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程时珍(湖北师范学院政法0601班)

【摘要】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对儒

家核心文化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再从儒家文化对个人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以及个人与自然方面的阐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理念既是构建友爱社会的基础、维系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促进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前提,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一种良好的道德精神。

【关键词】儒家文化;仁爱观;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体系博大,义理宏深。胡锦涛同志指出,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不但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1]儒家文化到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哪些启示呢?笔者认为,儒家的文化包含了许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其中包括孔子的“仁爱观”,“中和观”,“尚公观”,“忠信观”,还有“和合观”。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儒家“仁爱观”,倡导“仁者爱人”理念,启迪人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情怀,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去关心人,爱护人。“仁”和“礼”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人”的基本含义是“爱人”,“爱人”的具体含义是把人当人看,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独立人格,加强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要求每个人都能承受相应的道德制约和社会义务。[2]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大力借鉴我们祖先留下的“仁爱”遗产,激发自觉地“仁爱”情怀,真心实意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在日常平凡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去关心人,爱护人,使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成为全社会人们的自己行动。若能如此,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到来,就指日可待了。

(二)儒家的“中和”观,倡导“尚中贵和”理念,启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化解呵呵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发展。“中和”包括“中”与“和”两方面。“中”指适中,中正。“和”就是和谐,协调之义。

(三)儒家的“尚公”观,倡导“天下为公”理念,启迪人们确立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天下为公”,贵在一个“公”字,其旨意在于提倡以公义战胜私欲,强调人们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义务。儒家经《礼记〃礼运篇》所阐述的“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的思想,导源于儒家仁学思想的扩展与推演,是“仁者爱人”,“泛爱众”,“安百姓”,“四海之内皆兄弟”思想的逻辑发展,因此长久地成为儒家文化追求的社会理想。[3]这种“天下为公”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已陶冶出千千万万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贤哲志士。从梦中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道德追求,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

唱,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意识,其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天下为公”

今天,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种种矛盾。若能坚持“天下为公”,做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黔,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那么许多社会矛盾,就有可能得到合理解决。同时,坚持“天下为公”,人们才能自觉地以公义战胜私欲,自觉负起对社会,民族的义务和责任,激发人们树立全局观念,养成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道德情操,自觉舍弃个人小利,谋求国家和人民的大利。有了这种感情,一切不和谐的音符,就可以被有效地抑止;一切和谐的曲调,就将自然出现。因此,提倡“天下为公”,完全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的要求,我们应当带头实施,身体力行。

(四)儒家的“忠信”观,倡导忠实诚信理念,这对于纠正社会上的启蒙拐骗邪风,培养人们醇厚朴实之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要讲忠信之德。因为只有讲忠信,人与人相交,才能真诚相待,忠实不欺,信守诺言,从而消除社会中那些欺,蒙,拐,骗的丑恶现象,这对于促进人们和谐相处,友好合作以及推进全社会醇厚朴实之风的形成,无疑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五)儒家的“和合”观,倡导“天人合一”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5]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二,儒家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一)儒家文化有利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自身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点,而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人有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必须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生存并发展。因此,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个人的物质利益,争取和维护个人的物质利益,这是正当的。因此儒家认为人类追求物质上的“足食”、“富与贵”、“饮食男女”而厌恶“贫与贱”是人之常情,但是取得这些物质条件的途径与方法必须合理。从选择的行业看,儒家强调必须走正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只要是走正道能够获得的富贵,哪怕是做马夫也是可以的。从求富贵的方法上看,儒家强调也必须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不是按正道来摆脱贫贱,那宁可不摆脱它。[6]儒家还提倡在精神层面和道德理性上通过修身养性,形成道德规范及准则,并以此教育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性和社会规范,通过形成自身内心的和谐、精神的和谐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状态。所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建立起“仁”本体,通过“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六个环节,从而实现人人皆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儒家这种修身行为达到的道德境界不仅完全克服了肉体生命发展对于精神生命的阻滞和对立,而且建立了和谐的精神境界。

