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一)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结果:1.追求幸福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2.总体感觉:大约一半人觉得比较幸福,少量人觉得非常幸福和不幸福。

3.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态度。

4. 人际交往环境:超过四分三的人认为比较融洽。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这观点有点片面,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就业压力: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迷惘。

2.恋爱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谈恋爱不能增加幸福感。

3.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四)建议

从学校教育而言:1.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

与成功的关系。

3.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和集

体、社会需要的关系。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认识

自己的价值。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

质。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3.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4. 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

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

总结: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二“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报道分析

1.在幸福指数调查中显示就业压力大、感到学习生活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生涯规

划不明确都成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主要原因。

2.绝大部分学生对“就业难”感到担忧,特别是大三、大四学生。不少大学生愿意到

老家或二三线城市发展。

3.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提升幸福感

4.大二大三学生最幸福,原因是掌握了专业知识,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强,易获得幸福

感。大一会迷茫,大四担忧前途。

建议: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考虑去创造幸福、追求幸福,思考如何从帮助别人实现幸福中找到自身幸福。

幸福感(swb):是对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的反映。由于个

体的情况(年龄、经历、需要、欲望、知识结构、性格、素养、兴趣、爱好)有差别,因而面对同样的客观幸福条件,主观幸福感是不同的。

SWB的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

积极、消极情感:个体的情感体验。

SWB的明显特点:主观性(行动者自己设定标准,与他人准则无关)

整体性(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是一种心理指标)

相对稳定性(幸福感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及一般性改变而发生

重大变化,长期来看具有相对稳定的量值)

影响因素:主观:人格eg:神经质和外倾:气质性作用。

自尊:呈正相关,不具普遍性,但在社会文化中,高自尊感不代表

幸福感就高

归因倾向:

客观:性别(有研究表明,在生活满意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年级(一年级幸福感最高,二年级有所下降,而三年级则有所上升,

四年级最低)

经济状况(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

济收入的学生)

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重要体现,与之呈显著正相关)

生活事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紧张刺激,具有重要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双刃剑)具体体现:

认知心理影响:使得大学生可认知的社会信息增加,也使得他们放弃了传统获取信息的通

道,可接触的社会全面性下降

情感、社交心理影响:“双刃剑”:其影响是喜忧参半,正面、负面兼有的双面效果

(1)开放性:为人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交友、择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2)平等性:交谈者可以对对方真实身份一无所知,便于人们以平等的

身份进行交往。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提升和张扬,

使人们得以再铸生命的尊严。

(3)互联网使大学生情感、社交在虚拟和现实中产生冲突,“人机热、人际冷”现象。

意志和人格心理的影响:大学生意志及思维能力受到挑战

大学生幸福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深层关系

网络交流:网络交流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宣泄、安慰、交流、展示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自尊和社会支持在网络社会中得到了满足,大学生的幸福感大大提高。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网络社会,进而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完善的校园网络、良好的网络文化无疑会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网络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改革:网络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带给大学生的焦虑、无助等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网络社会救助: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使大学生幸福感整体水平得到上升,幸福感普遍化。

关于网络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几点建议:

1、建立完善的校园网;

2、加强网络同时教育;

3、建立并完善网络社会救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