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紊流沿程损失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层流沿程水头损失公式其中:- h_f为沿程水头损失。
- λ为沿程阻力系数,对于层流,λ = (64)/(Re),这里Re为雷诺数,Re=(vd)/(ν)(v为断面平均流速,d为管径,ν为运动黏滞系数)。
- l为管长。
- d为管道直径。
- v为管内平均流速。
- g为重力加速度。
在学习这个公式时,以下几点很关键:一、公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1. 沿程阻力系数λ- 在层流状态下,λ与雷诺数Re成反比。
雷诺数是一个无量纲数,它反映了水流的流态是层流还是紊流。
当水流为层流时,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出λ=(64)/(Re)。
这表明层流的沿程阻力系数只与雷诺数有关,而雷诺数又取决于流速、管径和流体的运动黏滞系数。
2. 管长l和管径d- 管长l表示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距离。
沿程水头损失与管长成正比,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道越长,沿程水头损失越大。
- 管径d对沿程水头损失有着重要影响。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沿程水头损失与管径成反比。
管径越小,水流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对越大,沿程水头损失也就越大。
3. 流速v和重力加速度g- 流速v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沿程水头损失。
流速越大,水流的动能越大,与管壁以及流层之间的摩擦作用也越强,从而导致沿程水头损失增大。
- 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常量,在地球上不同地点略有差异,但在一般工程计算中取9.8m/s^2或近似值10m/s^2。
它在公式中的存在是由于水头损失概念与能量概念相关,在能量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涉及到重力势能的转化等因素。
二、公式的应用示例。
1. 已知条件求解沿程水头损失。
- 例如,已知某圆管中水流为层流,管长l = 10m,管径d=0.1m,流速v = 0.1m/s,水的运动黏滞系数ν = 1×10^-6m^2/s。
- 首先计算雷诺数Re=(vd)/(ν)=(0.1×0.1)/(1×10^-6) = 10000。
- 然后计算沿程阻力系数λ=(64)/(Re)=(64)/(10000)=0.0064。
第四章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由于实际流体有粘性,在流动时呈现两种不同的流动形态:层流流动及湍流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阻力。
对可压缩流体,阻力使流体受压缩。
对不可压缩流体,阻力使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这个转变过程不可逆。
散失的热量称为能量损失。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流体的能量损失,称为水头损失(或压力损失),并以h w(或Δp)表示。
本章首先讨论流体的流动状态,再对粘性流体在两种流动状态下的能量损失进行分析。
第一节流动状态及阻力分类一、流体的流动状态1.雷诺试验:1882年雷诺作了如教材45页图4-1所示的流体流动形态试验。
试验装置:在圆管的中心用细玻璃管向圆管的水流中引入红色液体的细流。
试验情况:(1)当水的流速较小时(图4-1a),红色液体细流不与周围水混和,自己保持直线形状与水一起向前流动。
(2)如把水的流速逐渐增大,至一定程度时,红色细流便开始上下振荡,呈波浪形弯曲(如图4-1b)。
(3)当再把水流速度增大,红色细流的振荡加剧,至水的流速增大至某一速度后,圆管中红色细流消失,红色液体混入整个圆管的水中(如图4-1c)。
试验的三种不同状况说明:(1)对(图4-1a)所示,表明水的质点只有向前流动的位移,没有垂直水流方向的移动,即各层水的质点不相互混和,都是平行地移动的,这种流动称为层流;(2)对(图4-1b)所示,说明流动的水质点已开始有垂直水流方向的位移,离开圆管轴线较远的部位水的质点仍保持平行流动的状态;(3)对(图4-1c)所示,说明流动中水的质点运动已变得杂乱无章,各层水相互干扰,这种流动形态称为紊流或湍流。
