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12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班级给排水0901-0904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蒋柱武马立艳2012年5月18日福建工程学院设备系给排水教研室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华东地区某给水厂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一)工程概况本设计为华东地区某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日处理水量为:15 万吨(1、2班);20 万吨(3、4班)。
设计中采用位于城市西南的河流上游作为水源地。
城市土壤种类为亚粘土。
地下水位深度 6 m。
冰冻线深度0.2m。
年降水860mm。
城市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6℃,年平均气温15℃。
主导风向为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城区起伏较小,城市西南部预留水厂用地9.138公顷,地势平坦,高程为83.00m。
预留地平面图如下:(二)地面水源(1)流量最大流量620 m³/s;最小流量230 m³/s(2)最大流速2.1 m/s(3)水位最高水位(1%)79.00m,常水位77.00m,最低水位(97%)75.00m,河岸地质条件良好,河槽平坦,最低处高程为72.00m。
三、设计要求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型给水处理厂。
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设计时间3周,最终需要提交的成果为计算说明书和图纸。
说明书要简明扼要的说明设计任务、设计依据、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对整个设计作出基本说明,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计算书要求步骤清楚,内容完整,并附有必要的简图,其中公式及引证数据应注明出处,标明参考文献、图书资料的名称及出版单位等内容,计算过程应符合设计规范。
图纸(两张1号图)要符合以下要求。
(1)总平面图(1:500),图中应表示出各工艺构筑物的确切位置,外型尺寸,相互距离,各构筑物间连接管沟的位置,其他辅助性的构筑物的位置,厂区道路绿化及卫生防护区的布置等,图中应绘出各种线条表示的图例,说明构筑物名称。
给水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一章设计任务与内容一、设计任务及使用资料1、设计题目水厂课程设计;水厂日处理量为d=50000m3/d2、设计任务与内容水厂课程设计的给排水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有:(1)复习和理解课程讲授的内容;(2)理论初步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3)训练设计与制图的基础技能;3、设计说明本课程设计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思想和工程观念,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提高运算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本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图纸二张。
二、供水水质及水压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
水厂出厂水压为0.38MPa,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5MPa。
第二章取水工程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和净水工程两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絮凝池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二级泵房一、取水原则及构筑物(1)、给水水原的选择原则设计中水原选择一般要考虑以下原则;1 所选水源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卫生防护。
2 所选水源可使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3 所选水源具有施工条件;(2)、取水构筑物选型根据所确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岸坡,河床的形状,河水含砂量分布,冰冻与漂浮物,取水量及安全度等因素确定选用河床式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形式。
河床式自流管及设集水孔进水井取水构筑物特点:1 在非洪水期利用自流管取得河心较好的水,而在洪水期利用集水井上的进水孔取得上层水质较好的水;2 比单用自流管进水安全可靠;3 集水井设于河岸上,可不受水流冲刷河冰凌的影响;4 进水头部升入河床,检修和清洗方便;5 冬季保温,防冻条件比岸边好;2二、取水泵站(一级泵站)(1)、选泵根据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选择水泵的型号和数量,选用四台12sh-13(三用一备)流量Q=612-900m 3/h 扬程H=36.4-29.5m 的水泵。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任务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厂的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与工艺设计;2.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3.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泵房、加氯间等的工艺计算;4. 对处理厂进行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 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工程规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构筑物的尺寸和个数、主要设备的性能和数量等。
2. 设计计算书净水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各构筑物尺寸的主要计算过程、主要设备(如水泵、鼓风机等)的选取、给水处理厂的高程计算等。
3. 设计图纸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净水构筑物高程图。
三、设计资料1.城市概况B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东接溆浦、洞口,南邻绥宁、会同,西界芷江,北依怀化。
