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单竹的特点及景观效应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观赏竹类造景十种常见手法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植物养护管理一览景观英才网1、丛竹式利用大中型观赏竹丛植、群植等营造成片的竹林景观,是观赏竹类一项重要的应用形式,多见于风景区、公园、广场及居住区中。
在竹中既可设置幽篁夹道、绿竹成荫的小径,使游人在“动观”中感受到深邃、优美的意境,又可建造富于野趣的茅屋草亭,使游人在“静观”中沉思、体会。
竹林也可以与草坪结合,形成竹林草坪,营造清静幽深的园林植物空间;还可以与其他花木、岩石搭配,如栽三五株桃树于竹林外,体现“竹外桃花三两枝”的诗意,栽一些松、梅以表现岁寒三友,体现文化内涵。
竹种可用散生竹也可用丛生竹,一般以散生竹居多,如毛竹、淡竹、桂竹、刚竹、茶杆竹、花毛竹、粉笔竹、绿竹、青皮竹、早园竹、慈竹、麻竹、龙竹、角竹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如密度过大,会导致竹子新鞭无法正常的生长,也无处长笋。
2、点缀式竹子是点景的优良庭院材料,用它来点缀风景,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其数量不在多,丛生型、散生型均可,但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或观其杆,或观其叶,或观其色,或观其形。
如岭南的佛肚竹,外形为灌木丛生状,杆节间短而膨大,状如佛肚,怪异而极有趣;又如低矮的凤尾竹,杆细且多分枝,叶小而稠密并排列成羽状,犹如凤凰的尾巴,轻盈而潇洒;再如散生型的黄金间碧竹,其杆色金黄,并间有深绿色纵带条纹,鲜明而美观……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有选择的点缀于公园、庭院、房前屋后的园林中,各有独到之处。
但作为点缀配景的竹子在造景时,应运用形式美规律的基本原则,同时充分考虑竹子的色彩、形态、质感、体量等观赏特性,以达到竹子造景与园林要素的同意协调。
3、配景式竹子与建筑(包括建筑群与亭、榭、轩、舫、楼、阁廊、漏窗等单体建筑)、山石、假山、水体以及其他植物配景,不仅能起到色彩和谐的作用,而且衬托出建筑物的秀丽,使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物体,还原为自然形态和优美的质感产生诗情画意的美感,形成立体景观。
竹子的分类,图片介绍竹子的分类,图片介绍种名:白纹阴阳竹拉丁名:Sasa kurilensis形态:混生竹,竹叶长18~25cm,宽2.5~4cm,上不规则间有宽黄条纹,色泽鲜艳,光彩夺目。
用途:该竹从日本引进,为优良绿化,观赏竹种。
-------------------------------------【学名】P.bambusoides f. lacrima—deae Keng f.et Wen【英文名】【科属名】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形态习性】与原变形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
【繁殖栽培】【资源分布】湖南、江西、河南、浙江等地。
【用途】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种名:菲白竹拉丁名:Sasa fortunei形态:混生竹,竹密,秆矮小,叶上有宽的白条纹用途:优良观赏地被竹种------------------------------------------种名:板桥竹拉丁名:Ph.varioauriculata形态:刚竹属,中小型竹种,秆高3-4m,径1-2cm,秆枝全为绿色,枝叶柔细。
本种的最大特点在于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极强。
枝叶浓密,竹鞭纵横,对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具有积极作用,适宜在西部地区生长。
------------------------------------------------------------------------------------种名:白哺鸡竹拉丁名:Ph.dulcis形态:散生竹,秆高7m,径2-4cm,枝叶翠绿,分枝下垂,整株形态优美。
用途:优良观赏竹种,制作盆景,笋味鲜美,产量高,为优良笋用竹种。
园林常见观赏⽵调查及其应⽤2019-06-08摘要⽵⼦因其⾼雅的风格,⾃古受到⽂⼈墨客的推崇,湖州作为⽵乡,对其内涵的秉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对湖州常见⽵品种的调查及其应⽤,以资共勉互学,并发扬光⼤我们的⽵⽂化及其产品。
关键字⽵类型调查应⽤中图分类号:TU986⽂献标识码: A⽵⼦的种类很多,据我国古代《⽵谱详录》和《农政全书》载,“⽵之品类六⼗有⼀,三百⼗四种”。
⽽在现代资料⾥也记录着:全世界有⽵类70余属1200余种,⾯积2200万公顷;我国⽵⼦有39属,500多种,⾯积500万公顷。
1 类型⽵⼦的类型主要按其繁殖类型、⽵秆外形和⽵箨的形状特征来区分。
通过对湖州常见⽵品种的调查,分为三⼤类:散⽣型、混⽣型和丛⽣型。
1.1 散⽣型1.1.1 ⽑⽵(孟宗⽵)形态特征:⾼⼤乔⽊状⽵类,秆⾼10~25m,茎12~20cm;节间短,中部节间可长达40 cm。