(二)儒家文化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人自身的和谐只是和谐的起点,在实现了自身和谐之后,只有继续外化,推及自己与他人、他物的关系和谐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彻底和谐。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血缘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但是,儒家把仁爱思想超越了宗法血缘的道德范畴,要求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一切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的和谐关系。具体而言,儒家是以“仁者爱人”的高尚品德为核心,结合“义”“礼”“知”“信”四个方面展示儒家人与人和谐的基本准则,要求人们“见利思义”、“见义勇为”,“以礼相待”、“礼让为先”,“知天命,进以礼,退以义,求之要有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对人交往时的一种道德要求,即诚心,无诚心则身不正,身不正则品质污,而品质污则无以谈友情,也便自然无以谈交朋友,必须端正交朋友的态度,要首先具备一颗真诚的心。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说,交朋友应先具备交朋友的素质,“诚心”是“信”之重要内容。[7有了如此宽厚的对象化的行为以及个体自身的严格约束力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和谐的。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儒家先哲也进行了许多可贵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处理人我关系的重要原则。一是倡导“仁爱观”,强调“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就集中体现了仁爱原则。二是倡导“忠恕之道”,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基本精神,就是要求人们“推己及人”或“舍己为人”。三是倡导包容精神,提出“厚德载物”,要求人们像大地那样,以容载万物的气量,去处事待人,在与人交往中,做到虚怀若谷,宽厚大度,设身处地去理解人,关心人,体谅人,而不过分苛求于人。四是倡导“贵和”精神,主张“和而不同”,“去同取和”,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和为贵,相互协作,共享祥和。以上四个方面,都是儒家在德育实践中所设计出来的重要德育内容,它们对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行业的关系,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都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儒家文化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根本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社会的人,反过来,社会也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儒家人与社会和谐思想主要通过“孝”、“忠”、“悌”等精神元素构成,要求一个人不仅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且要将这种关系发扬到为国尽忠、报效社会。“忠”,即对待人,帮助人要真心诚意:后者为“恕”,即宽容精

神,推己及人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儒家还提出了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的具体方法: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今天的话语表述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过得好。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作为封建社会初创期的思想者,在调节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上,显然无法运用上述各种手段协调社会,但是,作为一种思想启示和方法论,其对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社会的和谐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儒家作了自己的深刻思考,并构建出具有特色的德育内容。例如,儒家倡导“尚公”的原则,强调“天下为公”,要求人们用公义战胜私欲,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做到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突出公而忘私的价值取向。[8]德观,无疑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又如,儒家还大力提倡“民本观”,强调民为国家之本,儒家还倡导献身精神,孔子提出“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其本旨在于高扬为社会正义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毫无疑问,以上三种道德理念,作为德育内容,反映了儒家先哲的道德取向,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仍然闪闪发光。这些与我们现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吻合。此外,儒家文化的精华有利于世界和谐。反对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否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儒家的理想就是“天下”。《礼记》中“以中国为一人,以天下为一家”,说的就是以超越一国一族的“天下观”,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论语》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以文德感化外邦,诚所谓“仁者无敌”。

(四)儒家文化有利于人与家庭成员的和谐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既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又是社会得以安定进步的客观基础,因而有“家合万事兴”之说。任何人都离不开家庭生活。家庭是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必须首先学会处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为此,儒家先哲也进行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设计。一是倡导“孝慈之道”“孝道”强调的是子女孝敬父母,所谓“子爱利亲谓之孝”(贾谊语)是也。“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9]仁,就是做人之道,孝敬父母最重要;义,就是该做的事,尊敬贤能为最重要。[10]“孝”,要求子女对父母尽赡养关系,尊敬的道德义务,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慈道”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所谓“亲爱利子谓之慈”(贾谊语)是也。“慈”是与“孝”相对应的道德信条。如果说“孝”是女儿对父母或晚辈对长辈不尽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那么“慈”则是父母对儿女或长辈对晚辈尽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孝”道天经地义,“慈”道亦天经地义。用今天的话说,“孝慈之道”就是要求人们尊长爱幼。它调节的是家庭内的纵向(上下)关系。二是倡导“友恭之道”,强调“兄友弟恭”这种“友恭之道”,又简称为“悌道”,它调节的是家庭内的横向(同辈)关系。孔子既重“孝道”,亦重“悌道”,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1]此外,,儒家还倡导“夫妇之道”,强调“夫妇和”,或曰“夫妇有义”,其调节的是家庭内的夫妻关系。以上三重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妇关系)从不同角度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为封建家庭内建立和谐的生活环境指明了方向,同时其中有些也是现代家庭理论道德的规范。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终日奔波,父母上班、孩子上学,亲子交流的