地处东经109°32′至110°31′,北纬26°91′至27°29′。
B市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中国冰糖橙之乡。
市区为B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位于沅江与巫水交叉处。
根据B 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B市将发展成为一个融工、商、贸于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捷的生态宜居城市。
2.自然特征1、地形整体而言,地形北高南低,临巫水两侧地势高程较小。
整个县城地势平坦,规划区域内地形高差较小。
2、气候B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月平均气温最热29.5℃,最冷-9.2℃。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专业主干课给水工程基本理论和净水处理工艺主要方法及工艺计算,重点在于: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与工艺设计;2.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加氯间等的工艺计算;3.对处理厂进行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二、设计原始资料:1、地理条件:地形平坦,稍向西倾斜,地势平均标高19m(河岸边建有防洪大堤)。
2、厂位置占地面积:水厂位置距离河岸220m,占地面积充分。
3、水文资料:河流年径流量4.68-15.82亿立方米,河流主流量靠近西岸。
取水点附近水位:五十年一遇洪水位:21.34m;河流平常水位:15.80m;河底标高:12m。
4、气象资料及厂区地质条件:全年盛行风向:西南;全年雨量:平均50mm;冰冻最大深度2m。
厂区地基:上层为中、轻砂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再下为中砂。
地基允许承载力:12-15t/m2。
厂区地下水位埋深:3-4m。
地震烈度为8度。
5、水质资料:表1 某河流的原水水质分析结果三、净水厂设计水量与设计水压1、净水厂水量为计算表2城市基本资料数据表(3)火车站位于I区,用水量为1800m3/d(4)工业企业用水情况I区:甲厂、乙厂甲厂:工人2400人,分三班制工作,每班800人。
热车间每班人数为400人,一般车间下班后有400人淋浴,生产用水量6000 m3/d。
乙厂:工人2100人,分三班制工作,每班700人。
热车间每班人数为500人,一般车间下班后有80%的人淋浴,生产用水量2400 m3/d。
II区:丙厂、丁厂丙厂:每班用水量3600m3。
24小时均匀使用。
丁厂:每班700人,均在一般车间工作,下班后有60%的人淋浴,年产值3650万元。
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 m3,重复利用率10%。
(5)浇洒道路和绿地每区每日两次:9—10、14—15点每次每区100 m3。
备注:职工上班时间为4—12点、12—20点、20—4点。
给水厂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并描述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同时培养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介绍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第二章讲述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第三章探讨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
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给水厂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1.1 给水厂的定义和功能1.2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1.3 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第二章: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2.1 给水厂的运行管理2.2 给水厂的优化方法2.3 给水厂的运行效果评价第三章:给水厂的设计和评价方法3.1 给水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给水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3 给水厂的设计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通过讲授法,我们向学生传授给水厂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让学生深入了解给水厂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法,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材包括《给水工程》等专业书籍,参考书包括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技术规范,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和图片,实验设备包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我们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012年 12月31日目录1 设计任务书 (3)1.1课程设计题目 (3)1.2课程设计目的 (3)1.4基本要求 (4)1.5设计成果 (4)1.6设计步骤 (4)2 概论 (4)2.1城市自然资料如下: (4)2.2某城市详细规划: (5)2.4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6)2.5供水管网设计流量 (7)3 管网布置及水力计算 (7)3.1管段布线,并确定节点和管道编号 (7)3.2计算比流量 (8)3.3计算沿线流量,如下表: (8)3.4管段设计流量分配: (9)3.5确定控制点 (10)3.6确定二级泵站扬程 (10)4 管网设计校核 (11)4.1消防工况校核 (11)4.2事故工况校核 (12)5 个人设计总结 (13)6 参考资料 (14)1 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题目D县某区给水管网设计1.2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城市给水管网的规划设计,熟悉和掌握城市输配水管网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城镇给水系统中水源的选择、管网的布置和管网平差计算的内容。
