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基本用药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2
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大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逐渐普及和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成药的疗效和价值。
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和指导中成药的使用,国家制定了中成药基本药物使用指南。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以期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物。
一、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定义和分类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是指根据药典规定,以中药饮片、提取物或复方制剂为主要药物形式,经科学加工制备、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中成药。
国家将中成药基本药物分为两大类:专业基本药物和基本药物。
专业基本药物是指临床各专科按需要选取和确定的一组中成药,用于该专科疾病的诊疗。
基本药物是指适宜多个专科使用的中成药,主要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
二、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原则1. 循证医学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需要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也应基于循证医学原则进行。
2. 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使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以及患者的病情、病程等情况。
3. 综合治疗原则:中成药往往是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使用的,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选择中成药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综合使用各种治疗手段。
4. 安全性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到患者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三、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1. 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治疗感冒时,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2. 消化系统疾病: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可以选用小柴胡颗粒、保和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3.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成药也有显著疗效。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正确服用中成药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
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
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
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
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
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
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
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
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
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
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
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
执业药学生中药二之中成药知识点总结大
全
一、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草药配合制成的成药。
具有用药方便、疗
效确切、配伍合理等特点。
中成药可以分为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两类。
固体制剂:如丸、片、散、胶囊、饮片等。
液体制剂:如口服液、滴丸、合剂、膏剂等。
二、常用中成药
1. 复方丹参片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三七、黄芪等多味中草药组成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疾病。
其适应症还包括急性心梗、与胸痛相关的各种病症。
2. 黄连上清片
黄连上清片是由黄连、黄芩、连翘、青蒿、板蓝根、生甘草等
草药组成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鼻塞、
咳嗽等症状。
3. 氨酚伪麻美芬片
氨酚伪麻美芬片是由氨酚、等草药组成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治
疗头痛、发热、感冒引起的症状。
其适应症还包括神经痛、面痛、
肌肉痉挛等。
三、中成药注意事项
1. 使用中成药应注意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2. 孕妇、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慎用中成药。
3. 长期或过量使用中成药会引起一定的药物依赖性。
4. 中成药仅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症状,病情较重的应尽快就诊。
5. 使用中成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吸烟等刺激性食物,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心情舒畅。
以上是执业药学生中药二之中成药知识点总结大全。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内科用药解表剂解表剂以辛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各种表证方剂的统称。
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一、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九味羌活丸/颗粒二、辛凉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热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银翘解毒丸/颗粒/片柴胡注射液三、扶正解表剂适用于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有所区别。
气虚感冒以反复感冒、低热汗出、倦怠、舌质淡有齿痕、苔薄、脉弱为主证。
参苏丸玉屏风颗粒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临床以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等见上述症状者。
一、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病。
症见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证。
保济丸二、祛暑解表剂适用于暑气内伏,兼外感风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口渴等。
藿香正气丸三、祛暑利湿剂适用于感冒挟湿证。
症见身热烦渴、胸脘痞闷、小便不利等。
十滴水甘露消毒丸六合定中丸玉枢散(丹)。
四、清暑益气剂适用于暑热伤气,津液受灼。
症见身热烦渴、倦怠少气、汗多脉虚等。
清暑益气丸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
下列哪些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中成药是指由天然药材组成的药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和配伍制成的药物剂型。
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1.用药适量:中成药的剂量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不可自行增减。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开方来进行用药,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过少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毒副作用等情况。
2.用药安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选择正规药品,避免假冒伪劣药品。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症状都不同,同样的中成药对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盲目使用导致药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4.用药注意时间:中成药的使用时间也是需要注意的,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医生的开方或说明书来确定用药的时间和频率。
同时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超量使用。
5.用药连续性:中成药的疗效通常需要连续使用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避免中途停药或随意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6.用药后效果监测: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或症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或治疗方向,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用药时的禁忌症:有些中成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禁止使用的,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哺乳期妇女、患有特定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群。
