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的栽培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34.00 KB
- 文档页数:37
燕麦种植技术和播种方法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和播种方法对于丰收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燕麦种植技术和播种方法的50条详细描述:1. 土壤选择:燕麦喜欢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的土壤,酸碱度在pH 6.0-7.5之间最适宜。
2. 田地准备:燕麦播种前需要进行彻底的耕作和翻土,确保土壤松软、无杂草和杂物。
3. 前茬作物:最好选择豆类作物或其他绿肥作物作为前茬,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4. 深松耕作:燕麦根系生长深入,因此需要进行深松耕作,一般要求耕深20-25厘米。
5. 施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通常使用磷、钾肥料,有助于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
6. 播种时间:燕麦适合在春季早期进行播种,通常选择3月至4月之间最为适宜。
7.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50-60千克,需要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8. 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或条播方式,确保燕麦的整齐排列和生长均匀。
9.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在3-5厘米之间,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燕麦的生长。
10. 播种机械化:使用播种机械进行播种,能够提高效率和准确度,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
11. 地膜覆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燕麦的生长。
12. 灌溉方式:燕麦生长期需求水量较大,因此需要灌溉,适合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
13. 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洒农药,及时防治燕麦的病虫害,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14. 施肥时机: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进行追肥,一般使用氮肥,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
15. 除草管理:燕麦生长期需要进行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清洁,有利于燕麦的生长。
16. 燕麦的采收时间:根据生长期和成熟度,一般在秋季进行燕麦的收获,确保最佳的品质。
17. 燕麦收获方式:可采用收割机进行收获,也可人工收割,取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设备条件。
18. 收获后的处理:将收获的燕麦进行晾晒、打场和包装,确保粮食的质量和保存。
19. 种植区域选择:在高原、黄土高原等地区,可以种植高寒燕麦,适应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
燕麦要怎么栽培?燕麦栽培要点燕麦是人们最喜爱的杂粮之一,燕麦作为一种健康食品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燕麦富含丰富的淀粉以及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是一种易饱且能保持能量的食物。
燕麦不仅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保健作用,经常食用燕麦有美白祛斑以及滋润护发等功效。
由于人们对燕麦的需求日渐增大,那么在种植燕麦的过程中,要怎么栽培它呢?接下去跟着本人一起来看看。
注意选种:目前栽培的品种以农家品种居多,混杂退化比较严重,加之燕麦小穗内籽粒发育不均匀,成熟期不一致,使籽粒大小和粒重差异较大。
小穗基部的籽粒大而饱满,发芽率高,小穗上部的籽粒小而瘪瘦,发芽率低,所以应注意选种。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粒和杂质,选择粒大、饱满的籽粒作种。
选择晴天,将精选好的种子摊晒2天~3天,以提高发芽率,促进苗齐苗壮,培育壮苗夺高产。
适时播种: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播种。
燕麦适应性强,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地、旱土还是排水性好的稻田都可种植。
燕麦根系发达,要求深耕土壤,一般要求深耕20厘米~25厘米,翻耕后要求细耙碎土,做到土层疏松、地面平整,并按2米~2.5米宽分厢,开好厢沟、围沟和生沟。
燕麦需肥量大,尤其是在幼苗期吸氮量大,约占全生育期氮量的1/3,因此要施足基肥,667平方米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3000公斤、磷肥20公斤~30公斤撒施土表,精细整地。
按照行距50厘米~55厘米,蔸距20厘米~25厘米播种,每蔸播种5粒~6粒,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0公斤~12公斤,用3公斤~4公斤尿素施于蔸间作种肥,但千万不要接触种子。
播种后覆土3厘米~5厘米厚。
