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每日一练
- 格式:docx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3
(每日一练)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以A、B为轴的圆盘,A以线速度v转动,并带动B转动,A、B之间没有相对滑动则()A.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不同B.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不同C.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相同D.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相同答案:A解析:两轮接触位置没有相对滑动,所以两轮边缘线速度相同,根据题意可知,转动方向相同,均为逆时针;根据周期公式T=2πr v可知,线速度大小相同,而半径不同,所以周期不同,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如图所示为大小不同的两个转轮,两转轮边缘接触,且接触点无打滑现象。
A点位于大转轮内,B点位于小转轮边缘,两点到各自圆心的距离相等。
当两轮转动时,关于A、B两点周期、线速度及角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T B,v A<v BB.T A=T B,v A<v BC.ωA>ωB,v A<v BD.ωA<ωB,v A=v B答案:A解析:因为轮边缘无打滑,则两轮边缘的线速度相同,设大轮边缘有一点C,则有v B=v C由v=ωR而R C>R B所以ωC<ωB又由ω=2πT则T C>T B点A与点C同轴,则有ωA=ωC,T A=T C所以T A>T B,ωA<ωB又由R A<R C,ωA=ωC由v=ωR则v A<v C所以v A<v 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任子威获得短道速滑1000米项目的金牌,如图是他比赛中正沿圆弧形弯道匀速率滑行,则他()A.所受的合力为零,做匀速运动B.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匀加速运动C.所受的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D.所受的合力恒定,做变加速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运动员做匀速圆周运动。
合力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合力变化,做变加速运动。
故选项C正确。
4、如图将红、绿两种颜色石子放在水平圆盘上,围绕圆盘中心摆成半径不同的两个同心圆圈。
1、从高为5m 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 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 小球的位移为7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 小球的位移为3m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 小球的位移为7m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2、(2011•合肥模拟)如图所示为我国田径名将刘翔复出后,在广东亚运会上夺得110米栏冠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刘翔在飞奔的110米中不可以看做质点B. 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 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刘翔看做质点D. 是否能将刘翔看做质点取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3、如图所示是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 点开始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1、2、3、4、5、6,测得x 1=5.18cm ,x 2=4.40cm ,x 3=3.62cm ,x 4=2.78cm ,x 5=2.00cm ,x6=1.22cm 。
(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m/s2,方向______________(填A B 或B A ) (3)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__________m/s ,方向_________(同上) 4、(2010·高考广东卷)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 内的加速度D .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以分析【 】A .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乙两物体在t =0时刻的位置不一样C .甲、乙两物体在t =2 s 时有可能相遇D .前4 s 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a -t 图像 B .乙是x -t 图象 C .丙是x -t 图象 D .丁是v -t 图象7、.(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Ⅰ)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1)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 (2)求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x 1 x 5 x 2 x 3 x 6 x 4 A B 1 3 0 6 2 4 51、如图,是描述一个小球从水平桌面正上方的一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与桌面经多次碰撞后最终静止在桌面上的运动过程,则图线可大致反映下列哪个物理概念或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应对市爱护阳光实验学校物理每日一练使用时间:3月13日星期四1.(2021·一中高一检测)在做“研究平抛运动〞中,以下措施有利于减小误差的是( )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以斜槽末端为坐标系的原点C.每次要平衡摩擦力D.小球每次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2如下图,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在光滑的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关于最高点的速度v,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v的极小值为glB.v 由零逐渐增大,向心力也增大C .当v由gl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D.当v由gl逐渐减小时,杆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3.如下图,方格坐标每一小格边长为10 cm,一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分别经过O、a、b三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O点就是抛出点B.a点速度v a与水平方向成45°角C.速度变化量Δv aO=Δv baD.小球抛出速度v=1 m/s4.(2021·高一检测)如下图,在光滑轨道上,小球滚下经过圆弧的最高点时,恰好不脱离轨道,此时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和向心力B.重力和弹力C.重力和向心力D.重力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D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正确反映了天体运动规律6.图2-7-1-5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速度最大点是B点B速度最小点是C点C m从A到B 做减速运动D. m从B到A做减速运动7.两行星运行周期之比为1:2,其运行轨道半长轴之比是〔〕A 1/2 B2/2 C 32)21( D 23)21(8.关于普勒第三律的公式a3/T2=k,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2-7-1-5A公式只适用于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的行星B 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星球运动的行星〔或卫星〕C 公式中的k值对所有行星或卫星都相D 围绕不同星球运动的行星〔或卫星〕,其k值不同9.提出行星运动规律的天文学家是〔〕A 第谷B 哥白尼C 牛顿D 开普勒答案:1D2BCD3CD4D5C6C7C8BD9D。
