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36.90 KB
- 文档页数:10
(虚劳)慢性肾功衰竭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1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1.2对疾病的认知及生活自理能力。
1.3心理状况。
二.护理要点(2.1)一般护理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脾肾阳虚者病室应温暖向阳,避免受凉。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轻者可以适当活动。
2.1.3勤洗澡、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2.1.4定时测量体重、血压,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2.2)病情观察2.2.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口中的气味、水肿、二便及皮肤瘙痒情况。
2.2.3 患者 24小时尿少于400ml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4表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给药护理2.3.1中药浓煎,少量频服。
2.3.2应用大黄时,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4)饮食护理2.4.1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2.5)情志护理2.5.1进行心理疏导,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和治疗。
(2.6)临症施护2.6.1脾肾阳虚,呕吐频繁时,给予针刺或在舌面上滴姜汁。
2.6.2口中尿味时,给予中药煎汤漱口。
2.6.3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者给予保护性约束。
三.健康指导3.1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使用肾损害药物和食物。
3.2指导病人根据肾功能化验结果采用合理饮食。
3.3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水肿)肾病综合症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1血压、水肿、尿量等情况。
1.2对疾病认知程度和自理能力。
1.3心里社会状况。
(二)护理要点2.1一般护理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保持病室整洁,温暖向阳,湿度适宜。
2.1.3有胸水、腹水者每日测量体、胸围、腹围和足围。
2.1.4限制入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作好记录。
24小时尿少于400ml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1.5有严重的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者应卧床休息,水肿消退后可室内活动。
水肿中医护理方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中医老年病科护理常规第一节水肿因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
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
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水相博证、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困证、脾虚湿困证、阳虚水泛证。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肿而致胸闷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肿重者,适当抬高患肢。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压疮的发生。
(4)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多于前1日总量500ml为宜,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
(5)水肿严重者,经常变换体位;眼脸及面部水肿时,可垫高枕;阴囊水肿者,用提睾带托起。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血压。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压、舌脉等变化。
(2)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尿闭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汗肢厥、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1)阳水兼风者,中药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
(2)阴水证者,中药宜温服;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
(3)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并观察二便情况。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2)水肿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饮食,肿势消退后可改低盐饮食。
(3)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
(4)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
(5)脾虚湿困者,可给予补脾利湿之品。
(6)腹胀者,少食产气食物。
5.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
(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
乏力纳差,泡沫尿。
苔白腻,脉濡缓。
(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
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
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
(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
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
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
6. 遵医嘱中药熏蒸。
(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
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水肿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水相搏证:眼睑、四肢及全身水肿,皮肤光泽,按之凹陷易复,苔薄白,脉浮或数;二水湿浸渍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乏力纳差,泡沫尿;苔白腻,脉濡缓;三湿热内蕴证:全身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腹大胀满;胸闷,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泡沫尿;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四阳虚水泛证:腰以下浮肿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劳累后加重,小便短少,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五脾虚湿困证: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溏泻,偶有浮肿,腻,脉缓等;六气虚血瘀证:面浮肢肿,气短乏力,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七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中多泡沫,舌红苔薄,脉细数或沉细;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水肿1.轻度水肿病人适当活动,重者卧床休息,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3. 病情观察:观察水肿部位及程度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观察水肿消长情况;4.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5.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6. 遵医嘱中药熏蒸;二泡沫尿及尿量变化1.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3.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24小出入量等变化,监测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4.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隙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三头晕1.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5. 遵医嘱穴位按摩,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曰1次;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四腰痛、腰酸1.评估腰酸、腰痛的诱因、性质、程度;2.疼痛剧烈时卧床休息、症状减轻时可适量活动,勿劳累;3.做好腰部的保暖,防治受凉;4.遵医嘱给予穴位激光疗法,穴位TDP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5.遵医嘱使用耳穴埋豆,减轻疼痛;五神疲乏力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2.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3.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给药护理1.阳水兼风者,中药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出汗;2.阴水证者,中药宜温服;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3.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并观察二便情况;二生活起居1.保持病室安静清爽,起居有时,避风寒,防感冒;2.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防止感染;3..避免肾损害加重因素,如扁桃体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者,可于急性炎症控制后,择期手术摘除;慎用肾损害药物等;4.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如太极运动等;5.指导患者进行中医特色的自我保健方法,如按摩足三里、肾腧穴等,补益肾气;三饮食指导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2.水肿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饮食,肿势消退后可改低盐饮食;3.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4.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5.脾虚湿困者,可给予补脾利湿之品;6.腹胀者,少食产气食物;三情志调理1.顺情从欲:本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护士应积极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化郁为畅,疏泄情志;2.说理开导: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担心副作用,心理压力大,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做好针对性解释工作,给予心理支持;3.自我放松:鼓励患者采用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放松操等,达到怡养心神、舒畅情志的效果;4.分心移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活动,如种花植草、烹饪、棋艺等;四、护理效果评价附:水肿病肾病综合征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