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摩擦_理论力学
- 格式:pdf
- 大小:277.76 KB
- 文档页数:11
理论力学章节重点内容总结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的科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基本概念:力、刚体、约束和约束力的概念。
2、静力学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注意:与力偶的区别(2)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推论:力的可传性、三力平衡汇交定理)(4)作用与反作用定律;(5)刚化原理。
3、常见约束类型与其约束力:(1)光滑接触约束——约束力沿接触处的公法线;(2)柔性约束——对被约束物体与柔性体本身约束力为拉力;(3)铰链约束——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两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4)活动铰支座——约束力为一个力也画为一个力;(5)球铰链——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也可画为一个力;(6)止推轴承——约束力一般画为正交三个力;(7)固定端约束——两个正交约束力,一个约束力偶。
4、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1)画出所要研究的物体的草图;(2)对所要研究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严格按约束的性质画出物体的受力。
意点:(1)画全主动力和约束力;(2)画简图时,不要把各个构件混在一起画受力图;(3)灵活利用二力平衡公理(二力构件)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 (1)几何法(合成:力多边形法则;平衡:力多边形自行封闭)(2)解析法(合成:合力大小与方向用解析式;平衡:平衡方程0x F =∑,0yF=∑)意点:(1)投影轴尽量与未知力垂直;(投影轴不一定相互垂直)2、简化的中间结果: (1)主矢R 'F ——大小:R F '=;方向:cos Rix R (),/R iy R F F ''=∑F j 。
(2)主矩()O O i M M =∑F3、简化的最后结果:(1)主矢0R'≠F ——[1]、0O M =,合力,作用在O 点;[2]、0O M ≠,合力,作用线距O 点为/O R M F '。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构件AB,CD的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2、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物体重P =20kN ,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 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AB 与CB 杆自重及摩擦略去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 和支杆CB 所受的力。
2、铰链四杆机构CABD 的CD 边固定,在铰链A 、B 处有力1F 、2F 作用,如图所示。
该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杆重略去不计。
求力F 1与F 2的关系。
3、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
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求支座A和C的约束反力。
4、在图示机构中,曲柄OA上作用一力偶,其矩为M;另在滑块D上作用水平力F。
机构尺寸如图所示,各杆重量不计。
求当机构平衡时,力F与力偶矩M的关系。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1、已知N 1501=F ,N 2002=F ,N 3003=F ,N 200'==F F 。
求力系向点O 的简化结果,并求力系合力的大小及其与原点O 的距离d 。
2、一水平简支梁结构,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3、水平梁AB 由铰链A 和杆BC 支持,如图所示。
在梁的D 处用销子安装半径为r =0.1m 的滑轮。
有一跨过滑轮的绳子,其一端水平地系在墙上,另一端悬挂有重为P =1800N 的重物。
如AD =0.2m ,BD =0.4m ,ϕ=45°,且不计梁、滑轮和绳子的自重。
求固定铰支座A 和杆BC 的约束力。
4、由AC 和CD 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 连接。
它的支承和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均布载荷强度kN/m 10=q ,力偶矩m kN 40⋅=M ,不计梁重。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1.18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 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二、填空题1.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效应和 效应。
1.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约束力由 力引起,且随 力的改变而改变。
1.3 图示三铰拱架中,若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处的约束力 。
A. 都不变;B. 只有C 处的不改变;C. 都改变;D. 只有C 处的改变。
第二章 一、 是非判断题1.1当刚体受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时,只要这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刚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一、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 1. 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三个力F1、F2、F3的作用,F1=5N,F2=10N,F3=15N,求这三个力的合力。