高中物理练习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它的位移是s。
如果将时间t延长到2t,那么物体的位移将是:A. 2sB. 4sC. 6sD. 8s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两倍,而作用力保持不变,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将是原来的:A. 两倍B. 一半C. 三分之一D. 四分之一答案:B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速度运动,如果摩擦力突然消失,物体将:A. 继续以原速度运动B. 减速C. 加速D. 停止答案:A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加,那么它的势能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5. 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如果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是:A. 1:1B. 质量之比的倒数C. 质量之比D. 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6.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________。
答案:反作用力7. 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它落地时的速度v 可以通过公式v=√(2gh)计算,其中g是________。
答案:重力加速度8. 电场强度E是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F与该电荷量q的比值,即E=________。
答案:F/q9. 电流I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其公式为I=________。
答案:q/t10. 电磁波的频率f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c=fλ表示,其中c是光速,其数值为________。
答案:3×10^8 m/s三、简答题11. 什么是欧姆定律?请简述其内容。
答案: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每日一练)通用版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单选题1、一辆小汽车以18m/s的速度直线行驶,通过某路段时,发现正前方浓雾中有一辆卡车,卡车正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立即减速,两车恰好没有追尾,该过程用时3s且视小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3s内()A.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9m/sB.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C.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D.小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答案:B解析:AB.设v1=18m/s,v2=6m/s,t=3s,两车恰好没有追尾,即两车速度相等时相遇,据匀减速的平均速度为v̅=v1+v22=18+62m/s=12m/s故A错误B正确;CD.由加速度公式有a=ΔvΔt=v2−v1t=−4m/s2即小汽车加速度大小为4m/s2,故CD错误。
故选B。
2、关于公式a=ΔvΔt及v=v0+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a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B.加速度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无关C.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不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D.末速度v一定比初速度v0大答案:B解析:A.公式a=Δv Δt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关,A错误;B.加速度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即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无关,B正确;C.加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C错误;D.物体做加速运动,末速度大于初速度,物体做减速运动,末速度小于初速度,D错误。
故选B。
3、北京时间2021年8月8日,东京奥运会圆满结束。
中国奥运代表团经过16天的拼搏,拿到了38金、32银、18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第二位,创造了奥运历史上第二好成绩。
下列关于某些奥运比赛项目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足球比赛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B.中国选手苏炳添在100米决赛中以9.98秒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9.98秒是时间间隔C.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一定是上升的D.400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平均速率也为零答案:B解析:A.在足球比赛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不能忽略足球的大小形状,不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故A错误;B.中国选手苏炳添在100米决赛中以9.98秒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9.98秒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C.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在运动员上升过程中,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是下降的,故C错误;D.400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路程不等于零,平均速率也不等于零,故D错误。
高中物理练习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其速度为3m/s,那么它的动量是多少?A. 6kg·m/sB. 9kg·m/sC. 12kg·m/sD. 15kg·m/s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净外力为10N,质量为5kg,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少?A. 1m/s²B. 2m/s²C. 5m/s²D. 10m/s²答案:B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忽略空气阻力,其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A. 9.8m/s²B. 10m/s²C. 11m/s²D. 12m/s²答案:A二、填空题4.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_________上。
答案:不同物体5.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加速度运动,如果它的初速度是4m/s,加速度是2m/s²,经过3秒后,它的最终速度是_________。
答案:10m/s三、计算题6.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恒定的水平拉力50N 作用。
求物体在5秒内移动的距离。