机会减少了。在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数量与日俱增。对于正在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来说,用“父慈子孝”作为调节亲子关系的行为规范,可以加深代际亲情,使得家庭更温馨,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到天伦之乐。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广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养老仍依靠家庭的情况下,提倡“父慈子孝”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儒家文化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现代科学科学证明,人与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的,人与自然如果失去平衡,就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危机,带来灾难。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在儒学中不仅具有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而且还具有人与自然的和合共处的思想。儒家的人与自然和合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它对于今天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的和合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所谓和合,指宇宙中的事物是由不同因素、不同要素,甚至是异质的元素所构成的,这些不同的、异质的因素之间是处在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之中的,并且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谐与合作推动着宇宙事物的发展。如果这些不同要素之的平衡、协调被破坏,那么必将影响事物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它的灭亡。在儒家看来,和合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中道和合、交泰和合、消息和合、既济和合、生克和合等。在天与人的关系中,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这是构成儒家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天人合一观是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基本的思想。儒家关于天人合一包含着以下的内容:第一,天是一种自然现象,《左传》认为,天地是由日、月、星、辰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或者说是由气这种物质构成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2]人和天都由气构成,所不同的只是秉受的气有所的不同而已,人所秉受的是宇宙的精华之气;第二,自然和人都受宇宙法则的支配,天地万物受“道”的支配,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了,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就之以乱则凶”。[13]人受“命”的支配,“道”和“命”都是一种必然之法则,即是说作为万物之灵的、具有能动性的人也不能随所欲;第三,由于人与天地合其德,所以,人就可以由尽心、知性、知天这三个步骤来认识天人合一的规律,从而达到“穷天人之际”的目的,认识天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致用。天人感应是儒家天人和合思想的一个方面。感者,交互作用;应者,由于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作出的反应或回答。所谓天人感应就是天与人的交互作用。孔子创立仁学,原则上否定了天命论,汉代董仲舒大讲天人感应之说,他提出了“同类相动”的理论作为天人感应的理论依据。所谓“同类相动”是指某些自然对人体产生的某些反应。如“天将阴雨,人之病故为之先动,是阴相而起也。天将欲阴雨,又使人欲睡卧者,阴气也。有忧亦使人卧者,是阴相求也;有喜者,使人不欲卧者,是阳相索也。”

[14]自然界的变化,如太阳的活动、月亮的盈虚、气候的变化、地磁场以及土壤的化学成分都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董仲舒把这种同类相动的现象推广到天人关系上去,他指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15]董仲舒强调,国家的统治者的政令、立法以及一切行为都必须要以天心之仁

爱为准则,否则就要受到天的惩罚。天与人总是处在这样的交互作用中的,所以,儒家的天人感应论虽然包含有迷信的成份,其中含有如果违背天道自然的规律之后,必然要受到恁罚的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含有科学思想的成份。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天人感应学说,是有其合理因素的,不可全盘否定。今天,我们应该批判其中的迷信成份,改选和发展其中的科学成份,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是十分有益的。

人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物,不仅肉体感官欲求无法脱离自然欲求,同时,人类生命的存在都必须以自然物为载体,一旦离开了自然或者自然遭到人为的破坏,都必然引发人、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是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儒家一方面主张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身边的自然界本身,同时,要把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神秘的自然规律把握住,而且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然规律且融入到这种规律。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儒家强调既要爱人,也要爱物,对待天地万物应该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正如《礼记》中所云“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不仅如此,儒家还突破了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固有的家庭与社会伦理思想范畴,进一步拓展到生态自然,最终提出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放在今天环境资源日益匮乏和破坏的语境下,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是极具现实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陈瑛.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构建和谐社会[A].第二届公民道德论坛[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85.

[2]李生龙.文明之父-孔子[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213.

[3]王钧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312.

[4]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M].

[5]春秋繁露·深察名号[M].

