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用)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43
《奇异的琥珀》资料琥珀生态环境。
主要分布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
采收储藏。
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后,除去砂石、泥土等杂质。
琥珀质地轻,储藏方便,完美无暇的琥珀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国内分布。
产辽宁、河南、广西、贵州、云南、浙江淳安千岛湖等省。
在2011探秘千岛湖底的千年古城时就发现有大量的琥珀。
在千岛湖周边的多处高山也发现过琥珀。
动植物形态。
多呈不规则的粒状、块状、钟乳状及散粒状。
有时内部包含着植物或昆虫的化石。
颜色为黄色、棕黄色及红黄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色。
具松脂光泽。
透明至不透明。
断口贝壳状极为显著。
硬度2~2.5。
比重1.05~1.09。
性极脆。
摩擦带电。
化学成分。
化学分子式C10H16O,此外还含少量的硫化氢,微量元素种类有铝、镁、钙、硅等。
形态和结构。
非晶质,常以结核状、瘤状、小滴状等产出。
有的如树木的年轮,呈放射纹理;可含有动物遗体、植物碎片等。
光学性质。
颜色:黄色、蜜黄色、黄棕色、棕色、浅红棕色、淡红,淡绿,褐色等,颜色各异,引人入胜。
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微透明,树脂光泽。
光性:正交镜下全消光。
折射率:1.54。
发光性:在长波紫外线下发蓝色及浅黄、浅绿色荧光。
力学性质。
解理和断口: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硬度:2-3,一般为2.5。
密度:1.08g/cm,可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上浮。
内部特征。
比较常见。
主要有:植物碎屑、小动物(如昆虫、甲虫、蜘蛛、蚊蝇、蚂蚁等)、气泡、裂纹、旋涡纹等。
其它特性。
电特性:琥珀是良绝缘体,用力磨擦带电并能吸附小碎纸片。
导热性:差,有温感,加热软化,近火有松香味。
溶解性:易溶于硫酸和热硝酸中。
奇异的琥珀教案奇异的琥珀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奇异的琥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奇异的琥珀》。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老师谈话引入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二、学习课文(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