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宽幅条播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燕麦种植技术和播种方法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和播种方法对于丰收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燕麦种植技术和播种方法的50条详细描述:1. 土壤选择:燕麦喜欢富含有机质和排水良好的土壤,酸碱度在pH 6.0-7.5之间最适宜。
2. 田地准备:燕麦播种前需要进行彻底的耕作和翻土,确保土壤松软、无杂草和杂物。
3. 前茬作物:最好选择豆类作物或其他绿肥作物作为前茬,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4. 深松耕作:燕麦根系生长深入,因此需要进行深松耕作,一般要求耕深20-25厘米。
5. 施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通常使用磷、钾肥料,有助于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
6. 播种时间:燕麦适合在春季早期进行播种,通常选择3月至4月之间最为适宜。
7.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50-60千克,需要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8. 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或条播方式,确保燕麦的整齐排列和生长均匀。
9.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在3-5厘米之间,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燕麦的生长。
10. 播种机械化:使用播种机械进行播种,能够提高效率和准确度,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
11. 地膜覆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燕麦的生长。
12. 灌溉方式:燕麦生长期需求水量较大,因此需要灌溉,适合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
13. 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洒农药,及时防治燕麦的病虫害,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14. 施肥时机: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进行追肥,一般使用氮肥,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
15. 除草管理:燕麦生长期需要进行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清洁,有利于燕麦的生长。
16. 燕麦的采收时间:根据生长期和成熟度,一般在秋季进行燕麦的收获,确保最佳的品质。
17. 燕麦收获方式:可采用收割机进行收获,也可人工收割,取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设备条件。
18. 收获后的处理:将收获的燕麦进行晾晒、打场和包装,确保粮食的质量和保存。
19. 种植区域选择:在高原、黄土高原等地区,可以种植高寒燕麦,适应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
燕麦种植技术标准及流程燕麦,这看似普通却浑身是宝的作物,在农业领域可有着不小的地位呢!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燕麦种植的技术标准及流程。
我记得有一年,去一个偏远的农村考察,在那里我见到了一位叫老李的农民伯伯,他家种了大片的燕麦。
当时正值播种季节,老李忙得不亦乐乎。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这问那,他也不嫌我烦,耐心地跟我讲着。
先说选地吧,燕麦可不挑,但也不是啥地都行。
得选那种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
排水要好,不然积水一多,燕麦可就“不乐意”长啦。
就像老李那块地,之前因为排水不畅,燕麦长得稀稀拉拉的,可把他愁坏了。
选好地就得整地啦。
深翻土地,把土块弄碎弄细,让土壤松松软软的,燕麦的根才能舒舒服服地往下扎。
同时呢,还要把地里的杂草、残茬清理干净,给燕麦一个干净的“家”。
接下来就是选种。
种子得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
现在市场上燕麦种子品种可多了,得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来选。
老李就吃过选错种子的亏,那年他跟风选了个新品种,结果不适应本地环境,产量低得可怜。
播种时间也有讲究。
一般在早春或者秋季,温度适宜的时候。
播种量要适中,太少了产量上不去,太多了植株之间互相争夺养分,也长不好。
播种方式可以条播或者撒播,不过条播更便于管理。
燕麦出苗后,田间管理可不能马虎。
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齐苗壮。
除草也是个重要工作,可不能让杂草抢了燕麦的养分和阳光。
这时候就想起老李拿着锄头在地里除草的情景,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脸上却带着希望的笑容。
施肥也有门道。
基肥要足,追肥要巧。
基肥一般用农家肥,追肥可以用化肥。
氮、磷、钾要合理搭配,这样燕麦才能长得健壮。
再说说浇水。
燕麦耐旱,但在关键时期也得给它“喝饱水”。
比如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缺水可不行。
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黑穗病、蚜虫等。
要提前预防,一旦发现及时治理。
等到燕麦成熟了,收获也要把握好时机。
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太早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太晚了容易掉粒,影响收成。
燕麦宽幅条播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简介:传统的燕麦种植模式采用小垄种植,行内密度大,杂草发生严重,产量较难提高。
针对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燕麦旱地栽培特点,改变燕麦传统的小垄栽培模式,增大种植带幅,利用宽幅条播种燕麦播种机,在宽带幅内均匀撒播燕麦种子,使燕麦占据宽带幅从而抑制杂草生长,并通过调整植株布局,达到通风透光,提高产量,配套高产优质燕麦品种,及施肥技术等,形成燕麦宽幅条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技术特点:宽幅条播种植燕麦具有种植带型合理,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燕麦抗倒伏能力、抗旱集雨、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技术参数:播种量:10kg/亩;行距:30cm;带宽:15cm;施肥量:复合肥15kg/亩;利用宽幅条播种燕麦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
燕麦宽幅条播高产栽培技术1 轮作倒茬种植燕麦必须轮作倒茬,做到不重茬、迎茬。
前茬和后茬作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越好,不种同科以内的作物;前茬和后茬作物尽量选择根型不同的作物,利于作物吸收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养分;前茬和后茬作物尽量选择所需营养元素差异较大的作物。
选择前茬为玉米、油菜、马铃薯、豆科、荞麦等作物的田块均可。
2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具备灌溉条件,前茬无长效农药残留,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
整地标准是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达到播种标准。
整地方法是以秋翻整地为宜,也可春翻整地,机耕、畜耕均可,总体耕翻深度20 cm~25 cm,翻后耙细、拖平,以利于播种、早出苗、出全苗。
对畦灌和沟灌的地块,进行整理,播前将残留的畦埂和毛渠拖平。
3 种子准备3.1选种选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燕麦新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4 粮食作物种子标准第四部分:燕麦规定标准。
播种前15 d进行种子检验。
检验方法按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所有部分)进行。
品种可选择在本地区表现较好的白燕2号、白燕7号、坝燕4号、坝燕6号、坝莜3号、花早2号等品种。
燕麦草种植栽培技术燕麦草是一年生的优质禾本科牧草,比较耐贫瘠,抗寒抗旱,适合在温凉地区种植。
种植的晚收割得早,不费土地肥料,是牛马羊冬季优良的牧草。
在此,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燕麦草种植栽培技术和燕麦草的价值。
一、燕麦草种植栽培技术燕麦草忌连作,在中国南方可春播(3月)也可秋播(9月),北方则多为春播(4月),用于短期草地(利用2-3年),燕麦草以春播为主,每亩可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
通常从4月上旬开始至6月上旬结束。
燕麦草单播播种量10-15千克/亩,青刈燕麦草可适当密植,播种量增加20-30%。
一般采用条播,行距为15-30厘米,覆土深度3-4厘米。
燕麦草宜与豌豆、苕子等豆科作物混播,燕麦草播种量占2/3-3/4。
收种时应在穗的颜色由绿转黄时即可,可收种375-750千克/公顷,种于易脱落,应及时收获。
用新鲜种于播种,可提高保苗率。
可与马铃薯、豌豆、甘薯、玉米、高粱、花生、甜菜等作物轮作。
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从分蘖到拔节是需水分最多的时期,要注意充分供水。
青刈燕麦草可在拔节至开花期刈割,可以刈割两次,第一次留茬5-8厘米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1500-2000千克。
晒制干草或青贮时宜在乳熟期到蜡熟期刈割。
栽培在肥沃的土壤上,管理条件好的每年可刈割3-4次,可收鲜草30-37.5吨/公顷。
在株高20-25厘米时开始放牧,一年后可放牧4-5次。
种植后的第二年产草量最高,第四年生长势明显减弱,如管理不好则将完全消失。
麦草放牧利用时,由于其含糖量高,适口性好,植株高大,茎细,叶量较多,宜于别割后调制干草。
含粗蛋白质中等,无氮浸出物丰富,粗纤维含量中等同其他植物纤维来源相比,燕麦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更低,并且比其他含更高中性洗涤纤维的干草更为适口。
燕麦干草口味很甜,并富含高度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15%,进口苜蓿一般在9%)燕麦干草有近似黑麦草的含糖量,但更具有适口性和饲料价值,拥有“甜干草”的美誉。
燕麦草种植技术规程一、燕麦概况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疏松型,须根系,茎秆直立,高1 ~1.6 m 左右,燕麦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雨量充沛的地区。
幼苗抗寒能力强,分蘖期耐低温,高温使其分蘖减少;开花和灌浆期对髙温特别敏感,严重影响籽实产量甚至不能结实;其它生育期遇低温只能延缓和推迟生育期,有利于提高营养体(茎叶)的产量,遇高温则相反。
燕麦喜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裸燕麦较皮燕麦耐旱性略好,而耐寒性较稍差。
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PH值也不敏感,能耐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耐碱性较差,在PH 5—8.5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
二、燕麦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1、燕麦在3—4℃时即可萌发,以15-25℃为最适。
从播种到出苗需要≥0℃的积温为121.8℃(西宁)-136.9℃(共和县切吉地区)。
苗期耐-2 —-4℃的低温,低于-4℃时即受害(叶梢干枯),但不致冻死,气温回暖后仍可逐渐恢复生长。
2、分蘖拔节:通常出苗后长出三叶一心时(三叶期)即开始分蘖,五叶一心时即开始拔节,遇低温时拔节延迟。
从分蘖到拔节需13—21d,此间≥0℃积温约为163.2—272.5℃。
3、抽穗开花:拔节到抽穗一般历经16 —21d,抽穗后约7—10d 即开花。
开花的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要求16℃,最高24.4℃。
4、灌浆成熟:在西宁地区燕麦在灌浆期间≥0℃的积温为390—580℃。
5、燕麦全生育期需≥0℃积温1350℃-15OO℃。
根据燕麦生育天数长短,划分为极早熟型品种≤85d,早熟型品种86—100d,中熟型品种101 —115d,晚熟型品种116—130d,极晚熟型品种为130d。
上述燕麦各生育期积温的数据来自于青海西宁地区及共和县切吉地区。
下表是共和县切吉地区、达拉特旗、阿鲁科尔沁旗自然概况对比:从上述燕麦各生育期需要的积温及3个地区的积温状况来看,在达拉特旗播种燕麦的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即可开始,考虑到我公司今年预征地(二梁壕土地未平整)平整工期,土地平整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左右,燕麦播种时间初步定于3月25日左右,收割期大约在6月15—6月20日左右,这样苜蓿的播种时间大约在6月25日左右。
燕麦栽培技术燕麦高产栽培方法燕麦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其栽培技术对于确保高产量和优质品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燕麦产量的栽培方法。
1.土壤准备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来栽培燕麦。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和翻松,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供应。
