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思考题
- 格式:ppt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27
《工程测量》学习中心:专业:学号:姓名:作业练习一(2-4章)第二章一、填空题: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_______。
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________。
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________。
4.通过________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5.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________轴。
6.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________,是________带。
7.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________km。
8.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________,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________。
9.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4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________带坐标,带号为________,中央子午线经度为________,横坐标的实际值为________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________。
10.地面点至________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某________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二、选择题:11.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B.绝对高程C.高差D.差距1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B.平面直角坐标C.坐标和高程D.高斯平面直角坐标13.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A.水平面B.大地水准面C.假定水准面D.大地水平面14.测量学是研究如何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将设计图上的工程构造物放样到实地的科学。
其任务包括两个部分:测绘和()A.测定B.测量C.测边D.放样15.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
A.x轴,向东为正B.y轴,向东为正C.x轴,向北为正D.y轴,向北为正16.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之内进行测量时,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的是:()A.距离测量B.角度测量C.高程测量D.以上答案都不对17.组织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工作次序上()。
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测量学可分为普通、大地、摄影、工程等分支学科。
2.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2.地面任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3.测量工作的目的是要确定地面上各点的地物和地貌4.确定地面点在椭球面上的位置是用和来表示的。
5.同一条上各点的经度相等,同一条上各点的纬度相等。
6.决定参考椭球形状和大小的元素有半轴,和扁率。
7.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既表示有地物,又表示有地貌的图,称为(3)。
①平面图②地图③地形图④断面图2、经度由首子午面起向东量度称为东径,其取值范围为()。
①0~90°②0~180°③0~270°④0~360°3、过N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即为该点的()。
①经度②纬度③方位角④象限角4、赤道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赤道,它是()的起算面。
①经度②纬度③方位角④象限角5.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来表示的。
①地理坐标②平面直角坐标③坐标和高程6.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2)。
①水平面②大地水准面③假定水准面7.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6°带)的坐标某=3430152米,y=20637680米,则该点位于第()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①19116°②20117°③34116°④34117°8.北京地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9°54′,东经116°28′。
按高斯6°带投影,该地区位于第()投影带,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①19116°②19117°③20116°④20117°三、简答题1.什么叫测量学?测图和测设有何区别?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什么?3.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这几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水准面有什么特性?4、什么是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5、测量学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6、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它7、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区别?四、计算题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测算得A点高程为213.464米,B点高程为214.529米,试计算改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后,A、B两点的高程及高差。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绪论1、 测绘学的内容、任务、地位与作用是什么?测绘学对你所学专业有何意义?2、 测量学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3、 了解数字测图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铅垂线以及水准面的特性?2、 测量外业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3、 什么是旋转椭球、地球椭球和参考椭球?如何进行参考椭球定位?