田间管理:苗期667平方米追硫酸铵7.5公斤或尿素3公斤~4公斤,促进植株分蘖和幼穗分化。
注意用10%蚜虱净防治蚜虫,用粉锈宁防治锈病和白粉病,春季还要注意清沟沥水。
燕麦籽粒成熟期不一致,常常是穗上部的籽粒已经成熟,而穗下部的籽粒仍在灌浆。
在同一个小穗上也是基部籽粒先成熟,上部籽粒后成熟。
燕麦草种植技术规程一、燕麦概况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疏松型,须根系,茎秆直立,高1 ~1.6 m 左右,燕麦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雨量充沛的地区。
幼苗抗寒能力强,分蘖期耐低温,高温使其分蘖减少;开花和灌浆期对髙温特别敏感,严重影响籽实产量甚至不能结实;其它生育期遇低温只能延缓和推迟生育期,有利于提高营养体(茎叶)的产量,遇高温则相反。
燕麦喜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裸燕麦较皮燕麦耐旱性略好,而耐寒性较稍差。
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PH值也不敏感,能耐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耐碱性较差,在PH 5—8.5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
二、燕麦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1、燕麦在3—4℃时即可萌发,以15-25℃为最适。
从播种到出苗需要≥0℃的积温为121.8℃(西宁)-136.9℃(共和县切吉地区)。
苗期耐-2 —-4℃的低温,低于-4℃时即受害(叶梢干枯),但不致冻死,气温回暖后仍可逐渐恢复生长。
2、分蘖拔节:通常出苗后长出三叶一心时(三叶期)即开始分蘖,五叶一心时即开始拔节,遇低温时拔节延迟。
从分蘖到拔节需13—21d,此间≥0℃积温约为163.2—272.5℃。
3、抽穗开花:拔节到抽穗一般历经16 —21d,抽穗后约7—10d 即开花。
开花的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要求16℃,最高24.4℃。
4、灌浆成熟:在西宁地区燕麦在灌浆期间≥0℃的积温为390—580℃。
5、燕麦全生育期需≥0℃积温1350℃-15OO℃。
根据燕麦生育天数长短,划分为极早熟型品种≤85d,早熟型品种86—100d,中熟型品种101 —115d,晚熟型品种116—130d,极晚熟型品种为130d。
上述燕麦各生育期积温的数据来自于青海西宁地区及共和县切吉地区。
下表是共和县切吉地区、达拉特旗、阿鲁科尔沁旗自然概况对比:从上述燕麦各生育期需要的积温及3个地区的积温状况来看,在达拉特旗播种燕麦的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即可开始,考虑到我公司今年预征地(二梁壕土地未平整)平整工期,土地平整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左右,燕麦播种时间初步定于3月25日左右,收割期大约在6月15—6月20日左右,这样苜蓿的播种时间大约在6月25日左右。
燕麦栽培技术燕麦高产栽培方法燕麦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栽培技术对于确保高产量和优质品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燕麦产量的栽培方法。
1.土壤准备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来栽培燕麦。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和翻松,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供应。
确保土壤的pH值在5.5至6.5之间,适宜燕麦的生长。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燕麦品种,如抗病虫害、早熟性和高产性等。
品种的选择对于确保高产量和抗病能力至关重要。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可以提高燕麦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消毒和浸种等步骤。
通过种子消毒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病毒,以减少种子的感染率。
浸种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4.合理施肥燕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氮肥和磷肥的需求。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中的养分供应充足。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量施入有机肥和化学肥,以满足燕麦生长的需求。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适时追加化肥,提高产量。
5.适时播种燕麦的适宜播种时间是在早春或秋末。
确保气温适宜、湿度适中的条件下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进行整地和平整,以确保种子均匀分布。
栽培密度通常为每亩12-15公斤种子。
6.管理病虫害燕麦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锈病、赤霉病和燕麦钻心蛾等。
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农药喷洒、病害防治和轮作等方法来管理病虫害。
7.灌溉管理燕麦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确保土壤湿润和提供足够的灌溉水量是确保高产量的关键。
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积水。
8.收割和储存燕麦的收割时间一般是在颗粒成熟且金黄色时。