2.雷诺数:流体之所以出现不同的流动形态,主要由流体质点流动时其本身所具有的惯性力和所受的粘性力的数值比例决定。
惯性力相对较大时,流体趋向于作紊流式的流动;粘性力则起限制流体质点作纵向脉动的作用,遏止紊流的出现。
雷诺根据此原理提出了一个判定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参数——雷诺数(Re):对在圆管中流动的流体而言,雷诺数的表现形式为v:圆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m/s);ε:动力粘度(Pa·s)。
第四章习题简答4-2 管径cm d 5=,管长m L 6=的水平管中有比重为0.9油液流动,水银差压计读数为cm h 2.14=,三分钟内流出的油液重量为N 5000。
管中作层流流动,求油液的运动粘度ν。
解: 管内平均流速为s m d Q v /604.1)4/05.0/(180/)9.09800/(5000)4//(22=⨯⨯==ππ 园管沿程损失h f 为γ(h 水银γ/油)1-=0.142(13.6/0.9-1)=2.004m园管沿程损失h f 可以用达西公式表示: gvd l h f 22λ=,对层流, Re /64=λ, 有fgdhlv 264Re 2=, 但νvd=Re , 从而lvh gd f 6422=ν, 代入已知量, 可得到s m /10597.124-⨯=ν题 4-2 图4-4 为了确定圆管内径,在管内通过s cm /013.02=ν的水,实测流量为s cm /353,长m 15管段上的水头损失为cm 2水柱。
试求此圆管的内径。
解:422222212842642642642Re 64gdlQ d d g lQ gdlv gvd l vdgvd l h f πνπννν=⎪⎭⎫ ⎝⎛====m gdlQ d 0194.002.08.9210013.0351********4=⨯⨯⨯⨯⨯⨯==∴-ππν4-6 比重85.0, s m /10125.024-⨯=ν的油在粗糙度mm 04.0=∆的无缝钢管中流动,管径cm d 30=,流量s m Q /1.03=, 求沿程阻力系数λ。
解: 当78)(98.26∆d >Re>4000时,使用光滑管紊流区公式:237.0Re221.00032.0+=λ。
园管平均速度s m d q v /4147.1)4//(2==π, 流动的33953Re ==νvd, :723908)(98.2678=∆d , 从而02185.0Re/221.00032.0237.=+=o λ4-8 输油管的直径mm d 150=,流量h m Q /3.163=,油的运动黏度s cm /2.02=ν,试求每公里长的沿程水头损失。
第四章 层流和紊流及水流阻力和水头损失1、紊流光滑区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 λ 仅与雷诺数有关,而与相对粗糙度无关。
( )2、圆管紊流的动能校正系数大于层流的动能校正系数。
( )3、紊流中存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涡体。
( )4、紊流运动要素随时间不断地变化,所以紊流不能按恒定流来处理。
( )5、谢才公式既适用于有压流,也适用于无压流。
( )6、''yu x u ρτ-=只能代表 X 方向的紊流时均附加切应力。
( )7、临界雷诺数随管径增大而增大。
( ) 8、在紊流粗糙区中,对同一材料的管道,管径越小,则沿程水头损失系数越大。
( ) 9、圆管中运动液流的下临界雷诺数与液体的种类及管径有关。
( ) 10、管道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ζ 的公式是在没有任何假设的情况下导出的。
( ) 11、液体的粘性是引起液流水头损失的根源。
( ) 11、不论是均匀层流或均匀紊流,其过水断面上的切应力都是按线性规律分布的。
( ) 12、公式gRJ ρτ= 即适用于管流,也适用于明渠水流。
( ) 13、在逐渐收缩的管道中,雷诺数沿程减小。
( ) 14、管壁光滑的管子一定是水力光滑管。
( ) 15、在恒定紊流中时均流速不随时间变化。
( ) 16、恒定均匀流中,沿程水头损失 hf 总是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 ) 17、粘性底层的厚度沿流程增大。
( ) 18、阻力平方区的沿程水头损失系数λ 与断面平均流速 v 的平方成正比。
( ) 19、当管径和流量一定时,粘度越小,越容易从层流转变为紊流。
( ) 20、紊流的脉动流速必为正值。
( ) 21、绕流阻力可分为摩擦阻力和压强阻力。
( ) 22、有一管流,属于紊流粗糙区,其粘滞底层厚度随液体温度升高而减小。
( ) 23、当管流过水断面流速符合对数规律分布时,管中水流为层流。
