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7-1轴类零件图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30
拓展练习7-1 读球阀装配图,回答问题。
(1)该球阀由12 种零件组成,其中,标准件有 2 种。
(2)装配图由 3 个基本视图组成,分别是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主视图采用了全剖视和断开画法,左视图采用了半剖视和拆卸画法,俯视图采用了假想画法。
(3)件11在剖视图中按不剖切处理,仅画出外形,原因是件11是杆状实心件。
(4)根据视图想象零件形状,分析零件类型。
属于轴套类的有阀芯、阀杆、手柄、填料压紧套,属于盘盖类的有阀盖,属于箱体类的有阀体。
(5)Φ14H11/c11是件11 与件10 的配合尺寸,是基孔制间隙配合。
(6)Φ18H11/c11是件11 与件 1 的配合尺寸,是基孔制间隙配合。
(7)件4由零件11 带动做旋转运动,图中所示该球阀为打开状态。
7-2 读微动机构装配图,画出导杆(件11)的零件图,尺寸从图中按比例量取。
任务要求:(1)合理的视图表达;(2)标注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3)注写技术要求;(4)填写标题栏。
已知条件:(1)Φ20圆柱面:Ra值为1.6;圆柱度为0.01;Φ20f7的上、下极限偏差是-0.020、-0.041。
(2)其余表面:Ra值为3.2或6.3。
(3)倒角为c1。
(4)调质处理:HRB220~250。
工作情况说明:该部件为氩弧焊机的微调装置,系螺纹传动机构。
导杆的右端有一个螺孔是固定焊枪用的。
当转动手轮时,螺杆7做旋转运动,导杆11在导套10内做轴向移动,进行微调。
拓展练习7-3 根据旋塞阀的装配示意图和零件图,用A3图纸按1:1拼画旋塞阀装配图。
拓展练习7-4 根据千斤顶的装配示意图和零件图,应用AutoCAD绘制千斤顶装配图。
第7章零件图一、表面粗糙度的标注7-1已知平面立体的两视图,完成三视图,并求出其表面上点的另二个投影。
班级:姓名:学号:1.分析表面粗糙度标注中的错误,在下面的图中按规定重新标注。
(2)2.将给出的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在图上。
(2)Φ15mm孔两端面Ra的上限值为12.5μm;Φ15mm孔内表面Ra的上限值为3.2μm;底面Ra的上限值为12.5μm;其余均为非加工表面。
(1)(1)孔Φ3H7内表面Ra的上限值为1.6μm;键槽两侧面Ra的上限值为3.2μm;键槽顶面Ra的上限值为6.3μm;其余表面Ra的上限值为12.5μm。
-99-Φ15H7/g6基准制:基孔制配合种类:间隙配合Φ25H7/p6基准制:基孔制配合种类:过盈配合Φ10G7/h6基准制:基轴制配合种类:间隙配合Φ10N7/h6基准制:基轴制配合种类:过渡配合-100--101-三、形位公差的标注7-3把用文字说明的形位公差,用代号标注在图上。
班级:姓名:学号:1.在图上用代号标出:槽20mm 对距离为40mm 的两平面的对称度公差为0.06mm2.在图上用代号标出::(1)轴肩A 对Φ15h6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3mm (2)Φ25r7圆柱对Φ15h6圆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3.在图上用代号标出:(1)Φ25h6圆柱的轴线对Φ18H7圆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2)右端面对孔Φ18H7圆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4mm4.在图上用代号标出:(1)孔Φ18mm 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Φ0.02mm;(2)孔Φ18mm 的圆度公差为0.01mm四、读零件图7-4读齿轮轴零件图,在指定位置补画断面图,并完成填空题。
填空题1.说明Φ20f7的含义:Φ20为基本尺寸,f7是基本偏差代号为f,精度等级为IT7级,如将Φ20f7写成有上下偏差的形式,注法是。
2.说明图中形位公差框格的含义:符号⊥表示垂直度,数字0.03是公差值,B是基准。
机械制图之零件图(四)编者:机械设计不只是使⽤3D软件画3D图,只有会了这些知识才叫设计刚刚⼊门。
“回归基本⾯”,⽆论你作了三年五年或⼗年,确信这些知识你已经掌握了,融会贯通了,学以致⽤了吗?零件图表达了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和技术要求。
零件图是⽤来指导制造、⽣产加⼯和零件检验的图样。
在⽣产过程中,要根据零件图注明的材料和数量进⾏备料;根据图⽰的形状、尺⼨和技术要求来加⼯制造;最后还要根据图纸进⾏检验。
6 零件结构的⼯艺性机器上绝⼤多数零件,都是通过铸造和机械加⼯来形成,因此,在画零件图时,应该使零件的结构既能满⾜使⽤上的要求,⼜要⽅便制造。
6.1 铸造零件的⼯艺结构⼀、拔模斜度⽤铸造的⽅法制造零件⽑坯时,为了便于在砂型中取出模样,⼀般沿模样拔模⽅向作成约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
因此在铸件上也有相应的拔模斜度,如下图a所⽰。
这种斜度在图上可以不予标注,也不⼀定画出,如下图b所⽰;必要时,可以在技术要求中⽤⽂字说明。
⼆、铸造圆⾓在铸件⽑坯各表⾯的相交处,都有铸造圆⾓(下图),这样既能⽅便起模,⼜能防⽌浇铸铁⽔时将砂型转⾓处冲坏,还可以避免铸件在冷却时产⽣裂缝或缩孔。
铸造圆⾓在图上⼀般不予标注,常常集中注写在技术要求中。
下图所⽰的铸件⽑坯的底⾯(作为安装底⾯),需要经过切削加⼯。
这时,铸造圆⾓被削平。
三、铸件壁厚在浇铸零件时,为了避免各部分冷却速度的不同⽽产⽣缩孔或裂缝,铸件壁厚应保持⼤致⽤等或逐渐变化,如下图所⽰。
6.2 零件加⼯⾯的⼯艺结构6.2.1 倒⾓和倒圆如下图所⽰,为了去除零件的⽑刺、锐边和便于装配,在轴或孔的端部,⼀般都加⼯成倒⾓;为了避免因应⼒集中⽽产⽣裂纹,在轴肩处往往加⼯成圆⾓的过渡形式,称为倒圆。