使用收割机械或手工收割,并将燕麦晾晒至水分含量低于15%。
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止霉菌和昆虫的侵害。
总的来说,燕麦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病虫害管理、灌溉管理、收割和储存等。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综合措施,可以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确保丰收。
燕麦种植技术燕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国人早餐的重要食材之一。
它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并且具有适应性强、耐盐碱性强的优点,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作物。
本文将介绍燕麦种植的技术要点,以便各位种植者参考。
地块选择燕麦适宜在土壤肥沃、保水力较高的地块种植。
在选择燕麦种植地块时,应选择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
土壤质地以沙质或砂壤土为宜,土层厚度要求在5060cm以上,土壤酸碱度控制在6.08.5之间。
品种选择目前燕麦的品种非常多,根据自己的种植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大致上,燕麦种子可以分为二粒种和多粒种两种。
其中,二粒种燕麦的粒重较大(约为0.4g/粒),产量较低,但营养成分较高,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营养价值;多粒种燕麦的粒重较轻(约为0.2g/粒),产量较高,但营养成分相对较低。
播种时间燕麦的播种时间根据不同地区可以确定不同的种植时间,通常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最佳时间,在北方地区可推迟至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具体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和土壤条件而定。
种子处理为了提高燕麦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
首先,将燕麦种子以适当的比例(如1:2)用清水淘洗干净,去掉杂质和不能浮起的种子。
接着,将其浸泡在1%过氧化氢溶液或1‰的氧化锌溶液中3~5小时,过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净布或纸巾把水分擦干,即可用于播种。
播种方法燕麦的播种方式有直播和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是指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地上,然后用犁或耙将种子压实埋在土里;栽培是先在地里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里,然后用铲子将土覆盖上。
通常情况下,直播的燕麦要比栽培的燕麦长得更快,也更易于管理。
管理要点燕麦种植成活后,就要开始进行生长期的管理和施肥了。
具体的操作如下:1.灌溉。
在燕麦生长期内,要保证适量的灌溉,特别是在干旱炎热的时候,要隔 5~7天浇一次水。
2.松土、锄草。
在整个生长期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地面的松土、锄草,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
燕麦植栽培技术一、轮作与耕作1.轮作燕麦又名莜麦、雀麦、野麦,同其他多数作物一样,不宜连作。
长期连作一是病害多,特别是坚黑穗病,条件适宜的年份甚至会蔓延;二是杂草多,燕麦幼苗生长缓慢,极易被杂草危害。
特别是野生燕麦增多,严重影响燕麦生长;三是不能充分利用养分。
燕麦连作,每年消耗同类养分,造成土壤里某些养分严重缺乏。
燕麦是一种喜氮作物,需要较多氮素,如果常年连作,造成氮素严重缺乏,就会使燕麦生长不良。
在水肥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就更大。
因此种植燕麦必须进行合理地轮作倒茬,这样不仅使病菌和燕麦草生长的环境条件改变,便于铲除和控制其发生,而且由于前茬作物品种不同和根系深浅所吸收的养分不同,可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
燕麦属须根系作物,一般只吸收耕作层养分,便于和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胡麻、豆类等作物轮作倒茬。
其中,豆类作物是燕麦的最好前作。
在秋燕麦区主要作物有春小麦、燕麦、马铃薯、胡麻、油菜和豆类。
该区的坡梁旱地主要采用豌豆与燕麦或马铃薯与燕麦轮作的耕作方式。
豌豆根部有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素固定到根瘤之中,增加土壤中的氮素。
豌豆又是夏季作物,收获早,土壤中可蓄积较多的水分。
在滩川地采用燕麦和豆类间作的耕作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燕麦产量。
在夏燕麦区及夏秋燕麦交错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甜菜和燕麦。
该区主要采用玉米和燕麦,燕麦和豆类间作的耕作方式,变单作为双作。
由于两种作物播期不同,生育期互相错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又由于两种作物根系不同,燕麦属须根系作物,吸收耕作层养分,豆类属直根系作物,吸收深层养分,互不争肥。
2.耕作我国燕麦产区多为旱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耕作制度。
秋深耕是燕麦产区抗旱增产的一项基础作业,土壤耕作的重点是早、深。
