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码格式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16
视频监控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CIF、QCIF、4CIF、D1、MPEG-4、H.264、M-JPEG等。
备注:1.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不一样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
NTSC负责开发一套美国标准电视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
此外还有两套标准:逐行倒相(PAL)和顺序与存色彩电视系统(SECAM),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NTSC标准从他们产生以来除了增加了色彩信号的新参数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NTSC信号是不能直接兼容于计算机系统的。
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
PAL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0像素,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 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PAL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频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MHz、5.5MHz、5.6MHz等。
2.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适用QCIF(176 x 144)、CIF(352 x 288)、HALF D1(704 x 288)、D1(704 x 576)等几种分辨率。
TCC8900 VPU分析——常见视频编解码格式及RGB和YUV存储格式预研一、常见视频编解码格式1视频文件类别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视频文件也不例外,细细算起来,视频文件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影像文件,比如说常见的VCD便是一例。
其二是流式视频文件,这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的后起视频之秀,比如说在线实况转播,就是构架在流式视频技术之上的。
1.1影像格式 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VCD、多媒体CD光盘中的动画……这些都是影像文件。
影像文件不仅包含了大量图像信息,同时还容纳大量音频信息。
所以,影像文件的“身材”往往不可小觑。
1)AVI格式2)MOV格式3)MPEG/MPG/DAT格式1.2流式视频格式 目前,很多视频数据要求通过Internet来进行实时传输,前面我们曾提及到,视频文件的体积往往比较大,而现有的网络带宽却往往比较“狭窄”,千军万马要过独木桥,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客观因素限制了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实时播放,于是一种新型的流式视频(Streaming Video)格式应运而生了。
这种流式视频采用一种“边传边播”的方法,即先从服务器上下载一部分视频文件,形成视频流缓冲区后实时播放,同时继续下载,为接下来的播放做好准备。
这种“边传边播”的方法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从Internet上全部下载完毕才能观看的缺点。
到目前为止,Internet上使用较多的流式视频格式主要是以下三种:1)RM(Real Media)格式 RM格式是RealNetworks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流式视频文件格式,它麾下共有三员大将:RealAudio、RealVideo和RealFlash。
RealAudio用来传输接近CD音质的音频数据,RealVideo用来传输连续视频数据,而RealFlash则是RealNetworks公司与Macromedia公司新近合作推出的一种高压缩比的动画格式。
RealMedia可以根据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在低速率的广域网上进行影像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实时播放。
剪辑中编码格式名词解释
剪辑中的编码格式指的是视频或音频文件所使用的压缩算法和
数据格式。
这些编码格式可以影响文件的大小、质量和兼容性。
在
视频剪辑中,了解不同的编码格式对于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输出格式
非常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视频编码格式。
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包
括H.264、H.265、MPEG-2、MPEG-4等。
H.264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
频压缩标准,它可以在保持相对较高质量的情况下显著减小文件大小。
H.265是H.264的升级版,提供更高效的压缩和更好的画质,
但是在一些老旧的设备上可能不太兼容。
MPEG-2常用于DVD视频,MPEG-4则常用于在线视频和流媒体。
接下来是音频编码格式。
常见的音频编码格式包括MP3、AAC、WAV、FLAC等。
MP3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损压缩格式,它可以显著减
小音频文件的大小,但会损失一些音质。
AAC是一种更先进的音频
编码格式,提供更好的音质和压缩效率。
WAV是一种无损音频格式,保留了原始音频的所有信息,因此文件较大。
FLAC也是一种无损格式,相比WAV更高效地压缩音频文件。
在剪辑中,了解不同的编码格式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输出格式。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在网络上分享视频,我们可能会选择H.264编码以确保良好的质量和较小的文件大小。
而如果我们需要制作高保真音频,我们可能会选择无损的音频编码格式,如WAV或FLAC。
总之,了解剪辑中的编码格式对于保证视频和音频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兼容性非常重要。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视频格式是指视频文件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视频封装格式,不同封装格式对视频文件大小基本没有影响,但不同视频播放器对视频格式支持是不同的。
原始视频文件都很大,要想在网络上传输就必须要进行压缩,所谓视频编码就是指视频文件压缩过程中的运算方法,视频编码对视频文件大小影响甚大。
