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6.02 MB
- 文档页数:113
常见的心律失常如何治疗1.房性早搏:偶发房早无症状者,不需服药。
频发房早或有不适症状者,可选用倍他乐克,异搏定,心律平或胺碘酮。
2.室性早搏:偶发无症状者,随访观察暂不治疗。
频发者(每小时30次左右),联律出现或呈多源性,不论有无症状,都应进行药物治疗。
首先选用慢心律或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隆),如是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属”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应静脉推注利多卡因。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反射,抑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用刺激咽喉诱发恶心或压迫眼球(青光眼禁用)的方法。
静脉推注西地兰,异搏定,心律平针剂通常均有效,如无效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4.预激综合征:有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可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治疗,如反复发作应用射频电极放电消融治疗,放电时间一般应少于60秒,电功率不超过40瓦,防止发生并发症。
5.心房颤动:先用药物治疗,对非阵发性的,可用奎尼丁或达舒平,但前者易致心律失常,后者有口干,排尿不畅等不良反应,已不多用。
阵发性永颤可静注西地兰(预激引起禁用),同时治疗原发病,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炎等。
同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击除颤,从小剂量开始,一般150瓦秒(焦尔),如未秦效,递加50瓦秒,直至转复窦性心律,但最大能量不宜超过350瓦秒。
6.心房扑动:用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纠正,如无效,可同步直流电复律,通常30-50瓦秒即可纠正,后口服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数日。
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立即静注利多卡因75-100毫克,如无效,每5分钟增加50毫克静注,但不宜超过300毫克。
如仍无效,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剂量200瓦秒,如无效,以50瓦秒递增复律,但不宜超过400瓦秒。
8.病窦伴有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或病窦心率少于45次/分,有心脑缺血症状,出现错厥,黑朦现象,应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
9.心室颤动:立即进行人工心肮复苏,扣击,按压,人工呼吸,力争尽早恢复心脏泵血和呼吸功能。
心律失常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科鲁闻燕1目的要求•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心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心房扑动和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心电图变化,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发病机理。
2心脏传导系统3律失常的分类及形成机制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形成机制•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4心律失常的分类•一、冲动形成异常(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二)异位心律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界性室性)5心律失常的分类•⑵主动性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房室折返性室性•心房扑动、颤动•心室扑动、颤动6心律失常的分类•二、冲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生理性•2、病理性•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7窦性心律窦窦性心律8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窦性动窦性心动过速10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11窦性停搏窦性停搏长间歇不等于窦性频率12窦性停搏长间歇不等于窦性频率13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长间歇等于窦性频率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窦房阻滞和房室阻滞(双结病变)•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综合征)15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16房性早搏房性早搏17房性心动过速1819房扑房扑20房颤房颤21心房颤动•二、临床表现•11. 症状与心室率快慢有关;•2.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脉膊短绌;则脉膊短绌•3. 房颤患者心室率变规则的可能情况:恢复窦性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复窦性心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速;如心室率极慢并规则,可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率极慢并规则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滞。
麻醉科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麻醉科工作中需要经常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之一。
由于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操作的影响,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麻醉医师需要对此有清晰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在处理心律失常之前,了解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于麻醉医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心律失常可以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和机制进行分类,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1. 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异常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以及心房扑动/颤动等。
2.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缓等。
3. 房室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等。
二、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在处理常见心律失常时,麻醉医师需要遵循一些处理原则,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1. 辨别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原因:麻醉医师应该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原因。
2. 处理基础病变:对于引起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麻醉医师应尽可能地积极治疗,例如针对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3. 调整麻醉管理策略:在处理心律失常过程中,麻醉医师需要合理调整麻醉管理策略,例如减少特定药物的使用、调整药物剂量等,以减少对心律的不良影响。
4.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麻醉医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心房颤动,可以使用类Ⅰ类Ⅲ和洋地黄制剂等药物进行控制。
5.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等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下,麻醉医师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抢救措施,包括心脏按压、电除颤等。
三、麻醉科常用药物及其副作用在处理心律失常时,麻醉医师需要了解常用药物及其副作用,以避免药物使用过量或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
1. 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普萘洛尔、阿托品等。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一.心律失常的分类1.: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激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如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窦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急救1.窦性心动过速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常见于:1).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等2).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经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2)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急救:①让病人大声咳嗽。
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③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④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
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
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
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
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
⑤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窦性心动过缓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1).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2).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以及应用拟副交感药物、胺碘酮、β阻滞剂、普罗帕酮、钙拮抗剂或洋地黄等药物3).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亦常见窦性心动过缓(2)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O次/min(3)急救:①如果急性的可以给以心前区叩击②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安装起搏器3.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判断:(1)临床:过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令病人出现晕眩、视朦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2)心电图表现:1)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时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2)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3)急救:心肺复苏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判断:(1)临床:1)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发作性晕眩, 视朦,乏力,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2)心电图表现: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⑤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急救:①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和药物选择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可以在透析间期或透析过程中发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透析患者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包括:①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等;②缓慢型心律失常:二度II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频发窦性停搏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阿-斯综合征的患者。
一、处理原则(一)透析间期心律失常1 .明确心脏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及心脏瓣膜病等。
2 .查找病因与诱发因素(1)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2)新发冠脉事件:尤其是心肌梗死。
(3)其他原因:包括颈内静脉导管置入右心房过深;服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嘎诺酮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伊曲康理、氟康哇)、西那卡塞、他克莫司、苯二氮草类药物、米多君及抗抑郁药物等。
3 .药物治疗对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处理病因与诱因,尽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4 .特殊治疗(1)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应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紧急血液透析治疗。
(2)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尽快电复律,并在心脏专科医师协助下开展其他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H型以上、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以及窦性停搏大于3s的患者可考虑安置心脏起搏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射频消融;多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安置埋藏式心脏除颤仪等。
(二)透析中心律失常1 .尽快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及原因(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心电血压监护。
(2)急检血电解质,血气分析;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急检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
2 .常见诱因及紧急处理(1)高钾血症或伴有酸中毒患者,应避免纠正酸中毒、降钾过快,引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心脏节律不规则或过快过慢。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结内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等等。
针对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需要进行不同的识别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生成的心房搏动次数不一致、节律不规则的现象。
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如心肌缺血、心肌病变、电解质紊乱、药物毒性等。
识别窦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治疗方案则需要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于心房而不是窦房结的现象,如房性早搏、房颤、房扑等。
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
识别房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治疗方案则需要针对具体类型进行处理。
房室结内传导阻滞房室结内传导阻滞是指心室收缩的节律发生改变,常见的类型有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它的原因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肌病变、药物毒性等。
诊断一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则需要考虑起搏器植入手术。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
其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病变、高血压等,诊断可通过心电图检查。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电击复律、手术等。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不整,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它的原因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肌病变、药物毒性等。
室性心律失常常常伴随着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病症。
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可通过心电图检查,治疗方案则需要针对具体类型进行处理。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应该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手段诊断具体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心脏功能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