答案: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可以求得加速度 a = F/m = 50N/10kg = 5m/s²。
然后,使用公式 s = ut + 1/2at²,其中 u 是初速度,t 是时间。
因为物体从静止开始,所以 u = 0,代入数据得到 s = 0 + 1/2 * 5m/s² * (5s)² = 0 + 0.5 * 5 * 25 = 62.5m。
四、简答题7. 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五、实验题8.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重力。
东营市第一中学2020-2021第二学期高二物理 每日一练(1)命题人: 张妤琼 审题人:张连申 20210227一、单选题1、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A .磁场的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一小段通电导线的所受安培力的方向B .同一通电导体在磁场强的地方受的安培力可能比在磁场弱的地方所受的安培力小C .沿磁感线方向,磁场逐渐减弱D .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2、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区域内存在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
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AB 边的中点O 以某一速度v 进入磁场,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AB 边的夹角为60°。
从AB 边穿出磁场的粒子中,最大速度v 为( )A .3BqaB .4Bqa mC .38Bqa mD .38Bqa m3、如图所示,甲是一个带正电的小物块,乙是一个不带电的绝缘物块,甲、乙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
现用水平恒力拉乙物块,使甲、乙无相对滑动地一起水平向左加速运动,在加速运动阶段( )A .乙物块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B .乙物体与地之间的摩擦力不断减小C .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 .甲、乙两物块间的摩擦力不断增大二、多选题4、粗糙绝缘水平面上垂直穿过两根长直导线,俯视图如图所示,两根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一带电滑块(电性未知)以某一初速度v 沿两导线连线的中垂线射入,运动过程中滑块始终未脱离水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块所受洛伦兹力方向沿垂直平分线与速度方向相同B .滑块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两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D .两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5、如图,一绝缘粗糙斜面固定,处于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当水平导体棒内通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恒定电流I 时,金属杆可静止在斜面上。
每周一测关于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在下列状况下所做的运动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以速率v0平行于磁感线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带电粒子以速率v0垂直于磁感线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将做类平抛运动C.带电粒子以速率v0平行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带电粒子以速率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将做匀速圆周运动(2024·内蒙古赤峰市重点中学高二期末联考)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始终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小球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该小球在此过程中A.肯定带负B.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电势能减小(2024·河北省邯郸市高二期末)示波管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假如在电极YY′之间加上如图(a)所示的电压,在XX′之间加上如图(b)所示电压,荧光屏上会出现的波形是A. B.C. D.(2024·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B正对放置,两板间电压为U,一束完全相同的带电粒予以不同速率沿图中虚线平行于金属板射入板间,其速率介于v0~kv0 (k>1)之间且连续分布,带电粒子射出金属板后打在右侧的一垂直于A、B板的荧光屏上,打在荧光屏上的长度为L,已知全部粒子均可射出金属板,且不考虑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若仅将金属板A、B间的电压减小至,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则打在荧光屏上的长度变为A.B.C.D.L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在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可以判定A.油滴在电场中做抛物线运动B.油滴在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C.油滴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油滴运动到极板上的时间只取决于两板间距离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位于竖直面内,仅在x≤0的区域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A、B是两个质量均为m、且均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电荷量的肯定值为q,B不带电,现让A、B在t=0时刻同时从位置P1(﹣L,0),P2(L,L)动身,A的初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B的初速度方向沿x轴负方向,两球刚好在位置P3(0,)处相碰。
物理每日一练(19)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原理式s v d =,多数分子大小数量级为10-10m3.估算分子大小:①(固体液体)分子球体模型直径d = 36V π. ②(气体)分子立方体模型d =3V ,(d 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4.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转换a.分子质量:A mol N M m =0=A mol N V ρ b.分子体积:A mol A mol N M N V v ρ==0(估算固体液体分子体积或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5.某教室的空间约 120 m 3。
试计算标况下教室里空气分子数。
已知:N A =6.0×1023mol -1,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 0=22.4×10-3m 3。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物理每日一练(19)检1.物质是由 ❶ 组成的2.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原理式 ❷ ,多数分子大小数量级为 ❸3.估算分子大小:①(固体液体)分子球体模型直径d = ❹②(气体)分子立方体模型d = ❺ ,(d 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 ❻ )4.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转换a.分子质量: ❼b.分子体积: ❽ (估算固体液体分子体积或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c.分子数量: ❾❿某教室的空间约 120 m 3。
