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1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文章和博学。
从现有文献记载看,“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则直接地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之一:“文学子游、子夏。
”后来的《魏书·郑义传》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
”在这里,文学是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即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同时,文学也指人的博学,即今天意义上的学识或学术,如哲学、历史、语言等。
可以看到,文学一词在中国出现,一开始就突出了“文采”含义。
同时,文学从它被使用时起就具有了学识(博学)含义。
按照这种观点,凡是富于文采的作品和显示渊博学识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为文学。
2文学的含义专注于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情感。
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较为狭窄的含义:文学是指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在魏晋时期,具体说是在5世纪时,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文学”开始从广义文学大家庭中分离出来,甩开非文学形态而独立发展,确立了自身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大致可以相当于今日的“语言性艺术”的内涵了,尽管当时并未使用“艺术”字样。
这就是说,文学实际上被认为具有了语言性艺术的性质。
这样,可以理解文学的另一个内涵较为单一的含义:文学是指那些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3文学的“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和“博学”双重含义受到分解,人们开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今天意义上的文学为“文学”或“文章”,而称学术著作为“学”或“文学”。
与此相应,在魏晋六朝时代,人们还提出了“文”与“笔”的区分。
到了唐、宋时期,“文”(文学)与“学”(学术)之间的分界逐渐地获得弥合,“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的思想通行开来,广义文学观获得了进一步的具体化。
韩愈倡导文学传达“道”或“古道”:“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他反对过去那种一味注重“言辞”(相当于“文采”)的时风流弊,强调文学传达儒家“古道”。
文学的定义一、定义: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并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和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姊妹艺术都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生活在物质与信息的时代,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电视,离不开报纸杂志,也离不开电脑,文学当然也离不开电脑。
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一般都需要电脑,而且也已成为大家经常使用的东西。
所以现在就有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如电子书,动漫等,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的去理解问题,从而更好的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
现在人们对于电脑是非常依赖的,所以文学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中,妈妈买了一台电脑,那时我还很小,对电脑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电脑只能远观,不能靠近,我有些失望,但后来妈妈告诉我,那是电脑,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学名叫做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快速运算和储存信息的机器,是一种大脑的延伸,可以在你看到的时候写下,在你想到的时候打开,用来学习和查询,所以叫做电脑。
二、好处: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
在电脑上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朋友,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增长见识,一起分享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一起分担游戏带给我们的忧伤。
一同进步,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将压力,不顺心全部抛在脑后,仿佛只有那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痛快”!并且在我们玩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向游戏高手学习,并从他们身上总结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吸取经验,获取知识。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游戏,甚至比他们玩的还好,成为高手,进而得到高分,有奖励,所以,我们便乐此不疲,越陷越深,就会对这类游戏上瘾,并迷恋其中,无法自拔。
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玩电脑游戏,学到了许多电脑方面的知识,也了解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词汇,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地使用电脑,正确地使用电脑,文学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我们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了,我们也应该利用好这一平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并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第一章文学概念一: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其基本观念是: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展开的活动,其他三要素分别是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其间还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A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B.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谁说的(A )A.马克思B.恩格斯C.贺拉斯D.波德莱尔解析:“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这句话是马克思探讨人为什么能体验、为什么能创作、为什么能鉴赏时所回答的。
二:六种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
“艺术模仿自然”的提出者( A )A.赫拉克里特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荆浩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B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什么?(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下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B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B.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的。
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即“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开了西方实用说之先河。
文学的含义文学概论
文学的定义是指人类运用语言、符号和想象力来表达情感、思想和经验的一种方式,具有形式、内容、风格和技巧等方面的多样化特征。
文学可以涵盖各种类型,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随笔、传记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
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表达情感、探索自我和建立人际关系。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呈现,可以跨越时空和语言的限制,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的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一方面,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通过描述和解读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传递信息和价值观念,促进人类思想和知识的进步。
另一方面,文学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让人们感受到真实的自我和内心,产生共鸣和启迪,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质量。
文学还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社会和文化背景,探讨社会问题和人类关系,引导社会变革和进步。
