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多方法测电阻(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89.29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量电阻测量电阻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1.电流-电压法(欧姆定律法):这是最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可以通过测量电流I和电压V来计算得出。
首先将待测电阻连接到电路中,然后通过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再通过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
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R=V/I计算得出电阻值。
2.桥式测量法(维尔斯通桥法):维尔斯通桥法利用了电压跨越平衡法来测量电阻。
这个方法需要使用一个维尔斯通桥电路,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已知电阻和测量电阻之间的比例,使得维尔斯通桥电路平衡。
当桥平衡时,可以通过测量平衡的条件得到待测电阻的值。
3.电流比较法(毫伏法):这个方法适用于测量较小电阻的情况。
通过将待测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串联,接通电流源,测量两个电阻之间的电压。
然后通过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待测电阻的电流。
接着能够根据已知电阻和待测电阻之间的电压比例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4.阻值表法(利用标准电阻):这是一种更为精确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利用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通过连接到待测电阻,并通过电流源提供电流或者电压,然后通过测量电压差或者电流的大小推导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5.万用表测量法:使用万用表也可以测量电阻。
将待测电阻与万用表的测量端口相连,选择电阻档位,然后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得到电阻的阻值。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在实际进行测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所拥有的实验仪器,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电阻的测量。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量电阻电阻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用于描述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程度。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量电阻。
一、串联法串联法是最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之一、步骤如下:1.将电阻器连接在电路中,使其成为电流通过的一部分;2.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可以使用万用表来测量电压,而电流可以通过安培计来测量;3.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值。
二、并联法并联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步骤如下:1.将电阻器连接在电路中,使其与一个已知电阻并联;2.测量整个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3.使用欧姆定律,计算未知电阻的值。
三、石英红外测温法石英红外测温法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步骤如下:1.将电阻加热至较高温度,使其发出红外线;2.使用石英红外测温仪测量红外线的强度,可以得到电阻的温度;3.将电阻冷却至室温,再次测量红外线的强度,可以得到电阻的零阻温度;4.使用电阻温度系数的公式,计算电阻的值。
四、绝缘电阻测量法绝缘电阻测量法是用来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
步骤如下:1.将绝缘材料放置在测试设备中,使其与两个电极相接;2.施加一个足够大的直流电压,测量通过绝缘材料的电流;3.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绝缘材料的电阻。
五、电压-电流法电压-电流法是一种测量非线性电阻的方法。
步骤如下:1.将非线性电阻连接在电路中;2.通过改变电压,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值;3.绘制电流-电压曲线;4.通过分析曲线,确定电阻的值。
六、热响应法热响应法是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基于电阻会与电流产生的加热相关。
步骤如下:1.施加一个恒定电流通过电阻,使其发热;2.使用温度计测量电阻的温度;3.使用电阻的热阻公式,计算电阻的值。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初中物理电阻测量九法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重要实验,但测量电阻的方法并非仅此一种,根据欧姆定律,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种方法,现整理、汇集如下:一、伏安法1、原理:R=U/I2、电路图:见右图。
3、步骤:①用电压表测出Rx两端电压记为Ux。
②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x的电流记为Ix。
③被测电阻:Rx=Ux/Ix二、单安单关法1、原理: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及欧姆定律2、电路图:见右图。
3、步骤:①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x的电流记为Ix。
②再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0的电流I0,则R0两端电压U0= I0R0。
③因为Rx与R0并联,所以Ux= U0= I0R0。
④根据欧姆定律得:Rx=Ux/Ix=I0R0/I0三、单安双关法1、原理: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及欧姆定律2、电路图:见右图。
3、步骤:①闭合S1,断开S2,电流表测出R0中的电流记为I0。
R0两端电压U0=I0R0。
②再闭合S2,R x与R0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I。
则:R x中电流I x=I-I0;R x两端电压 U x= U0=I0R0。
③被测电阻:R x=U x/I x= I0R0 /(I—I0)。
四、单安变阻器法1、原理: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的关系及欧姆定律2、电路图:见右图。
3、步骤:①闭合开关,滑片移至A端(R0未接入电路),电流表测出电流I A。
