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坯基本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43.00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耀州窑的制瓷成型工艺之手工拉坯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制瓷窑址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耀州山麓。
耀州窑的制瓷成型工艺主要有手工拉坯、模压和轮拉坯三种方式,其中手工拉坯是最为古老且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成型工艺。
手工拉坯是指陶工用双手将陶泥平均地拉起,通过不断地拉扯、挤压和旋转,使陶坯呈现出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这个过程需要陶工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需要稳定而灵活地控制力度、速度和角度,才能拉出质量好、形状美的陶坯。
手工拉坯的主要步骤有:取泥、打泥、挤压、旋转等。
陶工需要选择合适的陶土,尤其是需要注意陶土的黏度和可塑性,不同种类的陶土适合不同的制瓷工艺。
然后,陶工将陶泥取出并分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这是为了方便下一步的打泥和拉坯。
接下来,陶工用力将陶泥打松并挤压,使其内部的气孔和杂质排除,形成均匀、韧性良好的陶泥坯体。
陶工用双手将陶泥拉成所需的形状,通过旋转和挤压来调整陶泥的厚度和形态,最终形成光滑、均匀的陶坯。
手工拉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陶坯的形状、大小和厚度,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陶瓷制品,如碗、盘、壶、罐等。
手工拉坯的成型效果较好,陶坯的内外形态均匀、流畅,且容易焙烧成型,制品的质量稳定且不易变形。
手工拉坯对陶工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陶工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手部协调能力和经验,因此制作出来的陶瓷制品更具艺术感和独特性。
手工拉坯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手工拉坯的制作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
由于手工拉坯主要依靠陶工的经验和技术,对每一件陶瓷制品的要求较高,导致制品的成品率较低。
手工拉坯制作陶瓷制品的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手工拉坯是耀州窑的制瓷成型工艺之一,具有古老、技术含量高和成品质量好等特点。
它通过陶工的双手和经验,将陶泥拉扯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使耀州窑的陶瓷制品更具艺术感和独特性。
手工拉坯制作过程繁琐且对陶工要求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模压和轮拉坯等制瓷工艺的出现,使耀州窑的瓷器生产更加高效、规模化,但手工拉坯仍然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性。
解析陶艺的拉坯技法教程陶艺的拉坯技法是陶瓷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是通过将陶土切割成块状,然后在旋盘上旋转并用手拉伸和塑形的方法制作陶器的过程。
下面就是陶艺的拉坯技法的详细教程。
第一步:准备材料和工具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陶土、水和工具。
陶土一般分为瓷土、白土和红土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陶土。
工具包括旋盘、刮板、绞盘、绞线、泥刀、泥拍等。
另外,还需要备好一些湿布和海绵。
第二步:准备陶土在开始拉坯之前,我们需要将陶土准备好。
首先,将陶土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然后,将陶土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它吸收水分,变得柔软湿润。
接着,将陶土搓捏成粗略的圆球状,去除其中的气泡。
第三步:开始拉坯将准备好的陶土放在旋盘上的中央位置,并将旋盘转动起来。
用手掌将陶土按压在旋盘上,让它固定住。
然后,用双手将陶土从中心向外拉伸,保持均匀的力度。
可以通过轻轻拍打陶土的方式来帮助拉伸和塑形。
第四步:塑形陶器一旦将陶土拉伸开,可以利用手指和刮板等工具对陶器进行塑形。
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陶器的形状,可以做成碗、盘子、杯子等各种形状。