注意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4、 什么是参考椭球面及其法线?5、 测量内业的基准面与基准线是什么?6、 怎样确定地面点的位置?7、 常用的坐标系有哪几种?基准是什么?8、各种坐标系之间如何转换?同一椭球各坐标系之间怎样转换?不同 椭球各坐标系之间怎样转换?9、为什么要进行高斯投影?高斯投影的条件是什么?高斯投影有何特点?10、为什么要进行分带投影?常用的带宽是多少?怎样计算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怎样根据某点的经度计算其所在3°带或6°带的带号[)(33四舍五入L N =,1)(66+=取整L N ],并说明其位于相应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11、什么是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海拔高)和大地高?三者有何区别?1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与数学中的平面坐标系有何异同?13、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 投影)与高斯投影有何异同?14、国家统一坐标是怎样表示的?15、怎样表示直线的方向?什么是三北方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真、磁、坐标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等)?16、什么是正、反坐标方位角?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象限角?它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如何?17、什么是地物、地貌、地形和地形图?地形图的内容分哪三类?18、什么是比例尺(数字、直线和斜线,精度如何)?19、什么是比例尺精度?20、地形图符号有哪三类?地物符号有哪三类?21、什么是坡度?怎样计算与衡量?22、为什么要进行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有几种分幅方法?如何编号()?23、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和过去有何不同?24、如何根据已知经、纬度计算某点所在某一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编号?第三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观测误差?什么是观测条件?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什么是观测值、真值和最或然值。
专升本《测量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结论1.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由哪些学科与分支构成?2.我国用过的坐标系、高程系有哪些?什么叫二维、三维坐标?正高、正常高、大地高的含义与关系如何?3.数字测图方法有几种?4.举例说明测量技术有哪些?5.点的绝对位置、相对位置概念6.测量中的观测量有哪些?7.测量的任务?坐标、高程的计算流程?8.地球椭球概念如何,为什么大地水准面可以代替地球自然表面?第二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1.什么叫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2.测量外业的基准面、基准线是什么?3.何为坐标基准?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是什么?4.表示地球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有哪些?5.测量常用坐标系有哪些?何为地理坐标、大地地理坐标、天文地理坐标、高斯投影坐标?6.GPS定位系统采用的坐标系名称?7.我国各代坐标系名称?使用的椭球名称与参数如何?8.我国的高程原点、大地原点在何处,高程原点的高程值为多少?9.高程定义如何?10.大地坐标的优点?有了大地坐标为什么还要高斯-克吕格坐标?11.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何区别?12.高斯-克吕格坐标如何分带?6°带、3°中央子午线经度如何计算?如何用Y坐标参数判别带号和计算坐标原值?13.已知某点经度为112°30′,该点位于3°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多少?该点位于6°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多少?14.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时,角度、距离、高差分别会受何种影响?15.什么叫方位角,在几种?关系如何?16.什么叫正、反方位角,关系如何?17.何为象限角,象限角和方位角的关系如何?18.方位角和象限角的角值范围如何?19.什么叫地形图、地物、地貌?地物、地貌如何表示?20.什么叫比例尺,有几种?如何表示?21.数字、直线、复式比例尺如何制作和使用?22.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如何?第三章测量的原理和仪器1.水准测量的原理如何?理解名词:前、后视距,前、后尺读数,视距差,视线高。
《测量学》复习思考题一、 填空题1、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 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中央子午线 为x 轴,以 赤道 为y 轴。
2、测量工作的原则是 从整体到局部 、 先控制后碎部 、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 。
3、从A 到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其高差为:往测3.625m;返测-3.631m,则A 、B 之间的高差AB h = 3.628m (A+B/2) 。
4、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在同一转点上,既有 本站前视读数 ,又有 下站后视读数 。
5、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 望远镜微倾螺旋 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6、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 0°~360° 。
7、水准仪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为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 十字丝横丝垂直与仪器竖轴 、 水准管轴平行于仪器视准轴 。
8、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_ 偏大 _。
9、导线的布置形式有_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
10、用DJ 6级经纬仪观测竖角,盘右时竖盘读数为,2100260'''︒=R 已知竖盘指标差,21''-=x 则正确的竖盘读数为 260°00′24″ 。
11、设有闭合导线ABCD ,算得纵坐标增量为ΔxAB=+100.00m ,ΔxCB=-50.00m ,ΔxCD=-100.03m ,ΔxAD=+50.01m ,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x=_ -0.02m 。