[6]陈德述. 儒家和合思想与自然生态的保护.中国学术期刊网[J].2008.6.

[7]鲍风.儒家智谋[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67.

[8]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78.

[9]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第十七卷四[M]

[10]王德明主编.孔子家语译注[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58.

[11]论语·学而[M]

[12]论语·阳货[M]

[13]荀子·天论[M]

[14]春秋繁露·同类相动[M]

[15]汉书·董仲舒传[M]

Of Confucian cul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spiration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有关论述 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时政观点解读 1、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①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②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展望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后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美好愿景: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④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团结友爱互助共建和谐社会

团结友爱互助共建和谐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我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虽然我们班没有多少“重量级”选手,却奇迹般的夺得了好的成绩,同学们欢呼阿,跳跃阿!靠的是什么?是我们全班同学一颗颗无比团结友爱的心,想为班上争得荣誉。所以在非常紧要的关头,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动作协调,终于在那心惊肉跳的一瞬间,拼尽全力取得了胜利。不容易呀!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 以前学校组织了“帮助贫困学生捐款”的主题活动。让我们小学生多一份爱心,伸出援助的手,让那些贫困的同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鲜花和快乐中读书,也接受同样的教育。听到这消息后,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1元、5元、10元......有的同学甚至捐了100元!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远山区里的同学,别说读书,有的连吃饭都困难,这对他们多么不公平!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他们! 在我们校园生活中,也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的发生。前不久,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因为一件芝麻大点儿的事儿而伤感情。一个同学在做操时无心的手碰到了前面的同学,前面的同学以为是后面的同学在逗她,就回打了后面的同学,于是,她们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真的打了起来。要不是同学及时制止,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呢。从那以后,他们互不理睬,有时还要找点小事报复,吵架。这件事一直延续了几个星期,其中一位同学还想转学呢!多亏同学把这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把这两位同学请进了办公室,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使这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还成了互相帮助的好朋友。要是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容忍,宽宏大量,就不会有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民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我想,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具体的农业行业的点滴工作做起。这里,我想起了古人说过的两句话:“仓廪实,知礼仪”,“五谷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库充实起来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么,知书达理、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并得到保证。粮食丰收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前人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

