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培训记录
- 格式:pdf
- 大小:43.20 KB
- 文档页数:3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点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电火花、热源等方式来进行焊接、切割、打磨、烘干等工作的过程。
由于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以确保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要点。
一、合理规划动火作业1. 事前评估: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细致的事前评估,确定该作业是否必要,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替代方法等。
评估应考虑火源类型、周围环境、材料易燃性等因素,确保作业风险可控。
2. 动火区域划定:根据作业需要,合理划定动火区域,设置明确的标识和警示牌。
动火区域应远离易燃物、易燃气体等危险物质,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3. 设备检查:在动火作业前,对使用的动火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二、安全措施1. 个体防护装备:动火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地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 灭火器材准备:在动火现场必须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并且要确保灭火器材的有效期,以及工作人员对其正确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
3. 作业指导:动火作业期间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三、应急预案和演练1. 应急预案制定:为应对动火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步骤和责任人,确保在事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 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动火作业的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应急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置水平。
同时,对动火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熟悉应急预案和相应的操作技能。
四、监测与记录1. 环境监测: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应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 作业记录:动火作业过程中,应记录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内容等相关信息,以便日后的查阅和分析,为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培训材料一、动火作业1. 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者产生火花的各种作业活动。
动火作业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
必须对动火作业区域进行周围警戒、设置安全防护区域,并且必须使用专门的防火器材进行防护。
3. 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没有易燃易爆物品存在,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并且在动火作业前进行通风设备的安排。
4. 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必须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灭火技能,并且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
5. 在动火作业进行期间,必须有专门的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有紧急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
二、有限空间作业1.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密闭、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进行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引发窒息、中毒和机械伤害等危险。
2.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和通风设备的安排,确保作业环境符合作业要求。
3.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包括呼吸器、防护眼镜、安全带等,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防护培训,并且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
4. 在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期间,必须有专门的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有紧急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
5.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由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人员进行操作,必须在作业前对作业区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清理,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三、高处作业1. 高处作业是指在高空进行的各种作业活动。
高处作业可能引发坠落、高空坠物等安全风险,危害人身安全。
2. 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和安装,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或者安全网,并且必须配备安全带等防护用具。
3. 高处作业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必须掌握正确的登高和下降技巧,并且使用相应的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4. 在高处作业进行期间,必须有专门的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须有紧急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
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记录
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电气设备、电焊机等方式进行焊接、切割、烘干等工艺操作。
由于动火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危险性,为了
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进行了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一、培训时间:2021年8月15日 9:00-10:00
二、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三、培训对象:参与动火作业的员工
四、培训目的:提高员工对动火作业的安全意识,掌握动火作业的安
全操作规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培训内容:
1. 动火作业的定义和范围;
2. 动火作业的风险和危害;
3. 动火作业的准备工作:如需手持灭火器材、防护面具等;
4. 动火作业的安全操作步骤:
a. 事前准备:清理作业现场、检查设备工具;
b. 防火措施:将易燃物移到安全区域、使用防火垫等;
c. 作业时注意事项:避免烟花等引燃火源、避免操作过程中产生
火星等;
d. 事后处理:彻底熄灭明火、清理作业现场;
5. 动火作业中常见的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
6. 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制度规定。