确保土壤的pH值在5.5至6.5之间,适宜燕麦的生长。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燕麦品种,如抗病虫害、早熟性和高产性等。
品种的选择对于确保高产量和抗病能力至关重要。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可以提高燕麦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消毒和浸种等步骤。
通过种子消毒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和病毒,以减少种子的感染率。
浸种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4.合理施肥燕麦对养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氮肥和磷肥的需求。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中的养分供应充足。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适量施入有机肥和化学肥,以满足燕麦生长的需求。
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适时追加化肥,提高产量。
5.适时播种燕麦的适宜播种时间是在早春或秋末。
确保气温适宜、湿度适中的条件下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进行整地和平整,以确保种子均匀分布。
栽培密度通常为每亩12-15公斤种子。
6.管理病虫害燕麦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锈病、赤霉病和燕麦钻心蛾等。
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农药喷洒、病害防治和轮作等方法来管理病虫害。
7.灌溉管理燕麦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干旱季节。
确保土壤湿润和提供足够的灌溉水量是确保高产量的关键。
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成积水。
8.收割和储存燕麦的收割时间一般是在颗粒成熟且金黄色时。
使用收割机械或手工收割,并将燕麦晾晒至水分含量低于15%。
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止霉菌和昆虫的侵害。
总的来说,燕麦的高产栽培方法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病虫害管理、灌溉管理、收割和储存等。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综合措施,可以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确保丰收。
北方燕麦高产栽培技术作者:王世强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2期燕麦又称莜麦、玉麦、铃铛麦,是禾本科燕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
燕麦子实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其他禾谷类作物所不具备的皂甙素,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已被公认为营养保健品的健康食物源。
其主要产品有燕麦片、燕麦奶粉、燕麦糕点以及燕麦冰淇淋等。
1998年以来,吉林省在西部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中国-加拿大燕麦科技交流与合作,并选育出中加燕麦新品种,为我国北方燕麦种植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保证,现在已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本文特将北方燕麦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播种准备1. 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
其中早熟品种主要有白燕2号、白燕3号、白燕5号、白燕6号、白燕7号,中熟品种主要有白燕4号和白燕1号等。
2. 整地与施肥。
燕麦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等特征。
其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能适应多种不良的自然条件,即使在旱坡、沼泽、盐碱地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以秋翻整地最好,来不及秋翻整地的也可以春翻整地,深翻18~20厘米。
整地要求土壤细碎、平整、保墒,作业程序一般是耕地、耙地、耱地镇压相结合,以利于保持土壤良好的墒情。
结合耕作整地施入有机肥料,主要是人畜粪尿、厩肥和土杂肥料等,一般每公顷施用7500~12000千克。
也可以采用套种绿肥做基肥,如土壤中磷素不足要适当补充磷肥。
3. 茬口安排。
北方春播燕麦区,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其种植的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甜菜和燕麦,轮作方式为甜菜-小麦-玉米-燕麦,每4年1个周期,其中两年夏茬,两年秋茬,夏秋茬口交替安排。
4. 种子处理。
采用风选、筛选、盐水选方法选种,在播种前选晴天晒种3~4天后再播种。
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应在播种前用0.2%~0.3%的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拌种。
5. 播前灌水。
播前灌水是燕麦的丰产前提,分为秋灌、冬灌和春灌。
春灌是指播种前5~7天进行灌水。
燕麦播种时间和方法
燕麦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作物,富含蛋白质,它的适应力极强,比其他作物耐寒性高,又被人称为野麦子。
那么燕麦该如何进行播种育苗呢?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播种准备
首先要选择质量上乘,颗粒饱满的燕麦种子,在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地块,最好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的土壤。
种植前对地块进行整地施肥,清除杂草残株,有条件的还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完成之后等待播种。
2、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要选择一个晴朗无风的好天气,将选好的种子摊层2-3厘米厚,将其晒3-5天,这样能促进种子萌芽,提高发芽率,使幼苗提前出苗。
另外还能利用太阳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减少病害危害。
在播种前为了减少病虫害,可以选择用多菌灵拌种,能预防黑穗病、锈病等病害,地下虫害可用辛硫磷或呋喃丹拌种预防。
3、播种时间
一般在早春土壤解冻10厘米左右即可进行播种,一般播种时间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最佳播种时间在清明前后,最迟不宜超过谷雨时期。
播种时也要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抢墒播种尤为关键,抓苗是旱地燕麦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
4、播种方法
燕麦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或者人工开沟条播,不宜进行撒播,因为燕麦种子较轻,撒播会随风飘散,播种密度不宜掌控。
条播的行距控制在15-20厘米左右,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要防止重播、漏播,播种要深浅一致,播种要均匀。
播种后耱地使土壤和种子紧密结合,以免漏风闪芽,一般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左右。
以上是燕麦播种时间和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浅谈燕麦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田间管理。
燕麦栽培的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土壤准备、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秸秆处理等方面。
首先是土壤准备。
燕麦喜欢微酸性土壤,并且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pH值的调整,保持在6.0~7.5的范围内。
应进行有机质的施加,增加土壤肥力。
还需要进行土壤的松土和翻耕,促进土壤通气性和水分渗透性,为燕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是播种。
燕麦的播种期一般在春季或秋季。
在播种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热水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逆性。
燕麦的播种方式可以采用散播或条播,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4000株。
播种后,需要进行轻微的覆土,并进行压实,以保证种子的紧密接触土壤并有利于发芽。
再次是施肥。
燕麦的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在栽培过程中,应适时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部分。
基肥一般在秋季进行,主要是施加有机肥和磷钾肥,以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追肥则在生长过程中进行,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一般可以采用尿素和磷钾肥等。
施肥时要注意量的控制,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燕麦生长过旺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燕麦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燕麦病虫害有燕麦赤霉病、燕麦锈病、燕麦蓟马等。
在田间管理中,应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清除病虫源等方法,保障燕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最后是秸秆处理。
燕麦收获后,秸秆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肥料制作。
可以将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同时释放养分。
也可以进行秸秆还田和堆肥,制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燕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对于保证燕麦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结合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燕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燕麦种植技术大家都知道,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
燕麦耐寒,抗旱,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能自播繁衍。
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
那么燕麦是怎样种植的呢?提高整地质量,施足基肥整地工作应立足于早耕、深耕、细耕,在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第一次深耕,积累秋雨,保持土壤墒情,在播种前进行第二次浅耕,细耕细耙。
对酸性较强的土壤施用石灰中和酸度,粘重土壤采用掺砂客土办法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同时,结合燕麦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对肥料反应很敏感的特点,第一次深耕时亩施1000-1500千克腐熟的厩肥犁翻入土,播种时,播种沟内施用3-5千克复合肥作种肥,基肥的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在加强地方品种选育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地积极引进某些北方旱地优良中晚熟品种,如“铁杆大粒”、“冀杂2号”、“蒙燕7413”、“五燕2号”等一些高产型品种。
良种确定后,根据我乡燕麦区生育期长,分蘖多,每亩播种8-10千克,为防止黑穗病用拌种双、多菌灵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浓度拌种。
适宜的播期应集中在10月中下旬。
推行规范化种植为了保证燕麦出苗的全、齐、匀、壮,结合山区整地播种特点,提倡宽幅疏株密植,犁播时,播种沟要平整,保证落籽疏散均匀出苗一致,一般行距22-24cm,播幅10-12cm.土质粘重的燕麦地,可以采用密窝疏株点播法,行穴间距为15-20cm,每穴播种5-6粒,播种后盖土,深度约3-4cm,利于即早发芽出苗。
加强田间管理根据燕麦不同生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苗期1、及早中耕除草防旱保墒。
按苗期生物学特性,由浅入深,从幼苗期到拔节期视苗情进行2-3次薅除,冬前要培土保蓄水分,促根养蘖。
2、巧施苗肥,分蘖肥,促进苗齐苗壮。
从四叶期至冬前这一段时期要酌情早施苗肥,分蘖肥1-2次,促分蘖早生壮发。
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料10-12千克/亩。
