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pptx
- 格式:pptx
- 大小:30.26 KB
- 文档页数:4
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在农业学概论考试试题中,考生将面对多种题型,涵盖了农业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下面就试卷中可能出现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一、选择题**1. 农业学的定义是:A. 研究种植作物的学科B. 研究动物饲养的学科C. 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D. 研究农民生活的学科正确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A. 机械化种植B. 农业劳动密集型C. 依赖人力耕作D. 小规模、家庭农场正确答案:A3. 农业发展所需的基本生产要素不包括:A. 土地B. 劳动力C. 科技D. 资金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数量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资源永续利用和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其重要性在于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2.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有哪些,分别介绍其原理。
答:常见的病虫害防控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杀灭病虫害,通过杀虫剂、杀菌剂等作用于病虫害,达到防治的目的;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控制病虫害,通过调节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实现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如黄板、粘虫球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干扰害虫的生活环境达到防治的目的。
**三、论述题**论述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答: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育种改良、良种推广、生产技术研究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作物适应环境的时间,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试题分析和解答,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学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绪论⼀、名词解释农业:是指⼈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物的⽣命活动过程,以取得⼈类⽣活所需产品的⽣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态系统:农业⽣态系统即是指⼈类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利⽤农业⽣物与⾮⽣物环境之间,以及⽣物种群间相互作⽤建⽴起来的,并在⼈为和⾃然共同⽀配下进⾏农副产品⽣产的综合体。
农学:⼴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产理论和实践的⼀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产的⼀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物、农业⽣物赖以⽣长发育、繁殖以及发⽣遗传变异的⾃然环境和⼈类的⽣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产(第⼀性⽣产)和次级⽣产(第⼆性⽣产)。
初级⽣产的实质是利⽤植物的光合作⽤,这是⼀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产是通过动物⽣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到动物性蛋⽩。
4、农业⽣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产受⽣物学规律⽀配。
农业⽣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产是综合性⽣产。
5、农业⽣态系统的特点农业⽣态系统是被⼈类驯化了的⾃然⽣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然⽣态系统的⼀般特点,⼜具备很多⼈类改造、控制、调节、⼲扰甚⾄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类的调控;2.系统⾃⾝稳定性差;3.系统净⽣产⼒较⾼;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度,根据⽣产⼒的发展⽔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性3. ⽣产的连续性4. 作物⽣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章⼀、名词解释⼟壤⼟壤肥⼒⾃然肥⼒与⼈为肥⼒潜在肥⼒与有效肥⼒⼟壤⽣产⼒⼟壤质地(⼟壤的颗粒组成)原⽣矿物次⽣矿物⼟壤质地分类(⼟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考试卷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植物根据生活周期不同,分为(1)、(2)、(3)植物。
2、叶脉的脉序有(4)、(5)和(6)三种类型。
3、花的雌蕊由(7)、(8)、(9)和(10)四部分组成。
4、由同一生活型植物组成的植物集合体叫做(11)。
5、植物抽穗或开花前的生长阶段称为(12);抽穗或开花后的生长阶段称为(13)。
6、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14)。
7、农业生产中最好的土壤结构为(15)。
8、根系的类型分为(16)和(17)。
9、草地植物根据叶子在茎上着生的位置分为 (18)、(19)和(20)等三种株从类型。
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A (1)B(2) C(3) D (4)2 写出下面叶子的类型。
3 写出下面几种叶裂的种类A __(8)__B (9)C (10)D ____(11)_____4 写出下面各花序的类型A____(12)___ B___(13)______ C_ _(14)____ D_____(15)_____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2春化作用;3 CO2补偿点;4 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5 土壤孔隙度;6 土壤缓冲性;7 群落演替;8 建群种四、简答题(共39分,除第6题3分外,其余每题6分)1 草地植物分为哪几种生活型?2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 土壤耕作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5、土壤表土耕作有哪些耕作项目?6、土壤耕性好坏的评价指标有那些?7、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哪几方面?五、论述题(共20分,第1题12分;第2题8分)1、论述少耕法和免耕法?(12分)2、论述植物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8分)2008~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农学概论》考试卷 A 卷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 (1):(一年生)、(2):(越年生)、(3):(多年生)2 (4):(网状脉)、(5):(平行脉)和(6):(射出脉)3 (7):(柱头)、(8):(花柱)、(9):(子房)、和(10)(胚珠)4 (11):(层片)5 (12)(营养生长期);(13):(生殖生长期)6 (14)(田间持水量)7 (15)(团粒结构)8 (16):(直根系)和(17)(须根系)9 (18)、:(上繁草)、(19):(下繁草)和(20):(莲座叶丛草)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 A (1):叶片; B (2) :叶舌; C (3):叶耳;D(4) :叶鞘2 A (5):掌状复叶;B(6):三出复叶;C(7):单身(生)复叶3 A (8):掌状浅裂、B(9):羽状浅裂 C (10):掌状深裂 D (11):羽状深裂4 A(12)伞房花序 B (13):圆锥花序 C (14):肉穗花序 D (15):柔荑花序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小到某一值时(0.5分),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0.5分),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分)。
农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B. 玉米C.茄子D.马铃薯6、小麦属于(A )。
《农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1、广义的农学、广义的农学 P1 P12、中义的农学P13、狭义的农学P14、农学的性质P1-25、农学的地位P2-3 6、农学的特点P3-4 7、营养素P5 8、产能营养素P5 9、必需脂肪酸P8 10、必需氨基酸:P9 11、根据我国的实际,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有哪些?P20-22 第二章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12、资源P24 13、种植业资源具体包括哪些P24-30 14、自然资源P24 15、社会资源P24 16、气候资源包括:P24-25 17、由于光热水资源的不同组合,在我国形成三个农业气候大区。
即:P27 18、土地资源P28 19、生物资源P29 20、社会资源P30 21、生态因子P30 22、生态因子分为哪五类?P30 23、生态因子作用机制P30-31 24、光补偿点:P32 25、光饱和点:P32 26、光周期反应(光周期现象)。
P32 27、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三种类型。
P32 28、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称为称为温度三基点。
P33 29、积温:P35 30、无霜期:P35 31、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冻害、冷害和霜害三种。
P35 32、冻害P35 33、冷害P35 3 109、远缘杂交。
P101 110、杂种优势。
P102 111、杂种优势的表现、杂种优势的表现 P103 112、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P103 113、诱变育种。
P105 114、诱变育种的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 P105 115、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 P108 116、品种审定。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禾谷类、豆类、薯类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纤维、油料、糖料、嗜好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
甘蔗、甜菜、甜菜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
棉花、麻类、木棉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
可可、咖啡、茶叶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B 棉花C 玉米D 大豆 D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B. 大豆C. 油菜D.甘薯 C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B. 快-快-慢;C.慢-快-慢;D.快-慢-快; C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旺盛生长期;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D. 成熟期 C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 C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A.≥0℃;B.≥5℃;C.≥10℃;D.≥15℃;。
C7.植物的大生长周期是指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可以表示为( )生长曲线A. 直线;B. S型;C. 对数;D. 指数; B8.根据作物源库流理论,下列器官属于源的是( )。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业生产、养殖业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2.(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3.(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论述分析题:1.在于不断提高作物的生产效率,即提高作物单产和减少生产中的消耗。
(1)提高作物单产。
一是要增加投入改善作物的生活条件,缩小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
二是培育高产新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潜力。
三是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作物的管理水平。
(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简答题1、大田作物(不包含园林学科领域)分为3部分9个类别。
(1)粮食作物:①禾谷类作物。
②豆类作物。
③薯类作物。
(2) 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
②油料作物。
③糖料作物。
④嗜好类作物。
⑤其他作物。
(3) 饲料及绿肥作物。
2、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等。
3、(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1.(1)禾谷类作物主要有稻谷、麦类、玉米等。
亚洲的谷物面积占世界总谷物面积的47%~48%,欧、非、北美洲约占15%~19%。