则电源电压U=I A R X②滑片移至B端, R X与R0串联,电流表测出电流I B,则电源电压U=I B(R X+R0)③电源电压不变时, I A R X = I B(R X+R0)④被测电阻:R X=I B R0/(I A-I B)。
五、单安等效替代法1、原理: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及欧姆定律2、电路图:见右图。
3、步骤:①闭合S1、S2,调节滑片至适当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示数I。
②断开S2、闭合S3,调节R0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直到电流示数再次为I。
③此时R0值等于被测电阻R X的值。
六、单伏单关法1、原理: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及欧姆定律2、电路图:见右图。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一)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
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由欧姆定律推出2.电路图:(见图1)3.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值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
4.注意点:ⅰ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ⅲ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小灯泡在不同情况(亮度)下的电阻。
5.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项: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暗红(灯泡两端电压1V)、微弱发光(灯泡两端电压1.5V)、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2.5V),测出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灯泡亮度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灯丝暗红 12 微弱发光 1.53 正常发光 2.5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感受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温度。
随着灯泡亮度的增加,灯泡的温度升高。
(4)算出灯丝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
6.分析与论证:展示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难点突破:(我们对比一个实验如图2: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发现: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初中测电阻的六种方法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但除此方法外,还有几种测量电阻阻值的特殊方法。
测电阻的六种方法如下:
一、伏安法测电阻,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通过选择内接法和外接法,就可以测一个未知电阻,常用的口诀是: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其意就是大电阻用内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小电阻用外接法,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二、安安法测电阻,两个电流表可以测电阻,但是前提条件是一个电流表内阻已知,是一个等效的电压表,这个电流表是并在待测电阻两边。
三、伏伏法测电阻,两个电压表也可以测待测电阻,但是前提是一个电压表内阻是已知量,这个电压表是一个等效的电流表,和待测电阻是串联关系。
四、等效法测电阻,用一个电阻箱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利用流过电阻箱电流和流过待测电阻电流相等,可以用电阻箱读数等效为待测电阻阻值。
五、半偏法测电阻,通常有电流半偏和电压半偏,利用滑动电阻器第一次调节,让表满偏,第二次保持滑动电阻器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让表半偏。
六、电桥法测电阻,三个已知电阻和一个未知电阻构成先串再并的电路,调节阻值,让电流计示数为零,利用电势判断,分压关系求解待测电阻。
初中物理多种测电阻方法(一)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未知电阻Rx 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
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由欧姆定律推出2.电路图:(见图1)3.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值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
4.注意点:ⅰ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ⅲ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小灯泡在不同情况(亮度)下的电阻。
5.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项: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暗红(灯泡两端电压1V)、微弱发光(灯泡两端电压1.5V)、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2.5V),测出对应的电压实验次数灯泡亮度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灯丝暗红 12 微弱发光 1.53 正常发光 2.5灯泡的温度升高。
(4)算出灯丝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
6.分析与论证:展示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难点突破:(我们对比一个实验如图2: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发现: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电阻的方法。
1.欧姆定律法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电流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计算得出电阻的值。
具体的步骤如下:(1)连接电阻、电流表、电压表为电路;(2)调节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3)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电阻值。
2.桥式测量法桥式测量法主要用于测量较小的电阻值,常用的有魏斯顿电桥和韦恩电桥。
其中,魏斯顿电桥是通过调节电桥上的电阻,使得电流表示的电压最小,从而测得待测电阻的阻值。