12、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 的长度是cm 5.3,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m 5.17,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500 ,比例尺精度为 50mm 。
13、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其观测方法采用 测回法 测角,三个以上方向时采用 方向观测法(或全圆测回法)。
14、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180° 。
测量学复习思考题测量学复习思考题1.测定和测设有何区别答:测定就是利⽤测量仪器和⼯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
测设(也称放样)就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上去,以便于施⼯。
2.何谓⼤地⽔准⾯、绝对⾼程、假定⾼程和⾼差?答:⽔准⾯有⽆数个,其中与平均海⽔⾯重合并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称为⼤地⽔准⾯。
地⾯点到⼤地⽔准⾯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程或海拔。
在局部地区或某项⼯程建设中,当引测绝对⾼程有困难时,可以任意假定⼀个⽔准⾯为⾼程起算⾯,地⾯点到假定⽔准⾯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程。
两点间的⾼程差称为⾼差。
3.怎样表⽰地⾯点的空间位置?答:地⾯点的空间位置⽤⾼程和坐标表⽰。
4.测量⼯作中遵循的两个原则和作⽤是什么?答:“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的⽅法是测量⼯作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国统⼀的坐标系统和⾼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速度;才能减⼩误差的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
“步步有检核”是测量⼯作的原则⼆,测量⼯作的每项成果必须有检核,检查⽆误后⽅能进⾏下⼀步⼯作,中间环节只要有⼀步出错,以后的⼯作就徒劳⽆益。
5.距离、⽔平距离、铅垂距离答:距离是指两测点之间的直线长度(也称倾斜距离)。
⽔平距离是两测点间的距离在⽔平⾯上投影的长度。
铅垂距离是指沿铅垂线⽅向两测点之间的距离(也称⾼差)6.直线定线的⽬的是什么?答:在距离丈量时,如果两点间的距离⼤于钢尺长度,需要分段丈量,分段点必须在同⼀直线上,将分段点标定在意条直线上的⼯作称为直线定线。
7.何谓直线定向?确定直线⽅向的种类有⼏种?答:确定⼀条直线与标准⽅向间的⾓度关系的⼯作,称为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向的种类有真⼦午线⽅向、磁⼦午线⽅向和坐标纵线⽅向三种。
8.何谓⽅位⾓?⽅位⾓的变化范围是多少?答:由标准⽅向的北端顺时针量到某直线的夹⾓,称为该直线的⽅位⾓,⽅位⾓的变化范围在00~3600之间。
《测量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填空题答案D点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横坐标通用值为19456789.00米,该点位于19带中央子午线以米。
西43211.00测绘1∶2000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只需精确至。
0.2m测设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及的测设。
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测量工作中所说的三北方向包括、、。
真北,磁北,坐标北测量误差的来源是、、。
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外界因素影响的误差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和确定的科学。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面点位测量中系统误差消除的方法有、、。
加改正数、校正仪器、对称观测测设的基本工作是定位三个元素,即、、的放样。
水平角、水平距离高差(高程)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多种,其来源可概括为、、。
仪器误差人为观测误差外界条件影响误差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包括将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填入导线坐标计算表、_________、、、等。
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导线边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
踏勘选点、测角量边、连测导线的外业测量工作包括、和。
踏勘选点、测角、量边导线的类型有、、和。
支导线,附和导线,闭合导线,导线网等高线为相等的曲线,与山脊、山谷线成,在同一地形图上,地面坡度与等高线平距成比。
高程、闭合、正交、反地面上的点到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到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
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
任意水准面的大地水准面的相等地物符号有、、三种。
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分幅法;另一种是按经纬线划分的分幅法。
矩形,梯形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其观测方法采用测角,三个以上方向时采用测角。
测回法,全圆测回法(或方向观测法)将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测设在地面上以便施工,这种工测设作通常称为。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两项工作内容:一是,目的是;二是,目的是。
对中仪器中心与测站点中心在一条铅垂线上整平使水平度盘水平,竖轴处于竖直位置某点在6°带中的横坐标的通用值为17456789.00,则该点在6°带的带号为,位于中央经线的侧,离中央经线的距离为米。
工程测量思考题第一篇:工程测量思考题工程测量复习思考题1.工程施工控制网的特点?2.工程建设的几个阶段及其测绘工作?3.工程控制网基准的类型及其内涵?不同工程控制网基准的建立方法(包括施工网,测图网和变形监测网)4.GPS网中,什么情况下分别为最小约束网,约束网和自由网?5.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包括哪个四方面?P246.工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包括哪个四方面?P247.线路工程测量在勘测设计阶段的内容及测绘方法?(初测和定测的测绘内容及其方法,包括线路控制测量方法)8.桥梁控制网的常见布设形式,桥墩施工放样的常用方法?9. CPI,II,III的作用及其测量方法?10.大坝主轴线及坡脚线放样的方法?11.影响隧道贯通误差的类型及其提高精度方法。
