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的观察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01.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调查表引言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的过渡期,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步入小学,他们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改变。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以便收集相关信息和意见。
本文将详细探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主题,并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全面分析。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情况,包括学业准备、生活习惯、心理适应等方面。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可以了解孩子们在过渡期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为幼小衔接的改进提供参考。
调查表设计1. 学校和班级信息•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学业准备2.1 孩子们对于小学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的学科或活动:2.2 孩子们对于小学学习的期待和担忧:•期待的方面:•担忧的方面:3. 生活习惯3.1 孩子们对于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能否自主完成如上厕所、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是–否•能否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是–否3.2 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养成的好习惯:3.3 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存在的不良习惯:4. 心理适应4.1 孩子们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个人情绪:•兴奋•紧张•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 孩子们对于离开幼儿园的感受:•想念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渴望成为小学生•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 孩子们对于小学生活的期望: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我们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调查表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孩子们对于小学学习内容的了解程度较为有限,他们希望能够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和技能。
2.孩子们对于小学学习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增加课外活动和学习兴趣科目,同时也担心课业负担过重。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研活动记录表内容活动背景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过程。
为了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保障幼儿平稳过渡至小学阶段,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开展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活动目的本次幼小衔接教研活动旨在:1.分享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衔接教育的经验,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沟通与交流;2.探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寻求解决方案;3.提高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认识,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活动内容及安排一、经验分享分组进行经验分享,每组分享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主要内容包括:1.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点;2.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3.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环节和策略。
二、问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每组讨论时间30分钟。
讨论的问题包括:1.幼小衔接中遇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2.对于幼小衔接教育,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加强?3.在幼小衔接中,家庭和学校可以做哪些协作工作?三、解决方案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每组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主要内容包括:1.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
四、总结与评估由组织者进行总结发言,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活动效果评估根据本次活动的记录和参与者的反馈,进行活动效果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1.参与者对活动组织和安排的评价;2.参与者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3.参与者对下一步改进的建议。
结语幼小衔接教研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的互动交流,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提供一个更好的合作平台,推动幼小衔接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大班幼小衔接情况记录
“一年之际在于春”,当春天缓缓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迎来了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这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学期。
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我们开展了“幼小衔接”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为了让幼儿更加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2011年4月14日,我们邀请了现在正在读一年级的小学生来我们幼儿园进行交谈交流。
我们全体幼儿鼓掌欢迎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来到我们幼儿园,当幼儿看见小学生的时候,非常的兴奋,每个小学生和幼儿几乎是一对一的交流。
小学生们向幼儿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不同,同时请小学教师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小学对小学生的要求。
比如:小学生在学校要学习什么本领?小学会开展什么有意义的、有趣的课外活动?少先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小学生在少先队可以参加什么活动?小学对小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孩子们都全神贯注得聆听着小学生和小学教师的介绍。
通过小学生和幼儿的交谈,让大班的孩子能够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情况,了解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活动内容等与幼儿园不同,了解做一名小学生后,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上有什么变化。
通过此次活动,使幼儿在思想上、感情上有了入学的准备,更好的激发了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向往小学的生活。
《基于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的观察记录表
包小馄饨活动开始啦!男孩A仔细观察了提供的材料,有肉、馄饨皮和大吐司盘,“今天我要包十个小馄饨。
”男孩
少啊?”男孩A说:“一点点。
”女孩A说:“我怎么捏不紧?”男孩
“你的肉放太多了。
”看着盘子里的馄饨越来越多,男孩
“我包了好多馄饨。
”男孩A说:“一定要包好看点,我们也要
B说:“我包的馄饨好像比较大。
”男孩
”男孩A说:“我也能吃两碗。
”不一会儿,吐司盘里的馄
小朋友们自主体验了包小馄饨这一活动,从认识材料到尝试制作再至美味品尝这一完整既是幼小衔接衔接中幼儿生活体验的重要一环,又充分感受了动手制作的一系列过程。
