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八齿小蠹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2
312023.9云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分析于 然(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河北 围场 068450)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我国开始重视针对各类树种的栽培技术进行调整,其中病虫害防治是树木栽培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避免其生长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
云杉是当前我国种植广泛的一种树木类型,在华北山地地区分布较多,同时也是小兴安岭地区常见的树木品种。
云杉对于光照资源以及水分的需求量较高,要求种植区拥有较为合适的排水设施,树形端正,可以作为园林工程建设中的主要品种。
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和影响,应当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防治,发挥云杉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1 立枯病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措施立枯病多数在4~6月出现,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分为不同类型,种芽腐烂是因土壤潮湿和板结所导致的,种子出现腐烂症状,出现了缺苗的问题。
茎叶腐烂型出现在出土阶段,播种密度过大、湿度过大是引发病害的主要因素。
幼苗猝倒型因根系发育并不完全导致,幼苗会出现猝倒的现象。
苗木立枯型是由于土壤内所存在的病菌引起的枯死现象。
针对立枯病,在防治时应当做好土地消毒和种子处理,提升土壤的整体透气性,在消毒时,可以选择硫酸铜作为消毒药物,将土壤内部以及种子内部的病原菌消除掉。
如果在苗期发现立枯病出现,应当选择敌克松作为治理药物,或者也可以喷洒硫酸亚铁溶液,按照10~30克/公斤的标准进行使用。
硫酸亚铁对于云杉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喷药后应当冲洗苗木。
2 松天牛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松天牛是较为常见的害虫之一,会给松类植物造成危害,幼虫在树木木质部位置进行蛀食,如果是成虫会给叶片造成威胁和影响,导致植株出现枯死的现象,同时松天牛的出现还会引起松材线虫病传播,严重时会使云杉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
在松天牛防治过程中应当选择在羽化7天内、盛期7天内以及后期分别使用药物进行治理,常用的防治药物为浓度50%的杀螟松200倍液。
农村科技2018(5)摘要:云杉八齿小蠹主要危害云杉、落叶松和红松等针叶树种,危害轻则使木材质量下降,危害重则使林木大面积死亡。
本文总结云杉八齿小蠹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并提出治理措施及防治效果的调查监测方法,为阿尔泰山林区防止该害虫的发生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云杉八齿小蠹;危害;治理阿尔泰山林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森林分布区,该区域森林以寒温性针叶林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为主,是泰加林南端在我国的延续。
云杉八齿小蠹繁殖力强且危害隐蔽,是我国重要的次期性害虫。
布尔津林区针叶树种极易遭受云杉八齿小蠹的侵害,轻则使木材质量下降,重则使林木大面积死亡,加之国家5A 级景区喀纳斯和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都在布尔津林区内,不仅给林业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作为林业工作者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在林区发生。
一、生物学特征云杉八齿小蠹属于鞘翅目小蠹虫科齿小蠹属昆虫,主要危害云杉、落叶松和红松等针叶树种。
云杉八齿小蠹的卵呈椭圆状,乳白色,长约1.0毫米,宽约0.7毫米;幼虫呈乳白色,体长4.0~6.3毫米,体弯曲,多皱褶,有刚毛,和落叶松小蠹虫形态相似;成虫呈圆柱形,红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体长4.0~5.5毫米。
二、生活习性云杉八齿小蠹在布尔津林区内1年发生1代,一般情况下于第1年5月中、下旬出蛰,以成虫形态在云杉、落叶松和红松树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云杉八齿小蠹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里越冬。