在塑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湿布和海绵来保持陶土的湿润,以便更好地进行塑形。
第五步:修整和修饰当陶器的基本形状完成后,可以用刮板和泥刀来修整表面。
将刮板轻轻地刮平表面,去除不必要的凸起和瑕疵。
同时,可以利用泥刀在陶器的表面刻画纹理和图案,增加陶器的装饰效果。
在刻画纹理和图案时,可以利用绞线来做辅助引线,以保持线条的平直和对称。
第六步:晾干和修整完成塑形和修饰后,将陶器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在晾干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用刮板和湿布修整陶器的表面,使其更加光滑和整齐。
在表面修整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损坏陶器的形状。
第七步:烧制当陶器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烧制。
将陶器放入窑中,并按烧制的要求进行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烧制完成后,取出陶器,进行上釉和装饰等后续处理工作。
总结:陶艺的拉坯技法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尝试,可以掌握这一技法,并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陶器作品。
拉坯教学大纲拉坯是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之一,也是学习陶艺的第一步。
在陶艺教学中,拉坯通常是作为教学大纲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拉坯,学生可以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一、拉坯的基本步骤拉坯的基本步骤包括准备泥料、制作坯体、修整坯体和修整坯底四个环节。
首先,准备泥料是拉坯的第一步。
选择适合的陶瓷泥料非常重要,不同的泥料适用于不同的陶艺制作。
通常,陶艺教学中会使用适合初学者的软陶泥料。
准备泥料时,需要将泥料揉搓均匀,去除其中的气泡和杂质。
接下来,制作坯体是拉坯的关键步骤。
首先,将揉搓好的泥料放在转盘上,用力将泥料压扁,形成一个坯体。
然后,用双手将泥料从中间向外推,使其逐渐变高,形成一个圆柱形的坯体。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坯体的稳定和均匀。
修整坯体是拉坯的第三步。
在拉高坯体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和凸起。
为了使坯体更加平整和对称,需要用手指或工具轻轻修整坯体的表面。
这个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以确保坯体的质量和外观。
最后,修整坯底是拉坯的最后一步。
在拉高坯体的过程中,坯底通常会变得不平整。
为了使坯底平整并达到所需的厚度,需要用刮刀或其他工具修整坯底。
修整坯底时,需要注意保持坯体的稳定和均匀。
二、拉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除了掌握拉坯的基本步骤外,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拉坯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掌握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制作坯体和拉高坯体的过程中,需要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施加力量。
如果力度过大或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坯体变形或坍塌。
相反,如果力度过小或速度过慢,坯体可能会不够稳定或不够高。
其次,保持双手的湿润是拉坯的关键。
湿润的手可以更好地控制泥料的形状和变化。
因此,在拉坯之前,需要将双手浸湿在水中,以保持手部的湿润状态。
此外,还可以使用湿海绵或喷水器来保持坯体和双手的湿润。
另外,注意坯体的对称性和平衡性也非常重要。
拉坯时,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整坯体的形状和高度,以保持其对称和平衡。
拉坯制作步骤、图片及说明
图一
双手蘸水,两手抱实向中心挤压。
随泥团的运动逐渐端稳向上,反复多次运动直至将泥团扶正。
操作时应注意在泥团旋转运动向上的过程中,用水用力应适当配合,否则,因泥团未充分活动、双手摩擦阻力过大,将泥团扭曲变形。
图二
右手护坯,左手掌于泥团中央下压作底。
图三图四图五图六
双手上捧,使泥饼逐渐形成直筒.当手的动作到达边缘时,左手护坯,右手抓泥,顺势上拉,逐渐使泥团上部形成圆环形泥箍。
然后双手慢慢离开。
反复多次,将泥筒逐渐拉高做薄。
图七图八
两手配合,外手靠住泥坯,里手在运动中外推擀顺,使泥筒逐渐成型.
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
接着里手护坯,外手里蹭.双手运动,将泥坯肩部成型.然后双手将泥坯上部慢慢收口,修型,做嘴.