同时,文学也可以塑造和影响社会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和塑造社会风貌和价值观。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文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文学不仅涵盖了传统文学形式和技巧,更加注重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关注个体和社会的命运和变革。
同时,文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其意义和价值,探讨更加复杂和深刻的主题和问题,如人类存在的本质、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等。
综上所述,文学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表达方式,具有多重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探索世界、表达情感、
建立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推动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文学的概念和定义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记》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考察文学的含义:第一,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把文学当作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第二,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3至6世纪)和西方16至18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第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
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比较分析三种关于文学性质的定义诗歌是为了达到一种审美目的,而用有效的审美形式,来表示内心或外界现象的语言的表现。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诗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网络)文学就是一个特定的社会认为是文学的任何作品,也就是由文化来裁决,认为可以算作文学作品的任何文本。
(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1)第一种关于文学的看法实际上是一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①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定义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人们的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并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情形,这种情形表明,任何审美表现过程并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生活状况的最终支配。
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
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就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她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与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但不能自己释放出来,作品的审美意义有待于读者的阅读。
文学接受就就是要使文学文本的潜在的审美意义得以实现。
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文学接受就是文学文本的意义得以衍生的惟一环节。
[文学批评]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对文本的一切阐释,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在其中。
狭义的文学批评就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与评价的阐释活动。
[文学欣赏]就是一种积极接受。
文学欣赏的积极性表现在,要求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注重感受、体验,要有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感受、体认与想象。
读者为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构成审美意象,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并获得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
[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
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就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就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
正就是这种不确定性与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就是“召唤结构”。
不确定性与空白的存在,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与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姚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就是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与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与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共鸣]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就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就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与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与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文学概念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创作形式。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生活、自然、社会等多方面认识和感受的反映。
文学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来创作各种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历史传承,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
创作者通过词句的选择、形式的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法,将思想、情感等转化为艺术作品,通过作品向读者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引起共鸣,达到审美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是创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
创作者通过语言的艺术处理,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呈现出精湛的艺术风格。
其次,从作品的性质来看,文学是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创作形式。
文学作品常常以叙事、描写、抒发、寓言等方式,通过虚构的手段呈现出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使读者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如形式美、情感美、语言美等,这种美学追求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字性和言语性,它通过对语言的艺术运用和意义的深入挖掘,以及对文学形式的创新和探索,实现自己独特的艺术效果。
此外,从社会角度来看,文学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功能的创作形式。
文学不仅是一种个人创作,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增进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
同时,文学作品还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文学是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创作形式,它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具有创作、艺术和传统文化等多重特征。
它通过语言的运用和艺术的表达,通过作品的传播和影响,使人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文学的定义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的类型: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按时间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
按读者年龄分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算得上伟大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那些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永恒性的作品。
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推荐的100部作品应该算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有一个人早在2000多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说这话的人,就是孔子。