试计算标况下教室里空气分子数?(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已知:N A=6.0×1023mol-1,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0=22.4×10-3 m3)物理每日一练(20)1.扩散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空隙,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物理每日一练(1)1.光电效应: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三个关系(1)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遏止电压U c的关系:E k=eU c(3)逸出功W0与金属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3.研究光电效应实验中,当用光子能量为5 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计上示数随电压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和金属逸出功分别为多少焦耳?物理每日一练(1)[检]1.光电效应: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光子频率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三个关系(1)(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遏止电压U c(3)逸出功W0与金属极限频率νc3.研究光电效应实验中,到光电管上时,测得电流计上示数随电压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和金属逸出功分别为多少焦耳?物理每日一练(2)1.光子的能量E=hν=hcλ普朗克常量h=6.63×10-34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的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物理每日一练(2)[检]1.光子的能量E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的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物理每日一练(3)1.光的波动性的体现:干涉、衍射和偏振2.光的粒子性的体现: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3.光是一种概率波,即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①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②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4.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波长:λ=hp=hm v5.A、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A、E B。
专题06:高一上册物理基础题每日一练一、单选题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形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正确()A.力对受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B.力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C.力有时对受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有时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D.力总是同时对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答案】A【详解】力对受力物体产生作用效果,故选A。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经常采用如图的甲、乙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甲中,弹簧的弹力可由所挂钩码的重力求出B.实验甲中,应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原长C.实验乙中,求合力过程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物理思想D.实验乙中,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一定沿着AO方向【答案】A【详解】A.实验甲中,弹簧的弹力可由所挂钩码的重力求出,故A正确;B.实验甲中,应将弹簧竖直悬挂待静止时测量原长,故B错误;C.实验乙中,求合力过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故C错误;D.实验乙中,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存在一定误差,所以不一定沿着AO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v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该物体在前3s内通过的位移是10.5m,则它的加速度为3.一个物体以初速度02m/s()A.0.5m/s2B.1.0m/s2C.1.5m/s2D.2.0m/s2【答案】B【详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代入数据解得21.0m/sa=故选B。
4.如图所示是户外运动软件显示的某长跑爱好者沿着云龙湖步道的一次长跑数据,图中的“2.08公里”及“00:13:13”分别表示()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间隔D.位移、时间间隔【答案】C【详解】长跑数据中的“2.08公里”及“00:13:13”分别表示路程和时间间隔,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目前国内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管部门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也加大了管理力度,比如开车要系安全带已经被写入了交通规则,哪怕是后排乘客也要一视同仁。
(每日一练)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用白炽灯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中央条纹变成红色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答案:B解析:A.加上红色滤光片后,在双缝中得到是频率相同的红光,因此能发生干涉现象,干涉条纹仍然存在,故A错误;B.加上红色滤光片后,发生干涉的是红光,故中央条纹变成红色,故B正确;C.在中央条纹,满足光程差为零,则是明条纹,并不会变成暗条纹,故C错误;D.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后,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通过光缝的光是红光,由于红光的频率相同,则能发生干涉,但不是彩色条纹,而是明暗相间的红色条纹,故D错误。
故选B。
2、图甲是用光的干涉法来检查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入射光,图乙为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光C应采用复合光B.干涉条纹是由A的下表面反射光和B的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C.当AB之间某处距离为入射光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D.若所观察到的条纹如图乙所示,则被检查物体表面上有凹陷答案:B解析:A.入射光C应采用单色光,波长一定,不会出现干涉条纹重合,若采用复合光则会出现干涉条纹重合的现象,故A错误;B.干涉条纹是由A的下表面反射光和B的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产生的,故B正确;C.当AB之间某处上下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的半波长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故C错误;D.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等,明条纹右偏说明被检查物体表面上有凸起,故D错误。