燕麦的栽培技术燕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点燕麦为禾木科燕麦属一年生植物,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雀麦、野麦子,属于小杂粮,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下面我们看一看燕麦的栽培技术,掌握燕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点。
一、燕麦的播种技术种子处理:燕麦播种前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将种子摊薄2〜3厘米厚,晒种3〜5天。
晒种可促进种子早萌发,提高发芽率,提早出苗,并且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皮上的病菌,可减轻病害。
播种方法:燕麦最好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开沟条播,不宜撒播。
条播行距15〜20厘米,深度以3〜5厘米为宜,防止重播、漏播,播后耨地使土壤和种子密切结合,防止漏风闪芽。
每亩播种量10-15 公斤,收籽粒的可酌减。
二、燕麦的苗期管理从四叶期至冬前这一段时期要酌情早施苗肥,分菓肥1〜2次,促分麋早生壮发。
苗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追施氮磷复合肥料10〜22千克/亩。
三、燕麦的田间管理技术1、松土除草燕麦出苗前若遇雨雪,要及时轻糖,破除板结。
在整个生育期除草2~3次,三叶期中耕松土除草,要早除、浅除,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早扎根,快扎根,保全苗。
种植而积较大时可采用化学除草剂,在三叶期用72%的2, 4-d T 酯乳油60毫升/亩,或用75%巨星干悬浮剂lmdash;2克/亩,选睛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
2、施肥灌溉燕麦分麋拔节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硫酸彼25公斤,旱地应就雨追肥。
燕麦开花灌浆期,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与20% 的尿素溶液混合根外追肥,每亩喷药液70公斤,7天后再复喷一次促进灌浆,适时追施叶而肥,提高粒重。
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燕麦三叶期至分菓期灌水1次, 灌浆期灌水1次。
3、收获贮存燕麦可在拔节至开花时期2次刈割作青饲料。
第一次在株高50〜60厘米时刈割,留茬5mdash;6厘米,隔30〜40天刈割第二次,不留茬。
燕麦青贮可在抽穗至蜡熟期收获,如需用带有成熟籽的燕麦全株青贮,可在完熟初期收获。
掌握燕麦种植的四个步骤与要点温带的北部最适宜于燕麦的种植,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只能在春季播种,较南地区可以秋播。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掌握燕麦种植的四个步骤与要点。
一、种植燕麦如何整地与施肥
牧区新垦地种植燕麦,要在土壤解冻后深翻草皮,反复切割,交错耙耱,粉碎土垡,整平地面,蓄水保墒。
头两年可不施肥。
耕地种植时,要在前作收获后浅耕灭茬,蓄水保墒。
翌年结合翻耕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1 000~1 500千克。
二、燕麦种子与播种方法
燕麦以春播为主,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均可播种,一般收获籽实的在4月份播种,收获饲草的在5月份播种。
播种量因用途和水分条件而异,每亩播种量为:种子田12.5~
15.0千克,收草田15.0~17.5千克。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撒播,有条件时宜条播,行距15~20厘米;可单播,也可与其他牧草混播。
如用作老芒麦的保护作物播种时,每亩播量为7~8千克,与箭舌豌豆混播的比例为6∶4。
播种深度3~4厘米。
三、燕麦要注意苗期除草
燕麦在苗期应注意除草,拔节期适量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产草量。
四、燕麦的收获与利用
燕麦的收获期因利用目的不同而异,以收籽实为目的的,可在穗上部的籽实达到完熟、下部的籽实蜡熟时收获;青刈的燕麦可在拔节到开花期刈割,晒制干草或青贮时可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刈割。
籽粒用
作精料时,可根据不同的饲喂对象,粉碎成粉状或颗粒状,或整粒投喂。
燕麦栽培技术和收获利用
一、栽培技术
燕麦忌连作,连作则病虫害和杂草增多。
因此,多用于轮作、复种或混播。
播前要整地和施肥,每亩施厩肥1500~2500公斤。
播种期多为春播,条播行距15厘米,播种量每亩10~15公斤。
播后镇压1~2次。
燕麦与豌豆、苕子等一年生豆科牧草混播,生长旺盛,能提高青刈产量和品质。
以燕麦为主作物播量是总播量的2/3左右,即每亩播种燕麦7.5~10公斤、豌豆5~7公斤,或燕麦8.5~10公斤、苕子3~4公斤。
田间管理关键是追肥和灌水,主要在分蘖和拔节期进行。
追肥以氮肥为主,并搭配少量磷、钾肥。
二、收获与利用
籽粒用燕麦收获期通常以主枝或主穗的籽粒达到完熟,分蘖或枝端的籽粒蜡熟为宜。
青贮用可从抽穗至蜡熟期收获。
用带有成熟籽粒的燕麦全株青贮,可在成熟初期收获。
用以调制干草或青刈,以抽穗始期至开花后期为宜。
燕麦有一定的再生性,春播可刈割2次,第1次刈割在株高40~50厘米时,留茬4~5厘米,隔30~40天第2次刈割,不留茬。
如混播,通常在燕麦孕穗期一次刈割。
- 1 -。
裸燕麦栽培技术1、整地与施肥播前机械旋耕或畜犁浅耕(深20cm~25cm)、耙磨、平整,待播。
使用有机肥30~45m3/hm2或配合施入纯N:90kg/hm2、P205:90kg/hm2。
2、播种方法及时间种子田采用条播方式,机械播种或畜犁开沟条播,行距20cm~25cm。
种子田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不得晚于4月中旬;饲草田从4月中旬开始播种,不得晚于6月上旬。
播种深度3~4cm。
3、播量种子田播量90~135kg/hm2,饲草田播量150~210kg/hm2。
4、田间管理人工除草在二叶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分蘖期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或使用除草剂清除阔叶杂草。
当裸燕麦植株茎叶、种穗由绿变黄,穗下部籽实进入腊熟期,表现出籽粒大小、色泽一致时进行收获。
饲草田在抽穗后或盛花期进行刈割饲喂,调制青干草在开花或乳熟期进行刈割。
燕麦饲草高产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施肥选择前茬为非禾本科作物,忌连作。
春翻,翻深20 -25.00 cm,进行耙磨、平整。
腐熟农家粪肥、秸秆堆肥等有机肥30.0 -45.0t/hm2或配合施入尿素(N 46%)75-120kg/hm2,磷酸二铵(N 18%,P2O5 46%)120-255kg/hm2,结合整地作为基肥施入。
2、播种单播或与箭筈豌豆混播。
采用条播,播种深度3-4cm,行距15-20cm,播后耙耱覆土、镇压。
皮燕麦单播量195-270kg/hm2;裸燕麦单播量150-210kg/hm2。
保苗数570-600万株/hm2。
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皮燕麦播量150-180kg/hm2或裸燕麦播量105-150kg/hm2,箭筈豌豆播量45-75kg/hm2。
燕麦保苗数300万株-375万株/hm2,箭筈豌豆保苗数75 -125万株/hm2。
3、播种期东部农业区4月上、中旬播种。
土壤解冻10 cm,抢墒播种。
环青海湖区、柴达木盆地及牧区4月下旬播种。
土壤解冻10 cm,抢墒播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44(4):513-521J o u r n a l o fT r i t i c e a eC r o ps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9-1041.2024.04.12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4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61.1359.s .20230803.1522.002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收稿日期:2023-03-09 修回日期:2023-05-09基金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 A R S -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2018Y F E 0107900)第一作者E -m a i l :f x y 1908662901@q q .c o m (冯学颖)通讯作者E -m a i l :c a u l i h @163.c o m (刘景辉)冯学颖1,米俊珍1,刘景辉1,赵宝平1,王英1,田露2,徐忠山1(1.内蒙古农业大学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摘 要: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调节作用,于2019 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燕麦品种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两种播种方式及300万株㊃h m -2㊁450万株㊃h m -2㊁600万株㊃h m -23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燕麦茎秆木质素㊁纤维素㊁半纤维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和倒伏率的差异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等级均呈增加趋势,茎秆木质素㊁纤维素㊁半纤维素㊁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呈下降趋势㊂在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茎秆木质素㊁纤维素㊁半纤维素㊁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纤维素含量较常规条播增加了5.7%~16.3%,且在高密度下增幅最大;半纤维素㊁木质素和钾含量及抗倒伏指数分别增加10.9%~20.3%㊁13.6%~23.3%㊁1.6%~25.5%和12.7%~56.5%㊂宽幅条播有利于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增加,尤其是穗数增加,进而起到增产作用,在高密度下效果更显著㊂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缓解群体密度增加后燕麦茎秆抗倒相关化学成分含量及抗倒伏指数的降低,减少燕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促进燕麦产量形成㊂关键词:宽幅条播;种植密度;燕麦;抗倒伏;纤维素;木质素中图分类号:S 512.6;S 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41(2024)04-0513-09E f f e c t s o fW i d e S o w i n g a n d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nC h e m i c a l I n d i c e s R e l a t e d t oL o d g i n g Re s i s t a n c e o fO a t S t e m F E N GX u e y i n g 1,M I J u n z h e n 1,L I UJ i n g h u i 1,Z H A OB a o p i n g 1,W A N G Y i n g 1,T I A NL U 2,X UZ h o n gs h a n 1(1.C o -i n n o v a t i o nC e n t e r o fC o a r s eG r a i n I n d u s t r y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o h h o t ,I n n e rM o n go l i a 010019,C h i n a ;2.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c a d e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 S c i e n c e s ,H o h h o t ,I n n e rM o n go l i a 01001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d e t e r m i n e t h e r e g u l a t i n g e f f e c t s o fw i d e s o w i n g a n d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n c h e m i c a l i n d i c e s 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o a t s t e m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w a s c o n d u c t e da t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a t i o n o fU l a n q a b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i n I n n e rM o n go l i a i n2019-2020,u s i n g M e n g n o n g d a y a n1a s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m a t e r i a l .T w o s e e d i n g m e t h o d s o fw i d e s o w i n g a n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a n d t h r e e s e e d i n g de n s i t i e sof 3m i l l i o n p l a n t s ㊃h m -2,4.5m i l l i o n p l a n t s ㊃h m -2a n d 6m i l l i o n p l a n t s ㊃h m -2w e r e p e r f o r m e d .T h ec o n t e n t