在布尔津林区于6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侵入树干后1~2天就可交尾、产卵,卵期在14天左右,幼虫期22天左右,蛹期12天左右。
新生成虫在树皮下停留近1个月,最长可达2个月,然后钻出羽化孔。
其危害造成的坑道为双坑道,约7厘米左右,坑道内成虫多为1雄3雌。
卵室30余个,每个卵室仅有1枚卵。
在子坑道末端老熟幼虫筑1个蛹室。
各个虫态在整个生长期内均能找到,并多寄生于树干的中、下部;在林缘立木上,则分布于树干基部到树梢部。
应用性信息素监测防治云杉八齿小蠹技术秦雪红(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福海836400)阿尔泰山林区干旱少雨,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和火灾,生态环境脆弱,森林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
近几年,林区食叶害虫连续多年暴发成灾,造成大面积林木死亡和生长衰弱。
福海分局对发生云杉八齿小蠹危害严重的林分,进行了挂放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器防治试验和系统观测,基本掌握了云杉八齿小蠹在阿尔泰山林区生物学特性,在降低林分虫口密度,控制灾害扩散蔓延,减轻对森林资源的危害方面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生活史及习性根据近几年观察结果,云杉八齿小蠹在阿尔泰山林区1年发生1代,一般以成虫在树干基部和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旧坑道内越冬。
5月下旬~6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7月初为危害盛期。
雄虫先从寄主树皮鳞片缝隙处钻1个倾斜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入侵孔,孔外留有树脂和木屑,引诱雌虫入内交尾、产卵。
卵孵化出的幼虫从卵室取食,产生子坑道,子坑道沿母坑道两侧横向并向上或向下弯曲伸出,逐渐向树皮边材加深变宽。
新生成虫在虫道附近的树皮下补充营养,8月底开始从树皮下穿孔飞出。
二、引诱剂使用1.试验区概况防治试验区设在阿尔泰山哈巴河分局危害较为严重的胡吉列提营林区的贸易特沟系河道两旁34个林业小班内。
监测防治面积450公顷,悬挂诱捕器600套,设置标准地10块。
2.供试材料云杉八齿小蠹引诱剂主要成分为云杉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配套小蠹诱捕器,依据云杉八齿小蠹产生聚集信息素的原理诱捕聚集在一起的成虫,以降低虫口密度,保护寄主免受虫害。
3.用量用于监测,每公顷1套;用于防治,每公顷1~3套。
4.使用方法用于监测和预防的信息素诱捕器,在未发生小蠹虫危害或轻度发生的林分,设置于林缘以外、距离林缘10~25米的空地上,在春季小蠹虫扬飞高峰期前1周设置完毕。
中度以上发生的林分,设置用于预防和诱杀的信息素诱捕器时,除与以上方法相同设置外,还需在林间空地上设置。
诱捕器间距控制在30~50米。
甘肃洮河林区常发虫害及防治措施洮河林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迭部、碌曲和合作五县(市),地处洮河南岸迭山北坡,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6′02″~103°44′40″,北纬34°10′07″~34°42′05″。
林区总经营面积28.78 万hm2,其中,林地26.15 万hm2、非林地2.63 万hm2。
在林地面积中,乔木林100393.33hm2、灌木林105800hm2、疏林地55266.66hm2、活立木蓄积量1856.51 万m2、森林覆盖率为45.24%。
洮河林区是洮河水源的重要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统计,洮河林区现有野生脊椎动物约273 种,有7个植被型组、12 个植被型、20 个群系组、52 个群系和89个群丛,是甘肃省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森林资源保护是林区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林业虫害的防治,以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 落叶松球蚜落叶松球蚜是洮河林区常发性枝叶虫害,是洮河林区内生活史最复杂,具有转主寄主特点且虫态多样的虫害。
主要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落叶松、红杉、冷杉、沙棘、杨、柳、李等,在下巴沟、车巴、卡车、大峪保护站均有分布。
1.1 为害症状落叶松球蚜以吸食针叶及嫩枝汁液为生,造成树叶枯黄甚至脱落,远望如火烧一般。
为害的同时,还会分泌丝状的白色分泌物,易导致枝条发生煤污病,影响树木生长发育。
1.2 发生规律落叶松球蚜虫态多样,有假干母、瘿蚜、伪干母、侨蚜、翅蚜5 种,1 年发生4~5 代,2 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1 龄干母若虫寄生在云杉上,并在中下层枝芽上越冬,翌年5 月上旬若虫开始取食,5 月底云杉萌芽时干母成熟,进行孤雌产卵[1]。