在片段二中,自主进行包小馄饨的体验的行为对应,动作发展篇目标。
大班幼儿与小学衔接观察记录大班幼儿与小学衔接观察记录观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观察地点:XX幼儿园引言:幼儿园阶段是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时光。
在这个阶段,幼儿们逐渐适应了园内集体生活并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活动。
而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他们即将踏入新的学习阶段——小学。
本篇文章将着重观察大班幼儿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以期探讨这个转变对孩子们的影响和挑战。
一、学习能力的提升1. 观察内容:在接近小学的阶段,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对新的知识和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观察结论: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对他们进入小学至关重要。
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
二、社交能力的发展1. 观察内容:大班幼儿在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社交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他们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并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2. 观察结论:在幼儿园的集体学习环境中,大班幼儿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能力的发展为他们在小学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自理能力的提升1. 观察内容:在幼儿园阶段,大班幼儿通过自己穿脱衣物、整理书包和独立进食等活动,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 观察结论:自理能力是孩子们在小学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在幼儿园的培养,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小学生活。
四、情感管理的成熟1. 观察内容:通过观察,大班幼儿的情感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成熟。
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观察结论:幼儿园阶段的情感教育培养了大班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这为他们进入小学后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奠定了基础。
总结:大班幼儿与小学衔接的过程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社交能力的发展、自理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管理的成熟,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丰富经历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的观察记录表
片段二:
“笋里面是什么样呢?”男孩A说。
“细细的”“白白的”“香香的”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我来剥一剥”女孩B说。
男孩B说:
是白白的。
”女孩B说:“上面的皮好薄啊。
”女孩A说,我用放大镜
看一看“笋的尖尖好软啊。
”男孩A说:“我要把剥开的笋画下来。
A说:“放大镜下的笋看起来好大。
”拨开笋,借助工具孩子们
小朋友们自主体验了“春笋初露尖尖角”这一活动,教师儿童观不断的转变,课程意识不停地生成,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游戏中,有一种不断去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从而最终形成孩子们独有的发展品质与发展状态,为以后进入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从片段一,使用工具进行挖笋,对应动作发展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从片段二中主动与小朋友们交流,对应倾听与表达中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幼儿园大班小学衔接主题调查表幼儿园大班小学衔接主题调查表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基于此,设计了一份幼儿园大班小学衔接主题调查表,旨在探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的主题衔接情况,探究如何更好地衔接。
一、个人基本信息1. 姓名:2. 年龄:3. 性别:4. 就读幼儿园名称:5. 年级:二、主题衔接的重要性1. 您认为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的主题衔接有多重要?(请选择一个答案)(1)非常重要(2)重要(3)一般(4)不重要2. 您认为主题衔接可以带来哪些好处?(可以多选)(1)能够促进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2)能够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3)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4)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转化和整合知识三、主题衔接的问题和困难1. 您认为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主题衔接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可以多选)(1)幼儿园大班和小学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不同(2)小学学科体系不同于幼儿园大班(3)两者之间的学习重点不同(4)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大,交流困难(5)幼儿与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差异2. 您认为这些问题和困难有哪些解决办法?(可以多选)(1)加强幼小衔接过程中老师的沟通和协作(2)借鉴其他学校主题衔接做法,寻求适合自己学校的解决方法(3)引入有助于幼小衔接的教育资源(4)采用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模式四、推进主题衔接的方式和方法1. 您认为推进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的主题衔接应该使用哪些方式和方法?(可以多选)(1)以小学为主导,幼儿园为补充,由小学确定主题(2)以幼儿园为主导,小学为辅助,由幼儿园确定主题(3)设置“共同主题日”或“联合活动日”等,让孩子们在一起完成主题任务(4)采用亲子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互动学习与交流2. 您认为哪些主题适合作为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主题?(可以多选)(1)季节变化(2)自然环境(3)社区与城市(4)历史与文化传承(5)科技与创新五、个人意见与建议1. 您是否有关于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主题衔接方面的个人意见和建议?请简述。
幼小衔接观察记录表幼小衔接观察记录表日期: 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观察者: ______________观察时间: ______________观察地点: ______________观察内容:1. 学生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观察:- 学生是否展示出积极的情绪,如笑容、兴奋等。
- 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2. 学生的社交技能观察:- 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 学生是否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并建立友好关系。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观察:- 学生是否对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和积极性。
- 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和思考。
4. 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观察:-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学生是否能够听从指导并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指示。
5. 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观察:- 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个人生活基本需求,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
- 学生是否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如整理座位和物品等。