so f l ig n i n ,c e l l u l o s e ,h e mi c e l l u l o s e ,a n d p o t a s s i u m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a n d l o d g i n g r a t e i no a t s t e m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o w i n g me t h o d s a n d d e n s i t i e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l o d g i n g r a t e a n d l o d g i n ggr a d eo f o a t i n c r e a s e d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a n d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l i g n i n ,c e l l u l o s e ,h e m i c e l l u l o s e ,po t a s s i u m ,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o f o a t s t e ma l l d e c r e a s e d .T h ec o n t e n t so f l i g n i n ,c e l l u l o s e ,h e m i c e l l u -l o s e ,p o t a s s i u m ,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 i n s t e mo f o a t u n d e rw i d e s o w i n g a t d i f f e r e n t d e n s i t i e s w e r e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u n d e r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c e l l u l o s ec o n t e n t i no a t s t e mh ad t he g r e a t e s t 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h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A m o n g t h e m,t h e c e l-l u l o s e c o n t e n t o fw i d e s o w i n g w a s i n c r e a s e d b y5.7%-16.3%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a t o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w i n g,a n d t h e i n c r e a s e r a t ew a s t h e l a rg e s tu n d e rhi g h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H e m i c e l l u l o s e c o n t e n t,l i g n i n c o n t e n t a n d p o t a s s i u mc o n t e n t w e r e i n c r e a s e d b y10.9%-20.3%,13.6%-23.3%a n d1.6%-25.5%,r e-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o f s t e m w a s i n c r e a s e db y12.7%-56.5%.I nc o n c l u s i o n, w i d e s o w i n g c o u l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r e l a t e d c h e m i c a l i n d i c e s i n s t e m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a n c e i n d e xo f s t e ma f t e r t h e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i n c r e a s e d,u l t i m a t e l y r e d u c i n g t h e l o d g i n g r a t e a n d l o d g-i n g d e g r e e o f o a t s,a n d p r o m o t i n g h i g ha n d s t a b l e y i e l do f o a t s.K e y w o r d s:W i d e s o w i n g;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O a t s;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C e l l u l o s e;L i g n i n倒伏是由于外界不良的因素导致作物茎秆永久错位的现象,对作物优质㊁高产㊁稳产有重要影响[1]㊂燕麦植株高大㊁披散,在一些雨水较多的年份或地区,生长后期田间植株群体密蔽程度变高,茎秆支撑性减弱,在灌浆期至成熟期期间如果遇降雨和大风天气,极易发生倒伏,进而导致群体小环境恶化㊁病虫害加重㊁易早衰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产量形成造成影响[2]㊂研究表明,燕麦倒伏后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会受到影响,籽粒灌浆速率变慢,千粒重会显著减小,最后造成籽粒营养品质和产量下降,使种子空瘪程度提高20%[3]㊂在抽穗期和籽粒发育前期发生倒伏后燕麦饲草产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㊂作物发生倒伏的时间越早,倒伏的角度和面积就越大,使得减产程度增大,加大田间机械化收割难度,进而影响生产效率[4]㊂随着人们对燕麦籽粒营养㊁生态及经济价值认识的深入,以及燕麦饲草产业㊁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燕麦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㊂但易倒伏问题严重限制了燕麦高产稳产和大面积推广种植,因此深入研究燕麦抗倒伏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燕麦产量㊁满足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6]㊂播种方式㊁管理措施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小麦茎秆化学成分含量,从而影响其抗倒伏性能[7,8]㊂研究结果表明,在宽幅播种方式下小麦茎秆节间和上层叶面积的配置更加合理,更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高效利用和增强抗倒伏能力[9,10];宽幅播种较常规条播能明显提高小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机械强度,从而改善小麦抗倒伏性能[11,12];宽幅播种使小麦抗倒伏指数提高25.0%~75.0%[13];宽幅播种条件下推迟10d拔节期的灌水可以有效提高抽穗期小麦茎秆的抗倒伏能力[14];宽幅条播可有效缓解燕麦增密后抗倒性的减弱问题[15]㊂种植密度对作物的倒伏和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16]㊂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增加作物产量㊁提高作物茎秆质量㊁塑造合理群体结构,继而提高作物抗倒伏性能的关键技术[17,18]㊂低种植密度下小麦单株产量高,但群体效益低;而种植密度过高虽会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但会增加倒伏风险,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19,20]㊂播种密度增加后小麦茎秆纤维素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降低,最终导致倒伏率及倒伏程度显著上升[21]㊂关于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性的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宽幅条播增密对燕麦抗倒性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㊂当前宽幅条播技术在小麦栽培上应用较广,在燕麦上应用较少㊂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增密后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性相关化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充分发挥宽幅播种的增产增效作用提供理论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点概况试验于2019和2020年的5 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进行㊂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40.9232ʎN,113.1196ʎE),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为4.5ħ,最高气温为39.7ħ,最低气温为-34.4ħ;2019和2020年5 8月总降水量分别为290.4和334.2mm;土壤类型为栗钙土㊂试验地土壤基础养分状况见表1㊂㊃415㊃麦类作物学报第44卷表1 试验地土壤养分概况T a b l e 1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s i n t h e e x pe r i m e n t a l a r e a 年份Y e a r 有机质O r ga n i c m a t t e r /(g ㊃k g -1)全氮T o t a ln i t r o ge n /(g ㊃k g -1)全磷T o t a lp h o s ph o r u s /(g ㊃k g-1)全钾T o t a lpo t a s s i u m /(g ㊃k g -1)碱解氮A l k a l i n e h y d r o l ys i s n i t r o ge n /(m g ㊃k g -1)速效磷A v a i l a b l eP /(m g ㊃k g -1)速效钾A v a i l a b l eK /(m g ㊃k g -1)201911.691.360.740.5276.2514.12112.35202018.210.710.4616.31111.079.23153.011.2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播种方式为主区,设宽幅条播(W )和常规条播(C )两种播种方式(图1);种植密度为副区,设300万株㊃h m -2(D 1)㊁450万株㊃h m -2(D 2)㊁600万株㊃h m -2(D 3)三个水平,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43m 2㊂供试品种为蒙农大燕1号,供试播种机为2B F -6宽幅条播燕麦播种机和传统农用燕麦播种机㊂于播种前一次施入复合肥(N ʒP ʒK=15ʒ15ʒ15)150k g ㊃h m -2㊂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高产燕麦田相同㊂图1 不同播种方式示意图F i g .1 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d i f f e r e n t s o w i n g me t h o d s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1.3.1 表观倒伏率测定分别在抽穗期㊁灌浆期㊁成熟期调查记录田间倒伏面积和等级㊂参照N Y /T 1301-2007[22]进行倒伏级别划分,将燕麦倒伏级别分为5级:1级,不倒伏;2级,倒伏角度ɤ30ʎ;3级,30ʎ<倒伏角度ɤ45ʎ;4级,45ʎ<倒伏角度ɤ60ʎ;5级,倒伏角度>60ʎ㊂表观倒伏率=倒伏面积/总面积ˑ100%㊂1.3.2 茎秆抗倒伏指数测定于抽穗期㊁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20株燕麦植株,齐地面剪下,称取鲜重㊂确定每个茎秆(带穗㊁叶和鞘)的平衡支点,用软米尺量取茎秆基部至平衡支点的距离作为重心高度㊂同时,用自制简易装置测定茎秆机械强度:取茎秆基部第二节间和穗下第一节间,剥除叶鞘,两端放于高50c m ㊁间隔5~7c m 的支撑木架凹槽内,在其中部挂一塑料盒,向盒内匀速缓慢倒入细沙,至茎秆折断时停止,用电子天平称取塑料盒和细沙重,作为茎秆的机械强度㊂茎秆抗倒伏指数=机械强度/重心高度ˑ100%㊂1.3.3 茎秆纤维素㊁半纤维素㊁木质素含量测定在抽穗期㊁灌浆期㊁成熟期分别取茎秆30株,105ħ杀青60m i n 后70ħ烘干至恒重,粉碎㊁过1mm 筛,采用A 200I 纤维素分析仪测定半纤维素㊁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㊂茎秆钾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测定㊂1.4 数据处理与统计采用M i c r o s o f tE x c e l 2021和S A S9.4数据分析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㊂2 结果与分析2.1 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内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燕麦茎秆纤维素㊁半纤维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灌浆期最大,而木质素和钾含量呈升高的趋势㊂播种方式㊁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除个别时期外多数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基本上不显著(表2~表5)㊂从两年数据看,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茎秆的纤维素㊁半纤维素㊁木质素和钾含量均高于常规条播,增幅分别为5.7%~16.3%㊁10.9%~20.3%㊁13.6%~23.3%和1.6%~25.5%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燕麦茎秆4种化学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㊂D 