培养运用理论专业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1.3 课程设计内容1.某城市给水管网设计最高日用水量分项分析与总用水量计算;2.控制点的初步拟定;3.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的计算及各管段设计流量初步拟定;4.根据初步拟定的管段设计流量,选取经济流速,参考界限流量表(给水工程教材表7-1)初步计算各管段管径(并考虑到消防、事故时等要求确定各管段的管径),然后根据标准管径选用界限表确定各管段标准管径。
5.管网水力计算(采用excel制表计算);6.确定控制点,计算从控制点到二级泵站的水头损失,确定二级水泵流量和扬程高度;7.消防时和最不利管段发生事故时的校核,若不满足要求,应说明必须采取的措施。
8.绘图,在提供的总平面图基础上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绘制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画出管网2-3个节点详图。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基本要求:完成设计计算书明书一份,工艺扩初设计图纸2张(1#),其中: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及工艺流程程图1张,单体构筑物图1张。
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示书,教师先介绍设计方法,安排设计进度表,学生以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定时答疑,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1、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
2、结合城市建设,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水厂厂址。
3、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4、进行方案比较。
5、构筑物的选型。
6、处理构筑物的初步设计,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并符合建筑模数的要求。
7、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
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8、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的成果1、设计说明计算时(包括技术经济比较、方案选择、构筑物的选型、定位及竖向布置的说明等)。
2、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1张(1:500);3、净水构筑物高程布置图及主要设备、材料和必要的图纸说明1张;4、一个主要水处理构筑物的扩初设计图纸1张;五、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水厂水源采用**水库水,此水库是集雨区积蓄的雨水,水质较好,平均色度和浊度分别为5~6HU和2.6NTU,偶遇浊度峰值也在30FTU以下,出水浊度要求0.3FTU,日产水量为23万m3/d。
2.城市自然状况城市土壤种类为黏质土,地下水水位深度为3m,年降水量为1200mm。
城市最高温度为36.9℃,最低温度为5℃,。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水厂设计任务书第一篇:水厂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1.1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业主:建设地点:工程性质:项目类别: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1.2.1主要依据文件(1)《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峰园(高峰组团Ⅰ-Ⅴ、姜家组团Ⅰ-Ⅱ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9月)(3)《重庆市万州区城市供水战略规划(2011~2020)》(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2011年11月)(4)《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峰片区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达华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5)江北水厂水源水卫生检验报告书——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3月15日和2011年9月16日(6)《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申请预审表》2012.2.22(7)《万州移民生态工业园区高峰自来水厂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3(8)《重庆市万州移民生态工业园区高峰自来水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重庆市会得商务有限公司(9)《万州移民生态工业园区高峰自来水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2012年3月)1.2.2主要基础资料(1)建设单位的中标设计委托书(2)经开区高峰园1:10000地形图(3)高峰水厂拟建场地1:500地形图(4)万州区水源工程概况及规划资料附表(5)2010年万州区重点水利工程工作总结1.3项目设计内容本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含投资概算)和施工图设计,具体范围如下:一、初步设计1、取水工程1.1 取水泵站:按照总规模12万m3/d一次完成土建,设备分期安装,其中一期设备按照6万m3/d配置1.2 原水输水管道:2根,DN700,单根1700m2、净水厂工程2.1 格栅配水井:1座,6万m3/d2.2 絮凝沉淀池:2座,3万m3/d每座2.3 砂滤池:5格(或者4格),6万m3/d2.4 砂滤池反冲洗泵房:按总规模12万m3/d一次建成2.5 清水池:2座,3500m3/座2.6 送水泵房:按照总规模12万m3/d一次完成土建,设备分期安装,其中一期设备按照6万m3/d配置2.7 加药间:按照总规模12万m3/d一次完成土建,设备分期安装,其中一期设备按照6万m3/d配置3、配水工程3.1 配水管网:配水管网约46.21km,其中:DN300管道10432m,DN400管道15817m,DN500管道4999m,DN600管道8344m,DN700管道4927m,DN800管道1206m,DN900管道109m,DN1000管道386m3.2 三级加压站:本期加油站规模按照1.5万m3/d(总规模为3.8万m3/d)设计,包括加压泵房、转运水池、值班室、配电间、设备等3.3 三级高位水池:1500m3清水池一座(总规模4000m3)、值班室、设备等4、电气自控仪表4.1 一期工程电源进线为10kv,设计时按二期容量考虑进线容量,在总配电房及分配电房预留二期增加设备用电量,并预留增加设备的柜位和备用出线回路同时考虑预留远期深度处理变配电系统柜位和出线4.2 电气自控仪表按照一期工程设备配置范围涉及5、附属工程和土石方工程5.1 综合楼、食堂、值班宿舍、机修仓库:按总规模建设5.2 厂区土石方、挡土墙、道路及其他附属工程:按总规模建设二、施工图设计1、取水工程、净水厂工程、电气仪表、附属工程及土石方工程同初步设计2、配水工程2.1 配水管网:配水主管道(DN800管道1206m,DN900管道109m,DN1000管道386m)2.2 三级加压站:本期加油站规模按照1.5万m3/d(总规模为3.8万m3/d)设计,包括加压泵房、转运水池、值班室、配电间、设备等注:以上设计范围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一.