而韦恩电桥则是通过调节电桥上的电阻,使得电桥两个节点电势相等,从而测量电阻。
3.使用时间常数法测量电阻时间常数法是根据电容充放电的原理来测量电阻。
具体的步骤如下:(1)将电阻和电容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2)用一个直流电压源给电路充电;(3)开关瞬间断开电路,记录电容放电的时间;(4)根据电容充放电的公式,计算得到电阻的值。
4.万用电表测量法万用电表是一种测量电阻的常用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测量各种电阻。
使用万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如下:(1)将万用电表拨到电阻测量档位;(2)连接待测电阻,记录电阻表的读数;(3)根据电阻表的刻度,若存在量程调节,选择合适的量程读出电阻值。
5.差动法测量电阻差动法是通过两个已知电阻与待测电阻构成的两个电桥进行测量。
具体的步骤如下:(1)搭建两个电桥,一个用于比较待测电阻的阻值,另一个用来校准已知电阻;(2)通过调节电桥上的电阻,使两个电桥平衡,记录电桥上的电压;(3)根据电桥的平衡条件,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总结起来,测量电阻的方法有欧姆定律法、桥式测量法、时间常数法、万用电表测量法和差动法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分析初中测量电阻的几种常用方法电阻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元件。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电阻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本文将分析初中测量电阻的几种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测量。
一、电桥法电桥法是测量电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了“桥平衡原理”,即在一定条件下,桥路电路中两边电势相等,电桥中不存在电流。
在测量电阻时,通过调节电桥上某一个电阻的大小,使得电桥的两端电势相等,从而确定待测电阻的大小。
电桥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但需要注意调节电桥的平衡条件。
二、伏安法伏安法是利用电阻中的欧姆定律,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串联或并联,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串联的电阻测量比并联更为准确。
伏安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电路接线的正确性和电源电压的稳定性。
三、绝缘电阻法绝缘电阻法是利用电阻的绝缘性能,测量电阻两端之间的绝缘电阻。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适用范围广,但需要注意待测电阻的绝缘条件。
四、四线法四线法是利用欧姆定律,同时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从而提高电阻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四线法的优点是精度高,适用于低电阻和超低电阻的测量,但需要注意仪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五、比较法比较法是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进行比较,通过调节已知电阻的大小,使得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在电路中起到相同的作用,从而确定待测电阻的大小。
比较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已知电阻的准确性和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初中测量电阻的几种常用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电路接线的正确性、电源电压的稳定性和仪器的选用和使用方法,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电路分析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测量电阻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测量电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测量电阻方法:
1.电流-电压法
该方法是最常见的测量电阻方法之一、原理是通过测量物体两端的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值。
首先,将待测电阻与电源和电表连接成电路,调节电压和电流大小。
然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使用欧姆定律
V=IR来计算电阻值。
2.桥式测量法
桥式测量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常见的桥式测量电阻的电路有魏斯顿电桥和麦克斯韦电桥。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量电阻。
电桥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桥平衡条件,在测量物体两端加入可调的电阻使电桥平衡,从而得到电阻值。
3.四点测量法
四点测量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电阻小的物体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待测电阻两端加入两个电流探头和两个电压探头,并分别测量加在电阻上的电流和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计算这两个值来得到电阻值。
4.温升法
温升法是一种测量电阻的间接方法,通过测量电阻产生的热量来计算电阻值。
方法是先用一个恒定的电流通过待测电阻,然后测量电阻上的温升,根据物体的材料和尺寸来计算电阻值。
5.多用电表法
多用电表法是一种利用多个电表来测量电阻的方法。
原理是根据欧姆
定律,通过连接多个电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然后使用电阻公式计算电阻值。
总结起来,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电流-电压法、桥式
测量法、四点测量法、温升法和多用电表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
合和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初中物理测电阻的特殊方法
测电阻的特殊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电桥法:电桥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它通过在一个平衡状态下比较两个电阻的大小来确定未知电阻的值。
电桥由四个电阻和一个动态未知电阻组成,当电桥平衡时,两个电桥支路的平衡条件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R1/R2=R3/R4,通过调整已知电阻的比例使电桥平衡,可以确定未知电阻的值。
