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准备第二章:琥珀的基本概念2.1 琥珀的定义2.2 琥珀的形成过程2.3 琥珀的特点与分类2.4 课堂活动:观察琥珀样本第三章: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3.1 琥珀中的古生物3.2 琥珀中的环境信息3.3 琥珀的考古学价值3.4 课堂活动:琥珀中的古生物观察与分析第四章:琥珀的文化意义4.1 琥珀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4.2 琥珀在中国的应用与传说4.3 琥珀的艺术创作与收藏4.4 课堂活动:琥珀艺术品欣赏与创作第五章:琥珀的保护与利用5.1 琥珀的保护措施5.2 琥珀的开采与加工5.3 琥珀的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5.4 课堂活动:琥珀制品的制作与展示教学反思:本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基本概念、科学研究价值、文化意义以及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观察琥珀样本、分析琥珀中的古生物、欣赏琥珀艺术品以及制作琥珀制品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琥珀的特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琥珀的地理分布与形成环境6.1 琥珀的地理分布特征6.2 琥珀形成的环境条件6.3 世界各地的琥珀产地介绍6.4 课堂活动:地图上的琥珀产地探索第七章:琥珀中的生物世界7.1 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7.2 琥珀中的昆虫与植物7.3 琥珀中的古海洋生物7.4 课堂活动:制作琥珀中的生物模型第八章:琥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8.1 琥珀在生活中的应用8.2 琥珀饰品的制作与设计8.3 琥珀在医疗与保健中的应用8.4 课堂活动:设计自己的琥珀饰品第九章:琥珀收藏与鉴赏9.1 琥珀收藏的历史与现状9.2 琥珀鉴赏的技巧与要点9.3 琥珀收藏的热门品种与价值9.4 课堂活动:琥珀收藏品展示与交流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与总结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琥珀的未来研究方向10.4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展示教学反思:后五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琥珀的地理分布、生物世界、人类生活关系、收藏鉴赏以及课程总结等方面展开。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琥珀的定义和特点。
2. 展示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琥珀的外观。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琥珀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展示琥珀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琥珀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的外观特点。
3. 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简述琥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地质历史上的意义。
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形成过程:介绍琥珀是由松树树脂经过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的。
2. 琥珀的特点:讲解琥珀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特征。
3. 琥珀的价值:探讨琥珀在宝石、收藏、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活动:1. 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分析琥珀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琥珀样品,引导学生分析琥珀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3. 讨论琥珀的价值: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讨琥珀在宝石、收藏、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第三章:琥珀的分类与鉴别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分类。
2. 培养学生鉴别琥珀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分类:介绍天然琥珀、人工琥珀和优化琥珀的区别。
2. 琥珀的鉴别:讲解鉴别琥珀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琥珀的分类:通过图片、实物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天然琥珀、人工琥珀和优化琥珀的区别。
2. 教授鉴别琥珀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鉴别琥珀的方法,如观察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特征。
3. 实践鉴别琥珀: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鉴别琥珀样品。
第四章:琥珀的文化与传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感受琥珀的魅力。
教学内容:1. 琥珀的文化:介绍琥珀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 琥珀的传说:讲解有关琥珀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奇异的琥珀》导学案(共2课时) (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导学案21《奇异的琥珀》(共2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
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我能认识的生字词:2、你觉得生字表中的哪些生字特别值得注意?你想提醒大家:3、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值得我们收集在词语花篮中?4、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1、读了课文,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第五单元第21课导学案第二课时1、深入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2、交流填空: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
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1.形成松脂球2.埋入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3、默读课文1-11节,思考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
1、小组内比赛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小组派代表将体会最深的句子说出来与全班同学交流。
摘录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或语句,完成填空。
出示: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或语句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奇异的琥珀》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琥珀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观察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宝贵。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奇异的琥珀》的阅读与理解。
2. 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学习。
3. 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奇异的琥珀》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相关词汇。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琥珀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
3. 观察与讨论:学生通过观察琥珀样本,进行讨论和表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琥珀样本,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奇异的琥珀》,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
4. 展示与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5. 词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琥珀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6. 练习与运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的练习,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理解程度,通过回答问题、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解决问题能力等。
七、作业与课外活动1.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琥珀的短文,可以是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或者是讲述一个有关琥珀的故事。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琥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入琥珀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展示琥珀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3. 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对生物的保存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2. 教师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展示琥珀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4. 分组讨论:琥珀对生物的保存有什么意义?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 学生能够描述琥珀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的讲解。