6.2.2 螺纹退⼑槽和砂轮越程槽在切削加⼯中,特别是在车螺纹和磨削时,为了便于退出⼑具或使砂轮可以稍稍越过加⼯⾯,常常在零件的待加⼯⾯的未端,先车出螺纹退⼑槽或砂轮越程槽,如下图所⽰。
机械制图教材7第七章零件图⽬的要求:1)了解零件图的作⽤与内容,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的零件图2)掌握零件测绘的基本⽅法,进⼀步培养徒⼿画图的能⼒3)零件图的尺⼨标注要完整、清晰、正确、合理,符合国标4)了解常见⼯艺结构的作⽤和尺⼨注法5) 了解常⽤的零件(齿轮、弹簧)的结构和画法6) 了解表⾯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它们的标注代号及其含义重点难点:1)培养⼯程意识,达到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2)培养具有⼀定的⼯艺意识,深刻领会零件图的尺⼨标注合理性3) 掌握零件测绘的技巧以及零件相关技术要求的确定4) 理解配合的含义和尺⼨公差及表⾯粗糙度的标注5) 掌握螺纹的结构要素及其规定画法和标记6) 掌握齿轮、弹簧的结构及其规定画法和标记授课学时:8学时本章主要作图练习:1)标记各种螺纹,并能查阅相应的国家标准。
2)已知螺纹标记,按规定画法绘制螺纹及螺纹连接图。
3)绘制单个直齿圆柱齿轮以及两圆柱齿轮的啮合连接图。
4)标注零件图的尺⼨。
5)表⾯粗糙度注写练习。
6)配合尺⼨各符号的意义以及配合尺⼨、零件图基本尺⼨和公差尺⼨查阅和注写。
7)看典型零件图。
8)抄绘零件图。
授课内容:任何机器(或部件)都是由若⼲零件所构成。
表达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本章主要讨论零件图的作⽤和内容、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及常⽤零件的画法、零件的视图选择、零件图中尺⼨的合理标注、零件的技术要求、读零件图的⽅法及步骤、零件测绘及零件草图、计算机绘制零件图等。
要学好本章的内容,应具备⼀定的设计和制造⼯艺知识,并具有⼀定的计算机绘图能⼒。
§7-1 零件图的作⽤和内容⼀台机器是由若⼲个零件按⼀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成,我们把构成机器的最⼩单元称为零件。
在⽣产中,零件图是指导零件的加⼯制造、检验的技术⽂件。
⼀张零件图包括下列内容:(1)⼀组图形:合理运⽤各种机件表达⽅法(视图、剖视图、断⾯图)等,正确、完整、清晰、简洁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
模块八零件图本模块导读:学习目标:①掌握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方法、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理解技术要求的基本概念;②掌握在零件图上标注技术要求的方法;③掌握零件上功能结构、工艺结构的画法;④掌握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学习内容:①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②零件视图的选择;③零件图中的尺标注;④零件图的工艺结构;⑤典型零件的图例分析。
表达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每一台机械或部件,都是由许多零件按一定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
如图7-1a所示是滑动轴承分解的轴测图,滑动轴承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一个部件,由一些标准件(螺栓、螺母等)、专用件(轴承盖、轴承座等)装配而成的,如图7-1b。
制造机械或部件必须依照零件图制造零件,所以零件图是指导制造零件的图样,如图7-1c。
图8—1 滑动轴承a)滑动轴承分解的轴测图156157任务一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一、零件图的作用零件图是设计部门提交给生产部门的重要的技术文件,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意图,表达了机器或部件对零件的要求,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
二、零件图的内容图8-1c )是滑动轴承座的零件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图8—1滑动轴承b )滑动轴承装配图1581、一组图形用一定数量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正确、清晰、完整和简便地表达出零件的内外部结构和形状。
2、全部尺寸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注出零件各形体的大小和相对位置尺寸。
3、技术要求标注或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装配、调试过程中所需的质量要求。
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及表面处理要求等。
4、标题栏标题栏在图样的右下角,用以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图号、比例及制图、审核、批准人员签名、日期等。
任务二 零件视图的选择与尺寸标注为了把零件内外部的结构形状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又能使读图方便,绘图简便,关键是合理地选择表达方案,即应认真考虑、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主视图的选择及其他视图的数量、画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