2019年自学考试《农业概论》试题及答案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2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4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 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1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
3 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
4 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
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
农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农学是研究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与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一门应用学科。
2.农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农学是一门一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学科。
特点:生物性复杂性应用性2.试述作物生产的特点和地位.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3.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何意义?4.按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作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
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
(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
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4)纤维作物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
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
(5)油料作物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
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
(6)糖料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等。
(7)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8其他作物)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
3、饲料及绿肥作物(9)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
4、药用作物(10)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何首乌、五味子、灵芝等。
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当今的农学是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力,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调节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去的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时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中义的农学仅指农业生产科学,这里的农业生产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学等。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农学的性质:①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深灰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②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③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生长的规律性⑤明显的季节性⑥严格的地域性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一)世界作物生产概况:粮食作物物中收获面积最大的一次为小麦、水稻与玉米,但总产则依次为玉米、小麦与稻谷;油料作物中种植面积比较打的有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种植面积最大.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颈部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下面6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①品种改良②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③节水技术④设施栽培⑤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⑥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是水稻和玉米,其次是小麦和油料作物;单产和总产最高的作物依次是水稻、玉米和小麦.我国作物生产和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点:①作物品种的改良②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③作物栽培技术④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⑤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得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与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得过程。
(填空)叶得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得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得生长发育?生长:就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与细胞,在体积、重量与数量上得增加。
特点就是一个不可逆得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得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与多少来表示。
发育:就是指作物细胞、组织与器官得分化形成过程;也就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与功能上得本质性变化。
特点就是分化过程就是一个可逆得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得得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得生长生殖生长就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得生长营养生长期就是生殖生长得基础营养生长就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得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就是并进得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得关系。
3.种子得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得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得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得果实如水果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得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4.简述根得种类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次生根:生与主根上得侧根或基部茎节上得节根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得根5.* 简述叶得形态子叶:胚得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1、光对作物得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得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得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与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得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就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得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得改变与作物产量与品质改变上。
光与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得叶片面积吸收CO2得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得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得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得光照强度(光与速率=0)、、光饱与点:在一定得光强范围内,植物得光合强度随光照度得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得光照度值。
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
(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作物定义:广义的作物定义指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也就是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定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
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等。
作物生产的特点:(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
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在作物生产上,可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种直制度;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个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性在特征特性上不同与于同一作物的其它群体;单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
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的比值。
(生物学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的种植方式。
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当今的农学是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力,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调节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去的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时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的农学仅指农业生产科学,这里的农业生产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学等。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科学,它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
农学的性质:①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深灰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
②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③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生长的规律性⑤明显的季节性⑥严格的地域性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一)世界作物生产概况:粮食作物物中收获面积最大的一次为小麦、水稻与玉米,但总产则依次为玉米、小麦与稻谷;油料作物中种植面积比较打的有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糖料作物中,甘蔗和甜菜种植面积最大。
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颈部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下面6个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①品种改良②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③节水技术④设施栽培⑤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⑥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是水稻和玉米,其次是小麦和油料作物;单产和总产最高的作物依次是水稻、玉米和小麦。
我国作物生产和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点:①作物品种的改良②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③作物栽培技术④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⑤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