答案:利用向量相加的方法,将F1、F2、F3分别表示为坐标轴上的分量,然后求和得到合力。F1沿x轴正方向,F2沿y轴正方向,F3沿z轴正方向,合力F合=(5, 10, 15)N。
2. 题目:已知一刚体在空间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为F1=10N,F2=20N,F3=30N,求该刚体的重心位置。
答案:首先求出三个力的合力,然后根据合力作用线与重心的关系,求出重心的位置。由于三个力的方向已知,可以设合力作用点为原点,根据力的分解,得到重心的坐标为(1, 2, 3)。
二、第二章 静力平衡 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分别为F1=10N,F2=20N,F3=30N,物体保持静止,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答案: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水平面垂直,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由于F1、F2、F3均沿水平面,所以摩擦力Ff=10N。
2. 题目:一杠杆重为G,长度为L,支点在杠杆的左端,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杠杆的右端,物体与杠杆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与杠杆之间的摩擦力。
答案:首先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然后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μmg,求出摩擦力。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摩擦力Ff=μmg。
三、第三章 动力学基本概念 1. 题目:一物体质量为m,受到一个恒力F的作用,求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F/m,物体的加速度为恒定值。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at,求出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2. 题目:一物体质量为m,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为F1和F2,F1沿x轴正方向,F2沿y轴正方向,求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答案:首先将F1和F2分解为x轴和y轴上的分量,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物体在x轴和y轴上的加速度。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at,求出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第五章思考题5.1虚功原理中的“虚功”二字作何解释?用虚功原理理解平衡问题,有何优点和缺点?5.2 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中,a θ不包含约束反作用力?又广义坐标与广义力的含义如何?我们根据什么关系由一个量的量纲定出另一个量的量纲?5.3广义动量a p 和广义速度a q &是不是只相差一个乘数m ?为什么a p 比aq &更富有意义? 5.4既然aq T &∂∂是广义动量,那么根据动量定理,⎪⎪⎭⎫ ⎝⎛∂∂αq T dt d &是否应等于广义力a θ?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14.3.5式中多出了a q T ∂∂项?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物理量吗?5.5为什么在拉格朗日方程只适用于完整系?如为不完整系,能否由式()13.3.5得出式()14.3.5?5.6平衡位置附近的小振动的性质,由什么来决定?为什么22s 个常数只有2s 个是独立的?5.7什么叫简正坐标?怎样去找?它的数目和力学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关系又每一简正坐标将作怎样的运动?5.8多自由度力学体系如果还有阻尼力,那么它们在平衡位置附近的运动和无阻尼时有何不同?能否列出它们的微分方程?5.9 dL 和L d 有何区别?a q L ∂∂和aq L ∂∂有何区别? 5.10哈密顿正则方程能适用于不完整系吗?为什么?能适用于非保守系吗?为什么?5.11哈密顿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是总能量?试祥加讨论,有无是总能量而不为常数的情况?5.12何谓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泊松定理在实际上的功用如何?5.13哈密顿原理是用什么方法运动规律的?为什么变分符号δ可置于积分号内也可移到积分号外?又全变分符号∆能否这样?5.14正则变换的目的及功用何在?又正则变换的关键何在?5.15哈密顿-雅可比理论的目的何在?试简述次理论解题时所应用的步骤.5.16正则方程()15.5.5与()10.10.5及()11.10.5之间关系如何?我们能否用一正则变换由前者得出后者?5.17在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中,刘维定理能否发挥作用?何故?5.18分析力学学完后,请把本章中的方程和原理与牛顿运动定律相比较,并加以评价.第五章思考题解答5.1 答:作.用于质点上的力在任意虚位移中做的功即为虚功,而虚位移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即时位置变更,故虚功也是假想的、符合约束的、无限小的.且与过程无关的功,它与真实的功完全是两回事.从∑⋅=ii i r F W ρρδδ可知:虚功与选用的坐标系无关,这正是虚功与过程无关的反映;虚功对各虚位移中的功是线性迭加,虚功对应于虚位移的一次变分.在虚功的计算中应注意:在任意虚过程中假定隔离保持不变,这是虚位移无限小性的结果.虚功原理给出受约束质点系的平衡条件,比静力学给出的刚体平衡条件有更普遍的意义;再者,考虑到非惯性系中惯性力的虚功,利用虚功原理还可解决动力学问题,这是刚体力学的平衡条件无法比拟的;另外,利用虚功原理解理想约束下的质点系的平衡问题时,由于约束反力自动消去,可简便地球的平衡条件;最后又有广义坐标和广义力的引入得到广义虚位移原理,使之在非纯力学体系也能应用,增加了其普适性及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由于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不能求出约束反力,这是虚功原理的缺点.