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区康复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89
第八章社区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community)康复医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一个新的医学分支,是继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以后的第三医学。
其服务对象集中在先天畸形或后天病伤造成的功能障碍或残疾上。
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变化,工伤交通事故、业余活动和运动意外、枪伤,以及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等因素,使得有机体功能障碍或残疾的患者明显增多,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也深得社会的重视,美国在60年代就将康复服务纳入了医疗保险和医疗支助的项目中。
这些因素导致社会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急剧扩大,不仅功能障碍者需要康复,癌症患者甚至艾滋病患者也需要康复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康复服务就从专业机构,如医院的康复部、专门的康复中心等,走入到了社区。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相应的专业组织也相继出现。
1947年康复医学委员会在美国成立,1974年康复护士协会成立。
随后康复护理成为护理学的一门专业学科也得到了承认。
本章将对康复护理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节康复医学概述(introduction fo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一、基本概念1.康复(rehabilitation)康复的本意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
WHO康复专家委员会1969年提出:康复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及其他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再训练,减轻病残因素带来的后果,以尽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
1981年,修改为“采取一切措施,减轻病残带来的后果,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便重返社会”。
由此可见,康复具有综合性,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康复的目的在于提高病残者的生活质量,尽量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其能在家庭和社会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2.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重点应用医学和工程技术,使躯体有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患者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复原的一个医学分支,是一门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医学应用性学科。
残疾人康复知识第一章概述一、残疾人康复的定义残疾人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任务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繁多,但它的主要任务归纳起来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建设两个体系,组织实施好三项重点工作。
(一)围绕一个目标: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二)建设两个体系: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和服务体系。
1.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内容:①政策保障②组织保障③经费保障:④医疗保障⑤技术保障2.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①完善和规范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明确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职能,合理规划和布局残疾人康复机构;②强化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与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相适应的残疾人康复工作队伍。
(三)重点做好三项工作①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省政府民生工程残疾人康复项目。
②全面开展和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③大力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第二章残疾预防第一节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一、残疾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二、残疾预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第二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致残原因二、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第三章先天致残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第一节常见致残性遗传病及其危害一、遗传病的特点及遗传规律(一)遗传与遗传病(二)遗传病的分类(三)常见致残遗传病及其危害二、常见致残性遗传病的防范措施(一)遗传咨询(二)婚姻指导(三)社区防范措施第二节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主要致残原因(一)按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类1.先天性的致残原因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近亲结婚生育的先天性致残(2)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拳病症致残(3)孕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所致的胎儿残疾(4)产科的合并症和异常分娩所致的残疾2、后天性致残原因1)营养性因素所致的残疾(2)各种致残性疾病包括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地方病和慢性病(3)各种致残的毒性物质(4)精神性致残因素老年性痴呆(5)意外伤害因素二、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一)残疾预防的主要对策1.加强领导和宏观控制2.加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致残因素暴露水平3.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治,减少残疾的发生(二)残疾预防的主要措施1.一级预防又称初级预防或病因预防,就是针对各种可能的致残原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残疾的发生。
社区康复康复护理医学讲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社区康复护理》一书,主要讲述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康复护理的定义、目标、工作流程和评价方法;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康复护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职业兴趣。
3. 训练学生运用康复护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难点:康复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社区康复护理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康复护理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演示:教师演示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学生跟随操作。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康复护理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康复护理技术,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康复护理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实习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社区康复护理》一书,主要讲述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康复护理的定义、目标、工作流程和评价方法;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康复护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康复护理学概论2. 章节名称:第一章康复护理学概述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康复护理学的重要性教师简要介绍康复护理学的发展历程2. 康复护理学概述(20分钟)教师讲解康复护理学的定义、特点和目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3. 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25分钟)教师举例说明康复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康复护理的实际操作4. 康复护理学的发展趋势(20分钟)教师介绍康复护理学的发展趋势,如康复护理技术的创新、康复护理服务的拓展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5. 总结与反馈(1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教师解答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应用2. 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护理学理解3. 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康复护理实践能力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康复护理学概念的理解五、教学资源1. 教材:康复护理学概论2. 案例素材:实际康复护理案例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PPT4. 白板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六、第六章康复评估与康复计划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评估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评估的目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康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评估和计划的关键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计划的理解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七、第七章康复护理技术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常见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0分钟)常见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护理技术的操作要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护理技术的理解实操演示法:教师演示康复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实操练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操练习中的表现八、第八章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心理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的关系(20分钟)心理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心理康复护理的关键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与心理康复的关系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心理康复护理的理解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心理康复护理的实践能力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九、第九章康复护理与社区康复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0分钟)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社区康复护理的关键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社区康复护理的理解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社区康复护理的实践能力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十、第十章康复护理发展趋势与挑战1.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让学生思考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3. 教学内容与过程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20分钟)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3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康复护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应对策略4.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对康复护理学发展方向的理解思维导图法: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康复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应对策略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基本信息重点和难点解析:确保课时安排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的一致性。
社区康复护理
社区康复护理的定义
(一)定义
1.康复:指综合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潜能。
康复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四个方面。
2.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伤、病、残者功能恢复,帮助其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
3.社区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应用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对社区内的伤、病、残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帮助伤、病、残者恢复生理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残疾,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
4.社区康复的特点:
(1)为所有社区伤残病人提供全面、连续和成功的康复服务,通过健康促进提供健康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社会支持。
(2)社区病人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是一个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过程,需要个人、家庭、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3)社区康复设在辖区,依靠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开展工作,可节省就医成本,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
(4)社区康复可减少病人到医院就诊次数、减少院内感染机会,预防交叉感染。
《社区康复护理》这本书是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系列教材之一,共
分5篇,主要介绍了常见症状、体征的诊断与处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常用实验室检查,社区急救,临床实习指导等。
本书根据全科医师风位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乡村医师培训教材,同时可供社区医师参考。
社区康复护理的内容:
一、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及排泄护理等;
二、功能训练治疗
针对病伤残者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可采用适当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三、预防并发症
病残者在伤病过程中常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重病痛,造成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加强康复护理的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四、心理护理
残疾者的心理障碍一般比较严重,从而影响其健康状况及康复训练的进行;因此在进行各项康复护理的同时,社区护士必须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病伤残者达到心理康复;
五、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应对病伤残者进行有关自我护理及康复训练的指导和教育,从而充分调动病伤残者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社区康复护理的实践指南一、什么是社区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与康复医师等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紧密配合,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帮助残疾者或病人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性残疾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伤、残者的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与传统的病人被动地接受护理人员照顾的“替代护理”相比,康复护理强调“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充分发挥病人潜能,使病人达到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的目标。
社区康复护理(rehabilitative nursing in the community)是指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护士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减少残疾的影响,预防继发性残疾,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康复。
二、哪些人适合做社区康复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慢性病病人和(或)老年人。
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病病人是脑卒中恢复期、脊髓损伤恢复期、骨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病的病人,多是出院后或门诊康复后仍需继续康复者。
三、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1.物理疗法是指用物理方法进行的康复治疗,它可预防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功能障碍、残疾的发生;预防老年慢性心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褥疮;解除或减轻病变所产生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等。
常用的有光疗法、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
2.运动疗法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以现代医学和体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使用训练器械和设备进行运动。
运动疗法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调节,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达到强化功能、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的作用。
常用的运动疗法有医疗体操、耐力运动、拳术与气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