新秆密被细柔⽑,有⽩粉,⽼秆⽆⽑,⽩粉脱落⽽在节下逐渐变⿊⾊,顶梢下垂;分枝以下仅箨环微隆起,秆环不明显;箨鞘后⾰质,棕⾊底上有褐⾊斑纹,背⾯密⽣棕紫⾊⼩刺⽑。
1.1.2 紫⽵形态特征:地下茎单轴散⽣,杆⾼3~8m。
新杆有细⽑茸,绿⾊;⽼杆则变为棕紫⾊以⾄⿊紫⾊;箨鞘淡玫瑰紫⾊,背部密⽣⽑。
1.1.3 斑⽵(湘妃⽵)形态特征:散⽣⽵。
秆⾼7-13m,径3-10cm。
秆具紫褐⾊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斑点。
1.1.4 罗汉⽵(⼈⾯⽵)形态特征:新秆绿⾊,⽼秆灰绿⾊。
秆中部或以下数节节间作不规则的短缩或畸形肿胀,或其节环交互歪斜,或节间近于正常⽽于节间下有长约1 cm的⼀段明显膨⼤;箨鞘⽆⽑,紫⾊或淡玫瑰的底⾊上有⿊褐⾊斑点。
1.1.5 桂⽵形态特征:秆散⽣。
秆环、箨环均隆起,新秆绿⾊;箨鞘黄褐⾊底密被⿊紫⾊斑点或斑块,常疏⽣直⽴短硬⽑。
1.1.6 淡⽵形态特征:秆⾼6~14m。
新秆被雾状⽩粉⽽呈蓝绿⾊,⽼秆绿⾊,仅节下有⽩粉环;箨鞘淡红褐⾊或淡绿⾊,具稀疏紫褐斑点和斑块。
粉单竹粉单竹[竹科][刺竹属]别名:单竹拉丁名:Bambusoideae cerosissima McClure产地分布:产中国南部,分布两广、湖南、福建.是两广及湖南、福建部分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竹种,具有生长快,成林快、伐期短、适性强、繁殖易等特点。
其垂直分布达海拔500m,但以300m以下的缓坡地、平地、山脚和河溪两岸生长为佳,无论在酸性土或石灰质土壤上均生长正常,其分布区年均温18.9~20.0℃”年降水量999.1~2136mm。
粉单竹林多为人工栽培的纯林,秆直立,便梢部弯曲,高8~12m,直径4~7cm,林相整齐,结构单一,林下植物稀少,常见的有野牡丹、华山矾、古羊藤等。
粉单竹林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每年产竹材10~12t,丰产林30~75t。
秆壁较薄,节平而疏,节间长可达100cm,蔑用竹种之一,亦为上等造纸原料。
6.方竹林方竹(Chimonobambusa dpp)现知19种,以我国西南地区为分布中心.资源十分丰富。
方竹林常以下木层形式成片出现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但也有成纯林者,如四川南川县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金佛山方竹林,天然分布加上人工经营,经济价值较高。
云南方竹林在文山老君山分布较广,海拔1800多米,林下灌木除杜鹃外以方竹为主,覆盖度30%~70%,平均高4.5m,径粗1.6cm,秆距10cm左右,密度约50根/m2。
形态特征:秆高3--7m,径约5cm,.顶端下垂甚长,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cm。
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
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
每小枝有叶4—8枚,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cm,宽2cm,质地较薄,背面无毛或疏生微毛。
生长习性:和一般竹子差不多。
园林用途:植于园林的山坡、院落或道路、立交桥边。
繁殖培育:移鞭繁殖。
植物一览表1.乔木香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
黑松拉丁文名:Pinus thunbergii Parl.松柏目、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
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
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
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
杜英拉丁文名: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杜英常绿速生树种,材质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
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品种。
分布于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浙江;越南,生低山山谷林中。
种油可作肥皂和滑润油;树皮可制染料南酸枣〔拉丁学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无患子目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
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小枝粗壮,常用于停车场和道路绿化。
油茶,拉丁文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常绿小乔木山茶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
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粉单竹拉丁学名:Bambusa chungii McClure)乔本目乔本科。