般卫星节目源和广电节目源在输入IPTV系统时最好是进行H.264转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视频流的传输压力,秒开网络的IPTV系统如直播系统、酒店互动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都提供在线H.264转码功能,边接收,边转码、边分发,十分方便高效。
视频剪辑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编码设置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视频创作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制作个人的 vlog、精彩的短视频,还是专业的影视作品,视频剪辑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在视频剪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编码设置则是影响视频最终质量、文件大小和播放兼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编码。
简单来说,编码就是将视频数据转换为特定格式的过程,以便于存储、传输和播放。
不同的编码格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对于视频剪辑来说至关重要。
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有 H264、H265(也称为 HEVC)、VP9 等。
H264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格式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几乎所有的设备和播放器都能够支持。
如果您的视频需要在各种平台上广泛传播,并且对文件大小的要求不是特别苛刻,那么 H264 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H265 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编码格式,它在相同的视频质量下,能够比 H264 节省更多的存储空间和带宽。
但是,由于其相对较新,一些老旧的设备和播放器可能不支持 H265 编码的视频,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播放设备的兼容性。
VP9 是由谷歌开发的一种开放源代码的视频编码格式,主要应用于网络视频领域。
它在高分辨率视频的压缩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视频体验。
除了编码格式,还有一些其他的编码设置也会影响视频的质量和文件大小。
例如,码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码率越高,视频的质量通常就越好,但文件大小也会相应增大;码率越低,文件大小会减小,但可能会导致视频质量下降,出现模糊、卡顿等问题。
在选择码率时,需要根据视频的内容和用途来决定。
如果是一些画面变化剧烈、细节丰富的视频,如体育赛事、动作电影等,就需要较高的码率来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性;而对于一些画面相对简单、静态的视频,如讲座、演示文稿等,可以适当降低码率,以减小文件大小。
帧率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常见的帧率有 24fps、30fps 和60fps 等。
视频监控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CIF、QCIF、4CIF、D1、MPEG-4、H.264、H.265、M-JPEG等。
备注:1.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不一样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
NTSC负责开发一套美国标准电视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
此外还有两套标准:逐行倒相(PAL)和顺序与存色彩电视系统(SECAM),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NTSC标准从他们产生以来除了增加了色彩信号的新参数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NTSC信号是不能直接兼容于计算机系统的。
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
PAL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0像素,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 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PAL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频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MHz、5.5MHz、5.6MHz等。
2.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适用QCIF(176 x 144)、CIF(352 x 288)、HALF D1(704 x 288)、D1(704 x 576)等几种分辨率。
高清视频得编码格式有五种,即H、264、MPEG-4、MPEG-2、WMA-HD以及VC-1。
事实上,现在网络上流传得高清视频主要以两类文件得方式存在:一类就是经过MPEG-2标准压缩,以tp与ts为后缀得视频流文件;一类就是经过WMV-HD(Windows Media Video High Definition)标准压缩过得wmv文件,还有少数文件后缀为avi或mpg,其性质与wmv就是一样得。
真正效果好得高清视频更多地以H、264与VC-1这两种主流得编码格式流传。
H、264编码ﻫH、264编码高清视频H、264就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所制定得新一代得视频压缩格式。
H、264最具价值得部分就是更高得数据压缩比,在同等得图像质量,H、264得数据压缩比能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得MPEG-2高2~3倍,比MPEG-4高1、5~2倍。
正因为如此,经过H、264压缩得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得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
在MPEG-2需要6Mbps得传输速率匹配时,H、264只需要1M bps~2Mbps得传输速率,目前H、264已经获得DVD Forum与Blu-ray Disc Association采纳,成为新一代HD DVD得标准,不过H、264解码算法更复杂,计算要求比WMA-HD还要高。
从ATI得Radeon X1000系列显卡、NVIDIA得GeForce 6/7系列显卡开始,它们均加入对H、264硬解码得支持。
与MPEG-4一样,经过H、264压缩得视频文件一般也就是采用avi 作为其后缀名,同样不容易辨认,只能通过解码器来自己识别。
总得来说,常见得几种高清视频编码格式得特点就是能够以更低得码率得到更高得画质,相同效果得MPEG2与H、264影片做比较,后者在容量上仅需前者得一半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H、264不仅能够节省HDTV得存储空间,而且还可以在手机等带宽较窄得网络上传输高质量得视频,可以说应用前途一片光明。