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选题

转变政府职能要做到() A、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B、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C、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D、加强政府部门的专业化建设 标准答案:A,B,C,D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有() A、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B、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C、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D、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E、逐步增加国家财政投资规模,不断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标准答案:A,B,C,D,E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要按照的“三贴近”的要求是() A、贴近发展 B、贴近生活 C、贴近实际 D、贴近群众 标准答案:B,C,D, 要发展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应该() A、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B、优化教育结构 C、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D、更新教育观念 E、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教育投入等等。 标准答案:A,B,C,D,E 基层党组织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A、基层的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 B、社会组织形态的转变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 C、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 D、新的形势和任务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 E、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标准答案:A,B,C,E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是() A、以人为本来决定服务导向 B、以市场竞争来提高服务效能 C、以社会力量来改善服务供给 D、以维护社会公正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E、以法治化建设来强化服务保障 标准答案:A,B,C,D,E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 A、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B、发展现代农业 C、深化农村改革 D、促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 E、增加农民收入 标准答案:A,B,C,D,E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 A、政策 B、投入 C、科技 D、财政 E、改革 标准答案:A,B,C,E 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 目标是() A、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 平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C、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D、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 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E、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 标准答案:B,C,D,E 以下各项属于传统安全威胁 的是() A、军备竞赛 B、军事威慑 C、经济安全 D、恐怖主义 E、战争乃至核大战的危险 标准答案:A,B,E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 个尊重”的重大方针包括()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E、尊重创新 标准答案:A,B,C,D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 下几项工作() A、国家集中力量对落后地区 的扶持 B、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C、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 D、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E、完善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标准答案:B,C,D,E 政府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 略和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具 体的措施有() A、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 并举的战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 的经济增长方式 B、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C、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促进城乡统筹就业 D、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 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E、加强失业调控及完善境外 就业管理体制 标准答案:A,B,C,D,E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人民 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应该 () A、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C、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 建设学习型社会 D、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 展的机制和制度 E、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 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标准答案:A,B,C,D,E 公民“四权”的意义体现在 () A、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 需要 B、是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 有效平衡、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体 制机制的需要 C、使宪法上的公民民主政治 权利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和规范化 D、表明国家充分意识到这些 公民权利对于发展民主、健全法 制,构建和谐社会的极端重要性 E、是我国公民民主权利的一 次重要充实,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 一次重大转折。 标准答案:A,B,C,D,E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爱国守法,明理诚信 B、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C、积极向上,融洽和谐 D、敬业奉献 标准答案:A,B,D 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在于() A、合法性 B、自主性 C、自律性 D、服务性 E、多样性 标准答案:A,B,C 在我国,之所以要发挥民间组 织的作用,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A、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 求 B、适应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C、适应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 要求 D、适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 要求 E、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扩 大对外开放的要求 标准答案:B,C,E 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必须() A、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治 建设 B、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C、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 社会功能 D、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 服务和管理网络 E、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 济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答案:A,E 按照比较常见的做法,突发事 件可以氛围四种类型()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涉外突发事件 标准答案:A,B,C,D 从全局出发全面落实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B、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深 化农村改革 C、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 业和农村的发展的支持力度 D、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 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E、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 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 题。 标准答案:A,B,C,D,E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的途径有 () A、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 改革 B、完善司法民主程序,加强 司法民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内容摘要】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把握的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四是正确处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中国文化自古以“和为贵”。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在社会体系内同样存在和谐的秩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浅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浅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作者:陈晓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中华名族名人辈出,文化荟萃,具有极为可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继承儒学精髓,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 举措,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思想广阔,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思想 基础,那么,追究儒家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和谐”要先了解何为儒 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确立及儒家文化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并且,也由此奠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学说体系。 追究其渊源,儒家学说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 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居于世家之首。并且后来著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著名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儒家思 想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源 远流长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但无论是从狭义上还是广义上理解,有 三点是共同,即主张“礼乐”、“仁义”、“忠恕”和不偏不倚, 无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提出“德治”、“仁政”和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自我修养,这些思想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

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春秋时期怒国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及教育学家, 孔子提出的思想中的“礼”、“仁”、“中庸”构成了孔子思想体 系的核心,孔子从“礼”出发,发展了“仁”的思想,总结出自觉 的“中庸”观念体系,因而是儒学发展成为了一宗学派,“礼”的 观念只是孔子对传统的继承和综合,而“仁”和“中庸”则体现了 他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孟子,战国时期人,孟子得以发展和扩大了儒家思想文化,他 的思想是“孔子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及世界的 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孟子》一书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而“仁政”的提出的根据是人性善,并 且一直影响着孟子的整个思想及人生的处事态度。 荀子处于百家争鸣的晚期,以儒学为基本立场,兼诸子百家的 思想,形成了一种比较开放的儒家学说,综其三大儒家的思想,都 离不开“和”、“仁”、“德”的思想,因此,对后世的影响较为 深远,儒家思想称为现代思想的基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 想基础。 一、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 “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的观念,早期的《尚书》、《诗经》、《国语》等重要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和”这一个名词及 思想观念。大体而言,“和”既有天道观的意义又有人道观的内涵,从天道观上看,“和”主要理解为事物的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 《共建美好和谐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目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增强文化发展的紧迫感。 2、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明确先进文化的方向。 3、辩证认识精神文明两个建设的关系,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4、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重点难点】重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难点:如何大发展文化产业【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知识,解决基础问题,围绕重点知识,分组讨论,各组展示,教师点拨指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大家看一下时政材料: 1、2009年2月28日上午9时,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 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 3、2009年党 和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好政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扶贫标准上调;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家电下乡,购全4项补贴近千元;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等。这 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党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采取的 重要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和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建 美好和谐社会二、自主学习(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53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文化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_____,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_____,是_______竞争的重要因素。 3、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如何? (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学生阅读课本P53下内容,思考回答 以下问题: 1、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有_____的文化,有_____的文化,也有_____的文化。 2、什么是先进文化? 3、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 4、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什么?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知道学生阅读课本P54―55内容,思考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拿到老师布置的这样一个宽泛的题目,刚开始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些2010年大事件,当回顾过去一年的事情,我们却会看到西南五省市旱灾、玉树地震、煤矿事故等等自然界的、人类社会的不和谐所导致的一个个悲剧,既然这样的矛盾围绕着我们整一年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就更加显得义不容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信大家对它都并不陌生,这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胡锦涛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也许大家会觉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太多于抽象化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但如果我们认真想想,其实和谐社会的构建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如,面对金融危机这一个大浪潮时候,中国采取的三个转变的应对政策,使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这就是一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伟大尝试。这是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的向和谐社会迈进的一大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除了像上述所说的,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归结为下面几大内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也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各种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和风险的客观需要。当前,尽管人类社会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天下并不太平,引起动荡的因素还很多。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有效地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力量,聚精会神进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完整版)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第一篇: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加强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街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基层工作永远的主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 要实现加强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认为,要加强社会管理,共建和谐社区,应着力做好 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阵地建设,大力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功能、统一标识”,大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应设置为“六室、三站、二中心、一学校”,即社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社区服务站、再就业服务站、医疗计生服务站;法律咨询与援助中心、社区救助中心;市民学校。实现“管理有阵地、服务有载体、活动有依托、工作有平台”的目标。 二、抓好社区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以“便民”为中心,完善服务网络。 1.建立社区服务体系。街道办事处要因地制宜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项目不少于10个。社区服务中心人员、经费、制度要落实,管理要规范。 2.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建立医疗、家政、副食、托老托幼、绿化保洁、中介咨询、保安联防等方面的社区服务项目10个以上。设立求助电话,及时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3.多渠道发展社区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兴办以便民利民为主的、保本微利的社区服务项目。 引导社区服务项目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以“乐业”为重点,推动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劳动供求信息网络,街道建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建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点,使社区下岗、待业、失业人员都能得到职业培训、指导、介绍等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就业安置率。 (三)以健康教育为主线,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完善社区医疗卫生网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预防、医疗、康复、保

