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8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1. 理论部分1.1 课程简介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序号内容学时1 微生物学基础82 生物化学基础83 分子生物学84 细胞培养技术85 发酵工程学8序号内容学时6 生产工艺优化87 质量控制体系88 新药研发流程89 现代生产技术81.4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作等技能;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2.1 实验设计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检测;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心机等;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等;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制药工艺学实验课程设计概述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备工艺、药物的性质分析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制药工艺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目的1.了解制药工艺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2.学习常见药物的制备工艺和操作技能;3.掌握一定的药物质量控制和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实验内容与方案实验一磷酸氢钙片的制备和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磷酸氢钙片的制备方法;2.熟悉磷酸氢钙片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3.学习分析磷酸氢钙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实验设备和材料1.高速搅拌器、真空泵、烘箱、电子天平、滤纸、喷雾瓶;2.磷酸氢钙、二氧化硅、玉米淀粉、硬脂酸。
实验步骤1.将磷酸氢钙和二氧化硅混合,加入水中搅拌至均匀;2.加入玉米淀粉和硬脂酸继续搅拌,直至混合物均匀粘稠;3.过滤混合物,得到滤饼;4.将滤饼放入烘箱中干燥;5.用高速搅拌器将干燥滤饼粉碎;6.将粉末加入喷雾瓶中,以二氧化硅为助剂进行微粒化处理;7.将微粒化的粉末进一步加工成磷酸氢钙片。
实验评价标准1.磷酸氢钙片制备成功;2.磷酸氢钙片大小均匀;3.磷酸氢钙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符合要求。
实验二盐酸利福平片的制备和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盐酸利福平片的制备方法;2.熟悉盐酸利福平片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3.学习分析盐酸利福平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
实验设备和材料1.高速搅拌器、真空泵、烘箱、电子天平、滤纸、进口盐酸、硬脂酸、甘露醇。
实验步骤1.将盐酸利福平和硬脂酸混合,加入水中搅拌至均匀;2.加入甘露醇继续搅拌,直至混合物均匀粘稠;3.过滤混合物,得到滤饼;4.将滤饼放入烘箱中干燥;5.用高速搅拌器将干燥滤饼粉碎;6.将粉末加入片剂机中,通过片剂机成型;7.待成型片干燥后,进行喷涂包衣。
实验评价标准1.盐酸利福平片制备成功;2.盐酸利福平片大小均匀;3.盐酸利福平片的物理和化学参数符合要求。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1.课程名称:制药工艺2.课程目标:2.1熟练掌握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2.2了解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2.3熟悉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2.4培养制药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制药工艺流程及操作规范3.1.1 药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3.1.2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3.1.3 药品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操作规范;3.2 制药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3.2.1 设备的选择与配置;3.2.2 设备的检测和维护;3.2.3 设备的保养。
3.3 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3.3.1 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3.3.2 药材检测方法及其分析技术;3.3.3 药材的加工制备,质量与标准。
3.4 制药质量管理和控制3.4.1 药品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3.4.2 药品生产中的质控技术和方法;3.4.3 药品生产中质量风险评估与管理。
4.教学方法:4.1 知识讲授:通过讲述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理论基础。
4.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制药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4.3 样本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的制药材料和产品,让学生熟悉制药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4.4 视频教学:引入视频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制药生产的实际情况。
5.考核方式:5.1 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操作和结果统计分析的方式,测试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5.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制药工艺过程掌握情况,包括流程、规范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5.3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出勤情况等方面。
6.参考教材:6.1 《制药工程学》(第3版),何泽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6.2 《制药工艺学教程》(第2版),姚春波,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6.3 《制药工艺学》(第2版),孙定亮,科学出版社,2017年。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概述制药工艺学是药物制造工程中的核心课程,是研制和生产药品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二、设计内容1. 药品选择和药品特性分析在药品制造中,药品的选择和特性对设计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药品,通过对其药物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对药品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制药工艺设计方案。
2. 制剂类型及配方设计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制剂类型,例如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结合药品特性,进行配方设计,并对不同配方组分的选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3. 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流程是指药品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全过程,本环节需要学生根据所选药品和制剂类型,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置、批量加工、完成制剂等流程,并对生产工艺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率性作出评估。
4. 工艺条件的优化制药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是指温度、压力、pH等因素,以及工艺参数的选择。
本环节需要学生针对所选的药品和制剂类型,对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分析学生应该对选题的药品的性质、制剂类型、选配方的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学生需要细致地制定生产工艺流程,并描述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3. 工艺条件分析和改进学生需要根据所选药品和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分析和优化工艺条件,以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课程报告撰写学生根据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撰写课程报告,内容包括调研过程、制药工艺分析和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
四、结论制药工艺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药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药品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制药工艺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为药品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二妙栓的制备工艺)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二、课程设计的意义三、概述3.1 剂型简介3.2 二妙栓3.3 苍术3.4 黄柏3.5挥发油四、二妙栓的制备工4.1 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4.2 黄柏挥发油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4.3 二妙栓的制备工艺五、参考文献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报告-二妙栓的制备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对化学药物和中药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除了在理论课堂上掌握有关制药工艺的基本过程之后,另一个主要环节就是能够通过设计一种药物的制备工艺,达到以下目的:1. 以理论课堂上讲解的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