但利用虚功原理并不是不能求出约束反力,一般如下两种方法:当刚体受到的主动力为已知时,解除某约束或某一方向的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再者,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未定乘数法,景观比较麻烦,但能同时求出平衡条件和约束反力.5.2 答 因拉格朗日方程是从虚功原理推出的,而徐公原理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的力学体系虚功方程中不含约束反力,故拉格朗日方程也只适用于具有理想约束下的力学体系,αθ不含约束力;再者拉格朗日方程是从力学体系动能改变的观点讨论体系的运动,而约束反作用力不能改变体系的动能,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最后,几何约束下的力学体系其广义坐标数等于体系的自由度数,而几何约束限制力学体系的自由运动,使其自由度减小,这表明约束反作用力不对应有独立的广义坐标,故αθ不含约束反作用力.这里讨论的是完整系的拉格朗日方程,对受有几何约束的力学体系既非完整系,则必须借助拉格朗日未定乘数法对拉格朗日方程进行修正.广义坐标市确定质点或质点系完整的独立坐标,它不一定是长度,可以是角度或其他物理量,如面积、体积、电极化强度、磁化强度等.显然广义坐标不一定是长度的量纲.在完整约束下,广义坐标数等于力学体系的自由度数;广义力明威力实际上不一定有力的量纲可以是力也可以是力矩或其他物理量,如压强、场强等等,广义力还可以理解为;若让广义力对应的广义坐标作单位值的改变,且其余广义坐标不变,则广义力的数值等于外力的功由W q r F s i ni i δδθδααα==⋅∑∑==11ρρ知,ααδθq 有功的量纲,据此关系已知其中一个量的量纲则可得到另一个量的量纲.若αq 是长度,则αθ一定是力,若αθ是力矩,则αq 一定是角度,若αq 是体积,则αθ一定是压强等.5.3 答 αp 与αq &不一定只相差一个常数m ,这要由问题的性质、坐标系的选取形式及广义坐标的选用而定。
第五章习题解答5.1解如题5.1.1图杆受理想约束,在满足题意的约束条件下杆的位置可由杆与水平方向夹角所唯一确定。
杆的自由度为1,由平衡条件:即mg y =0①变换方程y=2rcos sin-= rsin2②故③代回①式即因在约束下是任意的,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有:rcos2-=0④又由于cos=故cos2=代回④式得5.2解如题5.2.1图三球受理想约束,球的位置可以由确定,自由度数为1,故。
得由虚功原理故①因在约束条件下是任意的,要使上式成立,必须故②又由得:③由②③可得5.3解如题5.3.1图,在相距2a的两钉处约束反力垂直于虚位移,为理想约束。
去掉绳代之以力T,且视为主动力后采用虚功原理,一确定便可确定ABCD的位置。
因此自由度数为1。
选为广义坐。
由虚功原理:w①又取变分得代入①式得:化简得②设因在约束条件下任意,欲使上式成立,须有:由此得5.4解自由度,质点位置为。
由①由已知得故②约束方程③联立②③可求得或又由于故或5.5解如题5.5.1图按题意仅重力作用,为保守系。
因为已知,故可认为自由度为1.选广义坐标,在球面坐标系中,质点的动能:由于所以又由于故取Ox为零势,体系势能为:故力学体系的拉氏函数为:5.6解如题5.6.1图.平面运动,一个自由度.选广义坐标为,广义速度因未定体系受力类型,由一般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①在广义力代入①得:②在极坐标系下:③故将以上各式代入②式得5.7解如题5.7.1图又由于所以①取坐标原点为零势面②拉氏函数③代入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得代入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得5.8解:如图5.8.1图.(1)由于细管以匀角速转动,因此=可以认为质点的自由度为1.(2)取广义坐标.(3)根据极坐标系中的动能取初始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势能:拉氏函数①(4),代入拉氏方程得:(5)先求齐次方程的解.②特解为故①式的通解为③在时:④⑤联立④⑤得将代回式③可得方程的解为:5.9解如题5.9.1图.(1)按题意为保守力系,质点被约束在圆锥面内运动,故自有度数为2. (2)选广义坐标,.(3)在柱坐标系中:以面为零势能面,则:拉氏函数-①(4)因为不显含,所以为循环坐标,即常数②对另一广义坐标代入保守系拉氏方程③有得④所以此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为(为常数)所以5.10解如题5.10.1图.(1)体系自由度数为2.(2)选广义坐标(3)质点的速度劈的速度故体系动能以面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其中为劈势能.拉氏函数①(4)代入拉格郎日方程得:②代入拉格郎日方程得③联立②,③得5.11 解如题5.11.1图(1)本系统内虽有摩擦力,但不做功,故仍是保守系中有约束的平面平行运动,自由度(2)选取广义坐标(3)根据刚体力学其中绕质心转动惯量选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其中C为常数.拉氏函数(4)代入保守系拉氏方程得:对于物体,有5.12解如题5.12.1图.(1)棒作平面运动,一个约束,故自由度. (2)选广义坐标(3)力学体系的动能根据运动合成又故设为绕质心的回转半径,代入①得动能②(4)由③(其中)则④因为、在约束条件下任意且独立,要使上式成立,必须:⑤(5)代入一般形式的拉氏方程得:⑥又代入一般形式的拉氏方程得:⑦⑥、⑦两式为运动微分方程(6)若摆动角很小,则,代入式得:,代入⑥⑦式得:⑧又故代入⑧式得:(因为角很小,故可略去项)5.13解如题5.13.1图(1)由于曲柄长度固定,自由度.(2)选广义坐标,受一力矩,重力忽略,故可利用基本形式拉格朗日方程:①(3)系统动能②(4)由定义式③(5)代入①得:得5.14.解如题5.14.1图.(1)因体系作平面平行运动,一个约束方程:(2)体系自由度,选广义坐标.虽有摩擦,但不做功,为保守体系(3)体系动能:轮平动动能轮质心转动动能轮质心动能轮绕质心转动动能.①以地面为零势面,体系势能则保守系的拉氏函数②(1)因为不显含,得知为循环坐标.故=常数③开始时:则代入得又时,所以5.15解如题5.15.1图(1)本系统作平面平行运动,干限制在球壳内运动,自由度;选广义坐标,体系摩擦力不做功,为保守力系,故可用保守系拉氏方程证明①(2)体系动能=球壳质心动能+球壳转动动能+杆质心动能+杆绕中心转动动能②其中代入②得以地面为零势面,则势能:(其中为常数)(3)因为是循环坐标,故常熟③而代入①式得④联立③、④可得(先由③式两边求导,再与④式联立)⑤⑤试乘并积分得:又由于当5.16解如题图5.16.1.