构筑群团工作合力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筑群团工作合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在新的阶段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指出:“改革和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要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发挥好工青妇组织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表明,群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加强群团组织工作,对于聚合各方力量,建设繁荣安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在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各群团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联系、联络作用,在服务大局,服务广大职工、青年和妇女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新了工作载体,拓展了工作领域,延伸了工作手臂,不断提高了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成效。群团组织在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群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对象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群团组织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对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主导下,群团组织不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使得基层群团组织的工作出现“边缘化”:没有专职群团干部,或有的身兼数职(本职工作无法保证);有的在其位,但不谋或少谋其职,群团活动经常受到大量其他事务的冲击,无法正常开展;群团组织建设常常被忽视。 2、工作对象复杂多样化。由于市场法则不断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人们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趋势愈发明显,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使得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空间扩大,群团组织原有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相关群体。如有的单位中的团员对团的认识淡薄,为了逃避义务,甚至不愿意亮出团员身份;有的工人不但不懂得依法参加工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还认为入会要交费,不划算。大部分企业中的职工和团员青年、妇女,他们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其工作受市场影响大,变动频繁,造成管理难度增大,使开展群团建设工作缺乏连续性。 3、自身建设薄弱。一些群团组织工作上、组织上与党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有的群团工作人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热情,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未能充分体现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出现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 4、相互联系力度不够。群团组织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相近,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源相互交叉,在某些领域存在各自为战、争夺资源、重复劳动的现象,造成势单力薄、整体工作效果较差。

