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开放型经济统计数据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5
2007年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为牢牢站稳并争先于全国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据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8.00亿元,按现行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149元,比上年增长22.6%,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0700美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2亿元,比上年下降1.7% ;第二产业增加值39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第三产业增加值20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
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7:63.7:3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10亿元,比上年增长37.1%。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3.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居住类价格上涨3.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0%。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13.68亿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141484吨,其中夏粮总产量13526吨,秋粮总产量127958吨。
夏粮亩产303.5公斤,油菜亩产166.0公斤,水稻亩产561.9公斤。
全年肉类总产量2.56万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00万吨,禽肉产量0.56万吨。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8.03万吨。
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达到98.8%。
年末累计无公害农产品108只、绿色农产品116只、有机农产品14只。
吴江服务业一季度运行情况回顾和今年工作重点吴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4月30日一、今年以来服务业经济运行态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业“十一五”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积极应对困难挑战更多的新形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加快载体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招商力度,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强势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可实现首季“开门红”。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6.16亿元,同比增长23.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48亿元,增长17.8%。
服务业完成税收5.53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服务业一般预算收入3.8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31.29%。
服务业投入21.29亿元,增长25.6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8%。
服务业新增企业累计317家,新增注册资本为2.76亿元。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主要商品持续热销。
今年以来,全市城乡市场稳定繁荣。
尤其是1-2月正逢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据了解,仅春节期间,百润发超市、时代超市、大润发超市、盛泽人民商场、中心商厦、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等7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597万元,同比增长17.69%。
盘点节日消费市场,金银珠宝销售和年货一条街成为春节消费的两大亮点。
虽然金价一涨再涨,但居民购买黄金饰品的热情仍然不减,春节期间盛泽人民商场和中心商厦的黄金珠宝的销售额分别达49.28万元和38.1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18.95%。
与此同时,大卖场年货一条街的销售也十分火爆,喜庆包装的名酒名烟、时令水果、副食品和保健品等探亲访友的礼品销售闹猛,百润发超市除夕当天的营业额高达200多万元,同比增长32.9%,比平时日均营业额增加160%,时代超市、大润发超市除夕的营业额也分别达71万元和88万元,同比增长42%和9%,比平时日均营业额爆增60%和190%。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 -2020 )来源: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吴江市建设局于2005 年年底开始对《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成。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现将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规划成果的完善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2006-2010 年远期:2010-2020 年远景:展望50 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见表社会发展目标: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标: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标:见表四、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树立生态观念,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园林城市。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1. 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2010 年135 万人,2020 年160 万人。
2. 城市化水平预测吴江城市化水平预计:2010 年为70.4%,2020 年为81.3%三、市域空间结构规划1. 市域空间结构: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的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具有紧临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的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包括震泽、桃源。
2.城镇等级规模结构:预计吴江全市人口2020 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 万人,临沪综合经济区20 万人,临湖生态经济区7 万人,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震泽民营经济区13 万人,合计130万人。
2012年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吴江日报》 2013.01.25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吴江全区上下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乐居吴江为总目标,持续开展“两竞赛一赶超”活动,抢抓机遇,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团结奋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第二个率先”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乐居吴江建设的满意率持续攀升。
一、综合经济实力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1亿元,比上年(以下同)增长10.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万元大关,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超过1.6万美元。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55.81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19.32亿元,增长5.7%。
财政支出245.21亿元,增长7.7%,其中公共预算支出108.88亿元,增长0.8%。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9亿元,增长9.3%,其中农业产值24.79亿元,增长1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76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71720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8295吨,秋粮总产量133425吨。
夏粮亩产346公斤,油菜亩产174.9公斤,水稻亩产619公斤。
全年肉类总产量17817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4952吨,禽肉产量2765吨。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9178吨。
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2.34千公顷,累计达到33.38千公顷。
其中新增农业面积1.27千公顷,累计高效农业面积18.64千公顷;新增渔业面积1.07千公顷,累计高效渔业面积14.74千公顷。
新建高标准农田4.31千公顷。
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5只,累计达到186只。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91.00亿元,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97.57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79.1%。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吴江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概况】2004年,吴江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48.5%;全口径财政收入9.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和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5亿元,同比增长28%;进出口贸易总额88亿美元,其中出口4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4.3%和83.9%。
