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0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道家术语“八卦”为何成为传播小道消息代名词?《易经》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不知何时,“八卦”这一道家术语成了山南海北神聊、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代名词。
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以前香港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上加贴八卦图,有点类似现在的马赛克,慢慢地八卦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
有研究表明,人们65%的日常谈话时间都奉献于八卦。
即便你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每天也总能找到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八卦话题。
在著名的天涯社区,娱乐八卦板块的点击量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是互联网上最热门的娱乐论坛之一,充分说明了八卦的吸引力。
人们热衷八卦,首先源于态度表达的自然需要:小道消息是八卦的主要内容,但人们一般不会对普通人今天晚上吃了什么菜、见了什么人感兴趣。
真正令人想八卦的,主要源于人们的态度或者说是对那些八卦消息的看法。
当获得的小道消息并非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加入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猜想,就容易引起互动,形成八卦。
如果只呈现事实或现象,缺少人们的主观推测、发挥,八卦就很难形成。
八卦,使人们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谈资,大家在有意无意间成了八卦的参与者或推动者。
有人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带着八卦基因。
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有八卦兴趣的人语言表达能力更出众,生存能力更强,可能会胜过甚至淘汰那些没有八卦兴趣的人。
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认为,八卦是维系群体交流和稳定的工具,能促进群体繁荣。
因为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同伴和敌人信息的掌握,以获取资源。
从人们的心理需求角度来看,八卦有不少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能让人很轻松地制造话题,增添亲切感。
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提出,“闲聊”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传奇小说始于唐代,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
“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指的是琐碎的言论,内容如何,不得而知。
西汉刘歆在《七略》中提及“小说家”的名称,但所记之书后世不传。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给“小说家”下了定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文言传说故事或名人轶事的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到了唐代,出现了记述奇闻异事的文言短篇小说,名唐传奇。
传奇小说产量丰富,除了《聂隐娘》外,代表作品还有《虬髯客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柳毅传》《李娃传》《红线传》《章台柳传》《长恨歌传》《霍小玉传》《梅妃传》《枕中记》等。
这些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典故,常为后世文人所用,宋元明三代不少戏剧故事,都是在唐传奇的基础上继续演绎创作出来的。
传奇小说的主人公不尽是鬼神,而多是人。
或是才子佳人,或是英雄侠客,总之,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性格的人。
比如《聂隐娘》和《红线传》,主角是参与到地方官吏斗争之中的刺客侠士,反映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各股地方势力之间相互斗争仇杀的社会现实;再如《李娃传》和《霍小玉传》,主角是情路坎坷的世族子弟和妓女,反映了唐代士人以迎娶大家闺秀为荣的等级森严的婚姻状况。
大唐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为传奇小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创作空间,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浓的现实和时代气息。
虽然传奇小说包含丰富的社会内容,但加入了很多纯粹想象的元素。
比如《聂隐娘》中描述隐娘与精精儿打斗,说是有红白两面旗帜在床的四周击打旋转,后有一人从空中掉下来。
又描述空空儿的神术,说是人不能看见他的变化,鬼不能跟随他的踪影,他能从虎穴进入阴间,能用无形攻击有形。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朔风(shuò)骷(gū)髅名媛(yuàn)自怨自艾(yì)B.端倪(nì)拔擢(zhuó)绿(lǜ)林风流倜傥(tǎng)C.跛(bó)脚庇(pì)佑祛(qū)除胜券在握(quàn)D.剽(piāo)窃憎恶(zēng)嫉(jí)妒屡见不鲜(xiān)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付梓墨守陈规一筹莫展得鱼忘荃B.渲泄唇枪舌剑病入膏肓锱铢必校C.熟稔察颜观色茕茕孑立心无旁鹜D.蓬蒿真知灼见鞠躬尽瘁两全其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无数莘莘学子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毕业时却遭遇“最难毕业季”,这种现实困境使“就业”成为当今社会一大热门话题。
B.庞龙等人的一夜成名刺激了网络歌手。
歌坛顿时泥沙俱下,有的网络歌曲低俗不堪,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语无伦次,有的淫言秽语。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能使人们的烦恼涣然冰释。
D.陶渊明厌弃了黑暗的官场,毅然归隐后过着瓜田李下、悠闲自得的生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如果公司实力雄厚,拿出资金在社会的监督下做些慈善,那是高尚;如果公司打着慈善的名义做生意或把慈善作为捞钱的挡箭牌,那是邪恶。
C.对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当前,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困境的出现,世界经济前景低迷。
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虽则,胡应麟曾称道王勃五言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诗,“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
”张戒也说:对景言情,“此乃众人之所同耳”,杜甫则“对景亦可,不对景亦可”。
这是说,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
被称做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即是如此。
然而,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
诚然,以情景二者而言,情为主,而景为从。
因此,徒自描摹,为写景而写景,纵使声、光、色、态俱全,日月迭璧,山川焕绮,也不会产生感人的力量,不足与诗歌意境的创造。
大谢(灵运)、小谢(眺),有时不免为后人所诟病,就因为他们的诗作往往景多而情少。
更不必说有些摹拟之作,描绘景物,尽成堆垛,其中缺少真情实感,而窒息着诗的生命。
深情是诗歌生命之所系,诗人必得“以情会景”。
否则,“本自无意,不能融景”。
费经虞说得好:“……青山、绿水、白云、红树无诗不有,而必知所以用之,非遂以此为诗也。
情景交融,关键在融。
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
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2025届高二(下)半期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小说评点者眼里,“文”之妙,“妙在如画”“妙在画境”。
小说文本中充满请情画意的“为文”高致,既蕴含着“许”之“志”,又版具“画境”之“妙”。
小说评点家们喜用“妙”字来评赏小说文本创构之美。
金圣叹评批《水浒传》颇擅长以画境之美喻说小说为文之妙。
其第八回回前总批就曾以画境传达小说为文之审美境界:“今夫文章之为物也,岂不异哉!……夫使云霞不必舒卷,而惨若烽烟,亦何怪于天?山川不必窅冥,而止有坑阜,亦何怪于地?花萼不必分英布瓣,而丑如滑,晕尾不必金碧间杂,而块然木鸢,亦何怪于草木鸟兽?然而终亦必然者,盖必有不得不然者也。
至于文章,而何独不然也乎?”此采取“云霞”“山川”“花萼”“晕尾”等一系列意象,将“人文”与“天象”关联起来,称赞“文章”有着锦绣灿烂、花团锦簇般的美。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立象尽意”话语多含有诗情画意修辞批评性质,巧妙传达出小说文本的“画境”之妙。
在明清小说评点中,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常借助“千丈游丝”“瀑布千尺”“小鸟斗口”“飞燕掠水”“骏马下坡势、鸟将翔势”等“意象”传达小说“为文”结构、章法之巧妙,颇为“尽意”。