图十三
而后用细线割坯成活.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陶艺拉坯制作过程
陶艺拉坯制作是一种常见的陶瓷制作方法,以下是一个简要的陶艺拉坯制作过程:
1.准备工作:准备陶土和陶艺工具。
选择适合的陶土,并根据设计需求将
其割块或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准备拉坯用的陶轮、刮板、湿海绵等工具。
2.准备陶轮:调整陶轮的速度和角度,以确保陶坯的稳定性和拉坯的顺利
进行。
湿润陶轮,使其表面光滑。
3.上坯:将陶块放在陶轮的中心位置,用手指轻压陶块的中心,确保其与
陶轮连接。
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和压力旋转陶轮,开始拉坯的过程。
4.拉坯:用双手包裹陶块,逐渐向上拉升。
在拉坯的过程中,可以用湿海
绵湿润陶块的表面,以保持湿润和易于塑形。
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和调整手的位置,将陶块塑造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5.整形修饰:拉好坯后,使用刮板、工具或手指进行修饰和整形。
可以去
除多余的泥浆,修剪坯的边缘,使其更加光滑和精细。
6.干燥和修整:拉好的坯需要在室温下进行干燥,以使其逐渐减少水分。
在坯干燥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整形,修复任何不平整或缺陷。
7.烧制:干燥完成后,将坯放入窑中进行烧制。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
陶土的类型和作品的要求。
烧制过程会将陶坯转变为坚硬的陶瓷作品。
这只是一个的陶艺拉坯制作过程,实际操作中会有更多的细节和技巧。
陶艺拉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可以不断提高制作的技能和品质。
初学者陶艺拉坯技巧陶艺拉坯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拉坯技巧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学者陶艺拉坯的技巧,帮助初学者能够更好地进行陶艺创作。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拉坯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陶瓷泥料,一般常用的有陶瓷白泥和陶瓷红泥。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拉坯用的拉坯机和一些基本的拉坯工具,如刮板、木刮、刷子等。
二、调制陶瓷泥料调制陶瓷泥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陶瓷粉末与水进行混合,使其达到适合拉坯的状态。
一般来说,陶瓷泥料的湿度要适中,既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
初学者可以通过手感来判断,湿度适中的陶瓷泥料应该能够轻松地握在手中,并且不会粘手。
三、坯料处理将调制好的陶瓷泥料放在拉坯机上,用刮板将泥料整理成坯料形状。
初学者可以先将泥料压平,然后用手将其整形成一个圆柱状。
四、拉坯技巧1. 稳定姿势:拉坯时,身体姿势要稳定,双手应该放在拉坯机上,用手指和手掌来控制陶瓷泥的形状。
2. 控制力度:拉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手的力度。
力度过大容易导致陶瓷泥变形,力度过小则无法拉出理想的形状。
初学者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来掌握合适的力度。
3. 坯料高度:拉坯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拉出的坯料的高度。
可以逐渐增加坯料的高度,但要注意保持坯料的稳定性。
4. 控制速度:拉坯的速度也需要掌握好。
过快的速度容易导致陶瓷泥断裂,过慢则容易使陶瓷泥变形。
初学者可以适应自己的节奏,慢慢提高拉坯的速度。
五、修整与修饰拉好坯料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修整与修饰。
可以使用刮板、木刮等工具将坯料的表面整平,清除多余的泥渣。
同时,还可以使用刷子等工具在坯料上进行修饰,增加一些纹饰或图案。
六、晾干与烧制修整完成后,将坯料放置在通风处晾干,待其完全干燥后,即可送入窑炉进行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质量。
初学者陶艺拉坯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拉坯技巧,才能够进行更加复杂和精细的陶艺创作。
拉坯工艺(二)拉坯基本操作方法练习定中心,将揉好的陶泥轻摔在转盘中心,双手旋转拍打陶泥,使之成锥形;启动拉坯机使转盘低速逆时针旋转,用手沾水润滑泥锥表面起润滑作用。
