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92.55 KB
- 文档页数:6
课时4 元素的综合推断元素推断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命题落脚点是借助元素周期表的片段、短周期元素的结构特点及这些元素形成重要化合物的特性推断元素。
利用“位—构—性"关系综合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此类试题的基本特点如下图所示。
即在实际考查中只呈现元素周期表的某一片段,根据呈现的片段结构中提供的信息推断元素,推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快速确定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及相关性质。
微点聚焦一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推断【示例1】(2016·课标全国Ⅲ,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W<X〈Z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解析由题意可知X为Na,则Z为Cl,W、Y分别为O、S。
A项,离子半径:Cl―>O2―>Na+,即X<W<Z,错误;B项,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或Na2O2,二者溶于水后都生成NaOH,所得溶液均呈碱性,正确;C项,非金属性O>S,故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即W〉Y,错误;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Y(S)〈Z(Cl),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错误。
答案B【满分必备】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三大规律推断元素(1)最外层电子规律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若为阳离子,则位于第四周期。
(3)“阴上、阳下”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2.利用“化合价”推导元素(1)正、负价差:符合公式“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的元素,当正、负的绝对值之差为0、2、4、6时,所在的主族序数依次是ⅣA、ⅤA、ⅥA、ⅦA。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例题目、小组讨论表格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推断题相关知识,做好笔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推断题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如何解决推断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如:(1)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待求结果;(2)运用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进行解题;(3)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2. 结合实例题目,讲解如何运用上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推断题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
2. 学生独立完成实例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题目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小组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推断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定数量的推断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给教师。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
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
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
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说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
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
课时6 有机合成与推断[课时诠释]作为选考模块,有机化学在高考中以一道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型题目出现,一般为新课标全国卷第38题,分值为15分。
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条件与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及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
涉及的物质多为教材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及当年有重大影响和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物质,考查的仍为有机化学主干知识。
其中根据题设信息,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
微点聚焦一有机合成路线综合分析有机合成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种多样,要想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涉及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碳骨架的构建等。
[典题示例]【示例1】(2016·全国卷Ⅰ)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W共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不一定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a 项错误;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b 项错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用银氨溶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c 项正确;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 项正确。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题解答方法”教学设计推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一种题型,它能很好地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存在畏难、记忆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此课题的教学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笔者对于“物质的推断题解题方法”专题复习教学所做的思考与尝试。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巩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根据实验现象或有关物质的性质解推断题的方法;(3)熟记化学推断题常见“题眼”,简单了解推断的常见类型。
2、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推断让学生感悟事物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推断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指导1、小组竞赛法; 1、自主学习;2、对比讨论法; 2、合作学习。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编印学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1、要求教学班级学生级按化学学习小组(学期初分成人数、成绩相等的八个小组,并指定好小组长,平时课堂教学、实验均分组进行)做好预习。