观察总结:根据以上观察,我对学生幼小衔接的情况做以下总结:1. 学生的情绪和适应能力:- 学生在新环境下展示出积极的情绪和适应能力。
- 学生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够顺利融入班级。
2. 学生的社交技能:- 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展示出良好的社交技能。
- 学生能够与同学们友好合作,并能够解决小冲突。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思考。
4. 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学生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指示,并能够正确执行。
5. 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个人生活基本需求,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 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保持整洁的座位和物品。
根据以上观察总结,学生在幼小衔接方面表现良好,展示出良好的适应能力、社交技能、学习动机、语言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幼小衔接活动观察记录幼小衔接活动观察记录一、活动背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逐渐进入小学前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活动。
本次观察记录是对其中一次活动进行的详细观察和记录。
二、活动目的本次幼小衔接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熟悉小学生活和环境,增强他们对于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同时,通过游戏和互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形式:参观小学校园2. 活动时间:上午9点至11点3. 活动地点:附近的一所小学4. 活动流程:(1)到达小学后,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校园环境,并带领他们参观了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地方。
(2)在教室里,老师用PPT向孩子们介绍了小学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
(3)在图书馆里,老师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指导他们如何借阅图书。
(4)在操场上,老师组织了一些游戏活动,如跳绳、接力赛等,让孩子们体验小学生活的乐趣。
四、观察记录1. 孩子们的反应:孩子们对于参观小学校园非常兴奋和期待。
当他们来到小学时,都非常认真地听老师介绍校园环境,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并积极提问。
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参与度。
2. 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参观过程中,孩子们之间互相交流和探讨。
有些孩子会主动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也积极合作,互相鼓励和支持。
3. 教师引导: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PPT向孩子们介绍小学生活,并及时解答孩子们的问题。
在游戏环节中,老师组织了有趣的游戏,并及时给予孩子们指导和鼓励。
4.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于小学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对于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同时,他们也通过游戏和互动等方式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总结本次幼小衔接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熟悉小学生活和环境,并增强他们对于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大班幼小衔接案例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大班幼小衔接案例观察对象:小明,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观察时间:2023年2月20日观察地点:小明家中观察内容:小明在幼儿园的大班已经接近结束,很快就要升入小学一年级了。
在这个过程中,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们十分注重他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希望他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首先,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们让他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他们鼓励小明多读书、多练习,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同时,他们也不断给小明提供正面榜样,让他了解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如尊重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等等。
其次,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们也在生活中帮助他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他们鼓励小明自己动手做饭、打扫卫生等事情,锻炼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他们也给小明灌输健康的饮食观念,让他知道什么样的食物是对身体好的,什么样的食物是对身体有害的。
最后,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们也在日常交往中加强与小学的联系。
他们定期与小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并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小明。
同时,他们也带着小明到小学校园参观,让他熟悉小学的环境和氛围,消除他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结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们在大班幼小衔接过程中非常注重他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培养。
他们采取了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帮助小明逐渐适应小学生活。
这些措施对小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议:从以上观察中可以看出,小明的家长和老师们在大班幼小衔接方面采取了很多有益的方法,为小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班幼小衔接的建议,希望能对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衔接计划。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同,家长和老师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衔接计划,针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2. 强化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衔接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幼小衔接观察记录
(以下为机器翻译,仅供参考)
观察记录:
1. 社交技能:孩子们似乎很享受与同龄人互动。
他们容易结交新朋友,并在玩耍和活动中积极参与。
孩子们也开始表现出友好的行为,如分享玩具和与其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 语言和表达能力:孩子们开始使用更复杂的语言和语法,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对新单词和概念的学习速度很快,并能够在简单的对话中交流。
3. 独立性:孩子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顾任务表现出了更高的自信。
他们能够自己穿衣服,使用洗手间,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4. 情感发展:孩子们开始表现出更多的情感稳定性。
他们更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学会以更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心理认知能力: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增强了。
他们开始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6. 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孩子们对跑步、跳跃和爬行等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有所提高。