2.伏安法:伏安法是一种使用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测量电阻时,通过将一个已知电压施加到电阻上,然后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的值。
该方法需要使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
3.恒流法:恒流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恒流法使用一个恒定的电流源来驱动电路,并且测量在电阻上的电压来计算电阻的值。
该方法需要使用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压表。
4.瞬态法:瞬态法是一种利用电路中的瞬态响应特征来测量电阻的方法。
在测量电阻时,通过在电路中施加一个短暂的电压或电流脉冲,然后测量电路中的响应,可以计算电阻的值。
该方法通常需要使用示波器来测量电路的瞬态响应。
5.电压比较法:电压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将未知电阻与一个已知电阻连接在一起,并测量两个电阻上的电压来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测量两个电阻上的电压,使用电压分压规律可以计算未知电阻的值。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特殊测量电阻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量电阻。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方法
物理中的电阻是指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测量电阻有多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恒流法测量电阻
恒流法测量电阻是通过将恒定电流通过待测电阻,然后测量电压差来
计算电阻大小。
它的原理是根据欧姆定律: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通过保持电流恒定,测量电压差可以得到电阻大小。
2.恒压法测量电阻
恒压法测量电阻是通过将恒定电压施加在待测电阻上,然后测量通过
电阻的电流来计算电阻大小。
同样地,它也是基于欧姆定律的原理,只是
测量的量是电流而不是电压。
3.电桥法测量电阻
电桥法是一种常见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它利用电桥的平衡原理来测量
电阻。
当电桥平衡时,表示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相等。
常见的电桥有魏斯
顿电桥和惠斯通电桥。
4.电阻箱法测量电阻
电阻箱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之接近待测电阻,然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计算出电阻大小。
5.示波器法测量电阻
示波器法是一种利用示波器测量电阻的方法。
将待测电阻与已知电阻串联,然后将电源并联在二者两端,通过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和测量电流、电压来计算电阻大小。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测量电阻的方法,例如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测量电阻大小,或者利用电子器件的特性来测量电阻。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精确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很重要。
总之,测量电阻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测量。
欧姆定律专题:多种方法测电阻(一)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
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由欧姆定律推出2.电路图:(见图1)3.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值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
4.注意点:ⅰ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ⅲ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小灯泡在不同情况(亮度)下的电阻。
5.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项: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暗红(灯泡两端电压1V)、微弱发光(灯泡两端电压1.5V)、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2.5V),测出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感受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温度。
随着灯泡亮度的增加,灯泡的温度升高。
(4)算出灯丝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
6.分析与论证:展示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难点突破:(我们对比一个实验如图2: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发现: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电阻在初中物理中,测量电阻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它的大小与材料的导电性有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一、电流计法:1.原理:根据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流大小和电压大小,可以得到电阻的数值。
2.实验装置:电源、电流计、待测电阻、电压计。
3.实验操作:a.电路接法:将电源的正负极与电流计的两个输入端相连,电流计的两个输出端与待测电阻的两个端点相连,电源的另一端与电压计相连。
b.调节电流和测量电压:调节电源的电压,使电流计的示数在合适的范围内。
使用电压计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值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之比计算得出。
二、伏安定律法:1.原理:根据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可以得到电阻的数值。
2.实验装置:电源、伏特计、安培计、待测电阻。
3.实验操作:a.电路接法:将电源的正负极与待测电阻的两个端点相连,待测电阻的另一端与伏特计相连,电源的另一端与安培计相连。
b.调节电流和测量电压:调节电源的电压,使安培计的示数在合适的范围内。
使用伏特计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计算电阻:根据伏安定律,电阻的值可以通过电压和电流之比计算得出。
三、桥法:1.原理: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测量电阻值。
2.实验装置:电源、电桥、待测电阻。
3.实验操作:a.电路接法:将待测电阻与电桥的两个支路相连,电源的正负极与电桥的两个支路相连。