设计题目:xxx县给水工程泵站设计二.设计内容:1.给排水总体规划*;2.泵站枢纽布置(包括主、副厂房、进水构筑物及进、出水管道等);3.水泵选型(备用1—2台)(包括动力机和传动设备的选配);4.工况校核;5.机组配套;6.辅助设备选择(包括变电、配电、抽气充水、起重、通风、照明、采暖、采光、排水、降噪、管路附件等设备);7.厂房选型;8.厂房内部布置(包括工艺布置和辅助设备布置);9.主厂房尺寸拟定(包括几何尺寸确定和结构尺寸拟定);三.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①概述、建站目的、设计任务、资料分析、设计规范、设计标准。
②机电设备选择的依据和计算。
③泵站各构筑物的型式选择的依据及尺寸拟定。
④泵房尺寸拟定的依据和设备布置和说明。
⑤机组选择的合理性验证,并且说明在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⑥必要的附表、附图和参考文献。
⑦结束语(包括对设计的评价、收获、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等)。
2.设计图纸一套:●枢纽平面布置图一张●枢纽立面布置图一张●泵房平面图一张。
●泵房立面图一张。
●泵房侧视图一张。
●泵房纵剖面图一张。
●泵房横剖面图二张。
●屋面大梁结构图一张●纵排架结构图一张●横排架结构图一张●进水构筑物结构图一张●镇墩、支墩、管床结构图二张●电器主接线图一张●四.设计要求:统一用16开纸书写,左侧装订,每人一份,字迹工整,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说明详尽,公式准确,计算无误。
五. 设计时限:六.基本资料:1.工程概况:①地理位置:永靖县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管辖,西与青海省比邻,北与兰州市的红古区、西固区相连,距兰州83Km,北纬35047’—36012’,东经102035’—103039’,全县海拔1580m—2851m,相对高差1000m—1300m。
②城市概况:城市性质:以水力发电、化肥工业为主,积极发展水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成为甘肃省省会的远郊旅游基地。
③.自然条件:该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2℃,最高气温36.8℃,最低气温-18.2℃。
我的给水厂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水厂基础资料 (3)1.工程设计背景 (3)2.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 (3)二、给水厂处理规模及流程 (4)1.给水厂的设计规模 (4)2.水厂选址 (5)3.处理工艺及流程的选择 (5)三、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及运算 (5)1.混凝设施 (5)2.絮凝设备 (10)3.沉淀 (14)4.过滤 (16)5.氯消毒及其投加设备 (22)6.清水池 (23)四.给水处理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25)1.工艺流程布置 (25)2.平面布置 (25)3.厂区道路布置 (25)五.参考文献 (31)给水厂方案设计一、水厂基础资料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进展和都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进展、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峻阻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岸、东城区下桥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2.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1〕原水水质东江原水水质资料表1〔2〕地质条件依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的块石,平均厚度为5米左右,最大层厚达9.4米,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构筑物的持力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少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本工程采纳振动沉管碎石桩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桩体填充物为碎石,碎石粒径为2~5CM,桩径为400毫米,桩孔距为1M,按梅花形布置。
〔3〕气象条件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2℃,绝对最高温度38.2℃(94.7.2),绝对最低温度-0.5℃(57.2.11),年平均霜冻日3.6天,最多1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3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88.6mm,日最大降雨量367.8mm(81.7.1),年平均相对湿度79%。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一、任务简介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给水工程”,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给水工程方案,让学生全面了解给水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
任务要求学生对给水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设计、模拟、优化等步骤,最终得出一个可行的给水工程方案。
二、任务目标1. 理解给水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法规、规范;2. 能够进行给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水源、输送管道、水处理等方面;3. 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给水系统的模拟和优化;4. 能够撰写完整的给水工程设计报告,并能够进行相关技术报告的展示。