2、完成学案“课前准备”部分,并记忆相关知识。
3、准备好相关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六、过程实录:〖情景导入,游戏激趣〗以物质王国发生刑事案件后,罪犯的抓捕为本课的导入情景。
学生的游戏规则为:当屏幕上给出一个提示后,学生可不举手直接起立回答,每人只能有一个答案,答完后保持站立,等待第二个提示;第二个提示出现后,如果该生的答案不符合条件则坐下,自己或其它同学说明理由,如果有同学有新的答案可起立回答;直至找到正确答案。
[投影]某日,物质王国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接到报案后,王国的刑警迅速展开调查…有目击者称:它是一种黑色固体现场痕迹分析证明:它是一种化合物据知情者透露:它能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审问同案犯得知:它能与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投影]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它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它能在空气中燃烧它的燃烧产物中有一种常用作溶剂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学生答题]游戏结束后,教师总结:推断的解答思路与之类似,即根据条件做出多种猜想,再逐个分析排除,直至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有机化学推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由于时间紧,复习内容多,学生接受知识被动,对所复习的知识缺乏条理化、系统化,对待此类习题的解答抱有侥幸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①对官能团的衍变不熟悉没有构建有机的知识网络;②对题目的信息处理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③对解题的思路缺乏条理性。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归纳、启发、讨论、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的转变,掌握解题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构建有效的有机知识网络;(2)掌握解答有机推断合成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严谨的规范答题习惯。
2、过程与方法(1)总结近5年高考有机推断题,得出有机化学推断的规律方法和技巧。
(2)结合考纲和考试热点,加强学生对有机推断考点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有机化学复习的兴趣,树立答题的信心(2)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构建有效的知识网络;2、掌握解答有机推断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空间想象能力,对信息的迁移、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了启发、归纳、讨论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实了课堂容量。
四、媒体运用电子白板投影仪五、教学过程[课前小测][投影展示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明确高考考查的常见形式及重点,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迅速提升到高考复习的水平。
[投影展示2018年考纲要求] :明确今年高考的知识点和热点。
[教师讲授];有机推断题的命题特点多以框图的形式给出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考查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反应类型,分析各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所含官能团,判断和书写同分异构体,给出一些新知识和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⑴简单型-数⑵复杂型-算热度:难度:方法:C 3H 6O 2[练习1]HOCH 2CH 2CHO 的分子式为________1. 分子式★★★[12·8(1分)][14·8(2分)][17·2(6分)]【归纳】天津卷-有机考什么?[例]CH 2CH 2CHO 含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OH 2. 官能团名称★[12羧基、羰基13羟基14羰基、羧基]★注意条件“含氧”或“不含氧”羟基、醛基热度:难度:方法:CH=CHCOCH 3CHO[练习2]写出有机物分子内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醛基、羰基[15 羧基、醛基16 醛基17 羧基]★★★★★[12 ·取代反应、取代反应(2分)][13 ·加成反应(1分)][14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2分)][15 ·取代反应(1分)][16 ·取代反应、消去反应(2分)][17.加成反应(选择题6D)]4. 反应类型★★☆热度:难度:方法:比结构、看条件、完整答“XX 反应”。
《推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九年级一轮复习之后,学生对酸碱盐相关的化学性质掌握的程度有所提高,但在综合运用它们解决推断题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学生在一模二模后现存情况是,对于一些反响和转化关系不能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能迅速对号入座,也就是说头脑当中还没有构建出知识的脉络,经验缺乏,急需方法和规律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推断题所需的根底知识、物质反响的考前须知、能构建并开掘类别物质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
学会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能正确解答化学推断题。
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思考并挖掘规律的重耍性,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推断题的突破口教学难点:通过学生活动寻找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和突破口。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大问题”引入新课师:在中考化学中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时常与我们假设即假设离,有时我们很了解他, 而有时他又会变得很陌生,他就是“推断题二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推断题的专题复习。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生:读清题、寻找突破口、推理关系等......师:板书总结(审题、寻找突破口、推理关系)那还有一步很关键的是什么?生:验证答案师:表扬,并补充板书(验证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大问题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改变原有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线交给学生,让学生引领课堂。
2、稳固旧知、复习“突破口”师:当然,找到突破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突破口常常是物质的颜色、俗称、用途、混合物的主要成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也很重要。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复习学案,现在每个小组一份答案,以小组为单位,快速修正错误答案并记住这些知识点。
生:改正,与教师互动。
设计意图:以稳固根底知识找准突破口为方法,布置课前导学案,给课堂上对知识的探究留出更多时间。