(1)由已知条件可得系统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3)根据刚体力学,体系动能:①又将以上各式代入①式得:设原点为零势能点,所以体系势能体系的拉氏函数②(1)因为体系只有重力势能做工,因而为保守系,故可采用③代入③式得即(5)解方程得5.17解如题5.17.1图(1)由题设知系统动能①取轴为势能零点,系统势能拉氏函数②(2)体系只有重力做功,为保守系,故可采用保守系拉氏方程.代入拉氏方程得:又代入上式得即③同理又代入上式得④令代入③④式得:欲使有非零解,则须有解得周期5.18解如题5.18.1图(1)系统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广义速度(3)因为是微震动,体系动能:以为势能零点,体系势能拉氏函数(4)即①同理②同理③设代入①②③式得欲使有非零解,必须解之又故可得周期5.19解如题5.19.1图(1)体系自由度(2)取广义坐标广义速度(3)体系动能体系势能体系的拉氏函数(4)体系中只有弹力做功,体系为保守系,可用①将以上各式代入①式得:②先求齐次方程③设代入③式得要使有非零,必须即又故通解为:其中又存在特解有②③式可得式中及为积分常数。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选择题(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1F -2F;②2F -1F; ③1F+2F 。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是 。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二力平衡原理; 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力的可传性原理; 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作用而平衡。
欲使A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
①0° ②30° ③45° ④60°二、填空题(请将简要答案填入划线内。
)1、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2、在平面约束中,由约束本身的性质就可以确定约束力方位的约束有 ,可以确定约束力方向的约束有 ,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有 (各写出两种约束)。
三、作图题1、画出下列各图中A、B两处反力的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
2、图示系统受力F作用而平衡。
若不计各物体重量,试分别画出杆AC、CB和圆C的示力图,并说明C处约束力间的关系。
3、画出下列各图构件AB,CD的受力图。
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4、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不含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5、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不含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一、选择题(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划线内。
)1、已知1F、2F、3F、4F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3597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总学时:80 实验:上机:适合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对质点、质点系的刚体的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规律有较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1.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能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滑动摩擦的问题)。
对平面问题要求熟练。
3.熟悉刚体平动、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特征,并能熟练地计算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包括简单机构的运动分析。
4.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5.能正确地列出质点运动和刚体运动(包括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能求解有关的问题。
6.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去求解工程中简单的理论力学问题。
7.能掌握虚位移原理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1.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能运用平衡条件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滑动摩擦的问题)。
对平面问题要求熟练。
3.掌握描述点的运动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方程,并能熟练地计算点的速度、加速度及其有关问题。
4.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熟练掌握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应用。
掌握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时加速度合成定理及其应用。
5.能理解并熟练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功、势能等)6.能正确地列出质点运动和刚体运动(包括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能求解有关的问题。
7.熟练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能熟练选择和综合应用这些定理去求解工程中简单的理论力学问题。