前作收获早,应进行浅耕灭茬并及早进行秋深耕。
如前茬收获较晚,为保蓄水分,可不先灭茬而直接进行深耕,并随即耙耱保墒。
土壤耕作的深度为25厘米左右,但对坡梁地及浅位栗钙土,耕深以15-18厘米为宜,滩水地和下湿地耕深为20-25厘米。
燕麦草栽培要点
燕麦,也叫铃铛麦,是重要的谷类作物。
燕麦的饲用价值很高,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4%―15%,最高可达19%;青刈燕麦茎秆柔软,叶片肥厚、细嫩多汁,亩产3000―3500公斤,是畜、禽、鱼喜食的青绿饲料。
1、整地.整地要点是深耕和施肥。
深耕不仅能保蓄土壤水分,且有消灭杂草、促进根系发育、防倒伏的作用,一般深耕20厘米。
燕麦施肥以基肥为主,每亩施堆厩肥2000―2500公斤。
2、播种.春燕麦可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冬燕冬在10月上旬―下旬播种。
单播行距15―30厘米。
混播行距30―50厘米。
播后镇压1―2次。
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收籽粒的可酌减。
3、田间管理.燕麦出苗后,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分蘖前后中耕除草1次。
由于燕麦生长快,生育期短,所以要及时追肥和灌水。
第一次在分蘖期,以氮肥为主,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7.5―10.0公斤;第二次在孕穗期,亩施硫酸铵或硝酸铵5.0公斤左右,并搭配少量的磷、钾肥。
追肥之后相应灌水1次。
4、利用燕麦.可在拔节至开花时期2次刈割作青饲料。
第一次在株高50―60厘米时刈割,留茬5―6厘米,隔30―40天刈割第二次,不留茬。
燕麦青贮可在抽穗至蜡熟期收获,如需用带有成熟籽的燕麦全株青贮,可在完熟初期收获。
燕麦籽粒在蜡熟期收获为宜。
- 1 -。
(完整版)燕麦的栽培技术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在合理的栽培技术下,燕麦的产量和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燕麦的栽培技术。
一、土壤和基肥要求1.土壤要求:燕麦喜欢在深厚、肥沃、透气、保水、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生长。
在栽种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土地改良,为燕麦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基肥要求:燕麦生长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栽种前应该施用充足的基肥。
一般来说,每亩可施用200~300公斤腐熟有机肥或30~40公斤复合肥,覆土后再进行整地。
二、燕麦的选种和种植时间1.选种:选用抗寒、抗病、抗逆性能好的品种。
可选用富民燕麦、和平燕麦、茁壮燕麦和德国帝国621等品种。
2.种植时间:一般来说,北方地区3月下旬至4月初,南方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初为最佳时间。
在确定好种植时间后,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三、燕麦的灌溉和施肥1.灌溉:燕麦的生长过程中,水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早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切忌水浸泡,感觉潮湿即可;中后期应适量增加水量。
灌水时间一般选择清晨或傍晚,减少蒸散量。
2.施肥:在燕麦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适量的肥料以提供足够的营养。
燕麦的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
基肥一般在扩叶期前施用,追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灌溉时喷施或进行地面追肥。
四、燕麦的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燕麦主要容易发生稻瘟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等病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避免在病菌高发期进行栽种,同时进行病菌清除和化学防治。
2.虫害防治:燕麦主要虫害有虫口蚜、稻飞虱、蔓延蚜、金龟子等,在生长过程中应及时飞行防治,营造生态环境,切断其孳生链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燕麦的收获和加工1.收获:燕麦是一种散穗作物,一般在成熟期进行收获。
成熟期的燕麦,稃壳颜色变黄,往前倾斜,税子颜色变褐,颗粒变硬,含水量低于18%,可进行收获。
燕麦的简介、种植技术及加工食品(一)燕麦的简介1、燕麦的特点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古老而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有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世界各国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为主,常称为皮燕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为主,常称为裸燕麦。
燕麦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很适合我国日照较长、无霜期较短、气温较低的华北北部、西北、西南等高寒地区种植。