这段话之所以成为传世名言,是因为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相成的。
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都要好,是同样重要的。
孔子的文质思想在中国文化、艺术乃至于做人等领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能让我们汲取知识,扩大视野,感受其中质朴与文采、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完美融合的丰厚神韵,并通过作品去认识和感悟世界,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深受部分西方文学研究者喜爱这个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就是说中国毕竟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的文学更是有着一定的韵味。
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散发着一股浓香。
而且汉语的诗词对仗押韵的形式也是其他语种没有的。
一般都是作家一类的人来通过发掘汉语中的大雅来找到创作灵感。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但不能自己释放出来,作品的审美意义有待于读者的阅读。
文学接受就是要使文学文本的潜在的审美意义得以实现。
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文学接受是文学文本的意义得以衍生的惟一环节。
[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对文本的一切阐释,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在其中。
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阐释活动。
[文学欣赏]是一种积极接受。
文学欣赏的积极性表现在,要求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注重感受、体验,要有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感受、体认和想象。
读者为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构成审美意象,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并获得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
[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
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是“召唤结构”。
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和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姚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是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共鸣]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文学作品的含义一、文学作品的定义文学作品是指通过语言/文字艺术手段创作的表达个人情感、思想和思维的作品。
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二、文学作品的内涵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有影响力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各种手法和形式,传达了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思考。
以下是文学作品的一些内涵:1. 情感表达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宣泄和表达,通过情感的抒发,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一些悲剧作品中,作家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表达了悲剧中的痛苦和无奈。
2. 思想倾诉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的表达和倾诉。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引导读者思考。
例如,一些经典的小说和散文作品,通过情节和人物之间的交流,传达出深刻的思想。
3. 价值观塑造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塑造,传达了一种价值观。
作家通过塑造正面人物和揭示人性的弱点,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例如,一些鲁迅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示,引导读者思考社会进步的方向。
4. 文化传承文学作品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各种文化元素,通过对历史、传统和宗教的描写,让读者了解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流传下来了许多经典的诗词和故事,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化的宝藏,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
三、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含义1. 诗歌的含义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和抒情的文学形式,通过押韵和节奏的运用,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 - 爱情和友谊的赞颂和抒发 - 社会动荡和不公的呼喊和控诉2. 散文的含义散文是一种自由流畅的文学形式,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考。
散文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传达真实生活的点滴和感悟 - 表现作者的自我意识和独特观点 - 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3. 小说的含义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传达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
文学的定义及其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给文学下一个定义,似乎是文学理论不可避免的问题。
在本课程的最开始,我们已经接触到在文学理论模式中存在的两大思维类型:一是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的类型,即从一个先验的预设前提出发去推演出一个普遍的理论体系,企图以此去统摄与解释纷繁多样的文学现象;二是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建构类型,即重视文学知识生成的特殊性与历史条件。
同样,对文学的定义同样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两大类策略。
本质主义的文学定义方式寄望于以某一种或几种属性(如审美愉悦、形象反映、陌生化的语言形式等)贯穿人类所有的文学现象,把文学定义为体现这一种或几种特定属性的现象。
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是特定视野的产物,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按照这样的定义方式,那些更符合某一理论家本质主义文学定义的文学活动就更容易进入他的法眼,而那些不符合这一理论要求的文学现象就会成为被排斥和被批判的,甚至从被这种理论划在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
比如按照某种极端的浪漫主义文论,即认为文学就是对作家个体内心情感世界的表现的说法,在论述文学活动本质的时候,很多摹仿伦体系中的极具价值的文学活动可能就被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那些更多地表现作家内心的作品就会成为浪漫主义文论视野中的文学范本。
很显然,浪漫主义文论的思想基础是浪漫主义思潮。
相反,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看来,那些能够展示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能提供一种大多数人幸福生活前景的文学作品相对于只注重表现作家个体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就具有更高的价值。
而这种理论我们很清楚地就能看到它的阶级立场。
艾布拉姆斯认为:“一个有待探讨的领域,假如没有先在概念作框架,没有达意的术语来把握它,那么这个领域对于探索者来说就是不完善的——它或者是一片空白,或者是一片浑浊,使人无从下手。
我们常用的补救方法,就是寻觅一些物体,以其类似的特性来了解新的领域中感觉不明显的方面,以较为熟知的事物来说明相对陌生的事物,借有形的事物来论述无形的事物。
乔纳森卡勒对文学的定义乔纳森·卡勒对文学的定义,这可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说到文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那种高高在上的东西,像是古老的诗篇、复杂的小说,或者那些让人看了头疼的哲学著作。
可是卡勒的看法可就不一样了,他把文学看得轻松多了。
文学在他眼里更像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欢迎每一个想说故事的人。
你知道的,有时候我们只要轻轻一讲,故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想想看,文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
我们每天都在讲故事,跟朋友们分享今天的趣事,或者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甚至是跟同事闲聊时无意中说的那些段子。
说白了,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小说,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文学的组成部分。