三、任务要求1. 设计一个合适的给水系统,包括水源选址、规模确定、水源采集与处理、输送管道布置等;2. 基于已有的水质检测数据,对水源进行水质分析,确定适用的水处理工艺;3. 运用相关软件(如AutoCAD、Epanet等)进行给水系统的模拟,考虑不同条件下的水量变化、压力变化等;4. 进行给水系统的优化设计,达到输水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5. 撰写给水工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流程、设计参数依据、模拟结果分析等,要求报告结构清晰,逻辑完整;6. 组织课程设计答辩,对设计方案及报告进行展示,包括设计方案的理论依据、设计思路、模拟结果的分析及优缺点等。
四、设计流程1. 确定设计任务,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收集水源、水质、输送管道等相关数据;2. 进行水源分析,包括水源水质分析、水源量分析,确定适用的水处理工艺;3. 进行输送管道布置,考虑输送管道的路径、管径及敷设方式等因素;4. 进行给水系统模拟,使用相关软件运行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量和压力变化;5. 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优化设计;6. 撰写给水工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流程、模拟结果分析及优化结果等;7. 组织课程设计答辩,对设计方案及报告进行展示,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
10⽔务给⽔⼚课程设计任务书安徽建筑⼯业学院环境与能源⼯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质⼯程学课程设计Ⅰ(给⽔⼚设计)系别:环境与能源⼯程学院市政⼯程系专业:10城建⽔务班级:(1)(2)2013年12⽉20⽇⾄2014年1⽉4⽇共1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年⽉⽇根据给⽔排⽔专业课程设计⼤纲制订本任务书。
⼀、课程设计的⽬的给⽔⼚课程设计是⽔质⼯程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培养学⽣对城市给⽔⼚⼯艺计算的能⼒和⼯程制图的能⼒,使学⽣对给⽔⼚处理⼯艺流程的选择确定与⼯艺设计,构筑物的⼯艺计算,以及对给⽔⼚进⾏平⾯布置和⾼程布置等环节进⾏训练,巩固和进⼀步领会所学的有关内容,并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课程设计题⽬1、城市给⽔⼚设计2、流量要求:⼀班50000~68000 m3/d;⼆班80000~98000 m3/d。
其中每5⼈流量相同,按学号排列,流量间隔为2000m3/d。
三、指导教师及设计分组1、指导教师:刘绍根、李卫华、张华、黄健2四、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1、起⽌时间:2013.12. 20-2014.1.42五、设计原始资料1. 该城市的总体情况该城市地形略有起伏,地质属于合肥盆地基质结构,地基允许承载⼒250kPa,城市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候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温约为15℃,最⾼⽓温约为40℃,最低⽓温约为-10℃。
年平均降⾬量为1020mm,全年⽆霜期为235天。
城市规模有近期与远期规划,⼚址选在⽔库附近,设计地⾯标⾼22 m,该城市地⾯最不利点地⾯标⾼28m,建筑层数6层。
2. ⽔源情况该城市⽔源为⽔库⽔,⽔库距该城市1.7公⾥,根据⽔质化验报告,该⽔库⽔质良好,设计⽔源⽔质见下表。
3. 出⽔⽔质要求要求处理后⽔质达到现⾏⽣活饮⽤⽔卫⽣标准的要求。
六、设计成果(具体要求内容供参考)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摘要,⽬录,设计任务和依据概述,给⽔处理规模的确定,给⽔处理流程的选择与说明,各处理构筑物及主要设备的⼯艺计算与选型说明,处理构筑物之间的⽔⼒计算与⾼程设计说明,给⽔⼚平⾯布置与说明。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学年学期: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专业班级:09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1班指导教师:李国新李青松设计时间:12周-13周学时周数:2周一、设计目的本课程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任务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使用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 任务1)A住宅给水工程初步设计(用水量计算、管线走向定位、管道设计计算);2)A住宅污水管网初步设计(管道定线、污水量计算、管道设计计算);3)A住宅消火栓系统初步设计(管道定线、消防水量、管道设计计算)。
1.1. 原始资料(1)比例尺1:100的平面图2张:图上标小区内给水管线、排水管线。
室内雨水系统本设计不考虑。
室外地面标高为+0.00,其余高程为相对高程系统。
(2)某住宅小区内独立式7层住宅,每套均设有卫生间及厨房,具体布置详见图纸01及02。
(3)小区给排水资料(4)各小组用水资料:第一组:每户3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180 L/(人. d), 时变化系数:3.0。
第二组:每户3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200 L/(人. d),时变化系数:3.0。
第三组:每户3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270 L/(人. d),时变化系数:2.8。
第四组:每户3.5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180 L/(人. d),时变化系数:2.8。
第五组:每户3.5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220 L/(人. d),时变化系数:2.6。
第六组:每户3.5人,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260 L/(人. d),时变化系数:2.6。
给水管、排水管均设置于建筑物北侧道路旁,给水管径DN200,PPR管,小区给水泵房提供的工作压力0.42MPa(不间断供水),管道埋深0.90m。