具有生长快,成林快、伐期短、适性强、繁殖易等特点雪松松科拉丁学名Cedrus deodata(Roxb)loud雪松是世界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之一。
它具有较强的防尘、减噪与杀菌能力,也适宜作工矿企业绿化树种。
雪松树体高大,树形优美,最适宜孤植于草坪中央、建筑前庭之中心、广场中心或主要建筑物的两旁及园门的入口等处。
其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长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伟的树冠,此外,列植于园路的两旁,形成甬道,亦极为壮观马尾松松科Pinus massoniana Lamb.马尾松高大雄伟,姿态古奇,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适宜山涧、谷中、岩际、池畔、道旁配置和山地造林。
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竹与园林景观,然后分析了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竹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竹子,风景园林,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竹与园林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自然环境景观的审视角度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厌倦了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讨厌钢筋混凝土水泥建筑那种带给人们冰冷感觉的城市环境。
随着人们对城市绿地的关注,城市园林也在快速的发展,在城市园林发展过程中许多原来属于森林所有的植物又开始被陆续引进现代园林建设中。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因其特有的美感和自然物性一直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园林绿化植物材料正在被越来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创作中。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竹子造园历史,竹子因其特有的性质成为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最具特色的植物艺术造景材料;在以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为宗旨的中国园林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竹子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1 园林景观常用的竹子种类竹子品种极多,我国有近 37 个属五百多种。
竹子的类型很多,大多数可用作园林观赏用。
园林上较为常用的竹子种类有:佛肚竹、大佛肚竹、黄金间碧玉、碧玉嵌黄金、凤尾竹、楠竹、小琴丝竹、寒竹、粉单竹、孝顺竹、紫竹、斑竹、湘妃竹、箭竹、唐竹、方竹、泰竹、大泰竹、牛耳竹、龙拐竹、青皮竹、短穗竹、黄竹、巨龙竹、光巨竹、箬竹、水银竹、毛竹、人面竹、花毛竹、龟甲竹、刚竹、金竹、矢竹、苗子竹、罗汉竹、墨竹、玉边竹等。
根据竹竿和竹鞭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
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竹子生长分布错落有致,适合创造竹林景观;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在园林景观中创造独立成景的景观;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等,这类竹子在园林中应用较少,由于其生长杂乱,只适合植于园林边缘荒地或混种于其他散生型竹子中,以创造竹子形态的变化。
在园林置景中,左右逢缘,如带有佛性的紫竹、观音竹、圣音竹等在寺庙园林多受到人们欢迎,而矮生形的箬竹一般在景观园林中的墙角,筑篱与假山坡角得以应用,而景观园林中的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琴丝竹、凤尾竹等因其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特点被取用,居住、生活区等区域,或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梅松竹,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与观赏类苗木的配置方法一样,竹类也可整齐栽培。
