献份额。
二、“十三五”期间六园区的良好发展态势(一)六大园区引领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如东县高质量与高效益的经济发展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与六大园区的经济稳步发展和强有力的带动效应是密不可分的。
在如东县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双目标”以及六大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下,如东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阳逻经济开发区港城联动发展探析
王惠清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10(000)029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大量的货源、空间保证及各类相关服务,而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亦具有极化作用及乘数效应.本文通过对阳逻经济开发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港城协同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总页数】2页(P223-224)
【作者】王惠清
【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
【相关文献】
1.南通成为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三大战役"——江海联动、跨江联动、港城联动[J], 戚小倩
2.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探析——以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为例 [J], 申仁柏
3.江涛相伴写春秋——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建设掠影 [J], 王腊波
4.江涛相伴写春秋-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建设掠影 [J], 王腊波
5.严格执法保护湖泊良好生态——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违法填占柴泊湖案简介 [J], 陈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