3、引导探究、挖掘本质规律师:为了检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用一一表示它们的反响关系,连完之后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生:一位同学黑板连线,其他同学在学案上连线。
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内容摘要:推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特有的一种题型,它能很好地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学习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存在畏难、记忆不准确、缺乏有效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此课题的教学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思索的问题,本文讨论了笔者对于“物质的推断题解题方法”专题复习教学所做的思考与尝试。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巩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根据实验现象或有关物质的性质解推断题的方法;(3)熟记化学推断题常见“题眼”,简单了解推断的常见类型。
2、过程和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推断让学生感悟事物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化学推断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编印学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课前准备:1、要求教学班级学生做好预习。
2、完成学案“课前准备”部分,并记忆相关知识。
3、准备好相关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六.复习过程〖例题讲解,方法归纳〗1.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 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1)写出A 、C 、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引导学生找出该题的突破口——即“题眼”(物质的特性或特征):浅绿色溶液——含亚铁离子;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233423,,,,BaCl FeCl NaNO SO K CaCO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A 高温 ①BCD ② 高温EFG ③ 高温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果。
课时6 有机合成与推断[课时诠释]作为选考模块,有机化学在高考中以一道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型题目出现,一般为新课标全国卷第38题,分值为15分。
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条件与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断及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涉及的物质多为教材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及当年有重大影响和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物质,考查的仍为有机化学主干知识。
其中根据题设信息,设计有机合成路线可能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微点聚焦一有机合成路线综合分析有机合成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种多样,要想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涉及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碳骨架的构建等。
[典题示例]【示例1】(2016·全国卷Ⅰ)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F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W共有________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解析(1)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不一定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a项错误;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b项错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用银氨溶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c项正确;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项正确。
《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推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会依据具体的反应现象进行物质的推断。
【过程与方法】:1、通过依据反应现象对物质进行推断的过程,培养由表及里和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
2、通过方法指引和巩固练习,学习将系统性知识、方法合理配合使用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习题中反应物质的定量关系的处理,增强严谨的科研意识,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实验现象的分析,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理解运用。
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与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元素——物质——反应”的思维模式,培养探究的逻辑思维,强调本节的学习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2、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构建动场】:【引入新课】由“酸碱盐的推理秀”化学世界的元素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同时伴随着不同的反应现象,我们就依据反应现象推测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从而推测出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反应。
解题技巧: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
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
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基础巩固】1、沉淀: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加酸不溶解的两种白色沉淀、;加酸溶解有气泡产生的两种白色沉淀、、2、常见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酸性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碱性气体。
一、高考考查特点本专题内容是高考的热点,高考往往借助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关系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原子的位置和结构,在元素推断中如果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可以快速确定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及性质。
但在实际考查中往往不是呈现完整的元素周期表,而是呈现某一片段,这就要求根据呈现的片段结构提供的信息来推断元素。