排污干管设于本建筑单体北侧,公称直径DN300,UPVC管,管道埋深地面以下1.40m.管线平面定位详见图纸01及02。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1. 引言本文档为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范本,旨在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和进度安排,以便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设计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掌握给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任务概述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给水工程系统,该系统应能够满足特定场景中的用水需求。
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给水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因素,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3. 任务要求3.1 设计范围本次设计任务的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给水工程系统的整体布局与结构设计;2.水源选择与水源工程设计;3.水处理工艺与水处理设备的选型;4.水供应与配水网络的设计。
3.2 设计目标本次设计任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特定场景用水需求的给水工程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可靠的水源,并设计相应的水源工程,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2.设计合适的水处理工艺,以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3.确定合理的水供应方式和配水网络,保证各个用户的用水需求能够得到满足;4.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设计成本。
3.3 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源必须满足所设计场景的用水需求,并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2.水处理工艺应采用合适的工艺流程,以确保水源的净化和杂质去除;3.水供应方式应能够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考虑到供水压力和流量的要求;4.配水网络的设计应合理,保证各用户的用水需要得以满足;5.设计方案应考虑进口设备的选型,以满足设计要求,并兼顾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6.设计方案应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采用节能措施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进度安排本次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如下:任务时间任务分配与启动第1周初步调研第2周 - 第3周设计方案第4周 - 第5周设计实施第6周 - 第7周结果汇总第8周设计报告第9周 - 第10周课程展示第11周备注:以上进度为参考,具体安排以实际情况为准。
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厂处理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厂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分析和解决给水处理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 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环保事业的热情;3.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处理事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给水厂相关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给水厂概述:介绍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给水厂的重要性。
2. 给水处理技术:讲解给水厂处理原水的基本工艺流程,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常见给水处理方法及原理;- 各类处理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
3. 给水厂运行原理:剖析给水厂的运行机制,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给水厂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影响给水厂运行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4. 实践操作与问题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实地考察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模拟实验中观察、分析并解决给水处理问题。
5. 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给水厂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联教材第五章内容;- 典型给水厂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毕业设计任务书
(工科及部分理科专业使用)
题目:E市给水厂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系:土木工程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给排水01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职称:
系分管主任:
审核日期:
说明
1.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
学生。
2.进度表由学生填写,每两周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作为毕
业设计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
3.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开题报告,3周内提交给
指导教师批阅。
4.本任务书在毕业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