3的4种化学成分含量在常规条播下较D 1下降了5.9%~18.6%㊁17.7%~19.9%㊁12.4%~28.8%和14.8%~31.1%,且差异多数显著;而在宽幅条播下,降幅分别为5.9%~7.4%㊁6.4%~11.3%㊁12.3%~22.2%和11.1%~21.7%,且差异多数不显著㊂由此可见,增密后宽幅条播能够减少茎秆化学成分含量下降幅度,有利于增强茎秆抗倒能力㊂㊃515㊃第4期冯学颖等: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表2 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T a b l e 2 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d e n s i t y on c e l l u l o s e c o n t e n t i no a t s t a l k s %年份Y e a r 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 种植密度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抽穗期H e a d i n g s t a ge 灌浆期F i l l i n g s t a ge 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s t a ge 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30.91ʃ1.70a 40.93ʃ0.57a 33.73ʃ0.50aD 227.32ʃ0.30c d 38.91ʃ0.58b 30.05ʃ1.47b D 325.15ʃ0.73c36.65ʃ0.38c29.66ʃ1.04b D 132.09ʃ3.30a41.89ʃ1.37a 34.05ʃ0.36a D 229.79ʃ0.82a b 41.09ʃ0.60a 32.83ʃ1.09a D 329.38ʃ0.84a b 38.76ʃ0.42b32.25ʃ0.76a S 8.01**15.71**11.17**D7.29**23.8**10.23**S ˑD0.910.801.94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33.21ʃ0.53a b 41.11ʃ0.64a37.26ʃ0.51a D 231.87ʃ1.01b 38.54ʃ0.91c d 35.99ʃ0.44a D 329.22ʃ0.27c 37.77ʃ0.08d 33.85ʃ1.48bD 133.82ʃ0.86a42.63ʃ1.24a 37.37ʃ0.82a D 233.52ʃ0.71a b 40.52ʃ0.34a b c36.72ʃ0.16a D 332.45ʃ0.39a b 40.10ʃ1.79c 36.03ʃ0.47aS 21.51**16.59**4.55D16.17**14.06**8.52**S ˑD3.750.241.69 *:P <0.05;**:P <0.01;n s :P >0.05;S :播种方式;D :种植密度;S 蕈D :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互作㊂相同年份同列数值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㊂下表同㊂*:P <0.05;**:P <0.01;n s :P >0.05;S :S o w i n g m e t h o d ;D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S 蕈D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s o w i n g me t h o da n d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D if f e r e n t l e t t e r s a f t e r t h e v a l u e sw i t h i n t h e s a m e c o l u m n s i n s a m e y e a r i n d i c a t e s i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 o n g th e t r e a t -m e n t s a t 0.05l e v e l .T h e s a m ei n t a b l e s 3-8.表3 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T a b l e 3 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d e n s i t y onh e m i c e l l u l o s e c o n t e n t i no a t s t a l k s %年份Y e a r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 种植密度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抽穗期H e a d i n g s t a ge 灌浆期F i l l i n g s t a ge 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s t a ge 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15.43ʃ0.78a 22.72ʃ0.22a20.79ʃ0.4a b D 213.81ʃ0.47b 20.96ʃ1.23a b 19.41ʃ0.17b D 312.59ʃ0.47c18.54ʃ0.14b 17.22ʃ0.84cD 115.76ʃ0.77a 23.06ʃ2.86a 22.98ʃ0.35aD 215.53ʃ0.24a 21.66ʃ0.18a20.81ʃ1.17a b D 314.71ʃ0.38a b21.28ʃ0.21a b20.39ʃ0.89b S 26.97**2.7626.64**D17.16**5.16*16.69**S ˑD4.13*0.981.38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15.17ʃ0.28a b 19.41ʃ0.37c 18.17ʃ1.31a D 213.14ʃ2.06b c 18.92ʃ0.37c 18.88ʃ1.38a D 312.15ʃ0.18c18.73ʃ0.39c 15.31ʃ0.28bD 115.51ʃ0.57a21.97ʃ1.07a19.67ʃ0.25a D 214.43ʃ1.02a b c 21.67ʃ0.32a b 19.49ʃ0.36a D 314.33ʃ1.06a b c20.78ʃ0.02b 18.42ʃ0.81a S 4.42*61.92**10.39**D4.36*3.017.35**S ˑD0.770.441.84㊃615㊃麦 类 作 物 学 报 第44卷表4 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T a b l e 4 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d e n s i t y o n l i gn i n c o n t e n t i no a t s t a l k s %年份Y e a r 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 种植密度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抽穗期H e a d i n g s t a ge 灌浆期F i l l i n g s t a ge 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s t a ge 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5.36ʃ1.13b c 8.22ʃ0.32a b c 11.97ʃ0.80aD 24.68ʃ0.70c d 7.43ʃ0.17c d 10.82ʃ0.80a b D 34.62ʃ0.07d 6.69ʃ0.50d 9.96ʃ0.82bD 16.65ʃ0.11a8.86ʃ0.46a12.70ʃ1.36a D 26.38ʃ0.36a b 8.51ʃ0.23a b 12.40ʃ0.73a D 35.40ʃ0.32a b c7.77ʃ0.61b c11.97ʃ1.39a S 21.57**14.12**9.64**D6.31*9.28**3.41S ˑD0.190.341.12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4.38ʃ0.20a b 8.37ʃ0.53a b 11.60ʃ1.47a b D 23.79ʃ0.79b 7.47ʃ0.2b c 11.22ʃ0.82a b D 33.12ʃ0.23c 7.22ʃ0.14c 10.16ʃ0.09b D 14.88ʃ0.40a 9.17ʃ0.11a 12.32ʃ0.43a D 24.65ʃ0.10a 8.89ʃ0.57a 12.40ʃ0.60aD 33.79ʃ0.16b8.20ʃ0.25a b c11.46ʃ0.37a bS 11.84**26.84**5.54*D11.99**8.91**2.51S ˑD0.660.780.15表5 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钾含量的影响T a b l e 5 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 s a n dd e n s i t y on p o t a s s i u mc o n t e n t i no a t s t a l k s %年份Y e a r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 种植密度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抽穗期H e a d i n g s t a ge 灌浆期F i l l i n g s t a ge 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s t a g e 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2.34ʃ0.14b c 2.94ʃ0.09b c 4.15ʃ0.2a b D 22.26ʃ0.39b c 2.74ʃ0.14c d 3.95ʃ0.15a b D 32.12ʃ0.31c 2.50ʃ0.31d 3.20ʃ0.41c D 13.13ʃ0.09a3.36ʃ0.16a4.25ʃ0.19a b D 22.55ʃ0.09b c 3.16ʃ0.1a b 4.00ʃ0.08a b D 32.67ʃ0.07b 2.77ʃ0.15c 3.75ʃ0.12b S 1.59**11.82**9.09**D3.62**26.75**13.96**S ˑD0.062.30.19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3.17ʃ0.82a b 3.97ʃ0.29a 4.27ʃ0.21a b D 22.77ʃ0.38a b 3.03ʃ0.12b 3.97ʃ0.09b D 32.23ʃ0.52b 2.73ʃ0.21b 3.63ʃ0.09c D 13.37ʃ0.24a 4.03ʃ0.19a 4.47ʃ0.05a D 23.13ʃ0.12a b 3.70ʃ0.16a 4.23ʃ0.25a b D 32.63ʃ0.62a b 3.20ʃ0.08b3.97ʃ0.05bS 15.90**14.38**3.15D2.759.56**10.64**S ˑD1.100.221.462.2 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伏指数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燕麦抗倒伏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2019年倒伏多出现在成熟期,2020年倒伏多出现在灌浆期㊂播种方式㊁密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抗倒伏指数有显著影响(表㊃715㊃第4期冯学颖等: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6,表7)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燕麦茎秆抗倒伏指数下降,倒伏等级和表观倒伏率增加㊂常规条播下高密度(D 3)的茎秆抗倒伏指数较低密度(D 1)下降了9.7%~46.1%,差异显著;宽幅条播下高密度较低密度下降了3.3%~32.7%㊂常规条播下高密度的倒伏率较低密度增加了33~41个百分点,宽幅条播下增加了25~28个百分点㊂增密后宽幅条播抗倒伏指数下降幅度小于常规条播,倒伏率增加幅度小于常规条播㊂同一种植密度下,宽幅条播的燕麦抗倒伏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条播,增幅分别为12.7%~28.0%,其中高密度下增幅最大;而宽幅条播的倒伏率小于常规条播,降幅为3~37个百分点㊂表6 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伏指数的影响T a b l e 6 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a n dd e n s i t y o n l o d g i n g re s i s t a n c e i n d e x 年份Y e a r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 种植密度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抽穗期H e a d i n g s t a g e 灌浆期F i l l i n g s t a ge 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s t a ge 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11.59ʃ0.24b 19.16ʃ0.27b 18.43ʃ0.19b D 29.65ʃ0.24d 16.39ʃ0.92c 16.72ʃ1.08c D 37.91ʃ0.72e13.65ʃ0.47d 12.78ʃ0.29d D 114.3ʃ0.84a21.99ʃ0.37a 21.51ʃ0.94a D 211.44ʃ0.16b c 19.17ʃ0.39b19.57ʃ0.56bD 310.45ʃ0.26c d 16.79ʃ0.76c 16.11ʃ0.80c S 35.41**47.24**47.40**D63.47**41.53**52.59**S ˑD55.86**41.21**22.56**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 值F v a l u eD 115.58ʃ0.54b 14.97ʃ0.23c 15.21ʃ0.25b D 212.18ʃ0.61c 13.14ʃ0.04d 