双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稳定,加快拉坯机转速,右手侧压泥团,左手稳定泥团,同时将泥团向转盘中心推压。
左手以手掌根部从泥锥下部外缘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右手用并拢的四指至手掌与左手相对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双手施力均匀,提升速度与转盘转动速度吻合;泥锥拔高后,用双手拇指按住泥柱顶端,整平柱顶。
右手掌放在泥柱顶端,左手靠在一旁,当右手侧压泥柱时,左手帮助平衡。
再以同样的动作拔高、压下陶泥,如此反复二、三遍,完成拉坯的练习工作。
拉碗技法开孔:在拔好的泥柱上,用双手的中指和拇指掐出适应的泥柱,双手抱扶泥柱,右拇指从顶部中心压下开孔,直到接近标记处。
拉型:开孔后,往孔中加水保持润滑,双手拇指阔孔,由内向外均匀施力,双手四指护住外壁,同时向上匀速提起,拉出碗形。
拉高、拉薄:左手中、无名指放于碗内壁,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处贴于外壁,两手正对,对碗壁均匀施力同时提起,把碗拉高、拉薄。
按自己要求可重复拉坯使碗壁厚薄均匀。
修口、修足:左手拇指和食指做出钳状,轻掐碗沿,右手食指配合齐平碗口。
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掐碗底,向下用力修出碗足。
吸水:用一块拧去水的海绵,吸取聚集在碗心的水。
割坯:双手拉直割线平行于转盘,从碗足最底处割过。
取坯:双手中、食指叉开,夹住碗足,向下慢慢托起,取下碗坯。
修坯拉坯阴干或半干后要对成品进行修整,这一环节叫做修坯。
将碗坯倒过来小心地放在底托上并不断轻轻用力压,直到碗坯定在中心。
从碗底表面用圆形塑刀(修坯刀)沿边缘修去多余的陶土,从碗底到碗口修整外壁。
用三角形修坯刀修出碗足,并用半圆形型板修平、修光滑。
用同样的工具在坯底的里边修出凹槽。
用半圆形型板压光底足的内壁,并在底足的内、外壁修出小斜面。
最后压光碗的外壁。
完成作品后小心取下。
拉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拉坯的基本技巧;2.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爱好;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拉坯的基本技巧:①揉泥;②捏坯;③摆坯;④开轮;⑤制形;⑥整形;⑦收口。
2.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难点:1.摆坯和开轮技巧的掌握;2.制形和整形技巧的掌握;3.收口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
2.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讲解拉坯过程。
1.揉泥:将泥揉和成团。
2.捏坯:将揉和好的泥捏成坯。
3.摆坯:将捏好的坯放在拉坯盘上,并使其保持平衡。
4.开轮:用手将拉坯盘上的坯压扁,然后用双手均匀地旋转拉坯盘,使泥坯成为一个圆形。
5.制形:用手指顶住泥坯的中心,另一手用勾器往下压制,同时慢慢地向两边推动泥坯,使其形成想要的形状。
6.整形:再用手或刻刀修整泥坯的边缘和表面,使其更加光滑。
7.收口:用调细器将泥坯的底部收口,然后取下泥坯。
第二步:现场演示。
第三步:学生操作。
1.分配泥坯给每位学生,让其练习揉泥、捏坯、摆坯等基础技能。
2.按照步骤要求,让学生自行拉坯,尽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四步:总结反馈。
1.回顾拉坯的基本步骤,提醒学生注意每个步骤的关键点。
2.要求学生相互评价,给予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六、教学手段:1.拉坯盘。
2.陶土。
七、教学评价:1.行为表现评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是否按照要求操作。
2.作品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3.综合评价:结合上述两项评价,来评价学生整体表现。
陶艺拉坯成型的基本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陶艺拉坯成型那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那软软的陶泥,在你的手中能变成各种奇妙的形状,多有意思呀!拉坯成型就像是一场和陶泥的奇妙约会。
首先呢,得把陶泥准备好。
就像要去见重要的人,得先把自己收拾利落一样。
把陶泥揉得均匀光滑,不能有疙瘩啥的,不然等会儿可就不顺畅啦。
然后,把揉好的陶泥放在拉坯机的转盘上。
这就好比给陶泥找了个舞台,让它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啦。