2. 琥珀的物理和化学特点的介绍。
教学活动:2. 学生观察琥珀样本,了解其颜色、透明度等特点。
3. 小组讨论:琥珀的形成和特点对其保存生物有什么影响?第三章:琥珀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分析琥珀中生物的保存状态。
教学内容:1. 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的介绍。
2. 琥珀中生物特征的讲解。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琥珀中保存的生物样本图片。
2. 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中生物的特征。
3. 小组讨论:琥珀如何保存生物?第四章:琥珀的价值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琥珀的措施。
教学内容:1. 琥珀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讲解。
2. 保护琥珀的措施的介绍。
教学活动: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琥珀。
3. 小组分享保护琥珀的措施。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回顾和总结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反思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的回顾。
2. 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的反思。
教学活动:1. 学生总结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反思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3. 小组分享学习琥珀的心得和体会。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形成过程,发展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补充化石资料,并出示: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
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
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
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3、默读,说说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4、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A、与空气隔绝;B、腐烂前矿物质替代有机物质;C、高温。
5、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拂拭、黏稠”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形成的?2、交流(1)看图,默读最后一节,思考:文中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完好)用“——”划出相关句子。
(2)这是现实存在着的。
作者由于观察得非常仔细,因此,才能描述得如此具体。
齐读相关句子。
(3)这一节中有个词语“推测”,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再次默读最后一节,思考:人们推测什么呢?3、引读最后一节。
三、研读课文,推敲故事的合理性1、了解故事。
默读1-12节,完成并交流《阅读新体验》3。
(1)读读这段话,想想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2)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找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小节。
用“/”表示。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
这三部分也就是作者根据琥珀化石推理出来的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你觉得这样的推测合理吗?说说理由。
《奇异的琥珀》导学案第一课时使用人: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认识“琥、珀、脂、黏、稠”等字,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等字;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自学指导:1、不认识的字词可借助字典;2、注意从课文中找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自学自练:1、我能认识的生字词:(10分)2、你觉得还有哪些与生字表中相关的字特别值得注意?(多音字、形近字等)(30分)3、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值得我们收集在词语花篮中? (20分)4、读课文,简单说一说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30分)自学反馈:(“我”的疑惑)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写一写。
(10分)课堂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
(14分)()()()()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2、比一比:(24分)黏()脂()渗()详()粘()指()参()祥()拈()旨()惨()洋()3、多音字组词。
(8分)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奇埋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4、根据拼音写词语。
(12分)sàsàdǎnfúshì()()翅膀()5、补充词语。
(4分)前()()仰()辣()6、正确搭配词语。
(20分)飒飒地飞舞高大的腿快乐地照射长长的松树嗡嗡地响透明的松脂慢慢地穿过厚厚的波涛热辣辣地爬澎湃的琥珀7、为这篇文章划分段落把那个概括段意。
(18分)《奇异的琥珀》导学案第二课时使用人: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从课文中找出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并提炼出这块奇异琥珀的形成的过程;2、思考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推测想象的,知道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自学指导:围绕问题,认真仔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自学自练:(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奇异”是什么意思?——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奇而诧异。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分布情况。
通过展示琥珀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琥珀的外观特征。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实际样品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种类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包括松脂滴落、包裹物体、化石化等步骤。
介绍不同种类的琥珀,如透明琥珀、云雾琥珀、彩斑琥珀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的琥珀样品。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琥珀中的生物世界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中保存的生物信息。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中保存的生物,如昆虫、植物、动物等。
探讨琥珀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中的生物样本和相关的古生物学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第四章:琥珀的文化意义与价值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在文化和经济上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珍惜资源意识。
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在古代文化和现代艺术中的运用和价值。
探讨琥珀的珍贵性和保护琥珀资源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资源保护意识。
第五章:琥珀的鉴别与收藏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鉴别方法和收藏技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的鉴别方法,如观察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
探讨琥珀的收藏技巧和保养方法。
理想学校的导学案《奇异的琥珀》第二课时班级:职教人:课型:使用人:一、成功学习1、成功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奇异之处。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以及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成功自学自由朗读课文第18自然段,想一想:(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从中能看到什么?想象什么?依据是什么?( 2)、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推测是什么意思?( 3)、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在哪儿?3、成功合作( 1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主人翁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3)它们是怎样包在琥珀里的?(4)文章几处写了阳光?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在哪几个词语上?为什么要强调阳光?(5)要形成这块琥珀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二、成功示学三、成功用学基础题1、读拼音写词语hǔ pò sōng zhī bāo guǒ péng pài nián chóu xiáng xì() () () () () ()2、缩写下列句子。