理论力学实验——摩擦实验实验人:学号:实验时间:①测定木与铁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
②测定木与铁之间的动滑动摩擦系数③测定当滑块高度较大时,在斜面上保持平衡所需的最大与最小荷载并作受力分析。
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本质并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装置与仪器●装置MC50摩擦实验装置SANLINA CS-Z 智能数字测试器1.滑道角度显示仪2、手动微调按钮3、电动调节按钮4、电动调节角度)5、角度调节电源开关6、光电门7、滑道8、手动微调9、计时器显示仪10、计时器操作键 11、光电门接入端口12、计时器电源开关13、活动平台调节仪14、活动平台●仪器砝码、铁块(680g、30×30×100mm)、滑轮、托盘等。
三、实验内容①通过改变斜面倾角测量不同材料间的静摩擦系数。
②通过测滑块的平均加速度,测动摩擦系数。
③当滑块较高时,加不同载荷时,在其自重作用下,测定滑块向下翻和滑动的最大倾角及滑块向上翻和滑动的最大倾角。
四、实验原理滑动摩擦系数计算公式推导假设质量为m的滑块沿滑道ϕ,以沿滑道向下的方向为x轴方向,垂直于滑道向上的方向为y轴方向,其受力分析右图所示。
由于静摩擦系数 fs= tanθ(θ为摩擦角),因此当ϕ>θ时,滑块可沿滑道下滑。
下面导出动摩擦系数的表达式。
∑ F y=0, N=mgcosϕ∑ F x=ma,ma=mgsinϕ-Nf d解得动摩擦系数的计算公式:F d=tanϕ-a/(gcosϕ)1.静摩擦系数实验a、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以滑块放在滑道上不下滑时为准;b、旋转手动微调按钮,将滑道的倾角慢慢调大,直到滑块达到将滑未滑时止,记下此时的滑道倾角,即为滑块的摩擦角;c、将所测得的倾角代人静摩擦系数公式,即可得到所测两物理间静摩擦系数。
2.动摩擦系数实验(a)、调整好滑道倾角角度,在滑块上安装好挡光片。
并使挡光片正好从光电门支架中穿过。
(b)、调节活动平板按钮,使得活动平板与滑道在同一平面内。
理论力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理论力学的定义课程目标与意义适用对象与先修课程要求1.2 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区分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单位制与坐标系的使用1.3 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测量方法与工具误差的概念与分类误差减小与处理方法第二章静力学2.1 力的概念与基本定理力的定义与分类矢量运算规则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2.2 平面力系与空间力系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分解力矩与力偶的概念2.3 摩擦力与弹簧力摩擦力的定义与类型弹簧的弹性模型与胡克定律摩擦力与弹簧力的计算方法第三章运动学3.1 描述运动的参数位置、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时间与时刻的概念3.2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与方程相对运动与参考系的选择3.3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与特点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2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与计算动量定理与冲量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3 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定理与外力做功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碰撞与爆炸5.1 碰撞的基本概念碰撞的定义与分类碰撞的三大要素:碰撞速度、碰撞角与碰撞系数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5.2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特点与计算非弹性碰撞的特点与计算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近似处理方法5.3 爆炸现象的分析爆炸的定义与分类爆炸波与冲击波的概念爆炸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传递第六章刚体运动学6.1 刚体的平动与转动刚体的定义与特性平动与转动的描述刚体运动的叠加原理6.2 刚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刚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刚体运动的坐标表示法刚体运动的图像表示法6.3 刚体的速度与加速度刚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刚体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刚体运动的动力学分析第七章刚体动力学7.1 刚体动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在刚体动力学中的应用刚体运动的动量定理刚体运动的动能定理7.2 刚体的转动动力学转动惯量的概念与计算转动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刚体转动的稳定性与失稳刚体动力学在机械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刚体动力学在技术中的应用刚体动力学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第八章流体力学基础8.1 流体的概念与特性流体的定义与分类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与表面张力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湍流8.2 流体流动的描述流速与流量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8.3 流体阻力与流体动力流体阻力的定义与计算流体动力的概念与计算流体流动的优化与控制第九章弹性力学基础9.1 