接下来,可就到了关键时候咯!用手蘸点水,让陶泥和手之间更加亲密无间,然后轻轻扶住陶泥,让它随着转盘开始转动。
看着陶泥慢慢转起来,是不是感觉特别神奇呀?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给它塑形啦。
用大拇指从中间慢慢往下按,就像给陶泥挖个小坑。
哎呀,这感觉就像是在陶泥上挖宝藏一样呢!随着你的手指不断动作,陶泥的形状也开始发生变化啦。
接着,你可以用双手慢慢把陶泥往上提,让它变得更高更修长。
这就像是给陶泥做了个增高手术,哈哈!你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别太用力,不然陶泥可就被你弄变形啦。
当你觉得形状差不多的时候,还可以用工具来修整一下细节。
就像给陶泥化个精致的妆,让它更加完美。
拉坯成型可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哦,就像学走路一样,得跌跌撞撞好几次才能走稳呢。
有时候可能会弄塌了,别灰心呀!再来一次不就好啦。
你说,这陶艺拉坯成型是不是很神奇?能把一块普通的陶泥变成你心目中想要的样子,多有成就感呀!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得有耐心,有技巧,还得有对美的独特理解呢。
想象一下,你自己亲手做出来的陶艺作品摆在那里,多让人骄傲呀!别人一问,这是谁做的呀?你就可以自豪地说:“是我呀!”那感觉,别提有多棒啦!所以呀,朋友们,别犹豫啦,赶紧去试试陶艺拉坯成型吧,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小的陶艺大师!。
拉坯:可通过拉坯做出以下制品:碗、杯子、碟子、罐子、花瓶等有规则的物品。
一、拉坯之前首先要揉泥:目的是为了把泥里面的空气揉出,只有将泥里面的空气揉出拉出来的东西才是规整的。
揉泥的时间不要太久,4-5分钟就够了。
二、下面开始正式拉坯:第一步:找中心1、放泥:将揉好的泥巴拍成圆柱体,然后将拍好的泥巴砸到拉坯机转盘的正中心位置,再用掌跟将泥巴往下拍,拍成窝窝头(或者小山堆)的样子,目的是让泥巴粘紧转盘。
2、把正:也就是找中心,先将双手沾湿,用双手将放好的泥巴往中间捧起、捧高(姿势:双手肘关节放在大腿上,身体稍微往前倾,眼睛在中心点的正上方),然后用大拇指下面的肌肉将推起来的泥巴往下按,按的时候双手用力要均匀,从中间往下按,再往身前走,知道手贴到转盘,然后再把泥巴往中心点推起(方法:左手的掌侧贴着转盘,掌跟贴着泥巴,手掌稍微往前倾,这样泥巴退出来才会下大上小。
右手不需用力,只要在旁边轻轻护着就可以),就这样压下、推起反复来回几次,直至找到中心。
(找好中心的标准:泥巴在正中间,不会晃,中心点在一个点上)3、开孔:也叫开口。
(中心找好之后,双手不要占太多水,泥巴加多了水会变软,变成泥浆,可做东西的泥巴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难成型,所以从这一步开始,沾水只需一只手沾一点,然后双手搓一搓就可以了。
)左手的手掌贴着找好中心的泥巴,不需用力,只要轻轻护着就可以,右手的四个手指伸直,轻轻贴着泥巴,大拇指从中心点往下用力按,按到差不多深度之后大拇指往右边拉一点点,是开的口能放两个大拇指。
如果是大块泥巴的话,我们要先用手选取一块泥,待会做东西就在上面这块选好的泥巴上做。
4、塑型:口开好后就开始做器型了,可以通过拉宽、拉高等方法制作出各种形状,注意,制作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手跟泥巴之间的润滑度,而且双手用力要平稳,双手离开泥巴时要顺势轻轻离开。
拉宽的方法:双手大拇指放在中心点,其他手指放在外面护着泥巴,两个大拇指适度用力从中间往两边平移将器型拉宽(左手的往左边,右手往右边),拉倒需要的宽度之后手沿着泥巴从上面轻轻离开。
陶艺拉坯制作过程一、准备工作陶艺拉坯是一种制作陶瓷器物的传统工艺,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和材料:陶轮、陶泥、水、刮板、刷子、搅拌棒等。
二、揉泥我们需要将陶泥揉匀。
将陶泥放在工作台上,用双手将其揉搓,直到泥块的质地均匀柔软,没有明显的硬块或干燥的部分。
揉泥的目的是使陶泥中的水分充分分布,以便更好地塑造器物。
三、调整泥块大小将揉好的陶泥折叠成块状,然后用手掌轻轻拍打,使其形成一个平整的圆形泥块。
根据制作的器物大小决定泥块的大小,一般来说,泥块的直径要比器物的最大直径大一些。
四、制作坯体将调整好大小的泥块放在陶轮上,打开陶轮的电源,使其旋转起来。
用双手将泥块放在陶轮中心位置,然后用力按压,使泥块与陶轮连接紧密。
用刮板将泥块上部的泥层刮掉,使其变得平整。
五、开坯开始拉坯的过程。
用双手将泥块顶部按压成一个平坦的圆盘状,然后慢慢将手指伸进泥块中心,用手指和手掌的力量逐渐将泥块向上拉起。
拉坯的过程需要注意控制力度和速度,使泥块均匀地向上拉起。
六、塑形在拉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用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塑造出不同的形状。
可以在器物的上部用手指轻轻按压,形成器物的腹部;也可以用手指从外部向内部插入,形成器物的颈部或口部。