他们也开始感受和掌握更复杂的身体动作和运动。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孩子们已经开始进入更高级别的发展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来说,提供适当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社交互动将会非常重要。
大班幼小衔接观察记录引言大班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大班毕业后进入小学的过渡期,从幼儿园的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的学前教育阶段。
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行为。
本次观察记录将详细观察幼儿在大班幼小衔接期间的表现,总结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变化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观察记录观察日期: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观察者:幼儿园班主任一、幼儿在学习上的表现1.学习兴趣观察发现,在大班幼小衔接期间,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更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他们愿意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乐于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2.学习动力幼儿在学习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愿意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回答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充满自信,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学习方法和习惯幼儿在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的改变是明显的。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愿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整理书包、保持课桌整洁等。
二、幼儿在社交与情绪管理上的表现1.与老师的关系观察发现,幼儿在大班幼小衔接期间与老师的关系更加积极和紧密。
他们更加乐于与老师交流、合作,并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
他们对老师的建议和指导非常重视,并能够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2.与同学的关系幼儿在社交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能够主动与同学合作,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和经验。
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乐于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他们也逐渐培养了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社交能力。
3.情绪管理观察发现,幼儿在大班幼小衔接期间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积极面对。
他们更加乐观、自信,并具备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幼儿在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上的表现1.身体发展观察发现,幼儿在大班幼小衔接期间的身体发展非常良好。
大班幼小衔接调查表班级:_______ 幼儿姓名:________ 孩子们即将面临毕业跨入小学,为了帮助他们能顺利地过渡,本学期我们计划了一系列的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们在心理及能力各方面做好准备,本周我们将组织大班幼儿去参观小学,您和您的孩子心目中的小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您想了解有关小学的什么内容呢?为此,我们特做此调查,以便我们针对性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对家长的调查:1、您的孩子对上小学的态度如何?()向往()无所谓()恐惧2、您的孩子写字、握笔姿势正确吗?()正确()不正确()不知道3、就幼小衔接来说,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培养?()数学()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的良好习惯()唱歌、跳舞、画画()运动方面()关爱他人()主动参与清洁活动()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会主动交朋友()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会大胆表现自己()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在幼儿阶段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有一定的受挫能力()自信心()不容易骄傲()自我保护意识()行为意识()集体观念()要懂得顾全大局()基本的思维方式()做事学习的自主性()要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有哪些?()能否遵守课堂记律,专心听讲()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态度()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能否主动写作业()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的调查(请幼儿讲述,家长代笔):1、你想成为一名小学生吗?你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的?2、到了小学,你最想参观小学的什么地方?3、马上要上小学了,你会做哪些准备呢?天乐幼儿园2012年5月15日。
幼小衔接教研活动记录表
日期:[填写日期]
地点:[填写地点]
活动目的:
1.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深入探讨和交流。
2.分享幼小衔接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
3.提升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活动内容:
1.主题演讲:[填写主题演讲的内容和演讲嘉宾]
2.分组讨论:根据幼小衔接教育的关键问题,分为不同小组进行
讨论和交流。
3.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分享幼小衔接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和教育经
验。
4.教材资源展示:展示适合幼小衔接教育的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
5.互动环节: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分享经验、解答疑惑。
活动总结:
1.总结活动的收获和成果,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2.确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3.感谢与会的教师和嘉宾,以及组织者。
记录人:[填写记录人姓名]
审核人:[填写审核人姓名]
备注:可以补充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具体细节。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调查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调查表调查人:幼儿园教师调查日期:调查对象:幼儿园大班学生调查内容:1. 学生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家庭成员等):学习在家的情况(是否接受过家庭教育、阅读习惯等):2. 对学校的感受a. 你喜欢在幼儿园的生活吗?为什么?b. 你最喜欢幼儿园的哪个活动或课程?为什么?c. 你对幼儿园的老师有什么印象?d. 你参加过哪些校外活动(如研学旅行、社区服务等)?你觉得这些活动有什么收获?3. 对小学的期待a. 你期待上小学吗?为什么?b. 你希望小学的学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期望?c. 你害怕上小学吗?有什么担忧?d. 你希望在小学能够和谁成为朋友?4. 幼小衔接的准备a. 你觉得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b. 你觉得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有提高吗?怎么样提高的?c. 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d. 你觉得小学会有什么新的挑战?5. 家长意见a. 你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怎样?b. 你对孩子将要面对的小学生活有什么期望?c. 你觉得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d. 你觉得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根据以上的调查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幼儿园大班学生对幼儿园生活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的期待和担忧。
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成长的看法,以及对幼小衔接的评价和建议。