六、培训形式:讲解结合实例分析,鼓励员工互动问答。
七、培训记录:培训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参与培训的员工、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内容等信息,签字确认每位员工已经接受培训。
培训记录
表由安全管理部进行保存。
八、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或现场互动评估,了
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备注:为确保动火作业安全,员工必须在接受培训后方可参与相应动火作业,违反规定者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理措施。
动火作业培训记录培训记录编号:TQ/QR6.2-03主题:现场施工动火作业安全培训主讲人:时间:地点:XXX涂装车间签到:1.电、气焊作业的操作者必须戴焊工防护手套,使用护目镜及防护面罩。
从事有害作业的操作者,需佩带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音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2.消除火灾隐患,每日作业完毕或焊工离开现场时,必须确认明火已熄灭,周围无可能引发火灾的可疑物。
电闸已拉下,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
焊割作业不准与易燃易爆作业同时交叉进行。
高处焊接作业下方必须要有专业监护人,中间应有防护隔板。
施工作业场所严禁吸烟,特别是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重点防火部位,禁止有明火。
3.作业现场必须要有至少一名监护人,作业区域要用警示带进行围避,挂明显警示标志。
禁止任何与作业无关人员从该区域经过。
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作业现场必须放置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
5.作业前必须将作业区内所有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监护人不得擅自离开施工现场。
对所有工具设备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查,氧气钢瓶与乙炔钢瓶必须固定,禁止倒地使用。
乙炔必须加设防止回火装置,钢瓶在运输过程中禁止滚动。
气管与钢瓶、割枪连接处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扎箍进行固定,防止使用不正当材料引起漏气等事故的发生。
6.作业进行过程中,监护人应注意焊渣等可能引起燃烧的物品所溅落的方向,确保不能与现场任何易燃、易爆物品接触,防止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
7.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焊渣,要及时清理,防止人员滑倒造成事故。
作业完毕操作者必须对现场进行彻底的清扫,施工现场不得有任何物品遗留。
8.动火前“八不”:1) 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2) 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3) 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4) 凡盛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窗口管道,未经洗刷干净不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火。
5) 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和管道不动火。
6) 凡存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引言概述:消防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员工的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许多组织和企业都将消防安全培训作为必要的工作之一。
本文将对消防安全培训教育记录(二)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内容包括培训的目的、内容以及效果评估。
正文内容:一、培训目的1.培养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通过消防安全培训,使员工对火灾的危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正确认识自己在火灾中的行为和责任。
2.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教育应包含火灾逃生的基本知识、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初期火灾扑救等内容,使员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3.加强组织内部消防安全管理:通过培训教育,各部门和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将得到明确,有助于消除消防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
二、培训内容1.火灾预防知识:包括火灾的危害、火灾的成因、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隐患以及如何预防火灾等。
2.火灾应急处置:包括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疏散通道的使用、灭火器材的选择和操作等。
3.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培训人员需要了解各类灭火器材的特点、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以及在不同类型的火灾中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
4.火灾扑救技能:对于一些初期火灾,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扑灭。
培训人员需要了解各类灭火方式,例如水、二氧化碳、泡沫等的使用。
5.火灾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实际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培训人员更好地认识火灾事故的严重性,进而提升灭火和逃生意识。
三、培训效果评估1.考试测评:将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合理的考试题目,对培训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测试,以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2.实操训练:培训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的演练,对培训人员的灭火和逃生能力进行实际检验。
3.反馈和改进:通过听取培训人员的反馈,了解培训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培训的质量。
4.绩效评估:可以对经过培训的员工在工作中的消防安全表现进行绩效评估,可以有效推动员工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
5.培训效果监控:对培训结束后指定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评估培训的效果和实际应用情况。
公司动火作业审批表申请单位:申请时间:审核部门:一、动火作业要求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者产生多量火花的设备设施、气焰、电火花等直接与可燃物接触的作业活动。
为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以下是动火作业的要求:1. 动火作业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并由专业人员负责安全监督。
2. 所有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
3. 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确保没有可燃物和易燃易爆气体泄漏。
4. 必须配备专用的消防器材,并确保能够及时进行火灾扑灭。
5. 动火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并划定安全警戒线,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二、动火作业审批流程1. 申请:动火作业的申请必须由作业单位提出,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在申请表格上详细说明动火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申请人必须确认所有相关的防火措施已经采取。