(1).晌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题(根据课文填写下表)拓展题(想象写话)苍蝇和蜘蛛被大滴松脂包在里头,他们再也无力挣扎了。
此时,苍蝇和蜘蛛彼此间会说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写他们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成功思学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吧。
想一想,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的解释。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推理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奇异的琥珀》文本及教学参考资料。
(2)相关琥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丽与神秘。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琥珀资料,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琥珀中的昆虫是如何被困的。
5.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琥珀形成的过程。
(2)分组进行琥珀设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琥珀形成过程的画。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琥珀的资料,进行小组研究。
语文《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质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琥珀中的景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丽与神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琥珀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2)教师补充讲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4.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想象琥珀中的景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了解其更多的科学价值。
(2)以“我眼中的琥珀”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鼓励创新与实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真实的琥珀样本和相关的地质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个人知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合作。
《奇异的琥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重点难点
1.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2.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现在一定对琥珀的形成有一定了解,猜一猜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2.你身边还有什么恨“奇异”的事,分享给同学们。
四、参考资料
1.琥珀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
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意思是虎之魂。
2.琥珀的硬度低,质地轻,涩,温润,有宝石般的光泽与晶莹度,琥珀的另一个特征
是含有特别丰富的内含物,如昆虫,植物,矿物等。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第一课时【温故知新】一、读拼音写词语,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hǔpòsōng zhībāo guǒpéng pài nián chóu xiáng xì() () () () ()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裹”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可先查﹙﹚部,再查﹙﹚画。
“包裹”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抱起来并捆好;包扎;②包裹而成的整体。
文中应选第﹙﹚种解释。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大概、估计。
()2、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3、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激疑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琥珀”是古代松脂球的()。
《奇异的琥珀》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的形式来写,使文章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文章思路清晰,从“琥珀的()——发现琥珀——琥珀的()“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2、这块琥珀的奇异在于里面的()和()这对天敌同时被关在一起,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还可以想象它们(),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3、从最后一段话可知,那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有两个方面:()和()。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第二课时【激疑导学】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形成(),二是松脂球变成()。
形成松脂球有四个必要的条件:⑴必须在炎热的夏天;⑵在()树林里;⑶()和()在一起,刚好被滴下来的松脂()住;⑷(),积成松脂球。
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两个条件:⑴地壳变动,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⑵()。
2、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读一读,体会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
【巩固达标】按照琥珀的形成过程给下列句子排序:()1、蜘蛛慢慢地朝苍蝇爬去。
2、几千年过去了,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3、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一、读拼音写词语,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hǔpòsōng zhībāo guǒpéng pài nián chóu xiáng xì
(琥珀) (松脂) (包裹) (澎湃) (黏稠) (详细)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裹”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G﹚,再查音节﹙guo﹚;用部首查字法可先查﹙衣/亠﹚部,再查﹙8/12﹚画。
“包裹”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抱起来并捆好;包扎;②包裹而成的整体。
文中应选第﹙②﹚种解释。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概、估计。
(约摸)
2、形容身体前后晃动。
(前俯后仰)
3、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推测)
【激疑导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琥珀”是古代松脂球的(化石)。
《奇异的琥珀》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写,使文章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文章思路清晰,从“琥珀的(形成)——发现琥珀——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2、这块琥珀的奇异在于里面的(苍蝇)和(蜘蛛)这对天敌同时被关在一起,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3、从最后一段话可知,那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有两个方面:(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和(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第二课时
【激疑导学】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形成(),二是松脂球变成()。
形成松脂球有四个必要的条件:⑴必须在炎热的夏天;⑵在()树林里;⑶()和()在一起,刚好被滴下来的松脂()住;⑷(),积成松脂球。
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两个条件:⑴地壳变动,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⑵()。
2、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读一读,体会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
【巩固达标】
按照琥珀的形成过程给下列句子排序:
()
1、蜘蛛慢慢地朝苍蝇爬去。
2、几千年过去了,海水淹没了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3、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一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5、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6、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
7、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一番,终于不动了。
8、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拓展延伸】
想象写话。
苍蝇和蜘蛛被大滴松脂包在里头,他们再也无力挣扎了。
此时,苍蝇和蜘蛛彼此间会说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谢谢他们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