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及表现刍议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论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一、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二、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在主要作品中的特点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出发点,反映现实生活,描写事物的本来面目。
思想内容具有了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主要指托尔斯泰对现实看的很清楚,批评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等。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中期作品,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是他在早期的个人的经历的基础上,一直到1860以后对欧洲的旅游和考察后写的一部一战争问题为中心的宏伟巨著,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这部作品的最大的文学特点是作者批判官僚贵族,但是并没有否定整个贵族阶级。
在解决国家各民族命运的同时,托尔斯泰歌颂人民,美化庄园贵族,谴责宫廷显贵个上流社会。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也是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的代表作。
创作期间作者的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流派。
1、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
高尔基:现实主义特征是对人类及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况作赤裸裸地真实描写。
契诃夫:现实主义是按人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真实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巴尔扎克:作家是社会的书记员,要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
乔治案:浪漫主义把人物描写成她认为应当的那样,而现实主义把人物描绘成他所着到的那样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客观性、真实性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18世纪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相比,这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更加着力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和罪恶,具有极为强烈的批判精神,正是因为这个特征,高尔基才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这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对社会批判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越了过去任何时代,他们不遗余力地揭露抨击社会的罪恶,批判当时社会的一些主流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如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生活原则和赤裸裸地金钱关系,对罪恶的代表人物更是集中火力给于无情的鞭挞,许多作家由此受到迫害也亳无畏惧。
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并非单纯地反映生活,而是严肃地分析和评价,着力于暴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对由金钱滋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还涉及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触及了社会体制的病根。
2、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把人和环境联系在一起,把当时社会关系的本质状况描写出来。
恩格斯:“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大多以人道主义观念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人道主义作为作家们批判社会黑暗、揭示民众疾苦的武器和工具,一直贯穿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身的思想及其作品里。
他们要求对人的尊重,反对、抨击对善良人性的压制和打击,用人道主义眼光看待一切社会现象。
引言当卫国战争胜利的号角吹响之时,1812年的俄国不再那么平静,爱国主义热情一浪高于一浪,那些革命积极分子,那些社会的先进分子,不满于当时社会现状。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那动荡的年代,也许只有文字才是最好的药,也许只有文字才能唤醒人们的意识。
因此,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西欧浪漫主义的影响,产生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
在茹科夫斯基的诗中唤醒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谴责了黑暗社会吞噬了人本来的善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社会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一代的产生必定带来新的思想,新的事物。
19世纪30年代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体“寓言”,透过寓言,人们总会看到社会上那些丑陋的一面,讽刺,尖刻的描写人物,更能反映现实,为批判现实主义打下了基础。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有很多,其中著名的如果戈里的《死魂灵》。
小说的主人公乞乞科夫是一个投机者和大骗子,他通过买卖死魂灵来获取大量的钱财。
乞乞科夫到了某市贿赂这个市的市长,甚至是小官员,然后在郊区收买那些死了的农奴,这些农奴的户口大多都没有销户,在把这些死魂灵当成活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量金钱。
最终罪恶的勾当还是败露了,乞乞科夫趁机逃走。
小说揭示了官僚地主阶级的真实面目,突出刻画了他们的腐败与贪婪,将他们视为俄国人民的公众敌人。
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幽默性,有讽刺意味,更突出了专制农奴制下的俄国是那么的黑暗与腐败。
果戈里的作品《钦差大臣》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文中的主人公赫列斯达科夫住在俄罗斯一个小城里。
那里的人们得知钦差大臣要来访,都很惶恐,不知道该怎样迎接这位大臣。
在慌乱中误将赫列斯达科夫认为钦差,大家都向他献殷勤,贿赂他。
赫列斯达科夫得到了如此大的益处,因此,假戏真作,扮演起了钦差。
在获取大量钱财后,赫列斯达科夫离开了这个小城。
后来人们得知他是假钦差后,追悔莫及。
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大潮流,贪官行贿,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揭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与腐败,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现实,突出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压迫,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中期在俄罗斯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包括:
1.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地反映社会
现实,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命运。
2. 关注人性和道德: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人性和道德问题,
探索人性的本质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3. 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人物性格、心理和行为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注重细节描写: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环境、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氛围。
5. 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作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现
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人性、道德、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社会责任感,对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概念1.1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背景1.2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3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我国新文学的兴起与发展2.1 我国新文学的产生背景2.2 我国新文学的主要特点2.3 我国新文学对当代我国社会的反映和影响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影响3.1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思想影响3.2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创作手法影响3.3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艺术风格影响四、我国新文学在接受和发展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过程中的认识和反思4.1 我国新文学在接受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时的借鉴和吸收 4.2 我国新文学在发展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时的转化和创新 4.3 我国新文学在认识和反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五、结语5.1 总结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影响5.2 展望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未来影响5.3 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影响进行评价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影响的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入了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产生影响的原因和具体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思想渗透、写作技巧引进以及艺术风格影响等具体方面。
实际的创作实践中,我国新文学在接受和发展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认识和反思。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新文学在接受和发展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过程中的认识和反思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了解这种影响产生的具体影响和效果。
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影响3.1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我国新文学的思想影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和对现实的批判性态度而闻名。
我国新文学在20世纪初受到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我国新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概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当20、30年代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候,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也开始出现了。
普希金的后期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并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莱蒙托夫、果戈理等早期创作以浪漫主义见称的作家,也在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50、60年代走向繁荣,70年代至90年代达到高峰,20世纪初趋于没落。
(2)俄国文学和俄国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反对农奴制的斗争,要求文学揭露社会的黑暗,这是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2.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20、30年代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作家包括莱蒙托夫、果戈理、别林斯基等。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主要创造的是“多余人”形象。
他们往往出自贵族,却对社会有着强烈的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的身份,没有理想,玩世不恭,感到苦闷绝望。
他们时时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既否定一切,也蔑视自己,只能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1)莱蒙托夫其小说《当代英雄》,塑造了“多余人”形象的又一个典型毕乔林。
(2)果戈理果戈理的讽刺作品确立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加强了普希金奠基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他在剧本《钦差大臣》、小说《死魂灵》等作品中,用讽刺的武器和卓越的艺术描写,揭露农*奴制腐朽的官僚统治的罪*恶。
反动文人攻击他只写黑暗不写光明,是对俄国现实的“诽谤”,并轻蔑地称他为“自然派”。
(3)别林斯基①别林斯基坚决支持“自然派”(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他写了《一八四六年俄国文学一瞥》和《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论述“自然派”形成的过程和它的特点。