( ) 24、沿程水头损失系数总是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6.2 圆管紊流的沿程损失1. 圆管层流的沿程损失内径为d ,长度为L 的圆管,在层流状态下的压力损失为4128dQLp πμ=∆ 如果换算成水头高度损失则有g u d l gu d l g u ud l g d Ql ph l 22Re 6426412822224λρμρπμγ==⋅==∆= (6.2.1) 式中Re64=λ,称圆管层流沿程阻力或摩擦阻力系数,它仅由Re 决定即(Re)f =λ。
对于圆管紊流而言,一般认为l h 的表达式形式与式(6.2-1)是相同的。
不同在于沿程阻力系数λ要复杂的多。
通常认为)(Re,R∆=λλ(∆为管壁绝对粗糙度,2/d R =为圆管半径)。
这样对于圆管紊流,沿程式l h 可表示为gu d l R h l 2)(Re,2∆=λ(6.2-2)式中 u —圆管中平均流速。
l —圆管长度。
d —直径,r d 2=。
Re —雷诺数。
∆—管壁绝对粗糙度。
)(Re,r∆λ通常由实验确定。
前人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2. 卡门-普朗特(Karman-Prandtl)公式光滑管8.0)lg(Re 21-=λλ(6.2-3)粗糙管2)14.1lg 2(1+∆=dλ(6.2-4)上两式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验资料确定系数,比较精确,缺点是计算不方便。
3. 布拉休斯(Blasins)公式41Re3164.0=λ 5310Re 104(<<⨯)(6.2-5)237.0Re 221.00032.0-+=λ )10Re 10(65<<(6.2-6)4. 莫迪(Moody)图上述公式计算的数繁琐,1940年美国普林斯登的莫迪(L.F.Moody )对工业用管作了大量实验,绘制出了λ与Re 及d∆的关系图(图6-2)供实际计算使用,简便而准确,并经过许多实际验算,符合实际情况。
因而莫迪图应用广泛。
图 6-2 莫迪图5. 非圆管的紊流阻力对于非圆管中的紊流时的阻力,其计算方法是将非圆管折算成圆管计算。
理论课教案教案编号
编写教师编写日期
审核教师审核日期年月日教学班级
教学日期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课题:第四章流动形态与能量损失
4-5紊流沿程损失的计算4-6非圆管内沿程损失4-7局部水头损失
教学目标:1.能进行紊流沿程损失的计算。
2.掌握水力半径、当量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伯努利方程对实际管道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阻力系数的确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其它说明:
时间分配教学组织1分钟小结与作业5分钟引入新课4分钟分钟讲解新课80分钟分钟
课后记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引入]
略。
[讲解新课]
第四章 流动形态与能量损失 §4-5紊流的沿程损失计算
一、紊流形成的过程分析 二、紊流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 1.尼古拉斯实验
2.实际管道试验曲线-莫迪图
3.各种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
§4-6非缘管内的沿程阻力损失
一、当量直径de
1、湿周χ: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固体壁面接触的周界(长度)
2、水力半径R :过流断面面积与湿周之比
圆管的水力半径 3. 当量直径
de : 把水力半径相等的圆管直
径定义为非圆管 的当量直径,即4倍水力半径
二、几种非圆管水力半径计算
§4-7局部水头损失
一、产生原因
主流脱离边壁,漩涡区的形成是造成局部水头损失的主要原因。
旋涡
区越大,旋涡强度越大,局部水头损失越大。
二、变管径的局部损失 三、弯管的局部损失 四、减小局部阻力损失的措施 [小结与作业]
1.紊流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及阻力系数的确定;
2.非圆管当量直径的计算方法及减小局部阻力损失的方法。
讲授 讲授 举例
χ
A
R =
4
412d d d A R =
==ππχχ
A
R d e 44=
=
3.作业:4-10、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