二、解题指导1. 定位图示法在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基础上,由题给条件确定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大致位置且画出图示,给以定位,再结合题意通过简单的计算或推理得出答案。
例题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
其中,A、B处于同一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
试回答:①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B,C,D。
解析:由题意可确定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设A的质子数为x,则C的质子数为x+8。
由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可推得B为O元素。
由图示知,C不可能是稀有气体元素,则由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可知,D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1,故D为Na元素,C为Si元素,则A为C元素。
2. 假设推理法将题中不易确定的关键元素作合理假设,根据题意对假设作分析推理,再通过判断去伪存真而得出结论。
例题W、X、Y、Z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的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和W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的3倍,则W为,X为,Y为,Z为(填元素符号)。
解析:W、Y为同主族元素且只有Y为金属元素,则W、Y只可能为H和Na或B和Al。
①假设W为H,Y为Na。
设X的原子序数为a,则5≤a≤9;又设Z的序数为b,则有14≤b≤17(a、b均为正整数),由题意得:11+b=3(1+a)即b=3a-8,则有14≤3a-8≤17,解得7.3≤a≤8.3,只能取a=8,故X为O元素,Z为S元素。
无机推断题(两课时)【考试说明】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相似、相近或相联系的内容,常以框图题的形式在高考题中出现。
【要点精讲】 要点一:基本思路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要点二:相关知识储 备 1.三角转化:2. 分步氧化的几种情况分步氧化的几种情况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分步氧化如下: AO 2一定条件下 B O 2一定条件下C1. S SO 2 SO 32. NH 3 NO NO 23. N 2 NO NO 24.C CO CO 25. Na Na 2O Na 2O 26.RCH 2OH RCHO RCOOH3. 置换反应的类型推断题明显条件隐蔽条件 抓关键(突破口) 推断现象特征 其他特征结论检验O 2 O 2 O 2 O 2 O 2O 2 O 2 O 2 O 2 O 2O 2O 24.据特殊的实验现象:(1)遇酚酞显红色或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碱性气体)(2)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气体:NO(3)加碱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必有Fe2+(4)加苯酚显紫色或加SCN-显血红色或加碱产生红褐色沉淀,必有Fe3+(5)遇BaCl2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SO42—、Ag+、 SO32—(6)遇HCl生成沉淀,可能是: Ag+、 SiO32—、AlO2—、S2O32—(7)遇H2SO4生成沉淀,可能是:Ba2+、Ca2+、S2O32—、SiO32—、AlO2—(8)与H2S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气体有Cl2、O2、SO2、NO2(9)电解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O2,阴极产生的气体是:H2(10)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Cl2、SO2;加热恢复原颜色的是SO2,不恢复的是Cl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可能有: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等(11) 遇淀粉变蓝的:碘单质(12)遇到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有:Cl2、 NO2、 Br2蒸气、I2蒸气5.特征现象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 浅黄色固体:S 或Na 2O 2或AgBr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 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有色溶液:Fe 2+(浅绿色)、Fe 3+(黄色)、Cu 2+(蓝色)、MnO 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 、Cu 2O 、Fe 2O 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 黑色(CuO 、FeO 、FeS 、CuS 、Ag 2S 、PbS )黄色(AgI 、Ag 3PO 4) 白色[Fe(0H)2、CaCO 3、BaSO 4、AgCl 、BaSO 3]有色气体:Cl 2(黄绿色)、NO 2(红棕色)特征反应现象:])([])([32OH Fe OH Fe 红褐色白色沉淀空气−−→− 6. 物质的特征结构7. 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主要反应电解制镁、铝MgCl2Mg+Cl2↑;2Al2O3 4Al+3O2↑工业制玻璃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工业制硫酸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2SO2+O22SO3;SO3+H2O H2SO4工业制粗硅SiO2+2C Si+2CO↑A、B、C和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某某市第二中学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课型复习课四、教学过程:【板书】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基础知识梳理(见学案)【板书】二、推断题题型题型及解法【板书】(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学生练】练习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把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板书】说明:(1)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由实验可以知道,溶液无色透明,证明无CuSO4;没有沉淀物,证明无CaCO3。
(2)加稀HCl后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Na2CO3。
(3)因为溶液中含有Na2CO3,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但也有可能含有Na2SO4。
(4)加稀HNO3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3)中不但含有BaCO3,还含有BaSO4,所以原混合物中含有Na2SO4。
【学生练】2、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和硝酸钾中的某几种组成。
为了鉴定其成分,实验如下:(1)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试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小结:】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X围和实验现象,让我们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
推理判断题导学案课型:专题复习课主备人:王英芳杜丽娟课时目标:1.了解推理判断题型特征,总结解题思路。
2.掌握7个解题技巧。