他认为,“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这恰好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字;而果戈理对现实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正是为“自然派”开辟了道路。
②别林斯基以革命民主主义观点阐明了“自然派”批判倾向的意义,他的理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俄国“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在近十年中,俄罗斯文论学界最常讨论的就是“新现实主义”问题,与其说在“新现实主义”当中看见了合理认识现实的美学方法,不如说是看见了政论文学的特征,它是由喜欢思考如何提升文学在当今世界中的作用的年轻作家研究出来的。
先钦、普里列平、沙尔古诺夫、巴布琴科、古茨克和格拉西莫夫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流派的主力军。
鲁达廖夫、布斯托瓦娅、加尼耶娃、巴格列拉娅也为该流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俄罗斯文学》、《文学日报》、《文学日》,以及《旗帜》、《新世界》、《文学问题》等刊物为讨论“新现实主义”提供了空间。
目前,“新现实主义”仍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其反对者们(如别里亚科夫、库库林、拉特妮娜、西乔娃)认为,提出不同形式的现实主义没有意义,且该流派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能够探讨俄罗斯现实主义真正新颖的方面的作品并不存在。
而支持者们则坚持“新现实主义”可以作为相对完整的文艺现象和文学流派。
作为“新现实主义”支持者之一的鲁达廖夫在《有立场的评论家》一文中提出:“在‘新现实主义’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要颜料有:纪实主义;对当今现实中最细微的方面,以及对经常等同作者本人形象的人物,其内心活动细致入微的记录;独白;最大的艺术真实性;传统主义” 。
而在细读了该流派其他理论家的主要文献后,“新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点:1.注重古典现实主义在当代现实背景中的基本原则,试图通过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方法论复兴当代文化进程和文学文本意义。
沙尔古诺夫写道:“在我的理解中,新现实主义是这样一种现实主义,特别关注文学永恒的黄金原则(特征,心理描写),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现实进行冷静而仔细的观察,认真地尝试理解永恒的问题”。
当代文学探寻着新的方式,以加强自己的影响力,且更能充分表明新世纪文化进程中自己的存在。
现实主义——是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遵守现实主义原则是缩小与正确传统之间差距以及与后现代主义划清界限的方式,之所以应远离后现代主义,是因为普遍认为20—21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不成功与其有关。
《浅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指导作用》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班级:十班姓名:曾倩课程:中外文学经典导读任课教师:卢伟《浅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指导作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十九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社会因资产的大量累积及高速发展而变得动荡复杂。
现代化的全球视野逐渐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空前繁荣。
但从另一方面看,资本主义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人们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显示主义传统,开始冷静审视社会。
——卢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就是对浪漫主义的反驳,也是揭露了法国社会黑暗的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法国自1789年大革命之后,激情四射的浪漫主义也随之结束。
法国人对浪漫主义幻想构建的和谐社会也不再期待。
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社会在矛盾重重中继续发展。
当浪漫的法国情调被黑暗的现实打碎后,法国作家开始对现实社会采取审视的态度。
同时社会的矛盾在作家眼中变化成了丰富的素材。
福楼拜,作为十九世纪最重要的法国作家之一,最擅长的就是精确的观察和冷静的描写,客观而不带自我感想的写作方式让他成为现实社会最忠实的“记录者”。
他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就是典型。
通过包法利夫人不幸的婚姻、恋爱遭遇,以严峻无情的笔调,描绘了七月王朝时期庸俗丑恶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表面繁荣掩盖下的残酷剥削,揭示了金钱关系的丑恶,以及这个社会中人的精神生活的贫乏与空虚。
作品对自私、鄙俗、狭隘、空虚的市民阶层的精神世界的刻画,尤为成功。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同样以冷静的笔触接受现实社会的贾平凹,在我所阅读过的他的作品《古炉》中,很明显就能读到从虚幻的美好到现实的残酷的转变。
文学评论家潘凯雄认为:“看看贾平凹笔下的古炉村,更多的是世俗的、愚昧的甚至是搞笑的,洋洋64万字的篇幅,不动声色地沉浸在这样的叙事基调中,于无声处见波澜。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及表现刍议摘要: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都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匠,他们用文字讽刺社会现实,抨击腐朽的政治制度,呼吁人们反抗黑暗的农奴制,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研究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总结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并且分析了其代表人物,旨在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俄国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特点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处于封建专制的农奴制时代,虽然沙皇在1861年实行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但是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封建势力依然十分强大,广大的农民还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忍受着重重剥削,生活极其困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文学向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文学巨匠,他们对封建势力口诛笔伐,对上流社会的空虚荒淫嗤之以鼻,文学作品有明确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当知识分子开始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爱国热情高涨下的社会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描写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