12.简述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主轴线测设与调整,格网点的测设与检查P321)13.地面控制测量对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影响主要由洞口点的相对误差引起的,试分析其原因14.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独立坐标系,其投影带中央子午线在测区中心,高程投影面为测区平均高程面,这是为什么?建立独立坐标的方法有哪些?15.某测区为东西向的狭长区域,其东西向总长度为50公里,已知其中心位置的3度带54坐标X0=3888500,Y0=36575000,测区平均高程为H0=1200米。
问:(1)在54 坐标系下,若测区中央两个控制点的坐标反算距离为500米,则全站仪实测该边长的距离应为多少?(不考虑控制点误差和全站仪测距误差)(2)若以测区中心的坐标与平均高程为基准建立独立坐标系后,测区其它的控制点之间是否还存在残余的长度综合变形,如何确定这种残余变形大小?(3)若在测区以下高程为H1=700米的地下进行巷道施工测量,在上述独立坐标系统下,井下导线所测边长应如何进行长度改正。
16.在高层建筑施工放样中,将建筑物的轴线投测到每一层上可采用哪些方法?17.在施工控制测量中,如果发现已知数据的精度低于GPS测量本身的精度,在实际中如何进行处理?18.已知控制点A,B的平面坐标和待放样点P的平面坐标,试述放样P点的方法与步骤,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标定P时,放样元素如何计算?19.在水准高程控制测量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高程测量精度?(前后视距相等,后前前后次序,偶数站,立尺要垂直等)。
习题五(一)思考题1、什么是测量误差(真误差)?试述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2、何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的三个因素是什么?3、什么是等精度观测?什么是非等精度观测?4、什么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有何特性?5、什么是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6、进行水准测量,因水准尺的最小分划为1厘米,估读水准尺毫米位的误差属于什么误差?若水准尺倾斜导致的读数误差属于什么误差?7、何谓多余观测?为什么要进行多余观测? 8、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是什么?9、什么是中误差?为什么用中误差衡量观测精度? 10、中误差公式n m ][∆∆±=和1][-±=n vv m 有何不同?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11、试推导白塞尔公式1][-±=n vv m 。
12、什么是容许误差,根据统计理论,说明为什么容许误差定为中误差的两倍或三倍?13、什么是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应用于什么场合?14、试证明,对某量进行等精度观测,取其平均值作为该量的最可靠值。
15、试证明等精度观测,观测中误差和平均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16、何为误差传播定律,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对直接观测量的相互关系有何要求? 17、试述权的含义,为什么不等精度观测需用权来衡量? (二)练习题1、甲、乙两人在各自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各观测了10次,观测量的真误差如表5-1所示,试计算甲、乙两人的观测中误差,哪个观测的精度高?表5-12、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cm m 5.4000.300±和cm m 5.4000.400±,试计算两段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相对中误差。
3、用某经纬仪观测水平角,若一测回的中误差为"±=10m ,欲使角度精度达到"±4以上,至少需要观测几个测回?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四个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如表5-2所示,试求:一测回的中误差m ;半测回的中误差m 半;平均值的中误差m 均。
测量学课程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习题与思考题1.测绘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Geomatids的含义是什么?3.现代测绘学的任务是什么?4.测量学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有哪些作用?第二章习题与思考题1.何谓大地水准面?我国的大地水准面是怎样定义的?它在测量工作中起何作用?2.参考椭球和地球总椭球有何区别?3.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几种?各有何特点?不同坐标系间如何转换坐标?4.北京某点的大地经度为116º20′,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带号,相应六度带和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5.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两点间的高差如何计算?6.什么是测量中的基准线与基准面?在实际测量中如何与基准线与基准面建立了解?什么是测量计算与制图的基准线与基准面?7.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那些是基本工作?第三章习题与思考题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20.123m.当后视读数为1.456m,前视读数为1.579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A两点的高差又是多少?绘图说明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的高程是多少?2.何为视准轴?何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3.水准仪上圆水准器与管水准器的作用有何不同?,何为水准器分划值?4.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到什么作用?5.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什么是主条件?为什么?6.水准测量时要求选择一定的路线进行施测,其目的何在?7.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那些误差?8.试述水准测量中的计算校核方法。
9.水准测量中的测站检核有那几种?如何进行?10.数字水准仪主要有那些特点?11.将图中的水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A、B两点为已知高程点H A=23.456m,H B=25.080m,计算并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求出各点高程。
测站测点水准尺读数实测高差/m高差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后视(a)前视(b)ⅠBMA 1Ⅱ1 2Ⅲ2 3Ⅳ3 BMB计算检核Σ12.设A、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安置于中点C,测得A尺上的读数a1为1.321m,B尺上的读数b1为1.117m,仪器搬到B点附近,又测得B尺上读数b2为1.466m,A尺读数为a2为1.69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