11.85ʃ0.11d D 39.81ʃ0.35d 10.84ʃ0.11e 10.41ʃ0.39e D 117.57ʃ1.12a 17.75ʃ0.43a17.88ʃ0.58a D 216.01ʃ1.29a b 16.42ʃ0.27b 14.53ʃ0.38bD 313.28ʃ0.60c 13.65ʃ0.13d 13.33ʃ0.31c S 26.69**432.89**222.37**D47.24**283.68**206.84**S ˑD41.53**15.66**9.82**表7 播种方式及密度对燕麦表观倒伏率㊁倒伏等级㊁倒伏时期的影响T a b l e 7 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a n dd e n s i t y o na p p a r e n t l o d g i n g r a t e ,l o d g i n g g r a d e a n d l o d g i n gpe r i o dof o a t 年份Y e a r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 种植密度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表观倒伏率A p p a r e n t l o d g i n g ra t e /%倒伏等级L o d g i n ggr a d e 倒伏时期L o d g i n g s t a ge 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D 1163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D 2394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D 3495灌浆期F i l l i n gD 1133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D 222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D 3385成熟期M a t u r i t y 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 s o w i n g 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D 1324灌浆期F i l l i n g D 2444灌浆期F i l l i n g D 3735灌浆期F i l l i n g D 1273灌浆期F i l l i n g D 2324灌浆期F i l l i n g D 3555灌浆期F i l l i n g ㊃815㊃麦 类 作 物 学 报 第44卷2.3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同一密度下,宽幅条播均显著提高了燕麦单位面积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和产量(表8)㊂其中,宽幅条播两年的平均穗数在D1㊁D2和D3下相对于常规条播的增幅分别为24.1%㊁18.6%和20.4%,穗粒数的增幅分别为6.2%㊁7.6%和9.2%,产量的增幅分别为8.6%㊁9.3%和14.5%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燕麦穗数和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㊂常规条播下,燕麦产量在D2和D3间差异不显著,但宽幅条播下不同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均显著㊂以上结果说明,宽幅条播有利于燕麦产量构成因素协同增加,尤其是穗数增加,进而起到增产作用,在高密度下效果更显著㊂表8播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燕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T a b l e8E f f e c t s o f s o w i n g m e t h o da n dd e n s i t y o n y i e l da n d y i e l d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o a t年份Y e a r播种方式S o w i n g m e t h o d种植密度P l a n t d e n s i t y穗数S p i k e s/(ˑ104㊃h m-2)千粒重1000k e r n e lw e i g h t/g穗粒数K e r n e l sp e r s p i k e籽粒产量G r a i n y i e l d/(k g㊃h m-2)2019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s o w i n g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值F v a l u eD1318.33ʃ5.51e32.80ʃ1.11a83.97ʃ2.37b2895.33ʃ170.88d D2447.67ʃ3.51c28.55ʃ0.53c77.20ʃ1.13d3210.00ʃ100.00c D3516.67ʃ4.16b26.43ʃ1.12d73.06ʃ2.79e3319.67ʃ82.78c D1395.33ʃ7.37d33.57ʃ1.91a89.17ʃ1.00a3144.67ʃ54.54c D2528.00ʃ8.00b31.27ʃ1.68b83.27ʃ1.67b c3601.00ʃ80.47b D3624.43ʃ34.54a30.49ʃ1.75b80.43ʃ0.45c3834.00ʃ28.35a S163.32**11.90**53.49**62.57**D323.85**14.65**45.81**45.94**SˑD29.99**1.700.5540.23**2020常规条播C o n v e n t i o n a ls o w i n g宽幅条播W i d e s o w i n gF值F v a l u eD1325.00ʃ6.08e34.50ʃ1.35a b87.25ʃ1.21b3088.4ʃ75.43d D2450.33ʃ3.51c30.77ʃ1.04c80.74ʃ0.72d3417.18ʃ24.03c D3527.33ʃ5.51b27.43ʃ1.28d77.39ʃ0.97e3488.63ʃ106.64b c D1403.00ʃ7.21d35.23ʃ1.37a92.68ʃ3.12a3350.9ʃ124.88c D2537.00ʃ20.81b33.10ʃ1.04b86.67ʃ0.62b c3635.8ʃ146.06b D3632.00ʃ19.97a32.52ʃ0.84b c83.82ʃ1.55c3961.3ʃ122.33a S190.47**25.11**53.04**40.53**D371.39**27.50**45.77**34.65**SˑD22.96**8.54**0.1222.46**3讨论3.1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伏性的影响倒伏严重制约燕麦生产力的提高㊂研究表明,燕麦茎秆钾元素㊁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的多少与燕麦茎秆质量㊁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密切相关,可作为衡量燕麦抗倒伏能力的重要指标[23-26]㊂有学者认为纤维素对茎秆抗倒伏能力影响最大[27],也有人提出木质素对抗倒伏能力的贡献最大[28],也有学者认为茎秆抗倒伏性能是纤维素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9]㊂邵庆勤[30]研究得出,倒伏率或倒伏程度与茎秆中的纤维素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同一品种的基本苗数由300万株㊃h m-2增至450万株㊃h m-2时,茎秆中纤维素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茎秆壁厚度减小,进而引起节间机械强度下降,倒伏率和倒伏程度显著上升,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本研究中,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燕麦茎秆纤维素㊁半纤维素㊁木质素㊁钾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㊂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燕麦茎秆纤维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达到最大㊂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在各种植密度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燕麦茎秆纤维素㊁半纤维素㊁木质素㊁钾元素含量㊂研究表明,宽幅播种较常规播种能显著提高小麦抗倒伏指数[12],增强小麦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能[11],本研究结果与此类似,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条播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均提高了燕麦茎秆抗倒伏指数,降低了倒伏率,能够降低宽幅条播下种植密度增大对抗倒性及茎秆化学成分的不利影响㊂卢杰等[31]研究表明,随着㊃915㊃第4期冯学颖等: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茎秆抗倒伏指数呈降低的趋势㊂本研究中,燕麦茎秆抗倒伏指数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也存在相同的规律㊂4结论在增密条件下,宽幅条播可有效提高燕麦茎秆内抗倒相关化学指标的含量及茎秆抗倒伏指数,提高燕麦茎秆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㊂其中木质素含量提高了13.6%~23.3%;纤维素含量提高了5.7%~16.3%;半纤维素含量提高了10.9%~20.3%;钾元素含量提高了1.6%~ 25.5%㊂生产上可通过宽幅条播技术实现密植燕麦的抗倒增产㊂参考文献:[1]胡昊,李莎莎,华慧,等.不同小麦品种主茎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倒伏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17,37(10):1343. HU H,L I S S,HU A H,e t a l.R e s e a r c h o n s t a l k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w i t h t h e l o d g i n g o f d i f f e r e n t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C r o p s,2017,37(10):1343.[2]南铭,赵桂琴,李晶,等.不同燕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性的关系[J].草地学报,2018,26(6):1382.N A N M,Z HA O G Q,L I J,e ta l.R e s e a r c ho f l o d g i n g-r e s i s t-a n c ea n dt h es t e m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A v e n a s a t i v aL.v a r i e t i e s[J].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2018,26(6):1382.[3]梁国玲,刘文辉,张永超,等.倒伏发生对燕麦籽粒灌浆进程及非结构性碳水化物的影响[J].草地学报,2020,28(4):1024. L I A N G GL,L I U W H,Z H A N G Y C,e t a l.E f f e c t s o fL o d g-i n g o n t h e g r a i n f i l l i n g p r o c e s s a n d n o n-s t r u c t u r e c a r b o h y d r a t e o f o a t s[J].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20,28(4):1024. [4]南铭,赵桂琴,柴继宽.20份饲草型燕麦品种的抗倒伏性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9,39(5):62.N A N M,Z HA O G Q,C H A I JK,e ta l.S t u d y o n l o d g i n g r e-s i s t a n c e o f20f o r a g e o a t(A v e n a s a t i v a)v a r i e t i e s[J].G r a s s-l a n da n dT u r f,2019,39(5):62.[5]D EK O E Y E RDL,T I N K E R N A,W I G H TCP,e t a l.A m o-l e c u l a r l i n k a g e m a p w i t ha s s o c i a t e d Q T L sf r o m ah u l l e s sˑc o v e r e ds p r i n g o a t p o p u l a t i o n[J].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 A p p l i e dG e n e t i c s,2004,108(7):1285.[6]MA BL,Z H E N G Z,P A G E A U D,e ta l.N i t r o g e na n d p h o s-p h o r u su p t a k e,y i e l da n da g r o n o m i c t r a i t so fo a t c u l t i v a r sa s a f f e c t e db y f e r t i l i z e rNr a t e s u n d e r d i v e r s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s[J]. N u t r i e n tC y c l i n g i nA g r o e c o s y s t e m s,2017,108(3):245.[7]李振丽,程瑞婷,李瑞奇,等.