燕麦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抗旱、耐瘠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适应各种不良自然条件,即使在旱坡、干梁、沼泽和盐碱地上,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燕麦秸秆不但可以造纸,而且是牲畜的优质饲草,对提高奶牛、羊的产乳量和奶质作用明显。
燕麦籽实是牲畜的优质饲料,发展燕麦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燕麦的营养价值燕麦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禾谷类作物之一。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综合分析的结果,我国燕麦蛋白质含量平均15%、脂肪含量平均为8.5%。
燕麦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人体不能自行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比较多,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分析,每100g中,赖氨酸含0.68g,缬氨酸0.96g,苏氨酸0.64g,亮氨酸1.34g,蛋氨酸0.23g,异亮氨酸0.50g,色氨酸0.21g,苯丙氨酸0.86g;而面粉中的赖氨酸只有0.26g,玉米0.31g,大米0.26g,高粱粉0.23g,裸燕麦粉中赖氨酸含量比面粉高0.418%,比玉米粉高0.372%,比大米高0.425%,比高粱粉高0.372%,比大米高0.425%,比高粱粉高0.448%。
燕麦脂肪中富含亚油酸。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分析室等单位的分析结果:裸燕麦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38.1~52.0%,即占子粒重量的2.0~3.0%。
目前,我国生产中应用的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4~17%,脂肪含量一般为6~9%。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育成的高蛋白质品种“蒙燕8202”蛋白质含量达20.6%。
3、燕麦的保健功能燕麦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已被古今医学界所公认。
燕麦的栽培技术燕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点燕麦为禾木科燕麦属一年生植物,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雀麦、野麦子,属于小杂粮,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下面我们看一看燕麦的栽培技术,掌握燕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点。
一、燕麦的播种技术种子处理:燕麦播种前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将种子摊薄2〜3厘米厚,晒种3〜5天。
晒种可促进种子早萌发,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并且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皮上的病菌,可减轻病害。
播种方法:燕麦最好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开沟条播,不宜撒播。
条播行距15〜20厘米,深度以3〜5厘米为宜,防止重播、漏播,播后耨地使土壤和种子密切结合,防止漏风闪芽。
每亩播种量10-15 公斤,收籽粒的可酌减。
二、燕麦的苗期管理从四叶期至冬前这一段时期要酌情早施苗肥,分菓肥1〜2次,促分麋早生壮发。
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料10〜22千克/亩。
三、燕麦的田间管理技术1、松土除草燕麦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时轻糖,破除板结。
在整个生育期除草2~3次,三叶期中耕松土除草,要早除、浅除,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早扎根,快扎根,保全苗。
种植而积较大时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在三叶期用72%的2, 4-d T 酯乳油60毫升/亩,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lmdash;2克/亩,选睛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
2、施肥灌溉燕麦分麋拔节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硫酸彼25公斤,旱地应就雨追肥。
燕麦开花灌浆期,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与20% 的尿素溶液混合根外追肥,每亩喷药液70公斤,7天后再复喷一次促进灌浆,适时追施叶而肥,提高粒重。
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燕麦三叶期至分菓期灌水1次, 灌浆期灌水1次。
3、收获贮存燕麦可在拔节至开花时期2次刈割作青饲料。
第一次在株高50〜60厘米时刈割,留茬5mdash;6厘米,隔30〜40天刈割第二次,不留茬。
燕麦青贮可在抽穗至蜡熟期收获,如需用带有成熟籽的燕麦全株青贮,可在完熟初期收获。
燕麦草种植技术规程一、燕麦概况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疏松型,须根系,茎秆直立,高 1 ~ 1。
6 m 左右,燕麦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雨量充沛的地区。
幼苗抗寒能力强,分蘖期耐低温,高温使其分蘖减少;开花和灌浆期对髙温特别敏感,严重影响籽实产量甚至不能结实;其它生育期遇低温只能延缓和推迟生育期,有利于提高营养体(茎叶)的产量,遇高温则相反。
