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
- 格式:docx
- 大小:9.67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四年级《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生命生命》一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刻,通过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告诉读者:要珍惜、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本文是学生应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文,现在提前一学期学习,而且脱离了单元其它课文的辅助理解,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稍显不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
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1、学生的预习内容:(1)用横线将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2)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3)查找并摘抄有关本文作者(台湾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资料,150字以内。
(4)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稿纸,课堂练习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设计。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给每位学生提供课文复印件。
(4)请组委会帮助给上课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3、教室环境布置:课桌按同桌方式布置。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生命生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如“短暂、沉稳、震撼”等;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通过具体事件展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品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引入本课的主题——生命生命。
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自学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具体事件的理解,深入体验作者对生命的感情。
4.拓展升华: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情境体验和品读感悟等活动,学习并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品读感悟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互动式电子白板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题,如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
2.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练习册或课本上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课堂表现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包括本课生字新词、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视频等)、互动式电子白板等。
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案(通用14篇)《生命生命》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生命的认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生命生命》一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刻,通过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告诉读者:要珍惜、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本文是学生应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文,现在提前一学期学习,而且脱离了单元其它课文的辅助理解,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稍显不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
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1、学生的预习内容:(1)用横线将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2)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3)查找并摘抄有关本文作者(台湾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资料,150字以内。
四年级下册语文《生命生命》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及生命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描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及生命观念。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体验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4.2 课堂讲解1. 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及生命观念。
4.3 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4 课堂小结2. 强调生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生命生命》人教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人教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生命生命》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学习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对动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
2. 学习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学习动物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和总结动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图片、动物模型、纸张、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定义,并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有哪些特征?3. 鼓励学生交流,了解生命在他们身边的存在。
Step 2 学习课文1. 分段教学,让学生快速阅读整个课文,了解大意。
2. 阅读第一段,学生一起朗读,教师解释不懂的生词和短语。
3. 阅读第二段,学习动物名称和分类。
4. 阅读第三段,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描述不同动物之间的异同。
5. 阅读第四段,学习描述动物生活习性和特点的语言。
6. 教师提问,根据课文内容推测某个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Step 3 拓展活动1.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
2. 学生用纸笔记录所选择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和分类信息。
3. 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
Step 4 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动物有哪些分类方法?Step 5 课后作业1. 预习下一篇课文《猫的一生》,并做好阅读笔记。
2. 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命的定义和特征,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具体分类和特点。
通过小组研究和分享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动物知识的掌握。
朗读感悟,品味生命
第二个环节着重“品味生命的印象”,启发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最感动于那个片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做简单批注。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个人朗读、相互评读、交流感受等不同形式去体会课文蕴含的生命意义。
随后,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在必要时进行范读和点拨。
这里我预设了三个片段的教学。
预设一
我预设学生谈到“飞蛾求生”时,随机启发学生重点品读“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抓住重点词语“欲望”,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飞蛾求生的欲望表现在哪里?让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跃动”这三个词语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通过调换“鼓动、跃动”的位置,对比朗读体会“鼓动、跃动”的用词准确。
此时,辅以课件,补充杏林子的资料,读杏林子的名言。
然后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展开想象:飞蛾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假如你是杏林子可能会怎么想?启发学生感悟到杏林子对生命的珍视。
进而回归朗读课题,感叹要珍惜生命。
预设二
当学生交流“瓜苗生长”时,着重让学生品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不屈向上”品味香瓜子生命力的“不屈”。
学生可能会说到:“娇嫩的瓜苗竟然冲破坚硬的外壳,生命力何等顽强。
”“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环境原本是很
难有生命存在的,而瓜苗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仅仅只活了几天的瓜苗即使明白生命的短暂,依旧茁壮生长。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情感朗读,抓住关键词读出瓜苗的顽强。
引导学生认识到弱小的生命尚且如此勇敢,我们拥有健康的生命更应该做到: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再读课题,感叹生命的顽强。
预设三
学生交流“静听心跳”时,创设情境:播放心跳的声音。
请学生闭上眼睛,手摸胸口,静静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
重点品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让学生联系理解“白白地糟蹋”生命的含义。
学生可能会说到:同学沉迷于电视,迷恋于网络游戏,有些人赌博、酗酒等行为时在“白白地糟蹋“生命。
此刻借助课件,简介杏林子作为“台湾最具影响力作家”的成就。
引导学生谈谈对“好好地使用”生命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说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2005年春晚表演舞蹈“千手观音”的聋哑演员,英国科学家霍金等,他们都是在好好的使用生命。
到此,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指导学生再次情感朗读这句话。
然后辅以课件出示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启发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生命感悟的名言。
引领学生感悟:生命无论以哪种方式呈现,我们都必须对它负责,那就是——生命生命!再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