有落叶松球蚜寄生的云杉新生嫩芽基部、针叶和主轴会逐渐变形,生长不良。
虫卵孵化时形成虫瘿,瘿端有嫩枝,外长针叶,7 月底虫瘿开裂,老熟幼虫爬出,羽化,迁向落叶松等其他寄主,再次孤雌产卵,8 月中下旬孵化为第1 龄伪干母,9 月中旬开始越冬。
民营科技2018年第7期生态农林云杉八齿小蠹虫的发生及防治吕启善(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青海班玛814300)在杉类林木生长过程中,其病虫害主要以云杉八齿小蠹为主,其作为皮下钻蛀性害虫,针对针叶树种带来较大的危害。
由于云杉八齿小蟗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而且对树木的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作为次期性害虫,在当前各个林区的影响都较大,部分林区云杉八齿小蟗虫较为严重,存在大量林木死亡的情况,对林业经济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1云杉八齿小蠹虫的特征云杉八齿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虫科齿小蠹属。
主要寄宿于云杉、落叶松和红松。
云杉八齿小蠹卵,乳白色,长约1.0mm,宽约0.7mm。
云杉八齿小蠹幼虫,乳白色,体长4.0~6.3mm,体弯曲,多皱褶,有刚毛与落叶松小蠹虫相似。
云杉八齿小蠹蛹,乳白色,腹部末端有两个刺状突起,长约4.5~6.0mm。
云杉八齿小蠹成虫,体黑褐色,有光泽,体长4.0~5.5mm,被有褐色的毛。
额面具有粗糙的颗粒,额下部中央口器上部有一个瘤状大突起。
前胸背板中央具有粗糙的皱褶,后半部光滑无刻点,鞘翅后半部倾斜,斜面两侧各具体4个齿突,第三个呈钮扣状,其余三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以第1和2齿间的距离最大。
2云杉八齿小蠹虫的生活习性云杉八齿小蟗虫其成虫会在地下进行越冬,第二年的5月初会出土寻找寄主,通过直接侵入的方式,雄虫会先蛀入到韧皮部咬筑交配室,并释放外激素招引雌虫进入交配室,交尾后雌虫咬筑母坑道及卵室产卵。
幼虫孵化后化蛹,直至7月上旬会有新成虫出现,到9月中旬和下旬成虫则会再进入地下越冬。
3云杉八齿小蠹虫的危害特点云杉八齿小蠹虫作为钻蛀性豁嘴,其会对杉类林木带来严重的危害,特别是针对于红皮云杉及青山云杉等树种的危害会更甚,在甘肃和青海地区云杉八齿小蟗虫存在较为广泛。
其会选择在云杉和红松的树干基部或是枯枝落叶层中进行越冬,而且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是旧坑道内也能够越冬。
在幼虫期和成虫期云杉八齿小蟗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其主要会对云杉树皮韧皮部位和边材之间的较为柔软的部分进行啃食,通常在幼虫后期和交配前期,云杉八齿小蟗虫会对木材的实质进行大范围啃食,从面导致木材内部形成较深且长距离的坑道,影响木材的品质,严重时整片云杉林会枯死。
云杉八齿小蠹预测预报姓名:迟娜尔学号:103331115 班级:林学(091)小蠹虫是巩乃斯林场常见的害虫之一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在中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欧洲等地。
寄主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天山云杉(P.schrenkiana Tianshaica)、鱼鳞松(P.mirospe-rma)、落叶松(Larix q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知其寄主树约18种。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云杉等。
云杉八齿小蠹筑坑于松树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猖獗发生时可导致树木成片枯死。
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木材变蓝。
八齿小蠹成虫体长4.0-5.5mm,体黑褐色,有光泽,被有褐色的毛。
额面具有粗糙的颗粒,额下部中央口器上部有一个瘤状大突起。
前胸背板中央具有粗糙的皱褶,后半部光滑无刻点,鞘翅后半部倾斜,斜面两侧各具体4个齿突,第三个呈钮扣状,其余三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以第1和2齿间的距离最大。
斜面无光泽,似涂了一层肥皂沫。
两性间斜面相同。
卵长椭圆形,长约 1.0mm,宽约0.7mm,乳白色。
幼虫体长4.0-6.3mm,体弯曲,多皱褶,被有刚毛,乳白色。
与落叶松小蠹虫相似。
蛹羽化前上颚及前翅末端变褐色。
乳白色,腹部末端有2个刺状突起。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云杉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内越冬。
与云杉八齿小蠹一样生活史不整齐,于第二年5月中下旬出蛰,在满归一带可能于6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侵入树干后1~2天即可产卵,卵期长经约14天左右,幼虫期为22天左右,蛹期12天左右。