七、修整拉坯完成后,可以使用刮板修整器物的外部形状。
将刮板放在器物的表面,用力刮去多余的泥块,使器物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
修整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以确保器物的外观质量。
八、晾干修整完成后,将拉好的坯体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晾干的时间根据气温和湿度而定,一般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在晾干的过程中,泥坯会逐渐失去水分,变得干燥和坚硬。
九、烧制晾干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烧制。
将坯体放入窑炉中,进行高温烧制,以使其变得坚硬且耐用。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陶瓷材料的特性和所制作器物的要求而定,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
十、上釉烧制完成后,可以进行上釉的处理。
釉料可以增加器物的美观性和保护性。
将釉料涂抹在器物的表面,然后再次放入窑炉中进行釉烧,使釉料与器物表面融合在一起。
拉坯的步骤简洁明了1、找中心,是拉坯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首先,取出适量的泥巴,双手均用水沾湿,而后将泥巴拍在转盘的中心点,并使泥巴与机器紧密贴合。
3、将机器开启,速度调至120--150转,双肘顶住腿部膝盖以上5公分的位置左右,双手将泥巴上下反复揉合。
4、目的是为了调节泥巴的软硬程度,防止在拉坯过程中,由泥巴干湿不均导致成型困难的问题。
5、开口当泥巴在机器上找好了中心后,便可使用左手(依个人使用习惯为主,左右手均可)大拇指指腹,向下倾斜45°角往里扣,随后便可出现器形的雏形;注意,在开口时,一定要感受坯体底部的厚薄程度,建议初学者留两厘米左右,不建议太薄,易变形、穿底。
6、拔高开口完成之后,便可通过双手的挤压,将泥巴由下往上拔高;再拔高的过程中,拉坯机的转速可以减速的120转以内,速度缓慢可以提高拔高的成功率。
7、修型此时,拉坯机的转速还可以从‘拔高’过程中的速度往下降一些。
8、待制作的大造型确定后,单手需保持垂直状态,在坯体内壁上下修型。
9、外部则可借助工具刮片,使得泥坯外表更加的光滑,侧面的弧线造型更加的圆润,器形由小向大的方向修整;如花瓶的制作,在花瓶的口不可用手指指尖轻微调整。
扩展资料:"拉坯" 又称"走泥"。
"走泥"最初被中国古人指称陶瓷钧窑的釉纹,有"蚯蚓走泥纹"之称。
后被用为日本现代陶艺流派"走泥社"的称谓。
2013年,中国肇庆以陶轮拉坯为中心工作的新"走泥社"成立。
发起人为陶艺家徐洪波先生。
中国陶轮"走泥社"的成立来自徐先生的一个梦想:总有一天中国家庭想拥有一台陶轮就像想拥有一台钢琴,并且更多人可实现,更多人家不是摆设。
到那时"走泥"(他们首次称拉坯为"走泥")就像拉小提琴、弹古琴。
一、拉坯成型拉坯作为一种成型手段,成为很多陶艺家尤其是实用陶艺家的主要成型方法,也有很多陶艺家在拉完坯后把它再切割或重新组合。
拉坯的几个要点是:1, 拉坯前泥要揉匀,要把泥里的气泡揉出去,同时,揉泥使得泥的分子排列有规律而便于拉坯。
如气泡没有被揉出去,则会在拉坯时破坏或者在烧成阶段因空气受热膨胀爆裂。
2, 在把坯起之前,把泥均匀地挤在心中(俗称归中)最重要。
初学者需花数天或数周掌握。
因为这一阶段的泥如果厚薄不匀将无法拉出均匀的造型。
所以归中这一阶段的掌握度直接影响到下一步。
3, 拉坯阶段。
把泥均匀归中之后,需先在中心用手指开一口子(深度随制品的大小要求而定),然后一只手伸进去,一只手在外面,同时用力把坯拉起来。
二、修坯所谓修坯,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拉坯的底部修匀,这就需要把坯倒过来放在车的中心,修坯通常都在坯半干3时完成。
修坯同时也是调整形的一个重要阶段。
因为这个时候泥处于干湿之间,很容易调整。
只有景德镇比较特殊,因为景德镇瓷泥含大量的高岭土,黏性差,所以要等坯干后用较锋利的刀来修坯。
陶艺作品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不同色釉的透明度,覆盖度都有所不同。
所以,陶艺作品在塑制过程中也把釉色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
上面对陶艺制作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这次的学习与制作,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初次接触陶艺制作,充满了很大的兴趣,可是在真正做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原来,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有基本的制作技巧,也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专业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真的让我对陶艺充满了更大的兴趣,我想对于自己的知识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愿在以后的时间里有机会更系统的学习这门课程!。