粉单竹优良品种造林对比试验王裕霞;张方秋;潘文;朱报著;徐斌;张卫华【摘要】选择‘花单竹’、‘龙门单竹’、‘南宁单竹’和‘大单竹’4个粉单竹(Bambusa chungii)优良品种在广东肇庆山地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除‘大单竹’外,其余3个品种均表现出生长迅速、耐瘠薄的特点,造林第2年林分基本郁闭,均适合在山地条件下造林种植,适合在华南地区推广;综合评价新竹数量与新竹胸径2项生长指标,龙门单竹表现最优;立地条件对粉单竹幼林生长影响明显,腐殖质层较深厚的山窝地更利于粉单竹的生长;花单竹在陡坡地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期刊名称】《世界竹藤通讯》【年(卷),期】2015(013)002【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粉单竹;优良品种;造林;对比试验【作者】王裕霞;张方秋;潘文;朱报著;徐斌;张卫华【作者单位】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粉单竹(Bambusa chungii)是我国重要的丛生竹种,竹林栽培面积较大[1],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在四川等地有引种栽培[2]。
粉单竹秆材通直,节间长,竹壁薄,竹材耐湿,韧性强,是上等篾用材,可用于造纸、生产人造丝、编制精细工艺品、竹器、竹索、竹缆、竹板等,近年来大量用于制作竹签[3]。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4-5],粉单竹种内遗传变异丰富,不同产地的粉单竹群体间或群体内多个性状特别是与产量有关的经济性状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可以通过产地选择对优良特性加以利用。
淡竹【应用植物图鉴NO.439】禾本科(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 Nees)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共约50种,中国均产,本期收录1种。
另:由于竹子开花结果不易见到,所以一般花果不作为辨认特征,本图鉴不详细描述竹子的花果。
一 .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淡竹(粉绿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下的一种,原变种var. glauca,产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各地,也是常见的栽培竹种之一。
1926年由南京引入美国栽培。
淡竹属于小乔木状竹类,竿高5-12米,粗2-5厘米,幼竿密被白粉,无毛,老竿灰黄绿色;节间最长可达40厘米,壁薄,厚仅约3毫米;竿环与箨环均稍隆起,同高。
箨鞘背面淡紫褐色至淡紫绿色,常有深浅相同的纵条纹,无毛,具紫色脉纹及疏生的小斑点或斑块,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暗紫褐色,高约2-3毫米,截形,边缘有波状裂齿及细短纤毛;箨片线状披针形或带状,开展或外翻,平直或有时微皱曲,绿紫色,边缘淡黄色。
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及鞘口繸毛均存在但早落;叶舌紫褐色;叶片长7-16厘米,宽1.2-2.5厘米,下表面沿中脉两侧稍被柔毛。
花枝呈穗状,长达11厘米,基部有3-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5-7片,每苞内有2-4枚假小穗,但其中常仅1或2枚发育正常,侧生假小穗下方所托的苞片披针形,先端有微毛。
小穗含1或2朵小花,常以最上端一朵成熟;小穗轴最后延伸成刺芒状.笋期4月中旬至5月底,花期6月。
▲新竿的白粉▲秆箨上的条纹除原变种外,淡竹还有部分其他变种或栽培品种,最常见的是筠竹。
筠竹Yunzhu竿渐次出现紫褐色斑点或斑纹。
笋味淡;竿色美观,篾性韧,致密,为河南博爱“清化竹器”的原材料,适宜编竹器及工艺品。
二 . 相关运用淡竹因竹竿壁太薄不适用工程建设,但由于其竿韧性强,是制作篾条的良好材料,可用于编制各种竹器,也可用于制作各种工具,筠竹是河南著名的“清化竹器”的原材料。
现代园艺2021年第3期中国南方风景园林用竹简介及景观应用何燚,黄大勇,杜铃,陈尔(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2)详细论述中国南方十几种常见竹类观赏植物的拉丁文学名、别名、科属、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园林价值、种植技术及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式。
风景园林用竹;种植技术;景观应用园、竹与雕花木窗、竹与怪石假山、竹与亭子、竹与其他植物、竹与池塘等等;竹类景观追求诗境、画境,运用丛植、列植、孤植等手段,配以书法匾额、山石刻字、对联等营造出精巧雅致的静谧禅意空间。
在现代景观绿地中从几十平方米到几十公顷的面积里,体现出或精巧雅致或清新舒朗的特点,营造出更丰富的城市森林景观,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悠闲舒适的森林般的人居环境,达到“绿肺、氧吧”的目的。
4竹子的种植4.1种植时间竹子栽植时期以3~5月为最佳,雨季移植以7~8月为宜。
实际上管护方法得当,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4.2种植地准备选择冬季阳光能够照射到的地块,将土地内的砖头、瓦块、水泥、石头、杂草、杂树等清除干净;然后挖长100cm、宽50cm、深50cm左右的长条形栽植沟,沟内施入1.5~2kg农家肥作底肥,将肥料和表土拌匀备用。
4.3种植方法在长条形栽植坎内挖1条40cm深的栽植沟,将竹苗平放入沟内,然后覆土10cm左右,踩实后再盖上一层松土,耙平后浇足定根水。