课前案:自我检测(20分钟)完成下面三篇阅读2017课标卷1(B)AI work with V olunteers for Wildlife, a rescue and education organization at Bailey Arboretum in Locust Valley. Trying to help injured, displaced or sick creatures can be heartbreaking; survival is never certain. However, when it works, it is simply beautiful.I got a rescue call from a woman in Muttontown. She had found a young owl(猫头鹰) on the ground. When I arrived, I saw a 2-to 3-week-old owl. It had already been placed in a carrier for safety.I examined the chick(雏鸟) and it seemed fine. If I could locate the nest, I might have been able to put it back, but no luck. My next work was to construct a nest and anchor it in a tree.The homeowner was very helpful. A wire basket was found. I put some pine branches into the basket to make this nest safe and comfortable. I placed the chick in the nest, and it quickly calmed down.Now all that was needed were the parents, but they were absent. I gave the homeowner a recording of the hunger screams of owl chicks. These advertise the presence of chicks to adults; they might also encourage our chick to start calling as well. I gave the owner as much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and headed home to see what news the night might bring.A nervous night to be sure, but sometimes the spirits of nature smile on us all! The homeowner called to say that the parents had responded to the recordings. I drove over and saw the chick in the nest looking healthy and active. And it was accompanied in the nest by the greatest sight of all — LUNCH! The parents had done their duty and would probably continue to do so.1.What is unavoidable in the author’s rescue work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A. Efforts made in vain.B. Getting injured in his work.C. Feeling uncertain about his future.D. Creatures forced out of their homes.2.Why was the author called to Muttontown?A. To rescue a woman.B. To take care of a woman.C. To look at a baby owl.D. To cure a young owl.3.What made the chick calm down?A. A new nest.B. Some food.C. A recording.D. Its parents.4.How would the author feel about the outcome of the event?A. It‘s unexpected.B. It‘s beautiful.C. It‘s humorous.D. It‘s discouraging.2016课标卷1(A)BYou probably know who Marie Curie was, but you may not have heard of Rachel Carson. Of the outstanding ladies listed below, who do you think was the most important woman of the past 100 years?Jane Addams (1860-1935)Anyone who has ever been helped by a social worker has Jane Addams to thank. Addams helped the poor and worked for peace. She encouraged a sense of community (社区) by creating shelter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and services for people in need. In 1931, Addams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win the Nobel Peace Prize.Rachel Carson (1907-1964)If it weren't for Rachel Carson,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might not exist today. Her popular 1962 book Silent Spring raised awareness of the dangers of pollu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chemicals on humane and on the world's lakes and oceans.Sandra Day O'Connor (1930-present)When Sandra Day O'Connor finished third in her class at Stanford Law School, in 1952, she could not find work at a law firm because she was a woman. She became an Arizona state senator (参议员) and, in 1981, the first woman to join the U.S. Supreme Court. O'Connor gave the deciding vote in many important cases during her 24 years on the top court.Rosa Parks (1913-2005)On December 1, 1955, in Montgomery, Alabama, Rosa Parks would not give up her seat on a bus to a white passenger. Her simple act landed Parks in prison. But it also set off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 It lasted for more than a year, and kicked off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The only tired I was, was tired of giving in," said Parks.5. What is Jane Addams noted for in history?A. Her social work.B. Her teaching skills.C. Her efforts to win a prize.D. Her community background.6. What was the reason for O'Connor's being rejected by the law firm?A. Her lack of proper training in law.B. Her little work experience in court.C.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D. The poor financial conditions.7. Wh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ivil-rights movement in the U.S.?A. Jane Addams.B. Rachel Carson.C. Sandra Day O'Connor.D. Rosa Parks.8.