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8.32 KB
- 文档页数:7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大气的概念与组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的定义和重要性使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各自作用1.2 教学内容定义大气: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大气的重要性:生物生存、气候调节、能量传输等大气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各组成成分的比例及作用1.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小组讨论: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视频播放:大气层介绍视频1.4 作业与评估制作思维导图:大气组成成分及作用小组报告:大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二章:大气的垂直分层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层的垂直结构让学生掌握各层的特征及主要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层各层的特征:温度、密度、生物活动、气象现象等各层的主要现象:臭氧层、极光、流星等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图小组讨论:各层的特征及主要现象实验演示: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2.4 作业与评估制作海报: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及主要现象小组报告:各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与高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3.2 教学内容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随高度增加,大气压力减小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海拔越高,大气压力越小实例分析:登山时呼吸困难的原因3.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小组讨论:登山时呼吸困难的原因角色扮演:高原反应的感受3.4 作业与评估制作手抄报:大气压力与高度的关系小组报告:大气压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四章:大气现象与生活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常见大气现象的形成原理4.2 教学内容常见大气现象:风、雨、雪、雷、雾等形成原理:气压差、水循环、气温差异等大气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气候、天气、农业等4.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各种大气现象的图片小组讨论:大气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视频播放:大气现象的形成原理介绍4.4 作业与评估制作PPT:大气现象的形成原理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小组报告:大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五章:大气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使学生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5.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原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大气污染的危害:气候变化、呼吸系统疾病、生态破坏等大气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排放、清洁能源、植物造林等5.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小组讨论: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视频播放:大气环境保护的实例介绍5.4 作业与评估制作海报:大气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小组报告:如何减少大气污染的影响第六章:气候变化与大气6.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与大气之间的关系6.2 教学内容气候变化的定义:长期平均天气状态的变动气候变化与大气之间的关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气循环变化等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生态系统变动等6.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气候变化的影响图片小组讨论:气候变化与大气之间的关系视频播放: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影响介绍视频6.4 作业与评估制作PPT:气候变化的成因、影响及与大气的关系小组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七章:天气预报与大气科学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7.2 教学内容天气预报的原理:气象观测、气象数值模拟等天气预报的方法:经验预报法、数值预报法等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7.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图片小组讨论: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实验演示: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的测量7.4 作业与评估制作海报: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小组报告:大气科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第八章:大气科学的研究与应用8.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掌握大气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8.2 教学内容大气科学研究的意义:气候变化、天气预报、环境保护等大气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气象服务、航空航海、农业等大气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无人机气象观测、气候变化模型等8.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大气科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小组讨论:大气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视频播放:大气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视频8.4 作业与评估制作PPT:大气科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小组报告:大气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大气科学的前沿话题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科学的前沿话题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科学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大气科学前沿话题: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控制、清洁能源等大气科学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大气科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新技术、新模型、新政策等9.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大气科学前沿话题的图片小组讨论:大气科学的重要性视频播放:大气科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介绍视频9.4 作业与评估制作海报:大气科学前沿话题及重要性小组报告:大气科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使学生回顾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大气科学的意义和前景10.2 教学内容回顾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主要内容总结大气科学的意义的和前景展望大气科学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10.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知识点图片小组讨论:大气科学的意义的和前景视频播放:大气科学的发展方向介绍视频10.4 作业与评估制作PPT: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知识点小组报告:大气科学的意义的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大气概念与组成:理解大气的定义和重要性是学习大气科学的基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大气是地球固有的外围物质,由一层层气体组成的,它在地球表面上以压力形式存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于地球生命和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小量的稀有气体组成。
下面是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百分比:1.氮气(N2)占据大气的总体积的78%,是大气中占比最高的成分。
2.氧气(O2)占据大气的总体积的21%,是地球上的生物进行呼吸所需的气体。
3.氩气(Ar)是第三大成分,占据大气的0.93%。
它是稀有气体,不参与地球上的生物和化学过程。
4.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大气的0.04%。
它是地球上的温室气体。
5.水蒸气(H2O)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含量取决于气温和湿度,通常在0.1%至4%之间。
6.氦(He)、氖(Ne)、甲烷(CH4)等稀有气体的含量非常低,占据大气的百分之零点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根据温度的垂直分布将大气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从地球表面到大气顶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最低的一层,也是我们生活的活动区域。
在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平均下降率为6.5℃/千米。
大部分的天气现象(如云、降水)发生在这一层。
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的上方,高度大约为10至50千米。
在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保持稳定,甚至略微上升。
平流层中的流动较为平缓,只有少量的混合。
3.臭氧层:臭氧层是平流层的一个子层,位于高度约为15至30千米的区域。
在这一层,臭氧分子的浓度较高,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伤害。
4.中间层:中间层位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高度大约为50至80千米。
在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稍微上升。
5.热层: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高度从80千米到几百千米不等。