随后,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金圣叹的“立象尽意”评点话语。
他们在《读三国志法》中不仅大张旗鼓地赞美道:“《三国》一书,乃文章之最妙者。
”而且凭着“立象尽意”总结出若许文法之妙,并给出了各种带有诗情画意性的命名:“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海绵城市是我国现如今积极推广的可以充分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新型建设模式。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就像海绵,在雨季时对雨水进行吸收,在旱季时放出水源,对城市的温度和湿度加以调节,让城市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应对城市旱涝灾害。
海绵城市将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释放、利用有效结合,以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目的。
在过去的城市管理模式中,雨水会流入下水道,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在旱季时面临用水短缺的困扰,在雨季时存在道路积水的问题。
而海绵城市则有效利用了城市江河湖泊与绿地植被甚至是蜂窝型大孔渗水地砖来对雨水进行吸收,能充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能缓解旱涝问题,减轻城市污染,加快城市化进程。
海绵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城市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的净化器,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并保护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湿地指的是城市中人工形成或天然形成的浅水地带,如沼泽等,湿地、海洋、森林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现如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建有人工湖,其具有净化环境与蓄水排水的作用。
其次,是绿地广场,它是专门用来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丰富的植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战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此外,还能涵养水源,实现生态循环。
再次,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必须要有良好的渗水性,要有利于雨水的排泄,防止城市内涝的形成。
城市要完善下水道系统,保证井盖牢固安全,用透水透气的材料来建设城市交通道路,减少旱涝灾害。
最后,是城市地块内部。
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首先,建构下沉式绿地结枃。
很多城市的绿地设计项目结构都比道路路面要高,这些绿地设计项目结构应用条石分割绿化带和道路,这种管理结构与绿化管理模式对雨水的流动与利用非常不利。
新型绿化海绵城市结构采用下沉式绿地结构来有效控制并集中管理调蓄容积,达到蓄水和净水的目标,借助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进行集中处理,保证管控要求和管理维度的贴合度。
重庆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怯弱(qiè)脊髓(suí)赴汤蹈火缪种B.拓片(tuò)负疚(jiù)惴惴不安寒喧C.吞噬(shì)榫头(sǔn)韬光养晦翠幄D.石栈(zhàn)錾银(zhàn)司马青衫抚赝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年龄、学识技能、品德三者同时成长,免得马齿徒增,光阴空过。
B.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C.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D.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C.“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卢洪洲为南航赴墨西哥包机任务指导制定了一整套防疫防控方案,包括:客机的座位怎么排?工作人员是不是要戴N95口罩?如何保护20位机组人员健康?一旦机上有人发热怎么处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还必须在建设民族文化和引领世界文化上有所建树,靠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感染力和竞争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天下心悦诚服”。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做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
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
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
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
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
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
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
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
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
“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重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____。
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____,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
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 . 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重庆市高二中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第9课、第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几乎文学史上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会涉及方言的运用。
那么,方言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主要功用呢?第一,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承载体。
在欧美文学史上,英国在9世纪时就出现了方言诗。
接着到14至16世纪,骑士传奇故事和戏剧盛行,部分作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方言。
如“英国文学之父”乔叟在他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里使用了伦敦方言,使得书中的语言生动幽默,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生动画面。
著名诗人彭斯从地方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运用苏格兰方言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歌谣,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观中国文学,也不乏将地方方言运用于文学创作中的大家。
如老舍,他于1925年在伦敦写的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几乎就是20世纪20年代最好的北京口语教本,直至今天,那些纯粹的京腔韵致,依然会从许多老北京人的嘴里不经意地飘出来。
老舍在创作上强调保持口语化方言的原汁原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文字的构筑展现了北京世俗风物和历史文化的全景,表现了纯粹的“京味”和北京的精神文化意蘊。
综上所述,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应该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现象,对它进行解释的时候不可脱离它的社会环境。
而作为一种语言的变体,地域方言承载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独特的世界认知方式。
方言中蕴含着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通过方言可以了解不同的人文特征和其中独特的文化意境。
第二,方言的使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地位和社会关系。
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就能发现,一般。
上层社会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是不讲方言的。
讲方言则说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