2. 通过实现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掌握考察和选择工艺路线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意义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苍术,黄柏等中药材有了一定的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懂得了挥发油的基本知识,并学到了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工艺路线。
3.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掌握了中药二妙栓的制备工艺。
三、概述3.1剂型简介栓剂(Suppository)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
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在体温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
早期人们认为栓剂只起润滑、收敛、抗菌、杀虫、局麻等局部作用,后来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吸收药物发挥全身作用,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按制备工艺与释药特点分类1、双层栓:一种是内外层含不同药物,另一种是上下两层,分别使用水溶或脂溶性基质,将不同药物分隔在不同层内,控制各层的溶化,使药物具有不同的释放速度。
2、中空栓:可达到快速释药目的。
化学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一、引言化学制药工艺学是制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以化学、生物、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制药工艺过程的原理和技术,涉及到制药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制剂设计、工艺流程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四个方面,设计化学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掌握化学制药工艺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制药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2.能够熟练进行药物的制剂设计,包括各类药物的制剂基础、药物分子的性质、药物制剂的开发等方面。
3.能够了解制药行业现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国内外制药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4.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开展制药工艺实验和研究。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1.化学制药工艺的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药物物性、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制剂基础知识,以及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制剂开发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2.药物制剂的工艺流程:包括药物的配方设计、成品质量控制、工艺优化、产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
3.化学制药实验方法和技术:包括以药物活性为指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以及制药工艺中常见技术的熟练掌握等方面的知识。
4.制药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药品市场、企业竞争、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开展制药实验的方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2.思考性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讲座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全程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科技现状汇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药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
2. 了解各类药物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如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3. 掌握药物质量评价的标准及方法,了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药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制药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护。
3. 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药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药物制备新技术、新工艺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从事制药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制药工艺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药物制备工艺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药物制备过程中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等基本原理。
2. 药物制备方法:介绍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 制药工艺流程:详细讲解药物制备过程中的原料处理、反应条件控制、产品精制、干燥、制剂等工艺流程。
4. 药物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学习药品质量标准制定、药物分析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及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5. 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介绍常用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探讨工艺设计原理及方法。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制药工艺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药物制备方法第三周:制药工艺流程第四周:药物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第五周: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制药工艺学概述第二章:药物制备方法第三章:药物制备工艺过程第四章:药物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第五章: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制药技术专业制药工艺学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如何进行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在制药技术专业中,学习制药工艺学课程是学生掌握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需要准备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本。
本文将探讨制药工艺学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如何设计,以便有效地进行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一、教学目标设定在制药工艺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
1. 知识目标:学生应掌握药物制剂的生产过程、原理及相关工艺参数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制剂类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熟悉相关的法规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2. 技能目标:学生应通过实验操作,熟练掌握药物的配方设计、制剂工艺的优化与改进、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技能。
3. 能力目标: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制药工艺问题的能力,能够合理选择制药原料和工艺条件,确保药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教学内容安排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安排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1. 药物制剂的分类和特点:介绍不同制剂类型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场景,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乳剂、注射剂等,使学生了解各种制剂的特点和相应的生产工艺。
2. 药物配方设计:介绍药物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药物相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考虑,让学生学会设计合理的药物配方。
3. 生产工艺流程:详细介绍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制剂配制、制剂灌装、封装及包装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各个环节的操作和工艺参数的控制。
4. 原料选择和质量控制:介绍药物原料的选择原则和质量标准,包括原材料的纯度要求、质检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控制药物的质量。