评阅和毕业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是学士学位论文成册的主要内容之一。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课程设计题目:某城市给水厂设计院(系):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给排水09-1,2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 年 6 月 3 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某城市给水厂设计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1.加深对《给水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有阅读中外文献的能力,技术经济比较和方案分析选择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使学生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主要任务:完成城市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
城市人口:20+N万人(N为学生学号)。
原水水质资料、地形地址、气象条件等参数见附《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要求:完成水源水质评价,设计包括工艺确定、主体处理构筑物初步设计计算、厂区平面、系统高程和主要管网布置等。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及计算书1份,包括:目录、原始资料、系统选择、处理工艺设计计算、平面及高程等内容。
完成厂区总平面图1张;工艺流程高程图(1:100)1张;滤池平面大样图(1:100)1张。
四、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严熙世,范谨初,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北京(2)崔玉川等. 给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北京(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三册,城镇给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一册,常用资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十一册,常用设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6)《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给水、设备、水力计算表分册,(7)《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系列图集》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9)《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基础资料1.工程设计背景某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北接广州,南连深圳,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原有水处理厂的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缓解这一矛盾,经市政府部门研究并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决定在东江南支流南岸新建一座给水处理厂。
2.设计规模城市人口:20+N万人(N为学生学号)。
征地面积约50000m2。
3.基础资料及处理要求(1)原水水质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下表1。
表1 东江原水水质资料项目单位数值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序号1 浑浊度度54.2 13 锰mg/L 0.072 细菌总数个/mL 280 14 铜mg/L 0.013 总大肠菌群个/L 9200 15 锌mg/L <0.054 色度色度单位20 16 BOD5 mg/L 1.965 嗅和味- 17 阴离子合成剂mg/L -6 肉眼可见物微粒18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77 pH 7.37 19 氨氮mg/L 3.148 总硬度(CaCO3) mg/L 42 20 亚硝酸盐氮mg/L 0.0559 总碱度mg/L 47.5 21 硝酸盐氮mg/L 1.1510 氯化物mg/L 15.2 22 耗氧量mg/L 2.4911 硫酸盐mg/L 13.3 23 溶解氧mg/L 6.9712 总铁mg/L 0.17原水水质的主要参数见下表2。
表2 东江原水水质资料序项目单位数值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号1 浑浊度度200-1500 13 锰mg/L 0.012 细菌总数个/mL 280 14 铜mg/L 0.83 总大肠菌群个/L 73 15 锌mg/L 0.24 色度色度单位20 16 BOD5 mg/L 1.965 嗅和味- 17 阴离子合成剂mg/L -6 肉眼可见物微粒18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77 pH 7.7 19 氨氮mg/L 3.148 总硬度(CaCO3) mg/L 250 20 亚硝酸盐氮mg/L 0.0559 总碱度mg/L 47.5 21 硝酸盐氮mg/L 1.1510 氯化物mg/L 15.2 22 耗氧量mg/L 2.4911 硫酸盐mg/L 13.3 23 溶解氧mg/L 6.9712 总铁mg/L 0.17(2)地址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水厂厂区现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素填土层,并夹杂大量的块石,平均厚度为5m左右,最大层厚达9.4m,该土层结构松散,工程地质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构筑物的持力层,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及减少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本工程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桩体填充物为碎石,碎石粒径为2~5cm,桩径为400mm,桩孔距为1m,按梅花形布置。
(3)气象条件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22℃,绝对最高温度38.2℃(94.7.2),绝对最低温度-0.5℃(57.2.11),年平均霜冻日3.6天,最多10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193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88.6mm,日最大降雨量367.8mm(81.7.1),年平均相对湿度79%。