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women mentioned in the text?A. They are highly educated.B. They are truly creative.C. They are pioneers.D. They are peace-lovers.2015课标卷1(B)CThe freezing Northeast hasn‘t been a terribly fun place to spend time this winter, so when the chance came for a weekend to Sarasota, Florida, my bags were packed before you could say ―sunshine‖. I left for the land of warmth and vitamin C(维生素C), thinking of beaches and orange trees. When we touched down to blue skies and warm air, I sent up a small prayer of gratefulness. Swimming pools, wine tasting, and pink sunsets(at normal evening hours, not 4 in the afternoon) filled the weekend, but the best part-particularly to my taste, dulled by months of cold-weather root vegetables-was a 7 a.m. adventure to the Sarasota farmers‘ market that proved to be more than worth t he early wake-up call.The market, which was founded in 1979, sets up its tents every Saturday from 7 am to 1 p.m, rain or shine, along North Lemon and State streets. Baskets of perfect red strawberries, the red-painted sides of the Java Dawg coffee truck; and most of all, the tomatoes: amazing, large, soft and round red tomatoes.Disappointed by many a broken, vine-ripened(蔓上成熟的) promise, I‘ve refused to buy winter tomatoes for years. No matter how attractive they look in the store, once I get them home th ey‘re unfailingly dry, hard, and tasteless. But I homed in, with uncertainty, on one particular table at the Brown‘s Grove Farm‘s stand, full of fresh and soft tomatoes the size of my fist. These were the real deal- and at that moment, I realized that the best part of Sarasota in winter was going to be eating things that back home in New York I wouldn‘t be experiencing again for months.Delighted as I was by the tomatoes in sight, my happiness deepened when I learned that Brown‘s Grove Farm is one of the su ppliers for Jack Dusty, a newly opened restaurant at the Sarasota Ritz Carlton, where-luckily for me--I was planning to have dinner that very night. Without even seeing the menu, I knew I‘d be ordering every tomato on it.9. What did the author think of her winter life in New York?A. Exciting.B. Boring.C. Relaxing.D. Annoying.10. What made the author‘s getting up early worthwhile?A. Having a swim.B. Breathing in fresh air.C. Walking in the morning sun.D. Visiting a local farmer‘s market.11.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omatoes sold in New York in winter?A. They are soft.B. They look nice.C. They taste great.D. They are juicy.12. What was the author going to do that evening?A. Eat in a restaurant.B. Check into a hotel.C. Go to a farm.D. Buy fresh vegetables课中案:题型突破(15分钟)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文章的字面意思,通过逻辑关系和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等。
“推断题”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提高推断题解题能力。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归纳能力,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1.归纳与推断题的解答相关的重要化学基础知识。
2.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几次考试、练习,我们推断题的得分率一直很低,什么原因?接下来我们用2节课的时间来共同来分析、归纳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物质推断题是指依据题中给定的条件,联系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现象以及化学计算等知识,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某种物质的名称或在给定的范围内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存在的一类试题。
这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即“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复习:一、有关的知识网络二.考点梳理初中化学推断题有多种题型,不管哪种类型,在解题过程中都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到“突破口”。
化学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1. 以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为突破口:(1)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HCl、。
(2)常见的有色固体:①黑色固体主要有C、Fe粉、、MnO2、。
②红色光亮固体一般是;红棕色固体一般是。
③有色沉淀:蓝色沉淀是;红褐色沉淀是。
(3)有色溶液:①蓝色溶液:溶液、CuCl2溶液。
②浅绿色溶液:溶液、FeSO4溶液。
③黄色溶液:FeCl3溶液、溶液。
(4)六种白色沉淀有CaCO3、、AgCl、BaSO4、Mg(OH)2、Al(OH)3。
①白色沉淀溶于酸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有CaCO3、。
②白色沉淀溶于酸但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有Mg(OH)2、。
③白色沉淀不溶于酸的物质有、。
2. 以一些物质的特殊反应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是。
(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使Fe2O3由红变黑)的气体有、,固体有。
(3)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或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4)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可能是或。