uvc 编码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UVC编码格式是一种常用于视频传输和图像处理的标准格式。
UVC 代表USB视频类设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摄像头、视频采集卡等设备的标准。
它定义了视频流的编码和传输方式,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实现视频数据的兼容性。
UVC编码格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统一的视频数据格式,以便不同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通。
通过使用统一的编码格式,可以避免不同设备之间的格式不兼容问题,使得视频数据能够在各种设备上流畅传输和播放。
相比其他编码格式,UVC编码格式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可以大大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节省存储空间。
其次,UVC编码格式具有较低的延迟,可以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此外,UVC编码格式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在各种设备和操作系统上进行使用。
未来,UVC编码格式有望进一步发展。
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高清、超高清视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未来的UVC编码格式可能会更加高效和先进,能够更好地满足大规模视频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需求。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UVC编码格式可能还会引入更多的智能特性,例如实时目标识别和图像分析,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UVC编码格式是一种重要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通过统一和先进的编码方式,UVC编码格式为视频传输和图像处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UVC编码格式将在未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
首先概述了UVC编码格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其次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最后说明了本文旨在对UVC编码格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定义和特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正文部分则详细阐述了UVC编码格式的定义和特点。
首先明确了UVC 编码格式的具体含义以及其在视频压缩领域的作用,包括压缩比、图像质量等方面。
了解电脑视频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电脑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是我们在日常使用电脑观看视频时必须了解的知识。
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观看视频的质量和兼容性。
本文将介绍电脑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的概念、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以及常用的视频编码方式。
一、电脑视频文件格式与编码的概念1.1 视频文件格式电脑视频文件格式(Video File Format)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的具体结构和规范。
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和数据编码方式,因此在不同的视频文件格式之间进行转换和互通时,需要经过特定的转码过程。
1.2 视频编码视频编码是指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它利用一系列压缩算法和编码规则,将原始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减少,并保持视频质量尽可能不受损。
视频编码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视频文件的大小和清晰度。
二、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2.1 AVI格式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
它采用多种不同的视频和音频编码方式,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2.2 MPEG格式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一种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视频文件格式。
它采用了一系列高效的视频和音频压缩算法,常用于存储和传输数字视频。
2.3 WMV格式WMV(Windows Media Video)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
它以较小的文件大小和较高的压缩比著称,适合在网络传输中使用。
2.4 MP4格式MP4(MPEG-4 Part 14)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它支持多种视频和音频编码方式。
MP4格式还可以包含字幕、章节和元数据等信息。
三、常用的视频编码方式3.1 H.264编码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标准,具有出色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
它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视频、蓝光光盘和高清电视等领域。
3.2 H.265编码H.265是H.264的后继标准,也被称为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视频编码格式比较视频编码格式的选择在数字视频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编码格式可以影响视频的质量、存储需求和传输效率。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H.264H.264,也被称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视频编码格式。
它采用先进的压缩算法,能够在保持较高视频质量的同时,实现相对较低的比特率。
H.264广泛应用于数字广播、视频会议、在线视频和蓝光光盘等领域。
优点:1. 高压缩性能:H.264能够将视频压缩至较低的码率,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2. 高画质:H.264采用了一系列高级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细腻的图像质量。