在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可以达到几千摄氏度以上。
地理1.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图标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二、学习目标区域认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特征,认识不同地区对流层厚度的差异。
综合思维:结合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分析各个分层的温度变化及其原因。
地理实践力:结合相关图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环保案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学业质量目标四、教材分析通过研读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了解到全书是从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起,而后分章节针对大气、水、地貌、植被与土壤、自然灾害进行了具体叙述,是以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入杂,由单一要素向要素综合过渡的逻辑顺序编排的。
本章主要涉及大气的基本知识,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 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的内容。
其中第- - 节主要讲述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垂直分层,在本章中为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五、学情分析本阶段的学生经历了第一章节的学习,对地理学科的宏观知识有了大致了解。
大气是日常生活中经验丰富的要素,学生的了解度较高,能够充分调动初中已有知识和实际经验。
因此,在学习中,容易参与,积极性较高。
六、学习重、难点1.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2.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七、教学方法课前:任务驱动自学反馈;课中:合作探究引领提升八、教学过程复习预习反馈:1. 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划分情况。
2. 地震波有何特性?3. 地球内部圈层各有哪些特点?(一)新课导入奥地利“坠落人”39千米高空跳伞视频播放。
观看视频思考:1、39km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有哪些不同?2、鲍姆加特纳为什么要穿特制的宇航服?带着问题情境进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模块一、大气的组成【问题导学】读图2.2及p28—29内容归纳1、找出大气组成成分及所占比例。
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垂直分层结构;2. 掌握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大气的组成;2.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3. 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2. 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1. 地球大气层结构图;2.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大气层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2. 提问:同学们知道大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各层大气有什么特点和功能?二、大气组成(10分钟)1. 讲解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2. 介绍各成分在大气中的含量和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组成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大气垂直分层(10分钟)1. 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2. 介绍各层大气的特点,如对流层的云雨现象、平流层的臭氧层等;3. 分析各层大气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对流层(10分钟)1. 讲解对流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2. 分析对流层在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对流层中的云雨现象。
五、高层大气(10分钟)1. 讲解高层大气的组成、特点和功能;2. 分析高层大气在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高层大气对对流层和地表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观察大气组成及垂直分层结构,使学生了解了各层大气的特点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六、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10分钟)1. 介绍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2. 讲解气候系统的组成和大气层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3. 分析大气层中的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 掌握大气的组成。
教学内容:1. 大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大气的组成成分。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大气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大气的定义和重要性。
3. 介绍大气的组成成分。
作业:1. 研究大气的组成成分的资料。
第二章:大气的垂直分层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 掌握不同层次大气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 不同层次大气的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 分析不同层次大气的特点。
作业:1. 研究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的资料。
第三章:对流层教学目标:1. 掌握对流层的特征。
2. 了解对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内容:1. 对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对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活动:1. 讲解对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对流层的重要现象。
作业:1. 研究对流层的特征和现象的资料。
第四章:平流层教学目标:1. 掌握平流层的特征。
2. 了解平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内容:1. 平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平流层的重要现象。
教学活动:1. 讲解平流层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平流层的重要现象。
作业:1. 研究平流层的特征和现象的资料。
第五章:高层大气教学目标:1. 掌握高层大气的特征。
2. 了解高层大气的重要现象。
教学内容:1. 高层大气的定义和特征。
2. 高层大气的重要现象。
教学活动:1. 讲解高层大气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高层大气的重要现象。
作业:1. 研究高层大气的特征和现象的资料。
第六章:大气层的边界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层的边界特征。
2. 掌握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大气层的边界定义和特征。
2. 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气层的边界特征。
2. 分析大气层与地表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业:1. 研究大气层的边界特征和与地表之间关系的资料。
第七章:大气层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层的稳定性概念。
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目录一、学习目标二、必备知识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大气的组成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学习目标1.结合干洁空气构成图,知道大气的组成成分,并举例说出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2.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知道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理解每层的特点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结合现实环保案例,说明大气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必备知识(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1)氧气: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氮气: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4)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5)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天气变化。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各层特征比较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提示:可从平流层的大气运动状况及天气状况方面思考。
4.无线电通信利用了哪层大气的特性?提示:高层大气中存在的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5. 将大气层与其相关的现象连线。
三、情景探究探究一:大气的组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
然而,从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下图)。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问题1 (地理实践力)从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提示: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
【板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氩气;⑤臭氧。
2.水汽和杂质:①水的相变;②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高度: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②组成;
③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①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②组成;③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高度: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②组成;③特点: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流星体燃烧,形成流星现象;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