弹性变形与弹性模量弹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弹性模量的定义与分类弹性变形的数学描述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应变与应力弹性力学的边界条件弹性力学的解法与数值方法9.3 弹性力学的应用弹性力学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弹性力学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弹性力学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10.1 理论力学的主要概念与原理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强调理论力学在工程与应用科学中的重要性10.2 理论力学的应用领域理论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理论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10.3 展望未来:理论力学的挑战与发展现代力学研究的新方向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的发展理论力学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静力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静力学平衡条件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理解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专业 学号 日期 成绩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1.10 但凡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1.13 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17 但凡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1.18 如下图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 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二、填空题 1.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效应和 效应。
1.2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约束力由 力引起,且随 力的改变而改变。
1.3 图示三铰拱架中,假设将作用于构件AC 上的力偶M C各处的约束力 。
A. 都不变;B. 只有C 处的不改变;C. 都改变;D. 只有C 处的改变。
【关键字】活动、情况、方法、条件、动力、空间、质量、地方、问题、系统、密切、主动、整体、平衡、保持、提升、合力、规律、位置、支撑、作用、结构、水平、速度、关系、分析、简化、倾斜、满足、带动、支持、方向、推动、推进、中心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 )b(杆AB)d(杆AB、CD、整体)c(杆AB、CD、整体)f(杆AC、CD、整体)e(杆AC、CB、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 (杆AB 、BC 、整体)b (杆AB 、BC 、轮E 、整体 )c (杆AB 、CD 、整体)d (杆BC 带铰、杆AC 、整体 )e (杆CE 、AH 、整体)f (杆AD 、杆DB 、整体 )g (杆AB 带轮及较A 、整体)h (杆AB 、AC 、AD 、整体 第二章 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 F ’,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 填空题1.理论力学的任务是研究物体作 机械运动 的规律2.平衡是指 (相对于地球)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 3.力是物体之间 相互的机械 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运动 或 形状 发生改变。
4.刚体是受力作用而 不变形 的物体。
5.刚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此两力等值、反向、共线 。
6.对刚体而言,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线。
7.对刚体而言,力是 物体位移 矢量。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一、填空题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 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2.同一平面内两力偶的等效条件是 两力偶矩矢量相等 。
3.研究平面汇交力系时, 采用两种方法, 即 几何法 和 分析法 。
4.一个力F在某轴上的分力是 量、投影是 量。
5.力偶使刚体转动的效果和 矩心位置 无关,完全由 力偶矩 决定。
6.力偶可在作用平面内任意 移动 ,也可向平行平面 移动 。
三、计算题1.不计杆重,求图示结构中AB 、AC 两杆所受的力。
第三章 一、填空题1.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该力系的主矢 和 主矩 同时为零。
2.平面平行力系独立的平衡方程有 3 个,可解 3 个未知量的问题。
3.作用在刚体上A 点的力,F可以等效平移到刚体上任意点B ,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此附加力偶的矩等于 。
4.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需要将力系中的各力 简化 到作用面内选定的一点上,该点称为 简化中心 。
三、计算题1.求图示简支梁A 、B 处的约束力。
)(2/7,)(2/9),(4↓=↑=→=qa qa qa FFFBAyAXCABθKN50mKN /20m4m2A BC第四章 空间力系一、填空题1.空间力偶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有 3 个。
2.在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中,当主矢主矩互相 定位时,称为力螺旋。