你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其实往往是最动人的?比如,早上醒来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或者街上小猫咪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咕噜咕噜叫,简简单单,却能让人心里暖暖的。
卡勒强调,文学并不是要你写得多复杂,或者用多高深的词汇。
相反,简单、真实才是王道。
他的观点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说得好不如说得真”。
你看看那些流行的小说和电影,多少都是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把复杂的情感和故事讲得简单易懂。
这种接地气的方式,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你听过那些动人的民谣吗?歌词简单,却充满情感。
它们能让你在瞬间产生共鸣,恍惚间仿佛回到了自己那段青涩的时光。
文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古时候的诗词歌赋,和今天的网络小说,风格和形式都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讲人类的故事。
这种演变就像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中前进。
说到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那些经典动画,里面的故事虽然简单,却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有趣的是,卡勒还提到,文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还有那份情感的传递。
比如,朋友之间的倾诉、亲人之间的交流,都是文学的一种表现。
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出去。
你能想象吗?一封简单的信,或者一段温暖的对话,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治愈心灵的创伤。
文学定义文言文【篇一:文学定义文言文】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大众文化的一支。
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之分。
【篇二:文学定义文言文】摘要:在唐代之前已经存在古文的概念,在这个时期古文指的是古代的文字和古代的典籍,特别指古代的历史典籍。
在唐代,古文并不是一个与骈体文相对的概念,而是一个与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相联系的概念,韩愈的古文运动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经过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欧阳修和苏轼的“古文”创作成就最高。
而明清以降,广义的古文几乎包括了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样式,并且在唐宋派、秦汉派和桐城派的眼里,古文的内涵有很大不同,古文在这个时期成为一个极为宽泛和复杂的概念。
【篇三:文学定义文言文】在中国相关信息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
尤其注重文学与时代、与政教的关系,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教以化之”等重大社会功用,强调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并由此形成一个鲜明地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世用”的优良传统。
公元前的孔子首先提出诗(文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国魏文帝曹丕,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家文学的定义
作家文学的定义是指由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形式。
作家文学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人类经验,通过创造性的语言运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等手法,传递给读者美的享受、思考的启发和情感的共鸣。
作家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多种文学体裁。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个人风格的文学作品。
作家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通过文字创造出的具有思想和情感内涵的艺术作品。
作家文学的定义也与广义的文学概念相区分。
广义的文学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包括非专业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而作家文学则更加强调专业作家的创作才能和文学价值。
作家文学一般被认为是经过深思熟虑、严谨的创作过程,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Chapter Four The Victoria Period1.Critical realism: Victoria literature, as a productof its age, naturally took on its quality ofmagnitude and diversity. It was many-sided andcomplex. While sticking to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representa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realist novel,they carried their duty forward to the criticism ofthe society and the defense of the mass. Althoughwriting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nd withdifferent techniques, they shared one thing incommon, that is, they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the fate of the common people. They were angrywith the inhuman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decayingsocial morality as represented by the moneyworship and Utilitarianism, and the widespreadmisery, poverty and injustice. Their truthfulpicture of people’s life and bitter and strongcriticism of the society had done much inawakening the public consciousness to the socialproblems and in the actual improvement of thesociety.2.The characteristic and achievement ofCharles Dickens’ novels a. Dickens is adept with the vernacular and large vocabulary. He is humorous and witty. Character-portrayal is the most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his works. Among a vast range of various characters, marked out by some peculiarity in physical traits, speech or manner, are both types and individuals. And he is famous for the depiction of those horrible and grotesque characters and those broadly humorous or comical ones. Dickens’s work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a mingling of humors and pathos. Three kinds of characters: a. the innocent, persecuted, helpless child characters like Oliver Twist, Little nell, David Copperfield and little Dorris. B. the horrible and groteque characters like Fagin, Bill Sikes and Qulip; C. the humorous and comic figures like Mr. Micawber, Sun Weller and Mrs. Gamp.3.The theme of Jane Eyre: In Jane Eyre, Charlottepours a great deal of her own experience, such as the life at Lowood school and life as a governess.One of the central themes of the book is thecriticism of the bourgeois system of education.Another problem raised by her in the novel is the position of woman in society. Jane Eyre,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maintains that women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 with men.4.The narrative method of The Wuthering Heights:the story is told mainly by Nelly, Catherine’s old nurse, to Mr. Lockwood, a temporary tenant at Grange. The latter too gives an account of what he sees at Wuthering heights. And part of the story is told through Isabella’s letters to Nelly.While the central interest is maintained, the sequence of its development is constantly disordered by fashbacks. This makes the story all the more enticing and genuine.5.The artistic style of Browning’s poetry: 1)“dramatic monologue” perfectly used as a dominant poetic medium in which the speaker reveals his or her own characters in telling the story unconsciously; 2) obscurity sometimes presenting itself in that psychological exposure mingles complicatedly with clipped syntax. 