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长沙市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情况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6.91 KB
- 文档页数:2
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乙型肝炎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需求。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病例来深入分析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
病例一患者为一位35 岁的男性,因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且有频繁的饮酒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脏肿大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 DNA(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也明显超出正常范围。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由于患者的病情处于急性期,且肝脏损伤较为明显,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及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和 HBV DNA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HBV DNA 水平也显著下降。
在后续的随访中,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的情况。
病例二这是一位 48 岁的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前来进一步检查。
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乙肝家族史。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定量检测、HBV DNA 定量检测、腹部超声等。
结果显示,患者肝功能正常,HBsAg 和乙肝 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 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对于此类患者,目前一般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HBV DNA、腹部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同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病例三患者是一位 55 岁的男性,有多年的乙肝病史。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式,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对患者实施最佳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多学科的共同努力,通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增进了患者的自护能力,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6],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满意度。
3.2临床路径对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对路径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进行了总体比较,结果是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以后,明确规定了患者检查、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时间安排,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
同时规范了诊疗项目,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
3.3临床路径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一所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患者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后,护士清楚地知道患者的整个诊治过程及具体执行时间,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7],加强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医疗健康教育的详细过程,形成主动健康教育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模式[8],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4临床路径和健康教育效果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开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沟通技能,保证了将健康教育贯穿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能使患者在问题未出现前就有心理准备,并能掌握应对方法,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它强调以人为本[9],对患者实行全面的身心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健康教育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
4小结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是护理管理的新模式,在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规范了临床医疗和护理行为,清除、简化、合并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行为,增强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改变了患者被动接受护理的工作模式,满足了高质量、高效能、低成本的优质护理需求。
某高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3年后免疫效果及HBV感染情况调查了解大学新生入校后直接普种乙肝疫苗3年后的免疫效果及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在校大学生中乙肝的有效防治措施。
方法整群追踪观察某高校2003—2005级新生12231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3年后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做统计分析。
结果2003—2005级新生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抗-HBs阳性保护率分别为60.70%、48.87%、53.21%,HBsAg感染率分别为5.48%、5.10%、4.71%。
不同年级抗-HBS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sAg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届学生HBV感染模式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以“小三阳”为主占45.2%。
男、女生HBSAg感染率分别为5.60%、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抗-HBS阳性保护率和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生HBSAg及抗-HBS阳性检出率及接种率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高校学生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HBsAg感染率有所下降,但存在着感染模式和城乡差别;抗-HBs阳性保护率较低,存在男女差别。
乙型病毒性肝炎根治性之难是医学界的突出问题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据报道我国高校中每年约1 %~3 %的学生因患肝炎而休学,因此在高校新生中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最有效措施[1],为保障西华师范大学学生的身体健康,减少因患乙肝休学人群,在入学时对2003级、2004级、2005级新生进行乙肝疫苗免费普种,剂量均为5ug ,按0 ,1 、6个月程序三角肌肌内注射,3年后(毕业时)统一检测乙肝两对半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西华师范大学2003级、2004级、2005级新生,共计12231人。
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W o r l d H eM t h D i g es t M edi cMP e f i od i eM一某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代丽华董轩刘文惠【中图分类号1R512.6+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1672--5085(2008)04--0305--01调研分析【摘要】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 B V)感染的高发区,H B sA g检出率平均为6%~12%.乙肝很容易转为慢性,且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我校将H B s A g和谷丙转氨酶(A L T)作为新生入学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
现将我校连续7年对入学新生的乙肝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关键词】乙型肝炎;学生;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 B V)感染的高发区,H B sA g检出率平均为6%~12%.乙肝很容易转为慢性,且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保证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我校将H B s A g和谷丙转氨酶(A L T)作为新生入学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现将我校连续7年对入学新生的乙肝病毒感染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1~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考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的本科一批新生。
共15568人.年龄17~21岁,平均18.3岁。
1.2方法: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别测定A L T和H B s A g.A L T 测定采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科技中心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连续检测法),正常值为0~40u/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 B sA g。
凡属H B s A g阳性者均检测抗一H B s,H B eA g,抗一H B e,抗一H B c,诊断试剂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H B s A g,H B eA g及抗一H B c阳性为“大三阳”;H B s A g,抗一H B e,抗一H B c阳性为“小三阳”。
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2结果2001~2007年,新生入学体检H B s A g(+)检出率分别为4.z4%,5.96%,3.32%,3.74%,3.39%,3.30%,4.75%.肝功能及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