论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论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军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思想至今还为我们现在人所认同和接受,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一、儒家文化的概述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通过董仲舒的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孔子所谓的“仁”包括了忠、恕、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仁的核心是仁爱,也即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体现于万事万物中而使天下人相亲相爱(《原善》下)。“仁”是爱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义”、“礼”、“智”是“仁”的推广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现。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 1 军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二、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在古今社会的广泛体现 (一)中国古代的和谐及孔、孟的和谐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尤其是中国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和”的祈求与向往,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和谐”意义的形成,还与“天人合一”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大命题。自先秦理性精神确立之后,“神人以和”逐步让位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董仲舒把儒家的基本理论与战国以来风行的阴阳家的五行宇宙论结合起来,为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论体系基石。 “和”是古典中国哲学在探究“天(自然)—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中国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对此都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各有侧重地发展和丰富了“和”的思想体系。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孟子把天和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主张“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以人性为中介将天和人沟通和统一起来。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测试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社会和谐 C.公平正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 B )为指导 A、党的基本路线 B、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C、宪法 D、初级阶段的理论。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 A )问题的新的探索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改革开放 C、对外开放 D、小康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 A ) A、以人为本 B、解决三农问题 C、科学发展 D、和平与发展 5.《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 A.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B.走共同富裕道路 C.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D.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 6.《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 B )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开放 7.《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 A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8.《决定》指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 C ) A.社会公平正义 B.建设和谐文化 C.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D.充满活力、团结和睦 9.《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0.《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B ) A.法律 B.制度 C.体制 D.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DEF ) A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E安定有序F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 ABC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3.《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C ) A.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

共建和谐社会作文(2篇)

共建和谐社会作文(2篇) 共建和谐社会作文(1)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爱是关心、是理解、是包容、是尊重、是责任。 因为有爱才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朝气和活力。 在当今和平年代,和谐社会已成为新的主题,也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这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期里又一工作中心。 如今,在学校中,同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争先恐后,谁都想当第一,谁都想比别人好。 难道,竞争愈激烈,愈不和谐吗?回答是否定的,竞争中就没有合作吗?是有的。 竞争与合作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1。 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无力的竞争;2。 合作离不开竞争,没有合作的竞争是一潭死水;3。 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竞争越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荣格曾列出这样一个公式:i+we=fully1。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个人价值,绽放出绚丽的人生花朵。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和才干只有在团结合作中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是所处的这个团体更好的和谐共同发展。

在学校中如此,在社会中呢?当然亦如此,在社会中,甚至比学校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那我们如何在社会中与人和谐共处呢?这就是我们下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激烈竞争我们比谁都清楚。 我们共处一世,使社会和谐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职责。 我们该怎样做呢?助人为乐可以说是使社会和谐发展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说,一个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你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公民,将被众人所耻笑,所指责。 做到了助人为乐”这一点,我相信,你将成为众人所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也许你此时得到的不仅仅是你付出的一点,收获的将是你付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别人快乐,你也快乐,这不是使社会和谐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吗?自然,和谐社会离不开秩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说明了社会还离不开安定有序”。 每个人都谦让一下别人,那社会就会安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下去,社会才会和谐。 如果,一个社会中没有活力,没有生气,那这个社会就会马上变

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

谈谈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看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历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早就有和谐的思想。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的;“天人合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社会;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这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描绘和追求。 从古至今,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我们的一个伟大目标,可是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要使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与尊重,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能否把社会各界人士的心凝聚在一起,能否把全民族力量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能否把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与人之间在诚信友爱、融洽互助的社会中和谐相处,有助于凝聚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我们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都紧跟在党的领导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动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单选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单选题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网络考试单选题参考答案(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网络考试 二、单选题共20 题 题号: 31 本题分数:2 分 关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关系以下不正确的说法是 ( >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b5E2RGbCAP A、两者是没有内在统一的 B、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 C、没有社会和谐就没有科学发展 D、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在统一中共同发展 标准答案:A 本题得分:2 题号: 32 本题分数:2 分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坚持走的新型发展道路是( >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p1EanqFDPw A、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信息化和工业化互相促进 D、信息化和工业化共同发展 标准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 33 本题分数:2 分 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切入点是 ( >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DXDiTa9E3d A、科技进步 B、改革开放 C、经济结构调整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标准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 34 本题分数:2 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它的出发点是<) 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RTCrpUDGiT A、民主执政 B、执政为民

C、依法执政 D、执政为党 标准答案:A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 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5PCzVD7HxA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标准答案:B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以人为本 D、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标准答案:B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A、发展现代农业 B、增加农民收入 C、繁荣农村经济 D、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标准答案:A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 A、学校 B、政府 C、教师 D、教育领导 标准答案:C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它放在首位的是<)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jLBHrnAILg A、经济效益 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 D、获取最大利润 标准答案:C 公共服务的提供的特点是<)QUESTION_TYPE_SINGLE_CHOI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