30al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abounding in his works;and 4) complicatedness in structural design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psychological exposure in the monologue.6.The artistic style of Hardy’s novels: he is a greatpainter of nature. In his hand, nature assumes the form of life and becomes a most powerful, forbidding force with its own life and will. And all the works of hardy are noted for the rustic dialect and a poetic flavor, which fits well into their perfectly designed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7.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vel “Tess of theD’urbervilles”: as on e of the best work by hardy, the novel is a fierce attack on the hypocritical morality of the bourgeois society and the capitalist invasion into the country and de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peasantry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In its bitter criticism of the ugly reality, the novel is also immersed in a naturalistic tendency in that Tess seems to be led to her final destruction step by step by Fate. One “wrong” after another mysteriously andcoincidently drive her to her tragic end. So it issuggestive that readers understand the novelfrom the view points of its critical realist andnaturalistic tendency.Chapter 5. The Modern period1.“Modernism” as a literary movement: 1) Modernism wasthe product of the skepticism and disillusion of capitalist in the West; 2) The French Symbolism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heralded modernism. It flour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9th century until the 30s, and produced such great artists and writers as Kafka, Picasso, Pound, Webem, T.S.Eliot, James Joyce and Viginia Woolf.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had another upsurage with the rise of existentialism, reflected mainly in drama; 3) ideologically, modernism took irr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they wrote about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their distorted and il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man and man, man and himself; 4) in literary trend, modernism was a reaction against realism with its major concern with the psychological rather than the realistical, the abnormal rather than normal, the spiritual rather than the material, and chaos rather than order.2.the plot , character and language of Mrs. Warren’sProfession: the play about the economic oppression of women. Mr.Warren used to be a prostitute and is a boss of a prostitution. He expose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essence of the ugly appearance and connected the theme of corrupted women with the corruption of capitalism and criticized the capitalist system and the hypocrisy and horror of it. He makes the trick of showing up one character vividly at the expense of another. He would take an unconventional character, a person with the gift of insight and freedom, so as to reveal at every turn shock notions, prejudices and dishonesties. His language is true to life. Each person speaks the language that suits to his position.3.The characteristic and meaning of Yeats’ poetry: Yeatsgave a significance to the ordinary events of life in his poetry. The new vigor of his verse is reflected in theprecise and concret imagery, the strong passion, and the active verb forms. The early passive and dreamy mood was replaced by anger, disillusion and bitter satire. His style is both simple and rich, colloquial and formal, witha quality of metaphysical wit and symbolic vision, whichindicates that Yearts has already been on his way to modern poetry.urence’s “Songs and Lovers”: the novel certainlyreflects the problems of Lawrence’s young age. It is taken as a typical example and lively manifestation of Oedipus Complex in fiction, as the result of Lawrence’s long-range study of psychoanalytic theories of Sigmund Freud. But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s usually said to concern the effect of maternal lo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on. The didactic elements in the novel and the looseness in structure are often criticized by some critics.5.The art of Joyce: his own style is a straightforward one,lucid, logical and leisurely; subtelety, economy and exactness are his standards. But when he tries to render the so-called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e style changes;incomplete, rapid, broken wording and fragmentarysentences are the typical features, which reflect the shifting, flirting, disorderly flow of thoughts in the major characters’ mind. To create his modern Odyssey---Ulysses, Joyce adopts a kind of mock-heroic style. The essence of the mock-heroic l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pparently inappropriate styles. He achieves this mainly by elaborating his style into parody, pastiche, symbolic fantasy, and narration by question and answer from an omniscient nar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