3. 广泛支持:H.264得到了各大设备和平台的广泛支持,包括大多数网络浏览器、移动设备和视频播放器。
缺点:1. 复杂的编码算法:H.264的编码算法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
2. 潜在的专利费用:H.264的标准涉及了一些专利技术,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支付专利费用。
二、H.265H.265,亦称为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H.264的继任者。
它在继承H.264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视频的压缩性能。
H.265广泛应用于网络流媒体、4K和8K超高清视频等领域。
优点:1. 更高的压缩率:H.265相较于H.264可以在相同画质下实现更高的压缩比,降低了存储和传输成本。
2. 较好的视频质量:H.265在更低的比特率下可以提供较好的视频质量,细节保留更好。
3. 较好的兼容性:H.265视频可以在H.264支持的大多数设备上进行播放。
缺点:1. 高编码复杂度:H.265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相较于H.264编码时间更长且对处理器性能要求更高。
2. 版权费用:H.265同样涉及了一些专利技术,使用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支付相关费用。
三、VP9VP9是Google推出的视频编码格式,主要应用于网络视频的传输和存储。
视频音频格式介绍一、视频格式1. MP4(MPEG-4 Part 14)MP4是一种最常见的视频格式,它使用H.264(或MPEG-4AVC)编码技术,具有高压缩比和良好的图像质量。
MP4格式适用于各种设备和平台,包括电视、计算机、移动设备等。
2.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AVI是一种早期的视频格式,它使用非压缩或有损压缩技术,支持多种编码(如XviD、DivX等)。
AVI格式适用于Windows平台,但在其他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较差。
3. MOV(QuickTime Movie)MOV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视频格式,支持多种编码(如H.264、MPEG-4等)。
MOV格式适用于Mac平台,也可以在Windows和其他操作系统上播放。
4. WMV(Windows Media Video)WMV是由微软开发的视频格式,它使用Windows Media Video编码技术,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较低的文件大小。
WMV格式适用于Windows平台,并且与Windows Media Player兼容。
二、音频格式1. MP3(MPEG-1 Audio Layer 3)MP3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音频格式,它使用有损压缩技术,可以在减小文件大小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音质。
MP3格式适用于音乐、广播和其他音频应用。
2. WAV(Waveform Audio File Format)WAV是一种无损音频格式,它以原始音频数据的形式存储,不经过任何压缩。
WAV格式提供了高音质的音频文件,适用于音乐制作和专业录音。
3. 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FLAC是一种无损音频格式,它以较高的压缩比保持音频的原始质量。
FLAC格式适用于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频制作人员。
4.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AAC是一种高级音频编码格式,它比MP3具有更好的音质和更高的压缩效率。
视频监控常见的视频编码格式:CIF、QCIF、4CIF、D1、MPEG-4、H.264、H.265、M-JPEG等。
备注:1.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不一样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
NTSC负责开发一套美国标准电视广播传输和接收协议。
此外还有两套标准:逐行倒相(PAL)和顺序与存色彩电视系统(SECAM),用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NTSC标准从他们产生以来除了增加了色彩信号的新参数之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NTSC信号是不能直接兼容于计算机系统的。
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
PAL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0像素,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 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PAL制电视的供电频率为50Hz,场频为每秒50场,帧频为每秒25帧,扫描线为625行,图像信号带宽分别为4.2MHz、5.5MHz、5.6MHz等。
2.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适用QCIF(176 x 144)、CIF(352 x 288)、HALF D1(704 x 288)、D1(704 x 576)等几种分辨率。
视频编码格式的选择与配置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视频产业的发展,视频编码技术日益成熟。
在视频制作和传输中,正确选择和配置适合的视频编码格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视频编码格式的选择与配置,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各种视频编码格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常见视频编码格式1. H.264/AVCH.264/AVC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视频编码格式之一。
它具有出色的压缩性能和较高的视频质量,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互联网视频传输、数字电视、蓝光光盘等。
在配置H.264/AVC编码格式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参数,如码率、分辨率、帧率等。
2. HEVC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H.264/AVC的继任者,也被称为H.265。
相较于H.264/AVC,HEVC在相同的视频质量下可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减小网络传输带宽。
然而,HEVC编码格式对硬件解码器要求较高,部分设备可能不支持。
在选择HEVC编码格式时,需权衡压缩比和兼容性。
3. VP9VP9是由Google开发的开源视频编码格式,旨在提供更高效的视频压缩性能。
VP9适用于互联网视频服务,如YouTube等。