燕麦喜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裸燕麦较皮燕麦耐旱性略好,而耐寒性较稍差。
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PH值也不敏感,能耐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耐碱性较差,在PH 5-8.5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二、燕麦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1、燕麦在3—4℃时即可萌发,以15-25℃为最适.从播种到出苗需要≥0℃的积温为121.8℃(西宁)—136。
9℃(共和县切吉地区)。
苗期耐—2 - -4℃的低温,低于—4℃时即受害(叶梢干枯),但不致冻死,气温回暖后仍可逐渐恢复生长.2、分蘖拔节:通常出苗后长出三叶一心时(三叶期)即开始分蘖,五叶一心时即开始拔节,遇低温时拔节延迟.从分蘖到拔节需13—21d,此间≥0℃积温约为163。
2—272.5℃。
3、抽穗开花:拔节到抽穗一般历经16 -21d,抽穗后约7—10d即开花.开花的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要求16℃,最高24.4℃。
4、灌浆成熟:在西宁地区燕麦在灌浆期间≥0℃的积温为390—580℃.5、燕麦全生育期需≥0℃积温1350℃-15OO℃。
根据燕麦生育天数长短,划分为极早熟型品种≤85d,早熟型品种86-100d,中熟型品种101 —115d,晚熟型品种116—130d,极晚熟型品种为130d.上述燕麦各生育期积温的数据来自于青海西宁地区及共和县切吉地区.下表是共和县切吉地区、达拉特旗、阿鲁科尔沁旗自然概况对比:从上述燕麦各生育期需要的积温及3个地区的积温状况来看,在达拉特旗播种燕麦的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即可开始,考虑到我公司今年预征地(二梁壕土地未平整)平整工期,土地平整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左右,燕麦播种时间初步定于3月25日左右,收割期大约在6月15-6月20日左右,这样苜蓿的播种时间大约在6月25日左右。
燕麦的栽培技术燕麦的栽培技术燕麦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谷类作物,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燕麦的栽培技术,帮助大家提高燕麦产量和质量。
一、品种选择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合的燕麦品种。
在较寒冷的地区,应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在较温暖的地区,则应选择生长期较短、抗病性强的品种。
此外,为了确保产量和质量,建议选择经过审定的优良品种。
二、土地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燕麦种植。
在种植前,要进行耕翻土地,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同时,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适量施入有机肥和化肥作为基肥,确保土壤养分充足。
三、播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为春季或夏季。
播种时,要保证播种深度适宜,种子分布均匀。
播种后,要进行适当的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四、田间管理1、施肥:在燕麦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其需肥规律适量追肥。
一般来说,燕麦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磷、钾肥,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配施。
2、浇水:在干旱时期,要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燕麦的生长和发育。
3、除草: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燕麦争夺养分和光照。
4、病虫害防治:密切关注燕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五、收获与储存1、收获:当燕麦籽粒饱满、颜色加深、质地变硬时,就到了收获时期。
收获时要尽量减少损失,保证收获质量。
2、储存:收获后的燕麦应晾晒一段时间,去除多余水分,然后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
注意防止鼠害和霉变,保持储存环境的卫生和干燥。
六、注意事项1、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极端天气对燕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要根据燕麦的生长状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和种植时间,确保产量和经济效益。
3、在使用农药和化肥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以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掌握燕麦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土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储存等环节,能够提高燕麦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