2. 审核:审核部门应该对申请进行仔细的审核,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对动火作业的风险进行评估。
在审核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动火作业可能引发的火灾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3. 安全措施:根据审核结果,作业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 确保作业现场无可燃物和易燃易爆气体泄漏;-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戒线;- 配备专用消防器材,并确保消防器材正常可用;- 检查动火设备的安全性,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保持作业现场清洁,避免杂物积存。
4. 批准:在确认安全措施符合相关规定后,审核部门将给予动火作业申请批准。
在批准前,申请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动火作业。
5. 监督:批准后的动火作业必须有专人负责安全监督。
监督人员必须熟悉动火作业的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动火作业过程中所有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三、动火作业记录为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记录和日常管理,必须建立完整和准确的动火作业记录,以下是动火作业记录的内容要求:1. 动火作业时间及地点;2. 作业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监督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3. 动火作业开始前的安全检查记录;4. 动火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执行情况记录;5. 动火作业结束后的安全检查记录;6. 特别事件和意外事故的记录;7. 动火作业完成后的总结和评估。
动火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地点:
培训人员:
受培训人员:
安全培训内容:
1、将动火设备(塔、容器、油罐、换热器、管线等)内之油品、溶剂、油气等可燃性物质彻底清理干净,并有足够时间进行蒸汽吹扫和水洗,达到动火条件。
2、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油、串油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3、动火现场,备用灭火工具(如蒸汽、灭火机、沙子、铁锹等)
4、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遮盖,封闭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用汽油等依、易燃物质清洗设备零件。
5、上班开始工作前和下班后,均应认真检查,条件是否有变化,不得留有余火,动火部位或部件应予冷却。
6、动火人要离开现场、应切断电源、气源、彻底熄灭余火,并不得将乙炔焊枪留在罐内,以防乙炔泄露。
培训记录
编号:TQ/QR6.2-03 主题现场施工动火作业安全培训记录人
主讲人时间地点一汽轿车涂装车间
签到
一、电、气焊作业的操作者必须戴焊工防护手套,使用护目镜及防护面罩,从
事有尘、有毒、噪音等有害作业的操作者,需佩带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音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二、消除火灾隐患,每日作业完毕或焊工离开现场时,必须确认明火已熄灭,
周围无可能引发火灾的可疑物,电闸已拉下,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焊割作业不准与油漆、喷漆、木料加工等易燃易爆作业同时交叉进行,高处焊接作业下方必须要有专业监护人,中间应有防护隔板,施工作业场所严禁吸烟,特别是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重点防火部位,禁止有明火。
三、作业现场必须要有至少一名监护人,作业区域要用警示带进行围避,挂明
显警示标志,禁止任何与作业无关人员从该区域经过。
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作业现场必须放置,有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
五、作业前必须将作业区内所有的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监护人不得擅自
离开施工现场。
对所有工具设备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查,氧气钢瓶与乙
炔钢瓶必须固定,禁止倒地使用,乙炔必须加设防止回火装置,钢瓶在运
输过程中禁止滚动,气管与钢瓶、割枪连接处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扎箍
进行固定,防止使用不正当材料引起漏气等事故的发生。
六、作业进行过程中,监护人应注意,焊渣等可能引起燃烧的物品所溅落的方
向,确保不能与现场任何易燃、易爆物品接触,防止引发火灾、爆炸等事
故发生。
七、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焊渣,要及时清理,防止人员滑倒造成事故,作业完毕
操作者必须对现场,进行彻底的清扫,施工现场不的有任何物品遗留。
八、动火前“八不”:
1).灭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
2).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3).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4).凡盛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窗口管道,未经洗刷干净不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火。
5).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
6).凡存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危险的不动火。
7).在高空进行焊接和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
施的不动火。
8).未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九、动火中“四要”:
1)、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2)、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人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
立即停止动火。
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要全力扑救。
4)、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十、火灾的分类、形成及扑救:
一、分类:
1).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发生的火灾。
如木材、纸张、棉、毛、麻等。
2).B类火灾:是指液体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等。
3).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镁、锂、钠等。
带电火灾:所有一切因电或电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二、形成及扑救:
1.火灾的形成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火源,三者缺一火即无法形成。
2.火灾的扑救方法:通常采用窒息、冷却、隔离、化学抑制四种方法。
三、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名称药剂成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泡沫灭火器
化学泡沫、机械泡
沫、工业泡沫A、B类火灾
不能扑救带电火
灾
CO2灭火器CO2气体、干冰B、C类火灾防止冻伤
卤代烷灭火器
1211、1301、七氟炳
烷
B、C类火灾1211已经被淘汰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磷酸铵盐
A、B、C带电类火灾,B、
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