从学生个人信息中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家庭背景和学习在家的情况,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
同时,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阅读习惯的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
学生对学校的感受可以反映出他们对学习和活动的态度,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活动,以及对老师和校外活动的评价。
这些反馈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后续的幼小衔接和小学教育提供参考。
学生对小学的期待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环境和新挑战的态度,以及对学习和社交的期望。
大班幼小衔接观察记录一、观察记录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大班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需要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因此,对于大班幼儿和小学新生的教育过渡和衔接,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二、观察对象本次观察记录的对象是一所幼儿园的大班幼儿。
该班级共有30名学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14名。
他们年龄在5-6岁之间。
三、观察目的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大班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状况,为后续教育过渡和衔接提供参考依据。
四、身体发展方面1.身体协调性:大部分孩子能够完成基本动作如跳跃、奔跑等。
但仍有一些孩子动作不太协调。
2.力量控制:孩子们能够完成简单的力量控制任务如提起重物等。
3.视力听力:孩子们对外界事物有较好的视听感知能力,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和故事。
五、语言发展方面1.语言表达:大部分孩子能够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有一些孩子表达能力较差。
2.词汇量:孩子们的词汇量比较丰富,能够运用各种简单词汇进行交流。
3.语法结构:孩子们对于基本的语法结构已经掌握,但在复杂句型上仍有困难。
六、认知发展方面1.思维方式:孩子们开始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记忆力:孩子们对于重要信息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3.想象力:孩子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喜欢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想象游戏。
七、情感社会发展方面1.情感表达:孩子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情感表达能力,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2.人际交往:孩子们开始具备与他人进行简单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3.自我认知:孩子们开始逐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适当表达自己的需求。
八、综合评价通过对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他们身体协调性、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情感社会方面,孩子们开始具备一定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但仍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大班幼小衔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孩子们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环境。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研记录今天咱们聊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和他们即将迎来的“幼小衔接”,哎呀,真的是一场大冒险啊!想想看,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无忧无虑,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天天玩游戏、画画、唱歌,真是乐不思蜀。
突然间,咱们的宝贝们就要走进小学的大门,开启新的学习旅程,这可不是件小事。
小朋友们的心里肯定像小兔子一样,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老师们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担心他们能不能适应新环境,有没有准备好呀?说到幼小衔接,首先得提提那些孩子们的心情。
刚从幼儿园走出来,面临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还有那大大的书本,真是让人又期待又害怕。
孩子们常常在心里琢磨,“哎呀,我能不能交到新朋友?新老师会不会凶呀?”每次看到他们小脸上的那份紧张,真让人心疼。
不过没关系,咱们老师会用温暖的怀抱,像阳光一样洒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慢慢放下心里的小包袱。
咱们说说教研活动。
这可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呀,老师们总是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小朋友们平稳过渡。
比如说,老师会组织一些趣味游戏,把数学和语文结合起来,什么“找朋友”、“拼拼乐”,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根本感觉不到是在学习。
看着他们一边玩一边学,真是让人倍感欣慰,哈哈,学习原来也可以这么有趣呢!老师们在教研中也会分享一些心得。
有的老师提到,帮助孩子们建立时间观念真是太重要了。
就像咱们每天的生活,早上起床、上学、吃饭,孩子们需要逐渐适应这样的节奏。
有的老师就拿自己孩子的例子,真是一个个“时间管理小能手”,这可是经过反复实践才有的成果啊!家长们也常常参与其中,讨论怎么在家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嘿,大家齐心协力,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呀。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的交流也是不可或缺的。
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更像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或是认真做作业,老师们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更有趣的是,孩子们的幽默感总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那天,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要当数学老师,教大家怎么把苹果分成十份,哈哈,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除了学习,咱们也不能忘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
《基于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的观察记录表观察日期:年月日观察教师:王向行
观察对象:男孩严奕乐(条纹羽绒服)
男孩张晁铭(土黄色羽绒服)
女孩杨枝璇(黑色棉袄)年龄:周岁个月零天
周岁个月零天
周岁个月零天
时间地点观察描述
教室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的源泉,幼儿园大班应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幼小衔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等,均为小学做
好准备。
生活体验活动,也是幼儿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从依赖老师帮
助到自主进行活动,都是长大了的重要标志。
事件描述(生活体验活动——包小馄饨)
片段一:
今天,我们的活动是包小馄饨,小朋友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三三两两议论起来,男孩说:“我在家包过小馄饨。
”男孩说:“我吃过,但
是不会包。
”女孩说:“我也不会包。
”看着小朋友们激动的样子,我说:
“我请来了一位包馄饨高手,请她来示范一下。
”只见,卢阿姨馄饨皮
右手手中拿,左手拿起一只筷子,舔一舔、放一放,小馄饨包好了!小
朋友们开心地拍起手来!
教室片段二:
包小馄饨活动开始啦!男孩仔细观察了提供的材料,有肉、馄饨皮和大吐司盘,“今天我要包十个小馄饨。
”男孩说:“肉要放多少啊?”
男孩说:“一点点。
”女孩说:“我怎么捏不紧?”男孩看了看说:“你的
肉放太多了。
”看着盘子里的馄饨越来越多,男孩说:“我包了好多馄饨。
”
男孩说:“一定要包好看点,我们也要吃的。
”女孩说:“我包的馄饨好
像比较大。
”男孩说:“我能吃两碗小馄饨。
”男孩说:“我也能吃两碗。
”
不一会儿,吐司盘里的馄饨就满了。
男孩看到我问:“王老师,我们什
么时候吃小馄饨啊?”我说:“下午吃点心的时候。
”男孩对男孩说:“今
天有小馄饨吃。
”女孩说:“我也喜欢吃。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