5. 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介绍各类药物制剂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例如混合机、造粒机、包衣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让学生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引言制药工艺学是制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制药工艺在制药过程中的作用和原理。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对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1.了解制药过程中不同的药物制剂和制药设备的工艺要求;2.掌握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监测和评价方法;3.熟悉制药工艺流程,在实践中能够独立进行制药过程的设计和改进;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药物制剂的类型与工艺要求讲述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以及需要满足的工艺要求。
例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
2.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监测和评价方法介绍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监测药物制剂各项指标的方法和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方法。
例如药典标准和药物标签。
3. 制药工艺的流程设计对制药工艺的流程进行设计,包括设备选择、原料验收、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中间产品质量控制等。
4. 制药工艺的改进对制药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复试验和改进,确保制药过程稳定、可重复、高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5. 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手操作和掌握制药工艺中的主要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和互动式教学法;2.实验室教学法;3.项目驱动式教学法;4.虚拟仿真教学法。
教学评价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室操作等)占总成绩的30%;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结语本文对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但是具体如何执行,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经验进行调整。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确定学生在未来从事制药行业的职业生涯基础。
课 程 设 计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 ***************************药学院制药工程系2012年 3 月 28 日设计题目 学 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课程设计的题目: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一、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熟悉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和革新。
根据原辅材料的来源情况和技术设备条件,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的设计和选择工艺路线并掌握中试放大的生产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 了解化学药品的特殊性和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2) 熟悉化学制药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及其评价方法;(3) 熟悉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技术;(4) 了解中试放大、生产工艺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5) 了解药厂“三废”的防治。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 、合成工艺设计( 1 )设计方案确定:对选定的工艺路线、主要反应原理等作简要介绍与评述。
( 2 )工艺流程图绘制:工艺流程图用单线形式绘制,用示意图表示单元操作所有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之间的反应过程。
( 3 )主要反应的设备要求。
( 4 )生产工艺操作注意事项。
( 5 )反应产生的三废的处理方法。
目录一头孢氨苄的简介1. 头孢氨苄发展过程 (1)2. 头孢氨苄的药理性质与临床应用 (2)3. 头孢氨苄的理化性质 (3)二头孢氨苄的合成路线和选择1. 微生物酶酰化法 (4)2. 苯甘氨酸无水酰化法 (5)3. 苯甘氨酰氯与7-ADCA缩合工艺 (6)三头孢氨苄的生产工艺流程1. 生产头孢氨苄的操作流程 (7)四三废的治理措施1. 对产生的废水的分析 (8)2. 树脂吸附法处理产生的废水 (9)五课程设计的总结1.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 (10)六参考文献头孢氨苄的简介1. 头孢氨苄的发展头孢类抗生素发展到今天一共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氨苄属于其中的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60年代初开始上市的。
制药工程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制药工程的工艺设计,掌握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熟悉GMP规范,并能够结合药品的性质、用途和市场需求,设计符合规范的制药工艺方案。
二、课程设计内容•制药工艺设计基础知识–制药工艺设计的定义、目的和基本原则–药品生产中的物质转移方式、反应动力学和传热传质基本理论–GMP规范概述•制药工艺设计流程–预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工艺流程设计及设备选型–质量控制点及检测方法设计–工艺参数设置及优化–工艺流程验证及放大•实例分析–根据具体药品的性质和用途,设计制药工艺流程–分析不同工艺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优工艺流程–评估工艺流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结构与要求–实例分析报告撰写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时间安排如下:阶段时间内容理论学习3周学习制药工艺设计基础知识和流程实践操作4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案例分析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课程设计报告:20分•实例分析报告:40分•实践操作表现:40分总分100分。
五、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理论学习阶段:教师讲授课件和案例分析,学生独立阅读附带读物。
•实践操作阶段:学生自行分组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对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和点评。
六、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课件:PowerPoint或PDF格式•读物:制药工程学、GMP规范等相关教材和论文•设备: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实验设备七、课程设计注意事项•学生需要熟悉GMP规范,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遵循规范。
•学生需要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八、课程设计结论制药工艺设计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掌握制药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GMP规范的认识和遵守意识,从而为未来从事制药行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2,3-亚甲二氧基-10-甲氧基-原小檗碱盐酸盐的合成路线设计院系理学院班级制药101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赵洁起止时间2012.12.28——2013.01.04目录一.设计名称 (2)二.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 (2)三.原小檗碱盐酸盐的简单介绍 (2)3.1 结构式 (3)3.2 概述 (3)3.3 小檗碱的简单介绍 (4)3.4 药代动力学 (4)3.5 禁忌 (5)四.工艺路线 (5)4.1 主要反应物 (5)4.2 工艺路线 (6)4.3 去羟基香兰醛的合成 (7)4.4 胡椒乙胺的合成 (8)4.5 2,3-亚甲二氧基-10-甲氧基-原小檗碱盐酸盐的合成 (9)4.6 第二条路线——利用对甲氧基苯乙胺的合成方法 (11)五.问题讨论 (12)一、设计名称2,3-亚甲二氧基-10-甲氧基-原小檗碱盐酸盐的合成二、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对化学药物和中药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将制药工程技术、制药工艺设计及GMP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门集制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经济等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技术课程。
以培养制药技术及制药工程人才为目标,着眼于学科发展和现代教育思想,在注重教学与改革的同时,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搭建了很好的理论平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突出其工程特色。
除了在理论课堂上掌握有关制药工艺的基本过程之后,另一个主要环节就是能够通过设计一种药物的制备工艺,达到以下目的:1.以理论课堂上讲解的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药物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学会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
2.通过实现设计某一药物制备工艺,掌握考察和选择工艺路线的基本技术。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