拉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准备好陶土和工具。
2. 清洁工作台和手部。
3. 准备好水桶和湿毛巾。
步骤二:拉坯过程
1. 用手将一小块陶土揉成球状。
2. 用拇指和食指按压陶土球的顶部,使其成为一个中空的圆盘形状。
3. 将手指放在陶土的边缘,然后慢慢向外推动,逐渐拉大圆盘的直径。
4. 用湿毛巾保持陶土的湿润,并平滑表面。
5. 持续推动和拉伸陶土,直到达到想要的形状和高度。
步骤三:注意事项
1. 保持双手和工具的清洁,以防陶土粘在上面。
2. 注意控制力度,避免将陶土拉破或变形。
3. 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水分,以保持陶土湿润。
4. 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术,根据个人创意进行尝试。
拉坯工艺(二)
拉坯基本操作方法练习
定中心,将揉好的陶泥轻摔在转盘中心,双手旋转拍打陶泥,使之成锥形;启动拉坯机使转盘低速逆时针旋转,用手沾水润滑泥锥表面起润滑作用。
双肘固定在腿上,保持端正稳定,加快拉坯机转速,右手侧压泥团,左手稳定泥团,同时将泥团向转盘中心推压。
左手以手掌根部从泥锥下部外缘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右手用并拢的四指至手掌与左手相对向泥团中心施力,同时向上提动,双手施力均匀,提升速度与转盘转动速度吻合;泥锥拔高后,用双手拇指按住泥柱顶端,整平柱顶。
右手掌放在泥柱顶端,左手靠在一旁,当右手侧压泥柱时,左手帮助平衡。
再以同样的动作拔高、压下陶泥,如此反复二、三遍,完成拉坯的练习工作。
拉碗技法
开孔:在拔好的泥柱上,用双手的中指和拇指掐出适应的泥柱,双手抱扶泥柱,右拇指从顶部中心压下开孔,直到接近标记处。
拉型:开孔后,往孔中加水保持润滑,双手拇指阔孔,由内向外均匀施力,双手四指护住外壁,同时向上匀速提起,拉出碗形。
拉高、拉薄:左手中、无名指放于碗内壁,右手食指第二关节处贴于外壁,两手正对,对碗壁均匀施力同时提起,把碗拉高、拉薄。
按自己要求可重复拉坯使碗壁厚薄均匀。
修口、修足:左手拇指和食指做出钳状,轻掐碗沿,右手食指配合齐平碗口。
左手拇指和食指轻掐碗底,向下用力修出碗足。
吸水:用一块拧去水的海绵,吸取聚集在碗心的水。
割坯:双手拉直割线平行于转盘,从碗足最底处割过。
取坯:双手中、食指叉开,夹住碗足,向下慢慢托起,取下碗坯。
修坯
拉坯阴干或半干后要对成品进行修整,这一环节叫做修坯。
将碗坯倒过来小心地放在底托上并不断轻轻用力压,直到碗坯定在中心。
从碗底表面用圆形塑刀(修坯刀)沿边缘修去多余的陶土,从碗底到碗口修整外壁。
用三角形修坯刀修出碗足,并用半圆形型板修平、修光滑。
用同样的工具在坯底的里边修出凹槽。
用半圆形型板压光底足的内壁,并在底足的内、外壁修出小斜面。
最后压光碗的外壁。
完成作品后小心取下。
拓展延伸
学习拉坯罐子成型的技法
双手放于拉好的泥柱上半部,双拇指整平柱顶,右手拇指开孔,双手拇指尽量把孔阔大,能放下一只手。
双手交叉成“V”形成固定的整体,放入孔中把孔开大开深。
右手放在孔外,左手四指放于孔中,拇指搭在右手掌根部,使双手稳定。
左手由里向外推压,右手从外掌握力度,把上部筒壁拉高、拉均匀。
将右手拳头放入孔中,左手控制外壁和口部,右手向下开孔接近底部,左手保持坯体中心,拉出基本筒形。
规整泥筒,使筒口在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间穿行。
双手拇指顶在一起,右手食指规整筒口。
双手食指关节从筒底环绕向上拉,双手均匀用力挤压筒壁,随双手提升,泥筒被拔高,筒壁变薄。
重复此技法,直到把筒拉到满意的高度和厚度。
重复规整泥筒步骤,并润滑双手,沿泥筒表面轻轻滑行,使泥筒外壁润滑。
左手放于筒里面向外推压,做罐子造型,右手食指掌握力度,双手沿筒壁慢慢上移,用指关节向上拉,重复多次,做出理想的罐子造型。
用双手食指关节拉薄罐口处,快到口部时,将左手拇指拿出来搭在右手背上,使双手一体,以便更稳地拉出罐口。
口处多留些泥料,便于修口。
双手拇指推压罐口下部,使罐口缩小。
再次规整罐口,用半圆形型板的弧边再拉一遍罐口下部,再用半圆形型板刮去罐外壁的泥浆。
用割线沿转盘表面割下罐坯。
对成型罐子修坯
把定好中心底托上的罐子外壁用圆形修坯刀修平,修平时要注意罐子的弧度自然圆滑。
用修碗足的技法修出罐子的底足。
把罐子倒过来,在底托上定好中心,然后用半圆形型板修好罐口、罐颈,最后压光。
修好后双手轻轻取下罐子,放于干净处干燥。
你的作品完成了吗?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
☆技术优秀奖:技术环节处理较好。
☆创意优秀奖:构思巧妙,设计有创意,有一定的艺术色彩。
☆琉璃金奖:技术型和创意性都较好的作品。
琉璃之乡话琉璃
你知道琉璃渠为什么称为“琉璃之乡” 吗?
