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9.82 MB
- 文档页数:33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习内容】大气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学习目标】能够识别、描述大气的垂直分层,并说明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层的主要特点【学习重难点】能够识别、描述大气的垂直分层,并说明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层的主要特点【学习过程】一、大气组成阅读表格材料,熟悉大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合作探究1.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来自何处?为什么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农村的多?2.大气在垂直高度上密度如何变化?原因?3.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大气圈进行分层。
二、大气垂直分层思考: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飞行高度保持在10千米,该飞机依次经过哪些大气垂三、典型例题1.典型案例1(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读右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2~3题。
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A.A层B.B层C.C层D.D层3.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新加坡②北京③漠河④摩尔曼斯克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4.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A.迅速着落B.降低飞行速度C.保持原高度D.升到12000米以上的高空【达标检测】1.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2.被称为地球生命“防弹衣”、“遮阳伞”和“保温被’的地球圈层是()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3.下列有关对流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冬季对流层较高B.寒带地区对流层较厚C.夏季对流层较高D.热带地区对流层较薄4.2010年冰岛多次发生火山喷发,严重影响了欧洲的航空运输业。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位于地理1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层,对大气圈物质组成、垂直分层展开详细叙述,深入学习大气圈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节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与大气运动特征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1.重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1、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主要由(78%)、组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以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借助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讲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海拔高度和内部特征,举实例加以证明。
例如利用“高处不胜寒”讲解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绘制简单示意图推到大气垂直运动和平流运动等。
从气温变化、大气运动和物理特性等方面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归纳: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包含了几乎全部的大气和杂质,以垂直方向的对流云动为主。
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含有臭氧,氧气稀薄,以水平方向上的平流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和流行现象分布于此。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绘制示意图,加强知识梳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堂探究:大气的垂直分层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2.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3.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流层飞行?4.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三、课堂总结借助板书、板图和思维导图归纳知识体系,划分地球大气垂直结构,整理其温度变化、运动状况、物质组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培养运用因果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学会运用逆向思维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比较法,掌握大气各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大气的存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电离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气主要成分对环境生命活动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和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难点:大气各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原因,大气运动方向和天气变化状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疑引入新课:一个人最多可以几天不吃饭?——10天,几天不饮水,——5天?勉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受,10分钟不呼吸就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提问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进入到学习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最基本的特征。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那么大气主要成分有哪些呢?(二)教授新课大气的组成1.大气是由各种各样的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并且各种气体的含量和作用各异,因此不同的气体成分对人类有不同的影响。
2.大气底层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那么各种组成成分在大气中的含量和各自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3.细节讲解:⑴(结合本课表2.1)清洁空气在各组成成分的比例在自然状态下是固定的。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例如,我们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就含有氮。
⑵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达标】一、选择题组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各成分保持相对地稳定。
不同的大气成分,作用不同。
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中,时空差异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是()A.氮和氧B.水汽和杂质C.水汽和氧D.二氧化碳和氮2.当今,导致大气成分比例发生不合理变化的人为因素有()①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①大量制冷设备①大量植树造林①兴修水库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每次雷暴天气,都会造成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低层大气中水汽说法正确的是()①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陆地上空①城市中心含量高于周围郊区①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①存在固、液、气三态的转化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材料中涉及的雷暴天气现象所在大气层的厚度,在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A.上海B.江苏C.广东D.北京5.大型飞机正常航行时所处的大气层()A.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B.存在对生物具有保护意义的臭氧层C.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水汽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珠母云,又名贝状高层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面20~30km的高空。
云体在阳光照射下常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珠母云常见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7.有关珠母云表述合理的是()A.易形成降水天气B.彩色光弧与极光成因不同C.以垂直移动为主D.极夜出现期间观察效果好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出舱活动,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活动。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2.臭氧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人类活动影响大气成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好,适合航空飞行汽、杂质少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气压低,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从平流层顶向上约40千米,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之后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增从平流层顶向上约40千米范围内对流运动明显;再往上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三、拓展——逆温现象(1)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 6 ℃/km。
(2)影响:①阻碍空气对流,抑制沙尘暴。
②逆温时大气结构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常见的自然现象选择性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臭氧(平流层);氧原子(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队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散射空气分子、尘埃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蓝、紫光波长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反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3.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下图所示:①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高一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预习案 NO.7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指导】
1.独立研读课本,依据导学案问题提示,进一步通研,并作好关键词和问题的标记和勾画。
2.在研读课本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预习案的填写。
3.把握教材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到“我的疑问”处。
【重点难点】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受热过程
构建梳理自我完善
【问题导引】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1、想一想,我们周围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热源、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
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
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
头点燃了柴草……”。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
可以防御霜冻吗?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
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1.请在右图中标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并用最.简洁
..的语言描述大气
的受热过程?
2.为什么说地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知识网络】
【我的疑问】将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准备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