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981.92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的概述一、学习的实质(一)学习的概念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
纵观100多年“学习”研究的历史,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给学习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学习的实质。
综合来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
目前对广义学习的定义,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例如,儿童学习弹琴,这属于一种外显的行为变化。
还有一些学习则属于行为潜能的变化,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例如,儿童从电视中或成人身上观察、习得的某些行为通常并没有马上表现出来,而是在日后的某些场合或情境中展现出来。
道德规范的获得往往不是在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它却能影响人们未来的行为。
在行为潜能的变化中,虽然外在行为没有直接、明显的变化,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习驾驶车辆、学骑自行车、学游泳等行为变化都是比较稳定的,甚至终生不忘,这些才是学习的特征。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各种生理因素例如,身体的发育、衰老或受到伤害等都可以引起主体较大的变化,但这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而是非习得的变化,所以不能称之为学习。
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产生的比较正规的学习,例如,学生在校学习、运动员技能训练等都属于这一种;二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例如,路遇交通事故而学习了交通法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是指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学习的含义: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则专指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个定义说明: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了某种稳定的变化,学习是学习着适应环境的生命活动。
人类的学习使人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易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过程。
学习的意义:学习与生命并存
学习与发展:终身学习。
不学习是对生命根本的自我否定和浪费
学习与教育:终身教育
学习的分类
依据学习目标:由低到高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依据学习内容: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策略的学习4、道德品质的学习
依据学习方式: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按照学习材料与知识的关系又可分为1、机械性学习2、意义性学习
将他们展开就是: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的发现学习依据学习结果: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能力3认知策略如何学习4 态度品行5动作技能技能。
第五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概念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内涵(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二、学习的分类(一)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1、学习水平的分类(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规则或原理学习(7)解决问题学习(高级规则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认知领域)(4)动作技能(动作技能领域)(5)态度(情感领域)(二)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划分1、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类型,也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三)其他关于学习的划分1、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2、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按学习时的意识水平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3、按学习内容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学生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一)学习方式转变的内涵1、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2、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发现学习)(1)类型:接受式探究和发现式探究(2)特点: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3)过程:①问题阶段②计划阶段③研究阶段④解释阶段⑤反思阶段3、合作学习(1)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2)意义: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③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反省,不断提高(3)基本环节①教学之前明确目标、准备教学教材②开始之前,做好组织工作③教师适时监督与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俄国生理学家)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
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的涵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有机体后天经验引起的。
⼀⽅⾯,有机体要以⾃⾝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另⼀⽅⾯,新信息的进⼊⼜会使有机体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和改造。
(⼆)学习不仅表现为⾏为的变化,还表现为⾏为潜能(⾏为主义观点)或思维的变化(认知⼼理学观点)。
内隐学习!(举例)(三)不能简单地将⾏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
⾏为变化还可能由本能、疲劳(⾏为⽔平降低)、机体成熟引起。
(四)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五)学习是⼀个⼴义的概念。
⼈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不仅是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等的学习;(素质教育、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情景中的学习,还包括⼀直持续终⽣的⽇常⽣活中的学习。
(家庭教育、社会⽂化教育、终⽣学习)⼆、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的实现⽅式分1、据学习⽅式分类:接受学习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现实的能动地反映及发现创造来获得知识的学习。
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原有经验来进⾏新的学习,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机械学习:指学习中所得经验间⽆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按学习结果分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类的学习分为五类。
⾔语信息:关于事物的名称、时间、定义等事实性信息。
智慧技能:对外界的符号、概念进⾏处理加⼯。
如“把分数转化成⼩数”。
认知策略:关于如何⽀配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内部⼼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如掌握⽤“知识树”、“记忆术”等来巩固记忆效果的过程。
态度:个体对⼈、事、物等形成某种特定内部状态的过程。
如使⼉童对⾳乐、体育锻炼等产⽣喜爱的情感。
运动技能:通过⾝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过程。
学习的一般概念与学习理论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包含三个含义:学习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行为的改变是由于经验导致的;行为的变化相对持久。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敏感化(sensitization)和习惯化(habituation)也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暂时的。
当敏感化和习惯化是由复杂刺激引起的,而行为改变成为持久的改变时,也可以称为学习。
•敏感化指有机体对环境中的某一特定的刺激更容易做出反应。
习惯化指当一个特定的刺激反复地出现时,有机体对这个刺激的反应将逐渐减弱。
•经验(experience)有两个涵义,既可以指个体通过活动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也可以指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