完成工业产值52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6.7%,其中电子信息业实现销售收入488亿元,首次超过丝绸纺织业,成为吴江市第一大产业。
9月,吴江经济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员单位。
(蒋希平沈小华)【招商引资】2004年,吴江经济开发区新引进外资项目53个,增资企业51个,注册资本4.56亿美元,其中增资1.71亿美元,到账外资3.35亿美元。
民营企业签约30个,总投资22亿元。
在继续扩大项目总量的同时,注重吸引大企业,新批15个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
继续发展电子信息业,延伸电脑及其周边、网络通讯、光电子、微电子等产业,引进了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的光电子企业台湾金名山公司。
开发半导体测试封装、TFT-LCD、LCD-TV等产业,引进日本板销子配套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TFT-LCD基材生产企业NBS株式会社,韩国普光集团投资的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凤凰半导体公司开业投产。
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背光板生产基地。
发展机械、轻工、食品等民生产业,引进外资项目34个,生产数控加工中心的台湾东昱机械公司开业投产。
在继续开展工业招商的同时,注重发展服务业。
落实了一批房地产、酒店、商贸城等三产项目。
在继续主攻台资企业的同时,注重拓展新领域。
引进日韩项目26个,注册资本6594万美元,占14%,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引进欧美项目3个。
(蒋希平沈小华)【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2004年,吴江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调整制订开发区建设用地规划,完成5个农村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和安置规划等,继续完善特色园区的区域规划。
2020年前三季度苏州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全市经济增长积极因素增多,生产端持续回升,需求端加速回暖,发展效益逐步好转,新兴动能释放活力,经济运行稳定向好、稳中有进。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4%,较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平稳推进,产品供给有效扩大。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亿元,同比增长0.6%。
秋粮播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主要作物长势良好。
9月末生猪存栏5.4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2.2%,前三季度生猪出栏3.47万头。
水产品总产量10.69万吨,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企稳向好,主导行业发展稳健。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比上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9月实现产值3247亿元,单月产值创年内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主导行业支撑明显,六大主导行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钢铁行业和汽车制造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5%、7.6%、7.4%和3.6%,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6、2.7、0.7和7.1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发展势头较好。
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471.9亿元,同比增长2.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29.7%,集成电路同比增长23.9%,电子元件同比增长82.2%。
三、服务业加快恢复,新兴行业贡献突出。
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1442.5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1.5%。
服务业用电量14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13.3%,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3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苏州市吴江区统计局2013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克服和缓解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国外需求缓慢复苏、国内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立足“四新”定位,围绕“四五六”战略目标,积极推进“1058”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
全区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
综合经济实力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4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 9.6%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03.47亿元,分别增长3.3%、8.7%和11.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2.6%,比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93 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超过 1.8万美元。
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51 亿元,增长8.5%。
其中各项税收收入 104.64 亿元,增长 8.9% ;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 80.8 %。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87 亿元,增长12.8 %,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 74.45 亿元,增长13.27 %,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60.57 %。
经济结构提档升级,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
2013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3.47 亿元,增长11.2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6 %,比上年提高2 个百分点。
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 1516.41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1 %,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全年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 12399户。
第一章吴江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概况今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之年。
各种矛盾和变化交织凸现,开放型经济受到严峻考验。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按照“科学发展观”调整工作思路,困难面前不畏难,宏观紧缩不退缩,奋力拼搏,外向型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仍然在较平稳的态势中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贸出口平稳增长。
2006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 %。
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
在全市三大出口主体中,外商投资企业始终担当了主力军角色。
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 %,占全市总量的 %。
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占全市出口总量的 %。
自营生产企业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 %。
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
外贸流通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分别增 %、 %。
在全市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出口亿美元,占总额 %;一般贸易出口亿美元,占总额 %。
机电产品仍然是我市出口的大宗产品,全年共出口亿美元,占全市出口产品的 %。
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磨擦的不利因素下,仍然有较快的增长,全年出口达亿美元,同比增长 %,欧美地区为主要出口地区,出口占 %。
全市进出口企业中已有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家企业进入全国出口200强。
全国最大500家外资企业中,我市有家。
全市自营生产企业不断增加,2006年新增家,其中生产企业家,流通企业家,目前全市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已近家。
全市出口超1.5亿美元的企业有家,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家。
全市平均日出口量达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日增万美元。
二、利用外资速度减缓。
2006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268项,注册外资11.1480亿美元,新批增资项目项,注册外资亿美元,合计新增注册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 %,完成年计划的 %。
其中,开发区新增注册外资 6.87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1%,完成年计划的101.15%。