种竹子一定要带竹鞭,像一些大型竹子如楠竹、斑竹、毛竹,主要靠竹鞭发新竹笋,老秆淘汰。
4.4种植后管理竹子喜欢疏松的土壤,喜湿润,保持土壤湿润很重要,这样竹子的竹鞭(根)才能有好的生长环境。
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对气温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
有效的办法是在竹子下面覆盖竹叶、树皮或者石块。
5竹子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前景采用曲径通幽、竹石小品、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古典手法,使人联想到中国源远流长的竹文化,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适当引入竹类植物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的品位和档次,特别是将竹文化融入园林中,对园林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竹,学名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
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袅娜多姿,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我国古今文人骚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
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
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著名品种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
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竹子的种类很多。
据我国古代《竹谱详录》和《农政全书》载:“竹之品类六十有一,三百十四种。
”据现代资料载:全世界有竹类70余属1200余种,面积2200万公顷;我国竹子有39属,500多种,面积500万公顷。
识别竹子的种类,是根据它的生长特点来鉴别的。
主要是从它繁殖类型、竹秆外形和竹箨的形状特征来识别。
按繁殖类型,竹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
民间称“竹兜生笋子”。
如慈竹、硬头簧、麻竹、单竹等等。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
如毛竹、斑竹、水竹、紫竹等等。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
如苦竹、棕竹、箭竹、方竹等等。
下面介绍五十五种特色竹种。
一、青神的竹种有16种:1、慈竹。
慈竹是丛生型。
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
它的生物学特性: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
粉单竹的特点及景观效应摘要:本文对粉单竹作了概念性的描述, 论述了粉单竹的特点,及粉单竹的景观效应,主要包括粉单竹的景观美学效应及粉单竹的景观生态功能,对于粉单竹的推广与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粉单竹生长规律景观效应abstract:in this paper, i made conceptual description about 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 clure, exposition of its landscape effect. the main effect of the landscape: including 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clure’s landscape aesthetic effect and its landscape ecological functions.keywords: 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cluregrowth lawlandscape effect1 粉单竹概述1.1粉单竹的概念粉单竹,竹科刺竹属。
拉丁名: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clure 别名:单竹。
种名为纪念广州岭南大学前校长钟荣光教授而命名。
粉单竹竹竿通直,竿梢部略示弯曲,竹竿节间较长,嫩竹竿粉白色,竹节分枝多,叶片较长较宽,翠绿色,丛态优美,姿态迭陈,引人注目的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与景观效应。
1.2 粉单竹的形态特征南方中型丛生竹,粉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单竹属优良丛生竹之一,秆直立或近直立,顶端略弯,下垂甚长,高8~10m,最高达16~18m,胸径6~8cm,竹壁薄,0.3~0.5cm;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cm,最长可达1m或过之。