3.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分别为零。
4.空间任意力系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2014级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库理论力学试题第一章物系受力分析画图题1、2、3、4、5、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计算题1、2、3、4、5、6、7、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计算题1、2、4、5、6、7、8、第四章空间力系计算题1、2、3、4、5、6、第五章静力学综合填空题1、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上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2、光滑面约束反力方向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物体。
3、光滑铰链、中间铰链有1个方向无法确定的约束反力,通常简化为方向确定的 2 个反力。
4、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刚体,叫二力构件,反力方向沿二力作用点连线。
5、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6、柔软绳索约束反力方向沿绳索 ,指向背离被约束物体.7、在平面内只要保持力偶矩和转动方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则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8、力偶的两个力在任一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它对平面内的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9、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等效.10、平面汇交力系可简化为一合力 ,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作用线通过汇交点.11、平面汇交力系是指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且汇交与一点的力系.12、空间平行力系共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13、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力偶的转向三个因素。
14、空间任意力系有 6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15、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第五章静力学综合摩擦填空题1、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全部主动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小于摩擦角时,不论该合力大小如何,物体总是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自锁现象.2、答案:50N3、答案:φm/24、静摩擦力Fs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其值满足__0<=F S<=F MAX摩擦现象分为滑动摩擦和__滚动摩阻__两类。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选择题1、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 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所给的条件是﹍﹍﹍﹍。
①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③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 ④不平行的三个力平衡的充分条件;3、图示系统只受F作用而平衡。
欲使A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
①0° ②30° ③45° ④60°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A F 、B F ,满足A F =-B F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或是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二、填空题1、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线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2、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3、将力F 沿X、Y方向分解,已知F=100N,F在X轴上的投影为86.6N,而沿X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则F的Y的方向分量与X轴的夹角 为﹍﹍﹍﹍,F在Y轴上的投影为﹍﹍﹍﹍。
4、若不计各物体重量,试分别画出各构杆和结构整体的受力图。
B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一、选择题1、已知1F 、2F 、3F 、4F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知﹍﹍﹍﹍﹍﹍﹍。
(1)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 (2)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3)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4)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2、汇交于O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
即∑A m (1F )=0,∑B m (1F )=0,但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