行距配置和化控对冬小麦茎秆质量和抗倒性能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3):507. L I ZL,C H E N G RT,L IRQ,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p a c i n g p a t t e r n a n d c h e m i c a l c o n t r o l o n s t e m q u a l i t y 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o f w i n t e rw h e a t r o ws p a c i n g a n d c h e m i c a l c o n t r o l o n l o d g i n g r e-s i s t a n c e a n d l o d g i n gq u a l i t y o fw i n t e rw h e a t[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C r o p s,2013,33(3):507.[8]李波,魏亚凤,汪波,等.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4):758.L IB,W E IY F,WA N G B,e ta l.E f f e c t so f r i c es t r a wr e t u r-n i n g i n t o f i e l da n dd i f f e r e n t t i l l a g e m e t h o d so nc u l m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o fw h e a t[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C r o p s,2013,33 (4):758.[9]顾树平,张强,沈杰,等.播幅对机条播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5):115.G USP,Z H A N G Q,S H E NJ,e ta l.E f f e c t so f s o w i n g w i d t h o n t h e y i e l d a n d p o p u l a t i o n q u a l i t y o fm a c h i n e-d r i l l e d r i c e[J].A c t aA g r i c u l t u r eS h a n g h a i,2015,31(5):115.[10]赵志伟,吴强,李琦,等.不同播种方式对有机小麦产量及田间杂草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10):1291.Z HA OZ W,WU Q,L IQ e ta l,E f f e c to fd i f f e r e n ts o w i n g m o d e s o nt h e w e e dc o mm u n i t y a n d y i e l do fo r g a n i c w h e a t [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C r o p s,2021,41(10);1291. [11]冯学颖.宽幅条播对燕麦抗倒伏性㊁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F E NG X Y.E f f e c t so fb r o a dd r i l l i n g o n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㊁p h o t o s y n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y i e l da n d q u a l i t y o fo a t[D].H o h h o t: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21.[12]牛泽良.播种方式对渭北旱塬中麦175小麦抗倒性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N I UZL.T h ee f f e c t so f p l a n t i n gp a t t e r no n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a n c e,y i e l da n d q u a l i t y o f w h e a tZ h o n g m a i175i n W e i b e id r y l a n d[D].Y a n g l i n g:N o r t h w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2019.[13]刘仲秋,刘馨惠,卞城月,等.秸秆覆盖条件下宽幅精播冬小麦茎秆抗倒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1):6.L I UZQ,L I U X H,B I A NCY,e t a l.R e s e a r c h o f s t a l k l o d g-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 w i n t e r w h e a t w i t h o f w i d e-w i d t h-p r e c i s i o n p l a n t i n gp a t t e ru n d e rs t r a w m u l c h i n g S t u d y o nl o d g i n g r e-s i s t a n c e o f i n f i n e s o w i n g u n d e r s t r a w m u l c h i n g[J].J o u r n a l o f I r r i g a t i o na n dD r a i n a g e,2016,35(1):6. [14]张浩男.推迟灌溉拔节水对不同种植模式冬小麦茎秆蠕变和抗倒伏特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Z HA N G H N.E f f e c t s o f d e l a y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j o i n t i n g s t a g e o n c r e e pp r o p e r t i e sa n d l o d g i n g a n dr e s i s t a n c eo fw i n t e rw h e a t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 i n gp a t t e r n s[D].T a i a n:S h a n d o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9.[15]冯学颖,米俊珍,刘景辉,等.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7):914.F E NG X Y,M IJZ,L I U J H,e ta l.E f f e c t so fw i d er a n g e d r i l l i n g a n d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 n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 y i e l d o f o a t[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C r o p s,2021,41(7):914.[16]韩金玲,杨晴,周印富,等.冀东地区种植密度对小麦京冬8号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5):667.H A NJL,Y A N G Q,Z H O U Y F,e ta l.E f f e c to f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 nL o d g i n g-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g r a i n y i e l d o fw i n t e rw h e a t i n t h eE a s t e r no fH e b e iP r o v i n c e[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㊃025㊃麦类作物学报第44卷C r o p s,2015,35(5):667.[17]刘俊梅,曲超,杨学云,等.播种密度对秸秆覆盖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9):36. L I UJM,Q UC,Y A N GX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e e d i n g d e n s i t y o n y i e l da n ds o i lm o i s t u r eo fw i n t e rw h e a t i nd r y l a n d w i t h s t r a w m u l c h[J].A c t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e B o r e a l i-O c c i d e n t a l i s S i n i c a,2014,23(9):36.[18]段君君,刘青峰,任春元,等.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8(6):110.D U A NJ J,L I U QF,RE NCY,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u l-t i v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a n dd e n s i t i e s o n y i e l da n dd r y m a t t e r a c c u-m u l a t i o no f c o mm o nb e a n[J].C r o p s,2018(6):110. [19]陈猛,梁雪齐,李玲,等.种植密度对匀播冬小麦干物质积累㊁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2):238.C H E N M,L I A N GXQ,L I L,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t y o nd r y m a t t e r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p e r a t i o na n d y i e l do f e v e n l y s o w nw i n t e rw h e a t[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 C r o p s,2021,41 (2):238.[20]徐幸.种植密度对不同株高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9.X U X.T h ee f f e c t so f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 ns t e m s l o d g i n g r e-s i s t a n c e a n d y i e l df o rd i f f e r e n t p l a n th e i g h t m a i z ev a r i e t i e s[D].C h a n g c h u n:J i l i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9.[21]邵庆勤,周琴,王笑,等.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茎秆形态特征㊁化学成分及抗倒性能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41(5):808.S HA O Q Q,Z HO U Q,WA N G X,e ta l.E f f e c t so f p l a n t i n g d e n s i t y o n s t e m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h e m 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a n d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w h e a tv a r i e t i e s [J].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8,41 (5):808.[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N Y/T1301-2007)[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T h eM i n i s t r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o f t h e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n d u s t r y S t a n d a r do f t h e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 o fC h i n a:T e c h n o l o g yp r o c e d u r e s f o rw h e a tv a r i e t y r e g i o n a l t r i a l s(N Y/T1301-2007)[S].B e i j i n g:C h i n a S t a t i s t i c s P r e s s, 2007.[23]南铭,赵桂琴,李晶,等.半干旱区燕麦品种茎秆理化特性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研究[J].草地学报,2019,27(5):1284.N A N M,Z H A O G Q,L IJ,e ta l.R e s e a r c h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r o[e r t i e s o f s t e m s 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a n c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o a t v a r i e t i e s i nt h es e m i-a r i a r e a[J].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2019,27(5):1284.[24]杨晶,刘文辉,梁国玲,等.高寒地区不同燕麦品系抗倒伏相关性状分析[J].