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
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竹类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李艳(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0)摘要:我国是竹的故乡,有着丰富的竹类植物资源,竹文化源远流长。
近年来,竹类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常绿的特性、深厚的文化寓意在景观营建中被广泛应用。
尝试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竹类植物的视觉美、听觉美,以及视觉美、听觉美和其他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竹类植物的景观应用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竹类植物;景观营建;应用1环境心理学与景观营建人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不管人们身处何处,环境中的光线、色彩、声音、气味等,都会影响人的感受和行为,而在环境中的人们也在不断地创造和改变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正是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1]。
景观营建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创造方式,也是自然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与环境心理学息息相关。
2竹类植物概述竹类植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绿化植物,其以四季常青的姿态,以自强不息、虚心有节的文化内涵,以可以为食物、为器物、为工具的实用性,成为日常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1竹类植物属种及分布我国常见的竹类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中的刚竹属、方竹属、箣竹属、苦竹属、箬竹属、箭竹属等[2-3]。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30°~40°N的北方散生竹区、25°~30°N的江南混合竹区、10°~20°N的西南高山竹区、10°~20°N的南方丛生竹区,以及有多种攀援性丛生竹类的琼滇攀援竹区等5大区域[4]。
2.2竹文化概述竹类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用,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作为制作乐器、简、毛笔等的重要材料,是书写与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
竹类植物因常扎根于破岩贫瘠中,经冬不凋,挺拔向上且中空有节,筛风弄月,清雅淡泊而深受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被视为自强不息、谦虚有节、虚怀如谷等形象的象征,是传统绘画、诗歌等的重要题材,绘画作品如文同《墨竹图》、苏轼《潇湘竹石图》、宋徽宗《竹禽图》等;诗歌如《诗经·国风·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粉单竹的特点及景观效应摘要:本文对粉单竹作了概念性的描述, 论述了粉单竹的特点,及粉单竹的景观效应,主要包括粉单竹的景观美学效应及粉单竹的景观生态功能,对于粉单竹的推广与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粉单竹生长规律景观效应Abstract:In this paper, I made conceptual description about 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 Clure, exposition of its landscape effect. The main effect of the landscape: including 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Clure’s landscape aesthetic effect and its landscape ecological functions.Keywords: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ClureGrowth lawLandscape effect1 粉单竹概述1.1粉单竹的概念粉单竹,竹科刺竹属。
拉丁名:BambusoideaecerosissimaMcClure 别名:单竹。
种名为纪念广州岭南大学前校长钟荣光教授而命名。
粉单竹竹竿通直,竿梢部略示弯曲,竹竿节间较长,嫩竹竿粉白色,竹节分枝多,叶片较长较宽,翠绿色,丛态优美,姿态迭陈,引人注目的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与景观效应。