新生的成虫在树皮下停留近1个月,最长可达2个月,然后才钻出羽化孔。
双坑道,坑道不算太长,一般为7cm左右,坑道内成虫一般为1雄3雌。
有卵室30多个,每个卵室仅有1枚卵。
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筑一个蛹室。
在整个生长期内几乎都可以找到各个虫态。
在树干上的分布主要在集中在中下部,在云杉上与云杉八齿小蠹混合生活。
2013年6月10日对巩乃斯林场采用随机调查法分别对有虫株率、蛀梢率和虫口数的调查。
具体方法:随机调查100棵植株,在有虫株中选取10株作为标准样株,并对标准样株的树杆进行调查。
巩乃斯林场监测点6月8日至6月18日有虫株率达26.092%,蛀杆率达21.29%。
结果: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和往年的发生情况和结合该害虫的产卵量来预测它下一代,预计巩乃斯林场为轻度发生。
由于天气因素(大风、大雨)及气温较往年明显偏低导致发生期推迟,现已有局部地区大发生,预计将于6月下旬左右大发生。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营造混交林,结合抚育采伐,增强树势;注意林区卫生,清除虫害木和风折木;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前提下,于4月中旬伐取小径木,设臵饵木诱杀,然后同统一进行剥皮处理。
②保护步行虫、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
③药剂防治。
5月底至7月初,成虫飞翔入侵盛期,用2.5%敌杀死药膏200倍液或30%氯氰菊酯毒膏500倍液喷洒活立木枝干,防治成虫。
云杉八齿小蠹预测预报姓名:努尔沙黑学号:093331134 班级:林学(091)小蠹虫是巩乃斯林场常见的害虫之一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在中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欧洲等地。
寄主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天山云杉(P.schrenkiana Tianshaica)、鱼鳞松(P.mirospe-rma)、落叶松(Larix q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知其寄主树约18种。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云杉等。
云杉八齿小蠹筑坑于松树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猖獗发生时可导致树木成片枯死。
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木材变蓝。
八齿小蠹成虫体长4.0-5.5mm,体黑褐色,有光泽,被有褐色的毛。
额面具有粗糙的颗粒,额下部中央口器上部有一个瘤状大突起。
前胸背板中央具有粗糙的皱褶,后半部光滑无刻点,鞘翅后半部倾斜,斜面两侧各具体4个齿突,第三个呈钮扣状,其余三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以第1和2齿间的距离最大。
斜面无光泽,似涂了一层肥皂沫。
两性间斜面相同。
卵长椭圆形,长约 1.0mm,宽约0.7mm,乳白色。
幼虫体长4.0-6.3mm,体弯曲,多皱褶,被有刚毛,乳白色。
与落叶松小蠹虫相似。
蛹羽化前上颚及前翅末端变褐色。
乳白色,腹部末端有2个刺状突起。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云杉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内越冬。
与云杉八齿小蠹一样生活史不整齐,于第二年5月中下旬出蛰,在满归一带可能于6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侵入树干后1~2天即可产卵,卵期长经约14天左右,幼虫期为22天左右,蛹期12天左右。
新生的成虫在树皮下停留近1个月,最长可达2个月,然后才钻出羽化孔。
双坑道,坑道不算太长,一般为7cm左右,坑道内成虫一般为1雄3雌。
有卵室30多个,每个卵室仅有1枚卵。
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筑一个蛹室。
在整个生长期内几乎都可以找到各个虫态。
在树干上的分布主要在集中在中下部,在云杉上与云杉八齿小蠹混合生活。
2013年6月10日对巩乃斯林场采用随机调查法分别对有虫株率、蛀梢率和虫口数的调查。
具体方法:随机调查100棵植株,在有虫株中选取10株作为标准样株,并对标准样株的树杆进行调查。
巩乃斯林场监测点6月8日至6月18日有虫株率达26.092%,蛀杆率达21.29%。
结果: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和往年的发生情况和结合该害虫的产卵量来预测它下一代,预计巩乃斯林场为轻度发生。