b.调节电桥平衡:调节电桥的滑动变阻器,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即电流为零。
c.测量电阻:根据电桥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的数值。
四、欧姆万用表法:1.原理:利用欧姆万用表来直接测量电阻。
2.实验装置:欧姆万用表、待测电阻。
3.实验操作:a.将待测电阻的两个端点与欧姆万用表的两个插头相连。
b.在欧姆万用表上选择恰当的量程,并读取示数。
c.根据示数,得到电阻的数值。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
精品文档* 欧姆定律专题:多种方法测电阻(整理)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由欧姆定律推出
2.电路图:(见图1)
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
流表量程的选择,“+”、
(二)测电阻的几种特殊方法
1
.只用电压表,不用电流表
方法一(“伏伏法”):如果只用一只电压表,用图3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未知Rx的
阻值。
具体的作法是先用电压表测出Rx电压为Ux;再用这只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R0的电压
为U0。
根据测得的电压值Ux、U0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可计算出Rx的值为:用这种方法测电阻时一只电压表要连接两次。
方法二(“伏阻法”):如果只用一个电压表,并且要求只能连接一次电路,用图4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具体的作法是先闭合S1,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1,再同时闭合S1和S2,读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
根据测得的电压值U1、U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
根据分压公式可计算出Rx的值:
方法三(“伏滑法”):如果只用一个电压表,并且要求只能连接一次电路,用图5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具体作法是先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至B端,闭合开关,记下电压表示数U1;把滑片P调至A端,记下电压表示数U2。
根据测得的电压值U1、U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可
计算出Rx的值:
以上方法,需要测量两次电压,所以也叫“伏伏法”;有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所以又叫“伏阻法”;有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0,所以又叫“伏滑法”。
2.只用电流表,不用电压表
方法一(“安安法”):如果只用一只电流表,用图6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先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R0和Rx的电流分别为I0、Ix,根据测得的电流值I0、Ix
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根据分流公式可计算出Rx的值为
方法二(“安安法”):用图7所示的实验电路也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先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再断开S1闭合S2,读出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
根据测得的电流值I1、I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
根据分流公式可计算出Rx的值:
方法三(“安阻法”):如果只用一个电流表,并且要求只能连接一次电路,用图8所示的电路也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具体的作法:是先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再同时闭合S1、S2,读出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
根据测得的电流值I1、I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
计算过程如下:设电源电压为U,当只闭合S1时,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x+R),可得U=I1(Rx+R0)①;当再同时闭合S1、S2,R0被短路,这时有:U=I2Rx ②。
联立①②解方程组得
方法四(“安滑法”):如果只用一个电流表,并且要求只能连接一次电路,用图9所示的电路也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具体的作法: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调至A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A,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调至B端,读出这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 B。
根据测得的电流值I A、I B
和定值
精品文档
电阻的阻值RAB。
同样可计算出Rx的值:
以上方法,需要测量两次电流,所以叫“安安法”;根据所给器材有电流表和一个已知
阻值的电阻R0,所以又叫“安阻法”。
有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0,所以又叫“伏滑法”。
总之,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测定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
在缺少
器材(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我们可用间接的方法得到电压值或电流值,仍然可以测
量电阻的阻值。
因此,在进行实验复习时要特别重视原理的理解,这是实验设计的基础。
3.等效替代法
方法一:用图10所示的电路也可以测出未知Rx的阻值。
当S扳到A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I,再将 S 扳到B时,调节R0(电阻箱)的电阻,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即R X=R0。
方法二:若只有一只电压表和电阻箱,则可用替代法测电阻的阻值,如图11所示。
先
合上开关S1,把单刀双掷开关S2打到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压表有一合适的示数
U0。
再把单刀双掷开关S2打到2,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0,则此时电阻
箱的示数即为待测电阻R x的阻值,即R X=R0。
等效法虽然也有一块电压表或一块电流表,但在电路中的作用不是为了测量出电压或电
流,而是起到标志作用。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