1.2 粉单竹的形态特征南方中型丛生竹,粉单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单竹属优良丛生竹之一,秆直立或近直立,顶端略弯,下垂甚长,高8~10m,最高达16~18m,胸径6~8cm,竹壁薄,0.3~0.5cm;秆表面幼时密被白粉,节间长30~60cm,最长可达1m或过之。
每节分枝多数且近相等。
箨鞘坚硬,鲜时绿黄色,被白粉,背面遍生淡色细短毛;箨落后箨环上有一圈较宽的木栓质环;箨耳长而狭窄;箨叶反转,卵状披针形,近基部有刺毛。
每小枝有叶4—8枚,叶片长达20cm,宽3.5cm,次脉5~6对。
笋期6~8月。
是营造岭南特色大型竹林景观的优良观赏植物,在竹海景观、竹子长廊、绿化广场、竹径通幽、园林点缀、隔音围墙、室内绿化、天井绿化工程等地方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把竹子的优美韵律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把园林绿化的品味提升到中国竹文化的档次,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地统在起,营造出朴素、自然、清新的山水园林。
同时经精心培育,把此竹小型化,径粗约1-2分,高度1.5—2米,竹叶分枝很低,整盆竹子绿色盎然,生机勃勃,抗寒性强,亦为小型园林绿化景观提供优良植物。
2 粉单竹的景观美学效应2.1 竹里通幽,以竹为主创造竹林景观竹林景观的营造,计成在《园冶》之“园说”中勾勒的理想景观是“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1],在竹林中养心畅情。
竹里通幽包括竹林的静观和动观两方面。
关于竹林的静观,最负盛名者当属辋川别业的竹里馆,诗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宋相照”,尽情享受竹林静观之美,《园冶》中的结茅竹里即属此类处理,极富反朴归真的野趣,动观主要体现在曲径通幽的动态空间序列。
竹径在平面上一般采用三种曲度,两端曲度大,中间曲度小,站在一端看不到另一端,使人感到含蓄深邃,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1)营造一种清静、幽雅的气氛,具有观赏憩息的功能,极为相宜。
以广阔的庭园,创造竹径通幽的竹林景观,幽篁夹道,绿竹成荫,万竿参天,云雾缭绕,步入其间,会感到盛夏酷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具幽禽静鸣的生动而亲静的景色。
身置竹径,会产生一种深邃、雅静、优美的意境。
2)亦可阻隔庭园空间,创造幽静环境,利用粉单竹,分隔庭园空间,以半遮半阳形成虚的分隔。
以竹来分隔成的环境空间,清幽宁静,与一般公园中用疏林草地构成环境风格完全不同,别有情味[2]。
粉单竹为大型竹种,秆高长,竹叶浓密披针形,竹杆呈白粉色,笔直向上,绿叶婆娑,丛态优美,极适合创造此种景观效应。
2.2移竹当窗,通过各式取景框欣赏竹景移竹当窗的本意是窗前种竹,本文特指竹子景观的框景处理,通过各式取景欣赏竹景,恰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李渔在《一家言居室部》窗栏一节中指出:“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便面之形”,这亦就是所谓的“尺幅窗”,“无心画”[3]。
移竹当窗的手法把彼一空间的景物引入此一空间,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有助于增加景观的层次感。
《园冶》对移竹当窗的深远意境有精辟论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1]。
移竹当窗以窗外竹景为画心,几竿修竹顿生万顷竹林之画意,“见其物小而蕴大,有须弥芥子之义,尽日坐观,不忍合蒲”起到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效果。
同时由于隔着一重层次看,空间相互渗透产生幽远的意境。
移竹当窗形成的框景画面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欣赏者位置的变动,竹子景观随之处于相对位移的变化之中,这与西方现代建筑理论所推崇的“流动空间”学说不谋而合。
倘若连续地设置若干窗口,游人通过一系列窗口欣赏窗外竹景,随着视点的移动,竹景时隐时现,忽明忽暗,同时画面亦呈现一定的连续性,具有明显的韵律节奏感。
从虚实关系上讲,窗洞门洞为虚,白粉墙为实,漏窗介于两者之间,可看作半虚半实的要素,虚实相生,起过度和调和作用,且增加景深,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感。
粉单竹竹杆呈白粉色,笔直向上,为观秆竹类,且竹竿高,较契合如今愈来愈多的高楼大厦,竿竿翠竹为居室带来了“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妙境。
使人有足不出户,可享清福的感觉,居室、书房的窗前,配植数株中小型绿竹,形成一个活的屏障,向内看,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
2.3粉墙竹影,与亭、堂、楼、阁及其他建筑物配植粉墙竹影是指将竹子配置于白粉墙前组合成景的艺术手法,恰似以白壁墙为纸,婆娑竹影为绘的墨竹图。
由于江南园林的墙亘多为白粉墙,故该艺术手法应用广泛。
粉墙竹影是传统绘画艺术写意手法在竹子造景中的体现。
“籍以粉壁为纸,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中游也”。