(4)处理要求出厂水水质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相关要求。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与作用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是本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理论教学、实习教学密切相关,构成课程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工程设计方法、培养工程观念。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主要工程节点的基本设计方法,受到专业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完成给水处理厂方案设计,即在给出设计任务的基础上,完成所给资料的分析、整理,进行水厂选址,工艺流程选择,方案比较,构筑物的选型,水厂的平面和高程布置以及处理构筑物的初步设计等工作。
三、设计步骤及内容1.资料分析与整理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原水的水质特性分析。
2.水厂选址水厂选址的原则:1)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2)水厂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3)水厂应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并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4)水厂应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5)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在一起。
3.工艺流程选择根据原水的水质特征和水厂的地形特点,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进行所选工艺特性的论证。
根据处理规模划分处理系列。
1)预处理的设施及参数预氧化、预加氯等预处理的方式、药剂类型、投加量等。
一般化学预处理厂用药剂的投加量如下:序号药剂投加量备注1 氯0.5~1.0mg/L2 臭氧 1.0~3.0mgO3/L3 高锰酸钾 1.0mg/L 与水中还原性物质浓度有关2)配水井一般按照设计规模一次建成,停留时间取30s。
为使水位稳定和便于后期改造,配水井出水端设置调节堰板;为防止调压阀误操作和失控,配水井一端设置溢流井和调节堰板。
3)混凝剂类型及加药间(1)混凝剂的选择、混凝剂投加量确定。
常用的混凝剂投加量按照20mg/L设计。
(2)溶解池、溶药池的药液浓度和体积混凝剂的投加浓度一般采用5%~15%(按商品固体质量计)。
混凝剂每日调配次数不超过3次。
溶液池的数量一般不少于两个,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溶解池的容积按溶液池容积的0.2~0.3倍计算。
(3)投加系统构成和投药控制系统选型(4)加药间及药库布置4)混合设施一般要求:混合设施应使药剂投加后水流产生剧烈紊动,在很短时间内使药剂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水体,也即采用快速混合方式;混合时间一般为10~60s;搅拌速度梯度G一般为600~1000s-1;当采用高分子絮凝剂时,混合不宜过分剧烈;混合设施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距离越近越好,尽可能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最长距离不超过120m;混合设施与后续处理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可采用0.8~1.0m/s。
设计内容(1)静态混合器的选型和混合比的确定(2)分流隔板式混合槽的参数确定(包括停留时间、流速分配等)(3)机械混合池的参数确定(包括池型、桨式、混合时间、桨板外缘线速度等)5)反应池/絮凝池一般要求:絮凝过程中速度梯度G或絮凝流速应逐渐由大到小;絮凝池要有足够的絮凝时间,一般宜在10~30min,低浊、低温水宜采用较大者;絮凝池的平均速度梯度G一般在30~60s-1之间,GT值达104~105,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与完善;絮凝池应尽量与沉淀池合并建造,避免用管渠连接。
如需用管渠连接时,管渠中的流速应小于0.15m/s,并避免流速突然升高或水头跌落;为避免已形成絮体的破碎,絮凝池出水穿孔墙的过孔流速宜小于0.10m/s;应避免絮体在絮凝池中沉淀。
如难以避免时,应采取相应排泥措施。
设计内容(1)池型、个数(2)停留时间、流速分配、水深及池宽(与沉淀池衔接)6)沉淀池一般要求:平流沉淀池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平流沉淀池,沉淀出水一般控制在5NTU以下;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座;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0~3.0h;沉淀池内平均水流流速一般为10~25mm/s;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池的长宽比应不小于4:1,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9没,最大为15m,当采用虹吸式或泵吸式桁车排泥时,池子分格宽度应结合机械桁车的宽度;池的长深比应不小于10:1,采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平流沉淀池采用穿孔墙配水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眼,以免冲动沉泥;泄空时间一般不超过6h;弗劳德数一般控制在Fr=1×10-4~1×10-5之间;雷诺数Re一般为4000~15000间,设计时应注意隔墙设置,以减小水力半径R,降低雷诺数;斜管沉淀池颗粒沉降速度应实测,无试验资料时,按照下表确定;沉降速度参考数值原水特性和处理方法沉降速度(mm/s)用混凝剂处理有色水或悬浮物含量在200~250mg/L以内的浑浊水0.35~0.45 用混凝剂处理悬浮物含量大于250mg/L的浑浊水0.50~0.60用混凝剂处理高浊度水0.30~0.35不用混凝剂处理(自然沉淀)0.12~0.15斜管断面一般采用蜂窝六角形,其内径或边距一般采用25~35mm;斜管长度一般为800~1000左右;倾斜角一般为50º~60º;斜管上部的清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0m;斜管下部的布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为使布水均匀,在沉淀池进口处应设穿孔墙或格栅等整流措施;穿孔排泥斗槽高度一般取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