故选B。
3、牛顿为了说明光的性质,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如今,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的性质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①该实验是α粒子散射实验,依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光的性质无关②干涉是波的特有性质,因此双孔干涉实验说明光具有波动性③此实验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④三种射线在电场偏转的实验,能判定射线的电性,不能说明光的性质故选B。
(每日一练)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小李使用“咕咚”软件记录的晨跑运动轨迹,运动信息如下:里程5 km,时长40 min,配速8 min/km,时速7.5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里程5 km指的是位移B.时长40 min指的是时刻C.配速越小平均速率越大D.时速7.5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A.里程5 km是运动轨迹,指的是路程,A错误;B.时长40 min是一段时间,故是指时间,B错误;C.配速越小跑完一公里的时间越短,则平均速率越大,C正确;D.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这里时速7.5 km/h指的是平均速率,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1和2,分别记录了两辆小车的运动情况,纸带1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纸带1做减速直线运动B.纸带1做加速直线运动C.纸带2做变速直线运动D.纸带2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由于纸带1上相邻两点的间距都相等,可知纸带1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2上点间距逐渐增加,可知纸带2做变速直线运动。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017年12月27日下午5点,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三期正式发车,2号线全长13.32km。
根据初期测试,2号线单程总时长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左右,运营速度最高80km/h。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17年12月27日下午5点指的是时间B.13.32km指的是位移C.估算地铁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可以把地铁看成质点D.地铁2号线运营平均速度为80km/h答案:C解析:A.2017年12月27日下午5点指的是时刻,A错误;B.13.32km指的是路程,B错误;C.估算地铁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地铁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把地铁看成质点,C正确;D.根据题意得,运营速度最高80km/h,最高速度大于平均速度,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是小李使用“咕咚”软件记录的晨跑运动轨迹,运动信息如下:里程5 km,时长40 min,配速8 min/km,时速7.5 km/h。
2024届备战高考物理日日练2.28——新高考Ⅰ卷版(广东专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第(2)题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盖革和马斯顿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散射的α粒子由衰变得到,其半衰期是138天,可衰变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可以用来估算原子半径B.α粒子射入金箔受到核力发生偏转C.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D.经过276天1kg的放射性材料质量亏损为0.75kg第(3)题近年,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简化的充电原理图如图所示。
接收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经整流电路后变成直流给电池充电。
发射线圈匝数为880匝,接收线圈匝数为40匝。
若工作状态下,穿过接收线圈的磁通量约为发射线圈的80%,忽略其他损耗。
已知接收线圈输出电压约为8V,则( )A.发射线圈两端的电压大小约为220VB.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磁通量变化率相等C.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电流之比约为1:22D.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中交变电流频率之比约为22:1第(4)题某校篮球队员正在进行原地纵跳摸高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弹跳力。
运动员先由静止开始下蹲,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一定的高度。
某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的摸高为。
在一次纵跳摸高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
若运动员的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已知该运动员的质量,取。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起跳过程中地面支持力对运动员做正功B.起跳过程中地面支持力的冲量为零C.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D.运动员从起跳到上升至最高点一直处于失重状态第(5)题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点,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以振子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振子的速度方向向左B.时,振子的加速度方向向右C.到的时间内,振子的回复力逐渐增大D.到的时间内,振子的动能逐渐减小第(6)题一部科幻小说中在地球飞向某一新的恒星的过程中,科学家分别测出距该恒星表面高为h、的引力加速度大小为a和4a。
2024届备战高考物理高频考点日日练2.28——新高考Ⅰ卷版(广东专版)(强化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
如图是一个小孩在踢毽子,毽子近似沿竖直方向运动,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
毽子在空中运动过程中( )A.刚离开脚时,加速度最大B.动量变化率先变小后变大C.上升的时间等于下降的时间D.重力的冲量上升过程大于下降过程第(2)题如图甲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为时刻和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别是平衡位置为和的两质点。
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 )A.波沿轴负方向传播B.波的传播速度为20m/sC.时刻可能为0.45s D.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第(3)题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B.气体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增大C.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D.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第(4)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某种金属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描绘出如图(b)所示的图像。