白粉墙前几竿修竹,竹子在白色背景的衬托下,益显青翠,同时粉单竹细腻光滑,及粉白色的竹竿及易与平整光滑的白粉墙通过微差取得质感上的协调统一。
倘若适当点缀几方山石,则使画面更加古朴雅致[4]。
1)在宅院以及亭、堂、楼、阁、水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不仅能起色彩和谐,而且陪衬出建筑物的秀丽,使以硬质材料构成规则的建筑物体,还以自然的形态和优美的质感。
同时掩映在修竹丛中的“映竹精舍”更是人们休闲时光的好去处,宛如来到了白居易所说“映竹年年见,时闻下子声”的那一片情境。
2)在房屋和墙垣的角隅,配植粉单竹,形成层次丰富,造型活泼的清秀景色,同时也对建筑构图中的某些缺陷起到阻挡、隐蔽作用,使环境变得更为优雅。
3)竹子栽于庭园的墙边、门旁,不仅具有阻挡、隐蔽作用,还可丰富庭园色彩,能创造出幽深的环境。
亭、堂、楼、阁边缘,栽植较高的修竹及花木,在其遮掩下的若隐若现,可以形成“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问路鸟先知”的意境。
亭榭之旁,以竹衬托,配石笋三两,粉单竹数竿,生机盎然,亦富情趣。
而粉单竹在微酸性土壤生长良好,因此在房前屋后、溪河沿岸、较适宜种植。
2.4竹石小品,竹与山石及其他植物组景假山景石是特殊风趣的庭园小品,若配植适当竹子,能增添山体的层林叠翠,呈现自然之姿,山林之美竹石小品常常作为点缀,布置于廊禺墙角,配以竹石小品,“观庭中一树可想见千林,对盆里一拳,亦度知五岳”,使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万物自然的勃勃生机。
在水池边,竹与梅、桃配植,可形成色彩丰富的竹景,倒映水中,上下两层天,自成一片景。
竹与桃混栽,“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青竹与桃花带来了浓郁的春意。
或者用数条茁壮的石笋若隐若现在几竿修竹丛中,再植以几株四季青绿的桂花,就象征着春意永存。
以竹为背景,兰花、寒菊为地被植物衬托,给萧瑟的秋景带来清丽[5]。
3 景观功能效应3.1维持景观稳定性粉单竹禾本科单竹亚属植物,与景观中其他植物具高度异质性,营造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而产生景观多样性,可防止林相树种单一,有利于景观多样性的保护,维持良好的景观异质性,及景观稳定性,吸收环境的干扰,提供一种抗干扰的可塑性,不利于干扰的扩散蔓延,抗干扰水平提高;有利于抵抗病虫害的侵蚀,且其栽植容易,病虫害少,一次种植,年年成竹,管理费用低[3]。
3.2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竹子四季常绿、枝繁叶茂、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具有很好的截留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是一类理想的防护林。
每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t,竹林的降水截留率达11%,渗水率为草地的1倍,夏天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5%~10%,并使竹林内温度比周围空旷地低3~5℃。
3.3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当含量超过0.05%时,人的呼吸就开始感觉不适,含量高到4%时,就会出现头痛、耳鸣、呕吐反应,含量达到10%以上,人就会死亡。
竹林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并释放O2,其净光合率约为4~10mg CO2·d-2 ·h-1,对环境气体的平衡能力较强[5]。
竹林同其它森林类型一样,是环境的滞尘、吸尘用除尘器。
其吸附灰尘的能力平均为4~8g·m-2。
竹林、竹丛通过对声波的漫反射、吸收、阻碍等作用,可以大大减弱噪声。
据测定,40m宽的竹林林带,可以减少噪声10~15分贝[6]。
4 结论粉单竹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
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要求在园林配置中,可以粉单竹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创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粉单竹为大型竹种,秆高长,竹叶浓密披针形,竹杆呈白粉色,笔直向上,绿叶婆娑,丛态优美,极适合创造此种景观效应;可利用粉单竹之不同形态,以群植、孤植来抑景、障景、框景等,用以阻隔庭园空间,创造幽静环境,移竹当窗,以窗外竹景为画心,几竿修竹顿生万顷竹林之画意,粉单竹竹杆呈白粉色,笔直向上,为观秆竹类,且竹竿高,较契合如今愈来愈多的高楼大厦;可与亭、堂、楼、阁及其他建筑配植,既可衬出建筑物之秀丽,又可柔化硬质建筑物之质感,还可为居室带来“日出有清阴,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之妙境,白粉墙前几竿修竹,竹子在白色背景的衬托下,益显青翠,同时粉单竹细腻光滑,及粉白色的竹竿及易与平整光滑的白粉墙通过微差取得质感上的协调统一;亦可与山石及其他植物组景,如竹与桃混栽,可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