1812年,俄国打响了卫国战争,为了反对拿破仑的侵略,知识分子用文字代替武器,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
19世纪的俄国文学受西欧浪漫主义的影响,开始谴责黑暗的社会吞噬了原本善良的灵魂。
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文坛开始出现一些极具讽刺意义
的小“寓言”文体,多半是描写官僚主义或者农奴主的尖酸刻薄以及贪欲,为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打下了基础。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乎都与农奴解放运动相关,作家们通过塑造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以及上流社会的“多余人”形象来反应农民的疾苦和上流社会的腐败和空虚。
在写作风格上注重对历史场面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多采用传统的讽刺手法,民族气息浓郁。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非常明显,目标直指封建沙皇和专制的农奴制度,核心就是反映现实的腐败,有强烈的扭转现实的意愿。
文字上的表现就是语言的犀利与嘲讽,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来反应社会现实,反应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中的矛盾。
当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参与到揭露现实中时,批判现实主义必然成为文学主流。
文学作品以其独有的方式唤醒人们的反抗意识,激荡人的内心,为日后的俄国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对“小人物”和“多余人”的描写,小人物的代表人物就是普希金作品《驿站长》中的驿站长和他的女儿,他们被官僚欺凌,每天过的小心翼翼,爱上了贵族的女儿离开了父亲,在父亲穷困潦倒的时候表现的极其冷漠。
普希金对这些人物极富同情心,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写人物,则成功塑造了“小人物”形象。
“多余人”的形象是指那些生活无忧,但是游手好闲,“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俄国中产阶级青年,代表人物就是《叶
普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
“多余人”大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一些比较进步的思想,既不屑与上流社会为伍,也融入不了底层人民的生活,逐渐脱离了社会,成为了“多余人”。
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三大家
1、果戈理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
他的讽刺艺术确立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加强了普希金奠基的俄国现实主义。
在其作品《钦差大臣》中,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被当作钦差大臣进行阿谀奉承,讽刺了俄国官场的黑暗,体现了当时俄国官员的轻浮浅薄、爱慕虚荣、厚颜无耻,剧中刻画了老奸巨猾的市长,玩忽职守的法官,不顾病人死活的慈善医院院长等,几乎都是反面人物。
果戈理最著名的小说《死魂灵》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乞乞科夫是40年代俄国社会中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具有寄生本质。
他是贯穿作品始终的重要人物,他的活动,构成全书情节的枢纽。
乞乞科夫拜访的五个地主其实代表了俄国封建地主的典型形象,他们都庸俗无聊,愚昧守旧,贪得无厌,冷酷专横,果戈理通过对这些地主形象的塑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和衰落,预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前景,推动了解放运动的发展。
2、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其创作代表着整个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巴尔扎克之后所达到的又一座艺术巅峰。
代表了19
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结。
其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以史诗性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特点。
托尔斯泰在19世纪80年代世界观发生激变后,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所形成的一套“济世”理论,主要内涵是宣扬“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博爱”,表现出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竭力从宗教、伦理中寻觅社会出路的企图。
3、契诃夫
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十多个剧本,是与莫泊桑、欧·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同时又是卓越的戏剧革新家。
契诃夫的作品主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写社会上的小人物,讽刺他们的市侩习气,嘲笑奴性心理,名篇《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契诃夫还着力反应农奴制下下层人的悲惨生活,例如中国人都熟悉的《万卡》,万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悲惨生活,恳求爷爷带他回家,但是最终只能寄出一封永远也不会被收到的信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语言简洁,无论是情节叙述、人物刻画,还是景色描写,都是点到为止,笔墨经济,从不拖沓。
契诃夫认为,
一个人的“内心的解放”,精神振奋的强度,他的坚忍,他的顽强,他的勇气,他的耐心——这都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无论他周围的环境是如何残酷,如何沉重。
勇敢的人能够在内心找到在苦难中挺立的力量,他战胜苦难,他明智,因为他知道当代生活的整个制度是不正常的、是与人敌对的,在这种时代考虑个人的幸福,不考虑人类的幸福,不寻找根本打翻这个现实的途径,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
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一大批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思路,其中就有我国的鲁迅。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揭露的社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的民主进程,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夏林.装在套子里的现实主义—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随想[j]. 时代文学. 2000(04)
[2] 汪海霞,马红刚.论果戈理的社会思想和改造规划[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4)
[3] 林精华. 苏—俄后现代主义的俄罗斯性[j]. 中国图书评论. 2008(03)
[4] 武艳玲.浅析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山东文学. 2008(z1)
[5] 余绍裔,徐雅芳,周敏显.俄国苏文学名著选读.商务印书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