与H.264/AVC和HEVC相比,VP9在视频质量和压缩比方面表现出色,但仍然存在设备兼容性的问题。
在选择使用VP9编码格式时,需考虑设备支持情况。
4. AV1AV1是由Alliance for Open Media(AOMedia)开发的开源视频编码格式,旨在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压缩比的视频编码方案。
AV1在多种应用场景下表现出色,但由于其较新的发布时间,设备支持情况相对较少。
在选择AV1编码格式时,需权衡其优势和设备适配性。
三、选择与配置视频编码格式的要点1. 视频质量需求在选择视频编码格式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视频质量需求。
不同编码格式对视频质量的表现有所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编码格式。
同时,在配置编码格式时,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平衡视频质量和压缩性能。
高清视频的编码格式有五种,即H.264、MPEG-4 MPEG-2 WMA-H以及VC-1。
事实上,现在网络上流传的高清视频主要以两类文件的方式存在:一类是经过MPEG-2标准压缩,以tp和ts为后缀的视频流文件;一类是经过WMV-HD(Windows Media Video High Definition) 标准压缩过的wmv文件,还有少数文件后缀为avi或mpg其性质与wmv是一样的。
真正效果好的高清视频更多地以H.264与VC-1这两种主流的编码格式流传。
H.264编码H.264编码高清视频H.264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所制定的新一代的视频压缩格式。
H.264 最具价值的部分是更高的数据压缩比,在同等的图像质量,H.264的数据压缩比能比当前DVD系统中使用的MPEG-2高2〜3倍,比MPEG-高 1.5〜2倍。
正因为如此,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带宽更少,也更加经济。
在MPEG-2需要6Mbps的传输速率匹配时,H.264只需要1Mbp〜2Mbps 的传输速率,目前H.264已经获得DVD Forum与Blu-ray Disc Association 采纳,成为新一代HDDVD的标准,不过H.264解码算法更复杂,计算要求比WMA-HD 还要高。
从ATI的Radeon X1000系列显卡、NVIDIA的GeForce 6/7系列显卡开始,它们均加入对H.264硬解码的支持。
与MPEG-4-样,经过H.264压缩的视频文件一般也是采用avi作为其后缀名,同样不容易辨认,只能通过解码器来自己识别。
总的来说,常见的几种高清视频编码格式的特点是能够以更低的码率得到更高的画质,相同效果的MPEG与H.264影片做比较,后者在容量上仅需前者的一半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H.264不仅能够节省HDTV勺存储空间,而且还可以在手机等带宽较窄的网络上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可以说应用前途一片光明。
常见视频编码格式与案例深度解析1.MPEG2-TS编码技术1.1.MPEG-TS简介MPEG2-TS(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又称TS、TP、MPEG-TS或M2T)是用于音效、图像与数据的通信协定,最早应用于DVD的实时传送节目。
区别:DVD节目中的MPEG2格式,确切地说是MPEG2-PS,全称是Program Stream(程序流),而TS的全称则是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
MPEG2-PS主要应用于存储的具有固定时长的节目,如DVD电影,可添加字幕等一些程序操作。
而MPEG-TS则主要应用于实时传送的节目,比如实时广播的电视节目。
简单地说,将DVD上的VOB文件的前面一截cut掉(或者是数据损坏数据)就会导致整个文件无法解码,而电视节目是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
所以MPEG2-TS 格式的特点就是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
1.2.基本概念及TS流概述(1)ES流(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数字电视各组成部分编码后所形成的直接表示基本元素内容的流,包含视频、音频或数据的连续码流。
(2)PES流(Pa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打包基本码流):是将基本的码流ES流根据需要分成长度不等的数据包,并加上包头就形成了打包的基本码流PES流。
(3)PS流(Program Stream,节目流):将一个节目的多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组织并加入各组成部分关系描述后的码流。
PS流是一种多路复用数字音频、视频等的封装容器,它是一个或多个具有共同的时间基准的PES流合并成一个整体流,主要用于节目存储。
其包长不固定,且较长,一旦失去同步信息,接收机无法确定下一包的同步位置,会造成失步,导致严重的信息丢失。
PS流适用于误码小、信道较好的环境,如演播室、家庭环境和存储介质中。
(4)TS流(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是将一个节目的多个组成部分按照它们之间的。
各种主流音频/视频编码格式介绍1、PCM编码PCM 脉冲编码调制是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
前面的文字我们提到了PCM大致的工作流程,我们不需要关心PCM最终编码采用的是什么计算方式,我们只需要知道PCM编码的音频流的优点和缺点就可以了。
PCM编码的最大的优点就是音质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大。
我们常见的Audio CD就采用了PCM编码,一张光盘的容量只能容纳72分钟的音乐信息。
2、WA VE这是由微软开发的早期的音频文件格式,符合PIFF 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规范。
所有的WA V都有一个文件头,这个文件头音频流的编码参数。
WA V对音频流的编码没有硬性规定,除了PCM之外,还有几乎所有支持ACM规范的编码都可以为WA V的音频流进行编码。
WA V也可以使用多种音频编码来压缩其音频流,不过我们常见的都是音频流被PCM编码处理的WA V,但这不表示WA V只能使用PCM编码,MP3编码同样也可以运用在WA V中,和A VI一样,只要安装好了相应的Decode,就可以欣赏这些WA V了。
在Windows平台下,基于PCM编码的WA V是被支持得最好的音频格式,所有音频软件都能完美支持,由于本身可以达到较高的音质的要求,因此,WA V也是音乐编辑创作的首选格式,适合保存音乐素材。
因此,基于PCM编码的WA V被作为了一种中介的格式,常常使用在其他编码的相互转换之中,例如MP3转换成WMA。
3、MP3编码MP3作为目前最为普及的音频压缩格式,为大家所大量接受,各种与MP3相关的软件产品层出不穷,而且更多的硬件产品也开始支持MP3,我们能够买到的VCD/DVD播放机都很多都能够支持MP3,还有更多的便携的MP3播放器等等,虽然几大音乐商极其反感这种开放的格式,但也无法阻止这种音频压缩的格式的生存与流传。
MP3发展已经有10个年头了,他是MPEG(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3的简称,是MPEG1的衍生编码方案,1993年由德国Fraunhofer IIS研究院和汤姆生公司合作发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