•学习有多种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学习的结果、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内容都可以把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别。
•社会—情绪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SEL)二、学习理论1、学习的联结理论•在学习理论中,两大派别分别是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认知的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习中的刺激与行为反应,因此又叫做“刺激—反应”理论;而认知学习理论注重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主要理论为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巴甫洛夫、桑代克和斯金纳;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科勒和托尔曼。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理论中,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形成的基础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条件刺激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苏联生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
中学教资科目二-学习与学习理论01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学习的含义: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经验——由反复的经验而引起的≠本能2.行为或行为潜能——外显行为或潜能3.相对持久——时间长≠药物、疲劳即学即练:0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C.上行下效D.吃一堑长一智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案:A【解析】到一定年龄变声,属于生理成熟导致的,是先天行为改变BCD都是后天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即学即练:01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之后,总结出四边形的概念,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属于()。
A. 信号学习B 言语联结学习C 辨别学习D 概念学习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案:D【解析】知道了事物的共同属性,无论是什么形状,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总结出一个概念,这就是概念学习。
0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害怕,上幼儿园一个月后,这种现象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属于()的学习。
A. 言语信息B 智慧技能C 动作技能D 态度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案:D【解析】原来见了陌生人害怕,现在不害怕了,这是对陌生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所以选D。
很简单,从字面就可以找到答案。
比如言语信息,那就是一句或者一段话,智慧技能是处理外部问题,比如做推理、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动作技能就是一系列动作。
认知策略就是内部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提高记忆力等等。
02学习理论概述: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即学即练:01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获得D.刺激消退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案:A【解析】分得清,分化,获得是人的行为的最终结果,包括过程。
02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结果,以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的后果。
目录第一节学习概述 (1)一、学习的含义 (1)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 (2)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2)第二节学习理论 (2)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 (2)(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 (2)(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 (2)(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 (3)(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3)(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 (4)(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4)(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5)(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 (5)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5)(一)掌握学习理论 (5)(二)指导学习理论 (6)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6)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7)(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7)(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 (8)(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8)第一节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含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1、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第二节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行为主义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S 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
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国术语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的基本含义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首先,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其次,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第三.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第四,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目动物也存在.延伸思考:学习是同学们最司空见惯的一个名词,或许在很多同学的印象里,学习还是枯燥乏味的.但是看了上面的理论.或许我们会在认识上有一个变化.注意第四点.学习是所有动物的属性,而且学习是终身的.懂得了这一点,是不是会有助于我们认真而有趣味地对待平时的课本学习呢?发现学习法布鲁纳是当代美国着名的教有理学家,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延伸思考:拥有发现的眼睛,发现的心灵,才能奔涌出巨大的能量,产生满足感.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学科的特最和规律,能让我们更有效率地去获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识.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学习有正确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的,低下的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等.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中,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反馈作用.延伸思考: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活动,良好,积极的动机需要激发.需要培养,但更应该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作家毕淑敏说得好:人生没有意义,但我们要给人生加个意义.确定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动机积极,自然能事半功倍.家声音阎连禾斗:我要努力做一个写作的皇帝2011年2月26日下午,阎连科小说《四书》以及文沦《发现小说》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阎连科在会上感叹,上世纪5()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作家写作到这儿基本上打住了,每一个人都已经没路可走"当然这些作家都不会承认,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江郎才尽,但我认为自己已经江郎才尽了o"已经完成即将出版的《四书》和文论作品《发现小说》就是阎连科尝试着给自己找的一条新的"出路''.阎连科最新完成的小说《四书》已经印制了部分亲友赠阅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