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开这些禁忌症,选择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基本使用原则包括用药适量、用药安全、个体化用药、用药注意时间、用药连续性、用药后效果监测、用药时的禁忌症等。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情况下,中成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所以在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准确理解和遵守这些基本使用原则。
让你了解中成药本知识点来源于药学专业大学专业书籍,文中涉及药品知识只做简单分享,切勿自行购买口服使用,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
一、中成药概述中成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积累总结、演变发展,形成千余种常用中成药,对保障人民健康、防病治病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中成药的命名中成药的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命名方法有多种。
中成药的命名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采用组成药物加剂型命名。
如主要组成药物的天麻丸、苏合香丸、香连丸、桂附地黄丸、葛根芩连片,又如包括全部组成药物的良附丸、茵栀黄注射液。
②采用主要功能(中医术语,下同)加剂型命名。
该类型命名中,可直接以功能命名,如补中益气合剂、除痰止嗽丸、补心丹、定志丸等;也可采用比喻、双关、借代、对偶等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示方剂功能,如交泰丸、玉女煎、月华丸、玉屏风散、六神丸、二仙膏等。
③采用药物味数加剂型命名。
如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
④采用剂量(入药剂量、方中药物剂量比例、单次剂量)加剂型命名。
如七厘散、六一散等。
⑤以药物颜色加剂型命名。
如桃花汤等。
⑥以服用时间加剂型命名。
如鸡鸣散等。
⑦采用君药或主要药材名称加功能及剂型命名。
如龙胆泻肝丸、当归补血汤等。
⑧采用药味数与主要药材名称,或者药味数与功能或用法加剂型命名。
如五苓散、三生饮等。
⑨采用功能与药物作用的病位(中医术语)加剂型命名。
如温胆汤、利胆片、养阴清肺丸。
⑩采用主要药材和药引结合并加剂型命名。
如川芎茶调散,以茶水调服,故名。
采用成药主治病证加剂型命名。
如寒喘丸、神经衰弱丸。
采用命名中加该药的用法命名。
如小儿敷脐止泻散、含化上清片等。
采用制剂的性状特点命名。
如紫金锭、一捻金、紫雪丹、如意金黄散等。
采用处方来源与主要功能结合命名。
如金匮肾气丸、普济回春丸、济生肾气丸等。
采用成方创始人命名。
如周氏回生丹、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华佗再造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等。
儿科用药可加该药临床所用的科名,如小儿消食片等。
国家中成药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南大全总论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药品。
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一、中成药的命名、分类及组成(一)中成药的命名中成药品种繁多,掌握其命名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成药。
通过药物名称可了解该药的处方来源、主要药物、主要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方法等某一方面的特点,方便文献查询及临床用药。
中成药的命名规律介绍如下。
1.以处方来源命名:此种命名方法便于查找中成药处方的来源。
如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局方至宝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济生肾气丸出自《济生方》等。
2.以药物组成命名:多以方中主要药物命名,若为单方制剂或药味较少的小复方则以全方组成命名,便于医师根据药物功效合理选方。
如麻子仁丸、人参败毒胶囊、板蓝根颗粒、黛蛤散、良附丸等。
3.以药味数目命名:如四君子丸由四味药物组成,六味地黄丸由六味药物组成,八珍颗粒由八味药物组成,九味羌活丸由九味药物组成等。
4.以功能主治命名:此种命名方法比较直观,便于医生和患者选用。
如开胸顺气丸,功效为顺气化滞,消食逐水,宽胸散结;清音丸,功效为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润喉开音;寒喘丸,主治肺寒哮喘;白带丸,主治赤白带下等。
5.以其他方法命名:除以上常用命名方法外,还有一些使用较少的命名方法。
有以成药性状命名的,如紫雪散,药品色紫,状如霜雪等。
有以服用剂量命名的,如七厘散,每次服用剂量为七厘等。
还有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川芎茶调散,用清茶调服等。
(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其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按功效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中医辨证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经过炮制、提取、配方等工序制得的具有一定疗效的药物。
其使用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疗程、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
首先,适应症是中成药使用的首要原则。
适应症是指中成药适用于某种疾病或症状的医学证据。
在选择中成药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明确中成药是否适用于该患者。
只有对症使用中成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其次,禁忌症是中成药使用的重要原则。
禁忌症是指中成药在某种情况下具有引发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些情况下患者禁止使用中成药。
在使用中成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第三,剂量是中成药使用的重要原则之一。
剂量是指中成药使用的数量和次数。
合理的剂量能够保证中成药在体内发挥最佳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病程等来决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第四,疗程是中成药使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疗程是指中成药使用的持续时间。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疗程,并且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的疗程。
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效果来确定合理的疗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疗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用药时间是中成药使用的又一重要原则。
用药时间是指中成药使用的具体时间点。
不同的疾病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点使用中成药才能发挥最佳的疗效。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明确用药时间,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最后,不良反应是中成药使用的限制条件之一。
不良反应是指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引发的不良症状或疾病。
不同的中成药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认真了解其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中成药使用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疗程、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使用中成药,发挥其最佳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1. 王云鹏. 中成药应用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 张航. 中成药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考核试题1、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的药品。
A、名称B、规格C、性状D、不良反应E、注意事项2、安宫牛黄丸的功能是()。
A、清热解毒,镇惊开窍B、清热开窍,止痉安神C、清热解毒,镇静安神D、芳香开窍,行气止痛E、开窍醒神,凉血止血3、孕妇禁用的中成药是()。
A、银翘解毒丸B、双黄连口服液C、荆防颗粒D、午时茶颗粒E、保济丸4、具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功能的中成药是()。
A、感冒清热颗粒B、参苏丸C、双黄连口服液D、正柴胡饮颗粒E、荆防颗粒5、感冒清热颗粒除疏风散寒外,又能()。
A、解表清热B、解热止痛C、清热解毒D、清宣肺热E、宜肺止咳6、午时茶颗粒方中二药合用,一降一升,能助行气消积之力的药组是()。
A、广藿香、紫苏叶B、山楂、炒麦芽C、陈皮、厚朴D、积实、柴胡E、桔梗、前胡7、解表剂的功能不包括()。
A、祛风胜湿B、止咳平喘C、解暑D、清热E、截疟8、某女,30岁,平素体虚又感风邪,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皖白,医师处以玉屏风胶囊,是因为其能()。
A、益气,固表,发汗B、益气,固表,止汗C、益气,敛汗,固脱D、益气,固阳,敛汗E、益气,养阴,止汗9、明目地黄丸的主治是()。
A、风热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B、肝郁血虚所致的目珠液痛C、气阴两虚所致的视物昏花D、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模糊E、肝血不足所致的青盲雀目10、咳喊属于外感风热者,宜选用的成药是()。
A、急支糖浆B、小青龙合剂C、养阴清肺膏D、苏子降气丸E、蛇胆川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