(5)能使白色无水CuSO4变蓝色的气体是水蒸气。
(6)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性溶液。
(7)块状固体遇水放出大量的热,变成白色粉末的是生石灰( )。
(8)无色液体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的是溶液。
(9)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发出耀眼的白光的物质是。
(10)火焰颜色:S 在O2中燃烧( 色);H2、S在空气中燃烧( 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11)溶于水呈碱性,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是。
3. 以常见物质的特殊用途为突破口:(1)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固态CO2)。
(2)常用于灭火的两种氧化物是CO2和。
(3)常用于清洗铁锈的两种酸是和H2SO4。
(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5)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
(6)常用于食品脱氧剂、干燥剂的物质是。
(7)常用作食品发酵剂的是。
(7)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的非金属氧化物是。
(8)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作建筑材料的是;(10)配制波尔多液的是:;4、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8)最简单的有机物、俗称“沼气”的是。
(9)最常用的溶剂是。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11)氧元素占50%的氧化物是、占30%的是。
(12)金属之最:熔点最高的金属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强的金属是;硬度最大的金属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密度最小的、最轻的金属是;全世界年产量最高、应用最广的金属是。
5、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1)点燃:物质的燃烧,多数有参加的反应。
(2)高温(4 个),写出化学方程式:①高温煅烧CaCO3分解:;②C 高温还原CuO:;③C和CO2反应:;④CO、Fe2O3高温炼铁:。
(3)加热(4 个),写出化学方程式:①KClO3分解:;②KMnO4分解:;③H2还原CuO:;④CO 还原CuO:。
(4)通电(1 个),写化学方程式:电解H2O:。
(5)催化剂(2 个),写化学方程式①KClO3分解制取氧气:;②H2O2分解制O2:。
6、熟记6种(7种)物质应重点记忆三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1)酸的代表物:、;(2)碱的代表物:、;(3)盐的代表物:、、硫酸铜。
7、组成元素相同的几组化合物(1)CO2和CO;(2)H2O和H2O2;(3)Fe2O3和Fe3O4;(4)FeCl2和FeCl3;(5)FeSO4和Fe2(SO4)38.酸、碱、盐、金属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会判断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什么):(1)酸有四点性质(4条连线)①酸+金属反应,如:H2SO4+Zn= 。
②酸+金属氧化物反应,如:6HCl+Fe2O3=。
③酸+碱反应,如:HCl+NaOH= 。
④酸+盐反应,如:2HCl+Na2CO3 = 。
(2碱有三点性质(3条连线):①碱+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NaOH+CO2 = 。
②碱+酸反应,如:2NaOH+H2SO4= 。
③碱+盐反应,如:Ca(OH)2+Na2CO3= 。
(3)盐有四点性质(4条连线):①盐+金属反应,如:CuSO4+Fe = 。
②盐+酸反应,如:CaCO3+2HCl= 。
③盐+碱反应,如:CuSO4+2NaOH= 。
④盐+盐反应,如:Na2CO3+CaCl2 = 。
(4)金属3点性质(3条连线)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如:。
②金属+酸→盐+H2,如:Mg + 2HCl = + H2↑;Fe + H2SO4= + H2↑③金属+盐→(新)盐+(新)金属,如:Fe + = + Cu(5)金属氧化物2点性质()①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如:Fe2O3 + HCl = + H2OCuO + H2SO4 = + H2O②跟还原剂(CO、H2、C)反应,如:Fe2O3 + CO = , CuO + CO = ;Fe2O3 + 3H22Fe + 3H2O, CuO + H2 Cu + H2O2Fe2O3 + 3C 4Fe + 3CO2↑, 2CuO + C 2Cu + CO2↑(6)非金属氧化物(H2O、H2O2、CO、CO2)①水能跟氧化物(氧化钙、二氧化碳等)反应H2O +CaO=Ca(OH)2 H2O+CO2=H2CO3②水通电分解:2H2O 2H2↑+O2↑③水使金属锈蚀(一般有氧气、水同时参加反应),如:4Fe +3O2 + 6H2O =4Fe(OH)3④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⑤一氧化碳燃烧:。
⑥一氧化碳分别还原氧化铜、氧化铁:、。
⑦二氧化碳 + 碱→ 盐 + 水,如:、。
⑧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
⑨二氧化碳跟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
三、中考题型1. 框图型推断题——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推断题型【例1】(2014广东)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E的化学式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类型是反应。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虚线相邻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的是→(填化学式)。
【练习1】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 为,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点拨】框图型推断题一般不限定物质的范围,只给出其中某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用途,要求考生根据转化关系推出各未知物。
所以做此类题时必须认真审题,找突破口,然后依据转化关系,△△高温高温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要求,是写物质的化学式还是名称或是俗称。
化学方程式书写要规范、完整;反应基本类型(不包括中和反应)名称要完整。
2. 反应方程式型推断题【例2】已知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1)A + B →C + H2O(2)C + KOH →D↓(蓝色) + E(3)B + D →C + H2O(4)E + BaCl2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 KCl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F 。
【练习2】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1)A + B → C + H2O(2)C + H2SO4→D↓+ A(3)E + AgNO3→AgCl↓ + C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
3.叙述型推断题解题指引:叙述型推断题,就是题中的实验内容和现象通过文字描述出来。
对于这类推断题常用“分层推断法”,先根据所给信息分层推理出每一层的分结论,再进行综合整理得出总结论。
【例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
【练习3】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铁、碳酸钠、盐酸中的一种。
在不加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若控制流量,将它们排入反应池中,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最后可形成不污染环境的废液排入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