草业学报,2020,29(12):50.Y A N GJ,L I U W H,L I A N G G L,e ta l.T r a i t s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o fo a ts t r a i n si nt h ea l p i n er e g i o n [J].A c t aP r a t a c u l t u r a eS i n i c a,20,29(12):50. [25]葛军勇,张斌,王霞,等.不同应用类型裸燕麦品种的茎秆抗倒伏特性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41(5):7.G EJY,Z H A N GB,WA N GX,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n t h e s t e m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n a k e do a tv a r i e t i e s [J].J o u r n a lo f H e b e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2018,41 (5):7.[26]梁国玲,刘文辉,秦燕,等.不同燕麦资源生物量构成和茎秆特征与倒伏间的相关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9,27(5): 1339-1346.L I A N G GL,L I U W H,Q I N Y,e ta l.S t u d y o f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b i o m a s s c o m p o s i t i o n,s t e mt r a i t s a n d l o d g i n g i nd i f-f e r e n t o a t r e s o u r c e s[J].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2019,27(5): 1339.[27]WA N GJ,Z HUJ,L I N Q,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t e ms t r u c t u r e a n dc e l lw a l l c o m p o n e n t s o nb e nd i n g s t re n g t h i nw h e a t[J].C h i-n e s eS c i e n c eB u l l e t i n,2006,51(7):815.[28]江林.小麦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强度的关系[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J I A N G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w h e a tl i g n i nc o n t e n ta n d s t e m s t r e n g t h[D].H e f e i: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013.[29]胡炜晨,张同,胡振,等.禾本科植物细胞壁合成调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8,34(2):472.HU W C,Z H A N GT,HUZ,e t a l.P r o g r e s s o n c e l lw a l l b i o-s y n t h e s i s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 i n g r a s s e s[J].J i a n g s uJ o u r n a l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2018,34(2):472.[30]卢杰,董连生,常成,等.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及抗倒伏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1):81.L UJ,D O N GLS,C HA N GC,e t a l.E f f e c t so f p l a n t i n g d e n-s i t y o n y i e l d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l o d g i n g r e s i s t a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w h e a t v a r i e t i e s[J].J o u r n a l o f T r i t i c e a eC r o p s,201,41(1): 81.㊃125㊃第4期冯学颖等: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燕麦宽幅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简介:传统的燕麦种植模式采用小垄种植,行内密度大,杂草发生严重,产量较难提高。
针对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燕麦旱地栽培特点,改变燕麦传统的小垄栽培模式,增大种植带幅,利用宽幅条播种燕麦播种机,在宽带幅内均匀撒播燕麦种子,使燕麦占据宽带幅从而抑制杂草生长,并通过调整植株布局,达到通风透光,提高产量,配套高产优质燕麦品种,及施肥技术等,形成燕麦宽幅条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技术特点:宽幅条播种植燕麦具有种植带型合理,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燕麦抗倒伏能力、抗旱集雨、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点,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技术参数:播种量:10kg/亩;行距:30cm;带宽:15cm;施肥量:复合肥15kg/亩;利用宽幅条播种燕麦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
燕麦宽幅条播高产栽培技术
1 轮作倒茬
种植燕麦必须轮作倒茬,做到不重茬、迎茬。
前茬和后茬作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越好,不种同科以内的作物;前茬和后茬作物尽量选择根型不同的作物,利于作物吸收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养分;前茬和后茬作物尽量选择所需营养元素差异较大的作物。
选择前茬为玉米、油菜、马铃薯、豆科、荞麦等作物的田块均可。
2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具备灌溉条件,前茬无长效农药残留,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
整地标准是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达到播种标准。
整地方法是以秋翻整地为宜,也可春翻整地,机耕、畜耕均可,总体耕翻深度20 cm~25 cm,翻后耙细、拖平,以利于播种、早出苗、出全苗。
对畦灌和沟灌的地块,进行整理,播前将残留的畦埂和毛渠拖平。
3 种子准备
3.1选种
选用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燕麦新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4 粮食作物种子标准第四部分:燕麦规定标准。
播种前15 d进行种子检验。
检验方法按GB/T 354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所有部分)进行。
品种可选择在本地区表现较好的白燕2号、白燕7号、坝燕4号、坝燕6号、坝莜3号、花早2号等品种。
3.2 种子处理
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充分晾晒,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以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
晒种后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以种子量0.3%的药量拌种。
用拌种霜或0.2%-0.3%的甲基托布津等农药拌种,可防治燕麦坚黑穗病。
4 施肥
4.1 基肥
结合翻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绿肥、秸秆堆肥做基肥,有机肥用量约为37500kg/hm 2。
肥料使用要符合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
燕麦是耐贫瘠的作物,如果土壤肥沃,可不施有机肥。
4.2 种肥
在基肥不足时可结合播种施入种肥,每公顷施复合肥(15%N —15%P 2O 5—15%K 2O )250kg 左右。
肥料使用要符合NY/T 496 肥料合理使
用准则的规定。
5 播种
5.1 播种时间
当耕层5 cm 土壤温度达到5 ℃以上时就可以播种。
兴安盟地区的适宜播期:一般北部地区在5月10日~6月10日播种;中南部地区4月5日~5月5日播种。
5.2 播种密度
保苗25 万株/667 m 2~30 万株/667 m 2。
5.3 播种数量
按照每亩基本苗数、发芽率、种子的千粒重计算播种量。
裸燕麦一般亩播种量8 kg ~10 kg ,皮燕麦一般亩播种量10 kg ~13 kg 。
100)%发芽率()(千粒重)667m /基本苗数(株)667m /kg 播种量(22
⨯⨯=g 5.4 播种方式
实施机械化作业,主推宽幅条播种栽培技术。
利用宽幅条播燕麦播种机,进
行播种,达到宽幅带宽15cm,行距30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下种深浅一致,播种均匀,播后镇压使土壤和种子密切结合以利于出苗。
6 田间管理
严格执行“三水两肥”的田间管理措施,在燕麦三叶期、拔节期和抽穗期进行灌水。
燕麦第一次浇水应在3-4叶期,此时燕麦开始分蘖,也是主穗的小穗分化期,此时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结合灌水可每亩追施尿素5-8kg。
第二次灌水应在拔节期,在分蘖末期到拔节期幼穗分化进入小花分化阶段,此时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此时浇水和追肥有利于穗粒数增多,且能提高成穗率。
在拔节期,如果发现燕麦叶片颜色变浅,此时可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2-3kg。
此后在开花期、灌浆期进行浇水能增加籽粒的饱满度和成熟度,这是燕麦丰产的保证。
后期灌水可根据降雨情况,酌情增减灌水次数,防止土壤水分过大,造成燕麦倒伏。
燕麦生育期间一般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分别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四叶到五叶、和拔节到封垄前。
由于燕麦对药剂敏感,在燕麦生长期间,尽量不用除草剂,如必须使用,要严格控制药剂量,防止产生药害,防治燕麦田间杂草的方法有:①播种后立即给土壤喷施除草剂330g/L二甲戊灵用药量2500ml/hm2;
②在燕麦3-4叶期用400g/L立清1500ml/hm2喷雾;③48%苯达松2500-3000 ml/hm2+72%异丙甲草胺2000 ml/hm2+五氟磺草胺500 ml/hm2在燕麦3-4叶期喷雾。
7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要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
7.1防治黑穗病
燕麦常见病害主要是黑穗病,选用抗病品种或者来自无病留种田的种子。
也可以播前拌种防治,用拌种双按种子用量的0.2 %拌种,或者用50 %多菌灵或者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2 %拌种。
7.2 防治粘虫
在粘虫二龄期前,每m2达到15 头~20 头时进行药剂防治。
7.2.1 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2 ml/667 m2~20 ml/667 m2喷雾,安全间隔期15 d,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 次,在低龄幼虫期防治。
7.2.2 25 g/L高效溴氰菊酯乳油10 ml/667 m2~15 ml/667 m2喷雾,安全间隔期15 d,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 次,在低龄幼虫期防治。
7.3. 防治蚜虫
在燕麦抽穗到灌浆期,每100 穗燕麦的蚜虫量达到500 头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7.3.1 70 %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g/667 m2~4 g/ml/667 m2喷雾,安全间隔期20 d,每季最多使用次数1 次,在盛发期防治。
7.3.2 5 %啶虫脒可湿粉剂20 g/667m2~30 g/667 m2喷雾,安全间隔期14 d,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 次,在始盛期防治。
7.3.3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667 m2~10 g/667 m2喷雾,安全间隔期21 d,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在发生初期防治。
7.3.4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667 m2~10 g/667 m2喷雾,安全间隔期21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在发生初期防治。
8 适时收获
当燕麦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籽粒变硬,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下部小穗籽粒进入蜡熟期即可收获。
可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收获。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腊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熟期进行。
9 脱粒、贮存
燕麦籽粒含水量下降到18 %以下时应及时脱粒。
燕麦脱粒后进行晾晒,含水量降到13 %以下,入库贮存。
燕麦贮存期间要定期监控籽粒的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