根据光电效应规律,结合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片P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会变大B.仅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由U C-图像可得出普朗克常量为(e为电子的电荷量)D.开关S断开时,若入射光的频率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U1第(5)题1mol的某种理想气体,沿如图图像中箭头所示方向,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再回到状态A。
已知气体处于状态A时的温度为,已知1mol的该种理想气体内能为(其中R为普适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大气压,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处于状态B时的温度是B.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理想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C.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过程该气体吸热D.从状态A→B→C→A的过程中,外界该气体做功200J第(6)题三星堆遗址考古入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
2024届备战高考物理高频考点日日练2.23:新高考Ⅰ卷版(广东专版)(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氢原子的可见光光谱如图所示,谱线的波长满足公式(、4、5、6,),式中是常量。
已知四条光谱线对应的光照射某种金属,仅一种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 )A.谱线对应的光子能量最大B.谱线对应的光子动量最大C.谱线对应的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谱线是氢原子从第5激发态跃迁到第1激发态产生的第(2)题某人平抛出一个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末落到水平地面时的速度为,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四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抛出时刻、末、末,末速度矢量的示意图是()A.B.C.D.第(3)题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是平衡位置为的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的传播方向向右B.波速为C.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D.当时,恰好在正的最大位移处第(4)题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
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斜面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
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大小相同B.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C.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最多D.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同第(5)题一个长直密绕螺线管N放在一个金属圆环M的中心,圆环轴线与螺线管轴线重合,如图甲所示。
螺线管N通有如图乙所示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圆环有扩张的趋势B .时刻,圆环中感应电流最大C .时刻,圆环有扩张的趋势D.和时刻,圆环内有相同的感应电流第(6)题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做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号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造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2.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
正电导体C时( )
图2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
端金箔闭合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号电荷,选项C
中两对金箔带同号电荷
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1.6×10-15 C,丙
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8×10-16 C.则对于最
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1、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205.5倍的
元电荷
C.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D.元电荷e的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
根通过实验测定的
2.(对元电荷的理解)保护知识产权,抑制盗
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
不但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
学习带来隐患.某同学有一次购买了盗版的
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发现有一个带电质
点的电荷量数据看不清,只能看清是
9.________×10-18 C,拿去问老师.如果你
是老师,你认为该带电质点的电荷量可能是
下列数据中的哪一个( )
A.9.2×10-18 C B.9.4×10-18 C
C.9.6×10-18 C D.9.8×10-18 C
3.(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有两个完全相同
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为Q A
=6.4×10-9 C、Q B=-3.2 ×10-9 C,让两
个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
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七)
答案1.BD 2.BCD3.AD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是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
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2、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
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
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
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
r
2
,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
为( )
A.
1
12
F B.
3
4
F
C.
4
3
F D.12F
3.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所带
电荷量为+7Q,B所带电荷量为-Q,C不带
电.将A、B固定起来,然后让C反复与A、B
接触,最后移去C,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
原来的( )
A.
1
7
倍 B.
2
7
倍
C.
4
7
倍 D.