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琉璃渠村出产高品质页岩石料,这种石料可加工烧制成釉色艳丽、绚丽斑斓的琉璃制品。
自1263年起,琉璃渠村就是皇家建筑材料琉璃的重要生产地,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琉璃烧造工艺成为该村传承千年的技艺,长久以来
琉璃渠村被称为中国“琉璃之乡”。
左图是琉璃渠村过街楼,这是国内唯一使用明黄色琉璃建造的过街楼。
清乾隆21年(1756年)创建,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以保一方平安。
过街楼下部为砖石砌成的城台状,东额“带河”,西额“砺山”,均为琉璃烧制;城台券洞上有殿堂3间,为硬山琉璃瓦顶建筑,正脊内外侧是琉璃五彩花卉,檐下悬琉璃匾额,西为“三官阁”,东为“文星高照”,前后栏墙由六角形几何图纹“龟背锦”琉璃面砖装修。
右图是琉璃渠村琉璃文化墙。
根据门头沟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教育资源特色,2003年,门头沟区劳动艺术教育中心在琉璃渠村成立,中心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青少年年龄特征,开展以“陶艺·琉璃工艺”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就是学生们在进行拉坯实践活动的画面
想一想,做一做
拉坯成瓶的操作步骤
①将揉练好的泥团摔在转盘上,确保与转盘结合牢固,润湿双手和泥团。
②定中心,开孔,用右手食指和左手拇指将孔开大,大到能放入一只手。
③右手向下开孔,左手扶助使坯体保持中心,拉出基本的筒形。
④规整泥筒,继续用双手指关节环绕向上拉。
双手挤压筒壁,拔高泥筒,拉薄筒壁。
⑤左手放在泥筒里面向外推压,开始做出瓶子的造型。
注意动作要缓慢,手指用力要均匀。
⑥规整瓶口,做出瓶的颈部,并用指关节拉高瓶颈。
⑦用双手拇指从外面推压瓶颈,将瓶颈收小。
⑧用型板刮光瓶子外壁。
⑨修坯:找准中心—→修整外壁—→用三角形修坯刀修瓶底—→修出底足—→用半圆形型板压光瓶子外壁和瓶颈。
拉坯成茶壶操作步骤
①将揉练好的泥团固定在转盘上,慢慢拉出合适的形状后开始收颈。
②收颈到几乎闭合时,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向里推压将口闭合。
③做出盖钮的形状,修整坯体。
④标出壶盖的大小并用陶针按一定倾斜度切出来。
⑤用修坯刀规整盖的内形。
⑥壶体做好后,拉出几个不同的壶嘴,选用合适的外观造型。
⑦将选中的壶嘴沿一定角度切削,使之与壶体侧面相符,并将其牢固地粘接在壶体上。
⑧取适量泥团团成球,将其握在左手中,湿润右手,向下挤压泥球,直到做出厚度和长度都合适的把手。
注意每次拉伸都需要用水润湿手。
⑨将做好的把手与壶嘴相对放在壶体侧面,并牢固粘接。
⑩修整、加固壶体。
提示:为了防止水气在盖内凝结,可以用陶针从外部在壶盖上扎出一个小洞;做好的茶壶应放在安全的地方缓慢干燥;壶盖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放在壶体上。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