由于天气因素(大风、大雨)及气温较往年明显偏低导致发生期推迟,现已有局部地区大发生,预计将于6月下旬左右大发生。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营造混交林,结合抚育采伐,增强树势;注意林区卫生,清除虫害木和风折木;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前提下,于4月中旬伐取小径木,设臵饵木诱杀,然后同统一进行剥皮处理。
②保护步行虫、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
③药剂防治。
5月底至7月初,成虫飞翔入侵盛期,用2.5%敌杀死药膏200倍液或30%氯氰菊酯毒膏500倍液喷洒活立木枝干,防治成虫。
云杉八齿小蠹预测预报姓名:努尔扎提学号:093331135 班级:林学(091)小蠹虫是巩乃斯林场常见的害虫之一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在中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欧洲等地。
寄主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天山云杉(P.schrenkiana Tianshaica)、鱼鳞松(P.mirospe-rma)、落叶松(Larix q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知其寄主树约18种。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危害兴安落叶松、云杉等。
云杉八齿小蠹筑坑于松树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猖獗发生时可导致树木成片枯死。
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停止,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木材变蓝。
八齿小蠹成虫体长4.0-5.5mm,体黑褐色,有光泽,被有褐色的毛。
额面具有粗糙的颗粒,额下部中央口器上部有一个瘤状大突起。
前胸背板中央具有粗糙的皱褶,后半部光滑无刻点,鞘翅后半部倾斜,斜面两侧各具体4个齿突,第三个呈钮扣状,其余三个为圆锥形,4个齿单独分开,以第1和2齿间的距离最大。
斜面无光泽,似涂了一层肥皂沫。
两性间斜面相同。
卵长椭圆形,长约 1.0mm,宽约0.7mm,乳白色。
幼虫体长4.0-6.3mm,体弯曲,多皱褶,被有刚毛,乳白色。
与落叶松小蠹虫相似。
蛹羽化前上颚及前翅末端变褐色。
乳白色,腹部末端有2个刺状突起。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云杉干基部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少数在枯死幼树皮下或旧坑道内越冬。
与云杉八齿小蠹一样生活史不整齐,于第二年5月中下旬出蛰,在满归一带可能于6月上旬开始活动,成虫侵入树干后1~2天即可产卵,卵期长经约14天左右,幼虫期为22天左右,蛹期12天左右。
新生的成虫在树皮下停留近1个月,最长可达2个月,然后才钻出羽化孔。
双坑道,坑道不算太长,一般为7cm左右,坑道内成虫一般为1雄3雌。
有卵室30多个,每个卵室仅有1枚卵。
老熟幼虫在子坑道末端筑一个蛹室。
在整个生长期内几乎都可以找到各个虫态。
在树干上的分布主要在集中在中下部,在云杉上与云杉八齿小蠹混合生活。
2013年6月10日对巩乃斯林场采用随机调查法分别对有虫株率、蛀梢率和虫口数的调查。
具体方法:随机调查100棵植株,在有虫株中选取10株作为标准样株,并对标准样株的树杆进行调查。
巩乃斯林场监测点6月8日至6月18日有虫株率达26.092%,蛀杆率达21.29%。
结果:根据以上监测数据和往年的发生情况和结合该害虫的产卵量来预测它下一代,预计巩乃斯林场为轻度发生。
由于天气因素(大风、大雨)及气温较往年明显偏低导致发生期推迟,现已有局部地区大发生,预计将于6月下旬左右大发生。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营造混交林,结合抚育采伐,增强树势;注意林区卫生,清除虫害木和风折木;在卫生条件良好的前提下,于4月中旬伐取小径木,设臵饵木诱杀,然后同统一进行剥皮处理。
②保护步行虫、寄生蜂、啄木鸟等天敌。
③药剂防治。
5月底至7月初,成虫飞翔入侵盛期,用2.5%敌杀死药膏200倍液或30%氯氰菊酯毒膏500倍液喷洒活立木枝干,防治成虫。
云杉八齿小蠹预测预报姓名:努尔别克学号:093331133 班级:林学(091)小蠹虫是巩乃斯林场常见的害虫之一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innaeus)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虫科(Scolytidae),齿小蠹属(Ips)。
在中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前苏联、欧洲等地。
寄主于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天山云杉(P.schrenkiana Tianshaica)、鱼鳞松(P.mirospe-rma)、落叶松(Larix q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知其寄主树约18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