5
7
倍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八)
答案1.CD 2.C
3.电子由球B转移到球A 3.0×1010个
1.如图2所示,分别在A、B两点放置点电荷Q1=+2×10-14 C和Q2=-2×10-14 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6×10-2 m.如果有一高能电子静止放在C点处,则它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图2
2.如图3所示,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4×10-9 C和q2=-9×10-9 C,分别固定于相距20 cm的a、b两点,有一个点电荷q放在a、b所在直线上且静止不动,该点电荷所处的位置是( )
图3
A.在a点左侧40 cm处
B.在a点右侧8 cm处
C.在b点右侧20 cm处
D.无法确定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九)答案1.C 2.C 3.C 1.如图3所示,在一带负电的导体A附近有
一点B,若在B处放置一个q1=-2.0×10-8
C的电荷,测出其受到的静电力F1大小为4.0
×10-6 N,方向如图,则:
图3
(1)B处场强是多少?方向如何?
(2)如果换成一个q2=4.0×10-7C的电荷放在
B点,其受力多大?此时B处场强多大?
2.如图4所示,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的点电荷A、B相距r,则:
图4
(1)点电荷A、B在中点O产生的场强分别为
多大?方向如何?
(2)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的场强为多大?
(3)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A、B两
点都为r的O′点的场强如何?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
答案1.8.0×10-21 N 方向平行于AB连线由
B指向A
2.A
1.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图6
A.c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静止释放,它将
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
C.b点的电场强度大于d点的电场强度
D.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
2.关于电场强度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E=
F
q
知,若q减半,则该处电场强度为
原来的2倍
B.由E=k
Q
r2
知,E与Q成正比,而与r2成反比
C.由E=k
Q
r2
知,在以Q为球心,以r为半径的
球面上,各处场强均相同
D.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就是该点正电荷受到
的静电力的方向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一)
1.答案(1)200 N/C 方向与F1相反(2)8.0
×10-5 N 200 N/C
2.(1)
4kQ
r2
,方向由A→B
4kQ
r2
,方向由A→B
(2)
8kQ
r2
,方向由A→B(3)
kQ
r2
,方向由A→B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三)
1.两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点电荷,O点为两电荷连线的中点,a点在连线的中垂线上,若在a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电子,如图1所示,关于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电子在从a向O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
B.电子在从a向O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电子运动到O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D.电子通过O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一直到速度为零
2.如图2所示,直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曲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两点.若带电粒子运动中只受静电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图2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方向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二)
1.C
2.BD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四)
1.如图3所示,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4q
的两点电荷A、B,相距L,问:
图3
(1)若A、B固定,在何处放置点电荷C,才能
使C处于平衡状态?
(2)在(1)中的情形下,C的电荷量和电性对C
的平衡有影响吗?
(3)若A、B不固定,在何处放一个什么性质
的点电荷,才可以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
状态?
2.如图4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7°,一带
正电的小物块质量为m,电荷量为q,置于斜
面上,当沿水平方向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
时,带电小物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从某时
刻开始,电场强度变化为原来的
1
2
,求:
图4
(1)原来的电场强度;
(2)物块运动的加速度.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三)
1.答案 C
2.BCD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五)
1.(三个自由电荷的平衡)两个点电荷分别固定
在左右两侧,左侧电荷带电荷量为+Q1,右侧
电荷带电荷量为-Q2,且Q1=4Q2,另取一个可
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放在+Q1和-Q2的连线上,
欲使q平衡,则q的带电性质及所处位置可能
为( )
A.负电,放在Q1的左方B.负电,放在Q2
的右方
C.正电,放在Q1的左方D.正电,放在Q2
的右方
高二物理每日一练(十四)
1.(1)C应在AB的连线上且在A的右边,与A
相距r=
L
3
(2)电荷量的大小和电性对平衡无影响,距离A
为
L
3
处,A、B合场强为0.
(3)在AB连线上且在A的右边,距A点电荷
L
3
处
放置一个电荷量为
4
9
q的负电荷.
2. (1)
3mg
4q
(2)
3
10
g,方向沿斜面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